吳正倫

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一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3)

1. 內傷(脾胃附)

婦人腹痛。加木香(一錢五分)、烏藥、當歸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官桂(五分)。

赤白帶下。加川歸、黃柏、黃耆、白朮、白茯苓(各一錢)。

小兒嘔吐泄瀉。面黃肌弱。加山楂、白朮(各一錢五分)為末。米湯調下。每服二錢。

小兒吐逆頻並。手足心熱。不進乳食。加半夏曲、神麯、白朮(各一錢五分)、山楂(二錢)為末。每一錢。棗湯調下。

又方,參苓白朮散和中。健脾。消食。

人參(去蘆一兩五錢),白朮(炒二兩),砂仁(炒一兩),甘草(炙五錢),白扁豆(炒一兩),山藥(一兩五錢),薏苡仁(炒一兩五錢),桔梗(炒一兩),白茯苓(去皮一兩五錢),蓮子(去心一兩五錢)

上為末。每服二三錢。食遠清米湯調下。或蜜丸亦可。本方一斤。加山楂末半斤。名二妙調脾散。治大人小兒食積傷脾。瀉痢。膨脹。嘔吐。脾胃不和等症。有效。(此蕪湖夏小兒家傳方)

血不和。加當歸(一兩五錢)、香附(一兩)。

氣不和。加陳皮(一兩)、木香(五錢)

脾胃不快。嘔吐。加藿香、半夏曲(各一兩)。

胃寒。加乾薑(一兩)、內桂(五錢)、丁香(三錢)

瀉後調理脾胃。加厚朴、蒼朮、陳皮(各一兩)。

病後調理脾胃。加黃連、吳萸(炒一兩)、木香(五錢)、石蓮肉(一兩)。

瘧後調理脾胃。加陳皮、白芍藥(各一兩)、青皮(五錢)。

產後調理脾胃。加炒黑乾薑(七錢)、當歸、香附(各一兩)。

膈症。脾胃虛損。加牛胎(一具為末)蘆柴根搗汁、打淮安口子末糊為丸、紅棗湯下、魯試有效。

又方,枳朮丸一運一動。一補一消。乃理脾之聖藥也。

白朮(四兩陳土炒過去土不用)、枳實(去穰麩炒二兩)。

上為末。荷葉包老米飯煨熟。搗爛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八十丸。食遠清米湯送下。

有痰在膈上。滿悶不快。加陳皮(去白一兩)、半夏(薑製二兩)、名橘半枳朮丸。

破滯氣。消積。開胃。進飲食。加木香(一兩五分)、名木香枳朮丸。

飲食太過。或食間著惱。以致心腹滿悶不快。加香附(一兩童便進炒)、神麯、蒼朮、山梔、撫芎(各一兩五錢)、木香(五錢)、名越鞠枳朮丸。

傷肉食濕面辛辣味厚之物。加黃連、大黃、黃芩(三味俱酒蒸妙)、山楂、神麯、陳皮(各二兩)、木香(一兩),名三黃枳朮丸。

傷生冷並冷物。加蒼朮、半夏、陳皮(各二兩)、草豆蔻、砂仁(各一兩)、木香(五錢)、丁香(三錢)。

若元氣素弱。食飲難化。食已即腹內不和。疼痛泄瀉。此胃虛有寒也。加人參、白芍藥、陳皮、山楂、神麯(各二兩)、木香、砂仁(各一兩)。

素有痰火。胸膈鬱塞。或吞酸吐酸。嘔吐嘈雜。或酒積。或泄瀉結痛。此皆濕熱也。加木香(各五錢)、黃連(吳萸炒)、白芍藥、陳皮(各二兩)、生甘草(五錢)、夏。加石膏冬。加乾薑(七錢炒)。

白話文:

內傷(脾胃附)

婦女腹痛,可加入木香(1.5錢)、烏藥、當歸、白芍藥(各1錢)、官桂(5分)。

婦女赤白帶下,可加入川芎、黃柏、黃耆、白朮、白茯苓(各1錢)。

小孩嘔吐腹瀉,面色蠟黃、身體虛弱,可加入山楂、白朮(各1.5錢)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服,每次服用2錢。

小孩頻繁嘔吐、手腳心發熱、不肯吃奶,可加入半夏曲、神麯、白朮(各1.5錢)、山楂(2錢)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1錢,用紅棗湯調服。

另有一個方子叫參苓白朮散,可以調和脾胃,健脾、幫助消化。

配方是:人參(去除蘆頭,1兩5錢),白朮(炒過,2兩),砂仁(炒過,1兩),甘草(炙過,5錢),白扁豆(炒過,1兩),山藥(1兩5錢),薏苡仁(炒過,1兩5錢),桔梗(炒過,1兩),白茯苓(去皮,1兩5錢),蓮子(去心,1兩5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2到3錢,在飯後用清米湯調服,也可以製成蜜丸服用。此方一斤的藥粉,再加入半斤的山楂粉,就叫做二妙調脾散,可以治療大人小孩因食物積滯導致的脾虛、腹瀉、腹脹、嘔吐、脾胃不和等症狀,效果很好。(這是蕪湖夏家傳的小兒方)

氣血不調和,可以加入當歸(1兩5錢)、香附(1兩)。

氣機不順暢,可以加入陳皮(1兩)、木香(5錢)。

脾胃不舒服,引起嘔吐,可以加入藿香、半夏曲(各1兩)。

胃部虛寒,可以加入乾薑(1兩)、肉桂(5錢)、丁香(3錢)。

腹瀉後調理脾胃,可以加入厚朴、蒼朮、陳皮(各1兩)。

生病後調理脾胃,可以加入黃連、吳茱萸(炒過,1兩)、木香(5錢)、石蓮肉(1兩)。

瘧疾後調理脾胃,可以加入陳皮、白芍藥(各1兩)、青皮(5錢)。

產後調理脾胃,可以加入炒黑的乾薑(7錢)、當歸、香附(各1兩)。

橫膈症,脾胃虛弱,可加入牛胎(一具磨成粉末)、蘆柴根搗汁,再與淮安的口子粉拌成糊狀製成藥丸,用紅棗湯送服,有魯姓人試過有效。

另一個方子叫枳朮丸,可以促進脾胃運化,一補一消,是調理脾胃的良藥。

配方是:白朮(4兩,用陳土炒過,去除泥土不用),枳實(去除種子,麩皮炒過,2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荷葉包裹著老米飯煨熟,搗爛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80丸,飯後用清米湯送服。

如果痰停留在胸膈,導致胸悶不舒服,可以加入陳皮(去除白肉,1兩)、半夏(薑製,2兩),此方稱為橘半枳朮丸。

如果需要破除滯氣、消除積滯、開胃、增加食慾,可以加入木香(1兩5分),此方稱為木香枳朮丸。

如果飲食過多,或在吃飯時生氣,導致心腹脹悶不舒服,可以加入香附(1兩,用童子尿炒過)、神麯、蒼朮、山梔、川芎(各1兩5錢)、木香(5錢),此方稱為越鞠枳朮丸。

如果因為吃太多肉食、濕麵、辛辣厚味的食物而導致不適,可以加入黃連、大黃、黃芩(這三味藥都要用酒蒸過),山楂、神麯、陳皮(各2兩)、木香(1兩),此方稱為三黃枳朮丸。

如果因吃生冷食物或冰冷的東西而導致不適,可以加入蒼朮、半夏、陳皮(各2兩)、草豆蔻、砂仁(各1兩)、木香(5錢)、丁香(3錢)。

如果本身元氣就弱,食物難以消化,吃完就腹部不適、疼痛腹瀉,這是胃虛有寒的症狀,可以加入人參、白芍藥、陳皮、山楂、神麯(各2兩)、木香、砂仁(各1兩)。

如果本身有痰火,胸膈鬱悶、吞酸吐酸、嘔吐嘈雜,或是因為飲酒過多、或是腹瀉伴隨絞痛,這些都是濕熱的症狀,可以加入木香(5錢)、黃連(用吳茱萸炒過)、白芍藥、陳皮(各2兩)、生甘草(5錢),夏天可加石膏,冬天可加乾薑(炒過,7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