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正倫

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2)

1. 諸郁

脈,郁脈多沉弦。或結伏。又沉澀。為血鬱。沉伏為氣鬱。沉細為濕鬱。沉數為熱鬱。沉滑為痰鬱。氣口緊盛為食鬱。又憂鬱則脈澀。怒鬱則脈弦。思鬱則脈緩。時一止。名曰結脈。

白話文:

脈象,鬱悶的脈搏多沉而弦。或結實伏藏。又沉滯澀滯。是血氣鬱結。沉伏是氣鬱結。沉細是濕氣鬱結。沉數是熱鬱結。沉滑是痰鬱結。氣口緊盛是食鬱結。憂鬱則脈澀。怒鬱則脈弦。思鬱則脈緩。時常有一段停頓。叫做結脈。

症,丹溪云:氣血沖和。百病不生。一有拂鬱。諸病生焉。又云諸病皆生於郁。治之可開。注云:郁者。結聚不得發越也。當升不升。當降不降。當變化不得變化。故傳化失常。而鬱病作矣。大抵諸病多有兼郁者。或郁久而生病。或病久而生郁。凡治氣血痰火之病。必兼鬱而治之。斯無憋矣。

白話文:

症狀:丹溪說:氣血協調和順,百病不生。一旦受到抑鬱,各種疾病就會產生。又說,各種疾病都起源於抑鬱,治療時要疏散開來。注釋裡說:鬱結就是積聚不能發散。應該升發的升發不上去,應該下降的下降不下來,應該改變的不能改變。所以傳輸變化失去常態,抑鬱的病也就產生了。總的來說,各種疾病大多都存在抑鬱的因素。有些是由於抑鬱積聚太久而生病,有些是由於病久而生抑鬱。凡是治療氣血痰火等疾病時,一定要同時治療抑鬱的因素。這樣才能根除抑鬱。

治,經云:木鬱則達之。謂吐之。令其條達也。火鬱則發之。謂汗之。令其疏散也。土鬱則奪之。謂下之。令無壅滯也。金鬱則泄之。謂滲泄解表。利小便也。水鬱則折之。謂抑之。制其升達也。此治郁大法。惟火所屬不同。隨其經而治之。故曰火鬱則發。當看何經。隨其經而治之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鬱症,經典中說:木鬱則疏通之。就是說讓它吐出來。使它條理順暢。火鬱則發散之。就是說讓它出汗。使它疏散。土鬱則瀉之。就是說讓它通暢。使它沒有壅滯。金鬱則洩之。就是說讓它滲泄解表。利小便。水鬱則抑之。就是說抑制它。制止它的升達。這是治療鬱症的大原則。只有火所屬不同。要根據它的經絡來治療。所以說火鬱則發。要看它是哪條經絡。根據它的經絡來治療。

丹溪云:郁病有六。氣血痰濕熱食也。氣鬱則開之。其症胸脅痛。脈沉而澀者是也。血鬱則行之。或消之。其症必能食。便紅。四肢無力。脈沉澀是也。痰鬱則消而導之。其症動則喘。寸口脈沉而滑是也。濕鬱則燥之。利之。其症周身走痛。或關節痛。陰寒則發。脈沉細而濡是也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:鬱病有六種。分別由氣、血、痰、濕、熱、食所引起。

  1. 氣鬱則疏通它。症狀是胸脅疼痛,脈沉而澀。

  2. 血鬱則運行它或消散它。症狀是能吃,大便紅,四肢無力,脈沉而澀。

  3. 痰鬱則消散它並導引它。症狀是活動時喘息,寸口脈沉而滑。

  4. 濕鬱則使之乾燥,利導它。症狀是全身遊走性疼痛,或關節疼痛,陰寒時發作,脈沉細而濡。

  5. 熱鬱則清熱,涼爽它。症狀是心中煩躁,口渴,小便黃,大便乾,脈數而洪大。

  6. 食鬱則消導它。症狀是腹脹,食少,嘔吐酸水,大便酸臭,脈沉滑。

熱鬱則清之。其症目瞀。小便赤煩咳。脈沉細而數是也。食鬱則消之。其症噯酸。腹飽不能食。左寸脈平和。右寸脈緊盛是也。假令食在氣上。氣升則食自降。余仿此。凡久惡寒。亦須解鬱。郁開病亦隨愈。

方,越鞠丸郁主方。解諸郁。清熱。消痰。順氣。

白話文:

熱鬱的話就要清熱。症狀是眼睛昏花,小便發黃、赤色,煩躁、咳嗽。脈象沉、細而急促。食鬱的話就要消食。症狀是噯氣發酸,肚子脹滿吃不下東西。左寸脈平和,右寸脈緊盛。假設食物停留在氣上面,氣升上來食物自然就會降下來。其他情況以此類推。凡是長久畏寒,也需要解鬱。鬱結打開,病也就跟著痊癒了。

蒼朮(寬中燥濕去蘆一錢五分)、神麯(消食下氣炒一錢)、川芎(和血順氣去蘆一錢)、香附(開鬱散結童便浸醋炒一錢五分)、山梔(清熱利痰降火炒一錢二分)

白話文:

蒼朮(用來寬中燥濕、去蘆一錢五分)、神麯(用來消食下氣、炒一錢)、川芎(用來和血順氣、去蘆一錢)、香附(用來開鬱散結、用童便浸醋炒一錢五分)、山梔(用來清熱利痰、降火、炒一錢二分)

上作一服。水煎。或為末。水為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八十丸。白湯送下。蓋氣血痰三症。多有兼郁。而鬱有六。隨症加減。凡諸郁。春。宜加防風、夏。加苦參、秋。加吳茱萸、冬。加吳茱萸、乾薑炭。

白話文:

製作一劑藥。用水煎煮。或研磨成粉末。用水將藥粉做成丸子。每個丸子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八十丸。用白開水送下。一般而言,氣滯、血瘀、痰濕三種病證。多有鬱結。鬱結有六種。根據症狀加減藥物。凡是鬱結:春天,宜加入防風;夏天,加入苦參;秋天,加入吳茱萸;冬天,加入吳茱萸、乾薑炭。

氣鬱。加白朮、陳皮(各八分)、木香、檳榔(各七分)、烏藥(一錢),虛者。兼用四君子湯。

白話文:

氣鬱症。加入白朮、陳皮(各八分)、木香、檳榔(各七分)、烏藥(一錢),如果是體虛的人。可以同時服用四君子湯。

血鬱。加當歸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桃仁、紅花青黛、鬱金(各八分)。

虛者。兼用四君子湯。

白話文:

血瘀。加入當歸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桃仁、紅花青黛、鬱金(各八分)。

痰鬱。加南星(牛膽制)、海石、栝蔞仁(各一錢)、貝母(一錢五分)、桔梗(七分)、白芥子(八分),痰盛者。兼用悲哀。

白話文:

痰液鬱積:將南星(用牛膽汁加工過的)、海石、栝蔞仁(各一錢)、貝母(一錢五分)、桔梗(七分)、白芥子(八分)合用,痰液多的情況下再配伍悲哀散一起使用治療。

濕鬱。加防風、白芷、羌活、白茯苓(各八分),倍蒼朮。

白話文:

濕熱病。加入防風、白芷、羌活、白茯苓(各八分),蒼朮加倍。

熱鬱。加黃連(吳茱萸炒八分)、青黛(八分),甚者。加酒蒸大黃(二錢五分)。

白話文:

熱鬱症:加入炒過的黃連(八分)和青黛(八分),情況嚴重的,再加用酒蒸過的大黃(二錢五分)。

食鬱。加山楂、神麯(各一錢五分)、砂仁、陳皮、枳實(各八分)、針砂(一錢醋炒)

白話文:

食物引起的鬱結。加入山楂、神曲(各 1.5 公克)、砂仁、陳皮、枳實(各 0.8 公克)、針砂(1 公克用醋炒過)

木鬱。用梨蘆、或瓜蒂散、吐之。吐後。以本方加白朮、陳皮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青皮(五分)。

白話文:

木鬱:症狀為胸脅脹滿,疼痛,憋悶,不思飲食,噯氣,噁心。

用梨蘆或瓜蒂散吐之:服用梨蘆或瓜蒂散,以催吐的方式,排除鬱結在體內的邪氣。

吐後:在嘔吐之後。

以本方加白朮、陳皮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青皮(五分):在原有方劑的基礎上,再加入白朮、陳皮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青皮(五分),以調和氣血,疏肝理氣,消脹止痛。

火鬱。本方加防風、羌活、柴胡、葛根(各八分)、升麻(五分),發之。冬月。再加麻黃(一錢五分)、蔥白(三根)。

白話文:

這是治療熱鬱的方劑。在此方劑的基礎上,再添加防風、羌活、柴胡、葛根(各 0.8 公克)、升麻(0.5 公克),將其發散出去。在冬季,再添加麻黃(1.5 公克)、蔥白(3 片)。

土鬱。用桂枝、芍藥、厚朴、陳皮、枳殼(各等分)、大黃(三錢)下之。下後。以四君子湯,加芍藥、香附、陳皮、調理。

金鬱。加茯苓、澤瀉(各一錢),利之。

白話文:

土鬱症,使用桂枝、芍藥、厚朴、陳皮、枳殼(各等分)、大黃(三錢)瀉下。瀉下後,以四君子湯,加上芍藥、香附、陳皮,調理身體。

水鬱。加白朮(一錢五分)、陳皮、大腹皮(各一錢)、青皮(五分)、紫蘇梗(六分)

怒郁。左關脈弦。加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白芍藥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水腫。加入白朮(1.5錢)、陳皮、大腹皮(各1錢)、青皮(0.5錢)、紫蘇梗(0.6錢)

思郁。右關脈結。加白朮、陳皮、石菖蒲(各一錢)、木香、沉香(各五分)。

白話文:

憂鬱:右關脈結。加入白朮、陳皮、石菖蒲(各一錢)、木香、沉香(各五分)。

憂鬱。右寸脈短澀。加貝母(一錢五分)、陳皮、枳實、烏藥、蘇子(各八分)、木香、檳榔(各五分)。

寒鬱。加吳茱萸、乾薑(各八分)、木香、沉香(各五分)、蔥白(三節)。

白話文:

憂鬱症。把右手的寸脈短而澀。再加入貝母(一錢五分)、陳皮、枳實、烏藥、蘇子(各八分)、木香、檳榔(各五分)。

悲哀太甚而鬱。加貝母(一錢五分)、茯神、遠志、石菖蒲、木香、砂仁(各七分)。

右越鞠丸。加減方法也。須量虛實新久。斟酌用之。庶無誤矣。

白話文:

過度悲傷而鬱悶的症狀。加入貝母(1.5錢)、茯神、遠志、石菖蒲、木香、砂仁(各0.7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