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症治方》~
1. 郁門
2. 諸郁
脈,郁脈多沉弦。或結伏。又沉澀。為血鬱。沉伏為氣鬱。沉細為濕鬱。沉數為熱鬱。沉滑為痰鬱。氣口緊盛為食鬱。又憂鬱則脈澀。怒鬱則脈弦。思鬱則脈緩。時一止。名曰結脈。
症,丹溪云:氣血沖和。百病不生。一有拂鬱。諸病生焉。又云諸病皆生於郁。治之可開。注云:郁者。結聚不得發越也。當升不升。當降不降。當變化不得變化。故傳化失常。而鬱病作矣。大抵諸病多有兼郁者。或郁久而生病。或病久而生郁。凡治氣血痰火之病。必兼鬱而治之。斯無憋矣。
治,經云:木鬱則達之。謂吐之。令其條達也。火鬱則發之。謂汗之。令其疏散也。土鬱則奪之。謂下之。令無壅滯也。金鬱則泄之。謂滲泄解表。利小便也。水鬱則折之。謂抑之。制其升達也。此治郁大法。惟火所屬不同。隨其經而治之。故曰火鬱則發。當看何經。隨其經而治之也。
丹溪云:郁病有六。氣血痰濕熱食也。氣鬱則開之。其症胸脅痛。脈沉而澀者是也。血鬱則行之。或消之。其症必能食。便紅。四肢無力。脈沉澀是也。痰鬱則消而導之。其症動則喘。寸口脈沉而滑是也。濕鬱則燥之。利之。其症周身走痛。或關節痛。陰寒則發。脈沉細而濡是也。
熱鬱則清之。其症目瞀。小便赤煩咳。脈沉細而數是也。食鬱則消之。其症噯酸。腹飽不能食。左寸脈平和。右寸脈緊盛是也。假令食在氣上。氣升則食自降。余仿此。凡久惡寒。亦須解鬱。郁開病亦隨愈。
方,越鞠丸郁主方。解諸郁。清熱。消痰。順氣。
蒼朮(寬中燥濕去蘆一錢五分)、神麯(消食下氣炒一錢)、川芎(和血順氣去蘆一錢)、香附(開鬱散結童便浸醋炒一錢五分)、山梔(清熱利痰降火炒一錢二分)
上作一服。水煎。或為末。水為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八十丸。白湯送下。蓋氣血痰三症。多有兼郁。而鬱有六。隨症加減。凡諸郁。春。宜加防風、夏。加苦參、秋。加吳茱萸、冬。加吳茱萸、乾薑炭。
氣鬱。加白朮、陳皮(各八分)、木香、檳榔(各七分)、烏藥(一錢),虛者。兼用四君子湯。
血鬱。加當歸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桃仁、紅花青黛、鬱金(各八分)。
虛者。兼用四君子湯。
痰鬱。加南星(牛膽制)、海石、栝蔞仁(各一錢)、貝母(一錢五分)、桔梗(七分)、白芥子(八分),痰盛者。兼用二陳湯。
濕鬱。加防風、白芷、羌活、白茯苓(各八分),倍蒼朮。
熱鬱。加黃連(吳茱萸炒八分)、青黛(八分),甚者。加酒蒸大黃(二錢五分)。
食鬱。加山楂、神麯(各一錢五分)、砂仁、陳皮、枳實(各八分)、針砂(一錢醋炒)
木鬱。用梨蘆、或瓜蒂散、吐之。吐後。以本方加白朮、陳皮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青皮(五分)。
火鬱。本方加防風、羌活、柴胡、葛根(各八分)、升麻(五分),發之。冬月。再加麻黃(一錢五分)、蔥白(三根)。
土鬱。用桂枝、芍藥、厚朴、陳皮、枳殼(各等分)、大黃(三錢)下之。下後。以四君子湯,加芍藥、香附、陳皮、調理。
金鬱。加茯苓、澤瀉(各一錢),利之。
水鬱。加白朮(一錢五分)、陳皮、大腹皮(各一錢)、青皮(五分)、紫蘇梗(六分)
怒郁。左關脈弦。加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白芍藥(各等分)。
思郁。右關脈結。加白朮、陳皮、石菖蒲(各一錢)、木香、沉香(各五分)。
憂鬱。右寸脈短澀。加貝母(一錢五分)、陳皮、枳實、烏藥、蘇子(各八分)、木香、檳榔(各五分)。
寒鬱。加吳茱萸、乾薑(各八分)、木香、沉香(各五分)、蔥白(三節)。
悲哀太甚而鬱。加貝母(一錢五分)、茯神、遠志、石菖蒲、木香、砂仁(各七分)。
右越鞠丸。加減方法也。須量虛實新久。斟酌用之。庶無誤矣。
白話文:
諸郁
脈象方面,郁結的脈象多為沉弦,有時會是結脈或伏脈,也可能是沉澀的脈象。沉澀代表血鬱,沉伏代表氣鬱,沉細代表濕鬱,沉數代表熱鬱,沉滑代表痰鬱,氣口脈緊盛代表食鬱。另外,憂鬱會使脈象澀,怒鬱會使脈象弦,思鬱會使脈象緩慢,有時會停頓一下,稱為結脈。
症狀方面,丹溪說,氣血調和,身體就不會生病。一旦有鬱結,各種疾病就會產生。他又說,各種疾病都源於鬱結,治療時要疏通它。這裡的「鬱」指的是氣機結聚,無法疏通發散。該上升的沒有上升,該下降的沒有下降,該變化的沒有變化,導致傳導和變化失常,於是就產生了鬱病。大體上來說,很多疾病都同時有鬱結的情況,可能是鬱結久了導致生病,也可能是生病久了產生鬱結。凡是治療氣、血、痰、火方面的疾病,都必須同時考慮鬱結來治療,這樣才不會有弊端。
治療方面,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木氣鬱結要疏達它」,意思是可以用催吐的方式,讓它條暢通達。「火氣鬱結要發散它」,意思是可以用發汗的方式,讓它疏通散開。「土氣鬱結要奪取它」,意思是可以用瀉下的方式,讓它沒有阻塞。「金氣鬱結要宣洩它」,意思是可以用滲透排泄、解表、利小便的方式。「水氣鬱結要抑制它」,意思是可以用抑制的方式,制約它上升的功能。這是治療鬱結的基本原則。只是火的歸屬不同,要根據它在哪條經絡來治療。所以說「火鬱要發散它」,要看是哪條經絡的火鬱,就依照那條經絡來治療。
丹溪說,鬱病有六種,分別是氣鬱、血鬱、痰鬱、濕鬱、熱鬱、食鬱。氣鬱就疏通它,症狀是胸脅疼痛,脈象沉而澀。血鬱就活血化瘀,或用消導的方法,症狀是食慾好,大便顏色紅,四肢無力,脈象沉澀。痰鬱就消痰化痰並導引,症狀是稍微活動就氣喘,寸口脈沉而滑。濕鬱就用燥濕利濕的方法,症狀是全身遊走性疼痛或關節疼痛,陰天寒冷時會加重,脈象沉細而濡。熱鬱就用清熱的方法,症狀是眼睛昏花、小便赤黃、心煩咳嗽,脈象沉細而數。食鬱就用消食的方法,症狀是打嗝有酸味、腹脹難受不能吃東西,左手寸口脈平和,右手寸口脈緊盛。如果食物停積在氣之上,只要氣能上升,食物自然就下降,其他情況可以依此類推。凡是長期怕冷的,也必須要解鬱,鬱結疏通了,疾病自然就好。
藥方方面,「越鞠丸」是治療鬱病的主要方劑,可以疏解各種鬱結,清熱、化痰、理氣。
藥材組成:蒼朮(寬中燥濕,去除外皮,一錢五分)、神麯(消食下氣,炒過,一錢)、川芎(活血順氣,去除外皮,一錢)、香附(開鬱散結,用童子小便浸泡後醋炒,一錢五分)、山梔(清熱利痰降火,炒過,一錢二分)。
使用方法:以上藥材為一劑,用水煎服。也可以磨成粉末,用水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八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因為氣、血、痰三種病症,很多時候都伴隨鬱結,而且鬱結有六種,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材。各種鬱結,春天適合加防風,夏天適合加苦參,秋天適合加吳茱萸,冬天適合加吳茱萸和乾薑炭。
氣鬱,加白朮、陳皮(各八分)、木香、檳榔(各七分)、烏藥(一錢)。體虛的,可以同時服用四君子湯。
血鬱,加當歸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桃仁、紅花、青黛、鬱金(各八分)。體虛的,可以同時服用四君子湯。
痰鬱,加南星(用牛膽汁炮製)、海石、瓜蔞仁(各一錢)、貝母(一錢五分)、桔梗(七分)、白芥子(八分)。痰多的,可以同時服用二陳湯。
濕鬱,加防風、白芷、羌活、白茯苓(各八分),蒼朮加倍。
熱鬱,加黃連(用吳茱萸炒過,八分)、青黛(八分)。嚴重的,加酒蒸大黃(二錢五分)。
食鬱,加山楂、神麯(各一錢五分)、砂仁、陳皮、枳實(各八分)、針砂(一錢,醋炒)。
木鬱,用梨蘆或瓜蒂散催吐。吐後,用原方加白朮、陳皮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青皮(五分)。
火鬱,原方加防風、羌活、柴胡、葛根(各八分)、升麻(五分),發散它。冬天,再加麻黃(一錢五分)、蔥白(三根)。
土鬱,用桂枝、芍藥、厚朴、陳皮、枳殼(各等分)、大黃(三錢)瀉下。瀉後,用四君子湯加芍藥、香附、陳皮來調理。
金鬱,加茯苓、澤瀉(各一錢),利濕。
水鬱,加白朮(一錢五分)、陳皮、大腹皮(各一錢)、青皮(五分)、紫蘇梗(六分)。
怒鬱,左關脈弦,加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白芍藥(各等分)。
思鬱,右關脈結,加白朮、陳皮、石菖蒲(各一錢)、木香、沉香(各五分)。
憂鬱,右手寸脈短而澀,加貝母(一錢五分)、陳皮、枳實、烏藥、蘇子(各八分)、木香、檳榔(各五分)。
寒鬱,加吳茱萸、乾薑(各八分)、木香、沉香(各五分)、蔥白(三節)。
悲傷過度而鬱結,加貝母(一錢五分)、茯神、遠志、石菖蒲、木香、砂仁(各七分)。
以上是越鞠丸加減藥的方法,必須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、病程新舊,仔細斟酌使用,才不會有錯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