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正倫

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7)

1. 諸血

脈,經云:脈洪滑為血盛。脈澀弱為血虛。脈如瀉漆之狀者為亡血。脈芤為失血。細弦澀。按之無力。為脫血。浮弱。按之絕。為下血。煩咳脈芤者。為吐血。沉弦而數。為衄血。諸血症。身涼脈靜者生。身熱脈大者死。腸澼下膿血。弦絕則死。滑大則生。

白話文:

脈象:

  1. 經書上說:脈洪滑,表示血盛。脈澀弱,表示血虛。

  2. 脈象像瀉下的漆汁,表示失血。脈象芤,表示失血。

  3. 脈象細弦澀,按壓無力,表示脫血。

  4. 脈象浮弱,按壓時中斷,表示下血。

  5. 煩咳,脈象芤,表示吐血。

  6. 脈象沉弦且數,表示衄血。

  7. 各種血癥,身體涼爽,脈象平靜者生。身體發熱,脈象大者死。

  8. 腸道膿血向下流,脈象弦絕則死。脈象滑大則生。

症,丹溪云:有吐血咯血衄血唾血大小便血之異。又女人血崩血漏。大抵皆由火盛致血錯經妄行。脈必大而芤。或因怒氣而得者。經云:怒則氣逆傷肝。甚則嘔血。脈必弦大而芤。下血崩漏。亦屬熱與虛。蓋熱則流通。虛則下漏。脈必急疾而數。宜加詳審。

白話文:

症狀,丹溪說:有吐血、咯血、衄血、唾血、大小便出血的不同。另外還有女人血崩、血漏。總體上都是因為火氣旺盛導致血液運行失常。脈搏一定是大而滑。或者由於生氣而得的。經典上說:生氣就會導致氣血逆亂,傷害肝臟。嚴重的話就會吐血。脈搏一定又弦又大而滑。下血、崩漏,也屬於熱與虛。火氣大就會流通,虛了就會下漏,脈搏一定急促而數。應該詳細審查。

治,按經云:血從上出。皆是陽盛陰虛。有升無降。血隨氣上。越出上竅。宜補陰抑陽。氣降則血自歸經。血從下走。皆由內外有所感傷。濁熱凝停於胃內。隨氣下流。亦妄行之義。或云大便見血。為內傷絡脈所致。小便見血。為損傷心腎。陰火妄動所致。女人崩漏。皆由七情損傷。

白話文:

針對血從上出(指吐血),經典中說:血從身體的上面流出來,都是因為陽氣旺盛、陰氣虛弱,有上昇而沒有下降,血隨著氣向上走,從上面的竅口流出來。治療應該滋補陰氣,抑制陽氣,氣下降了,血自然會回到經絡。血從下面流出(指便血、尿血),都是因為內外受到傷害,濁熱凝結停留在胃裡面,隨著氣向下流,也是妄行的一種情況。有人說大便中有血,是內部損傷絡脈導致的。小便中有血,是損傷心腎,陰火妄動導致的。女性崩漏,都是因為七情損傷導致的。

衝任所致。三者皆宜清氣降火。養心理脾為主。蓋氣清則血和。心脾旺則血有所統攝。而自無妄行之患矣。

方,四物湯血主方。生血去熱。補虛益精。主女人用。男子血虛。亦宜用之。

川芎(清陽、和血行血、肝經藥、春天倍用、女人加此味,去蘆八分)。

川歸(潤中、和血養血、腎經藥、冬月倍用,去蘆酒浸曬乾、一錢五分)。

白芍藥(緩中、破血、心脾、經藥、夏月倍用、酒炒一錢二分)。

地黃(涼血用生、補血用熟、滋陰生血、肺經藥、秋月倍用、薑汁浸曬乾、一錢、男子加此味)。

上為㕮咀。每服姜一片。水煎食遠服。隨有他症。依後加減。此方春宜加防風。夏宜加黃芩。秋宜加天門冬。冬宜加桂枝。此常服順四時之氣。而加減未有不中者也。

白話文:

上為藥方,每次服用生薑一片,用煎水後空腹服用。若有其他症狀,可依後面的方法加減藥物。此方適合春天服用,可加入防風;夏天服用,可加入黃芩;秋天服用,可加入天門冬;冬天服用,可加入桂枝。這個藥方可以常服,順應四季的氣候,加減藥物,沒有不適用的。

血虛腹痛。微汗惡風。加官桂(七分)、倍芍藥、嗽痰。加桑白皮杏仁麻黃、貝母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血虛引起的腹痛,有微微出汗但怕風寒的症狀,再加入官桂(7 分)、加倍的芍藥、嗽痰。再加上等份的桑白皮、杏仁、麻黃、貝母。

大便秘。加桃仁大黃、麻仁、枳殼(減半余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  • 大便不通暢,可以加桃仁、大黃、芝麻、枳殼(減半,其他各等分)。

血虛頭眩。加天麻、防風、荊芥穗(各一錢)。

虛寒脈微。氣難布息。不渴。便清。加乾薑附子(各一錢)。

白話文:

脈搏虛弱寒冷。呼吸困難。不口渴。大便清稀。加入乾薑、附子(各一錢)。

中濕。身重無力。身冷微汗。加蒼朮白朮、白茯苓(各一錢二分)。

白話文:

身體內濕氣過重。身體沉重,沒有力氣。身體寒冷,冒冷汗。增加蒼朮、白朮、白茯苓(各 1 錢 2 分)。

筋惕肉瞤。屬血虛也。加天麻、人參(各一錢傷寒筋惕肉瞤自有本條)

轉筋屬熱。加酒芩、紅花木瓜、蒼朮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抽筋屬燥熱。加入黃岑、紅花、木瓜、蒼朮(各等分量)。

兩脅脹滿。加枳實半夏(各八分)、白朮(一錢)、去地黃、身上虛癢。加黃芩、防風、煎調浮萍末(一錢)。

白話文:

兩側肋骨以下腹腔部位脹滿:再加枳實、半夏(各0.8克)、白朮(1.5克)、去地黃。

身上皮膚瘙癢:再加黃芩、防風,煎服時調入浮萍粉(1.5克)。

小便秘澀。屬血虛。加茯苓、澤瀉(各八分)、牛膝(一錢)、甘草梢(五分)。

白話文:

出現小便困難或排尿不順暢的情況,可能屬於血虛證,除了原有藥方之外,可以再添加茯苓、澤瀉(各八分)、牛膝(一錢)、甘草梢(五分)這些藥材。

盜汗屬陰虛者。加麥門冬知母黃耆、浮麥、麻黃根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盜汗症狀多源於陰虛。可加入麥門冬、知母、黃耆、浮小麥、麻黃根(各等分)。

自汗。加人參、黃耆、麻黃根(各一錢)、桂枝(五分)。

勞瘵陰虛火動。加白茯苓、貝母、陳皮款冬花、杏仁、黃柏、知母(各一錢)、甘草(三分)有熱。再加秦艽地骨皮(各一錢)。

白話文:

勞瘵是因陰虛火旺而引起。加入白茯苓、貝母、陳皮、款冬花、杏仁、黃柏、知母(各一錢)、甘草(三分)治療有熱的症狀。再加入秦艽、地骨皮(各一錢)。

陰虛喘嗽。或吐紅者。加知母、貝母、黃柏、瘛瘲(十二粒)、人參、麥門冬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款冬花、紫菀(各等分如肺火盛者去人參換沙參)。

白話文:

陰虛引起的咳喘。或者吐紅色的痰。加知母、貝母、黃柏、瘛瘲(十二粒)、人參、麥門冬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款冬花、紫菀(各等分,像肺火盛的人去人參、改加沙參)。

陰虛發熱。煩渴不能坐臥。加麥門冬、山梔、黃柏、知母(各一錢)。

陰虛潮熱。加柴胡、知母、黃芩、地骨皮(各一錢)。

半身不遂。左邊。加桃仁、紅花(各八分)、薑汁(半盞)、竹瀝(一盞)。

血痢。加黃連、荊芥穗、地榆(各一錢)、木香(五分)、枳殼(七分)。

白話文:

血痢。加入黃連、荊芥穗、地榆(各一錢)、木香(五分)、枳殼(七分)這五種藥材。

風虛眩運。加天麻、秦艽、羌活(各一錢)。

腳氣衝心。加炒黃柏(一錢)。

口乾煩渴。加麥門冬、烏梅(各一錢)。

四肢冷氣痛。加良薑、玄胡索、木香、吳茱萸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四肢手腳因寒邪入侵而疼痛。加入良薑、玄胡索、木香、吳茱萸(各等分),可以溫經散寒、止痛。

血氣虛弱。起則無力而倒。加白朮、陳皮、人參(各一錢)。

血虛刺痛。五心熱。加山梔、香附烏藥(各一錢)、官桂、青皮(各五分)。

白話文:

血虛引起刺痛。手心、腳心、前胸、後背發熱。加入山梔、香附、烏藥(各一錢)、官桂、青皮(各五分)。

血虛甚者。加人參、附子(各一錢)、暑月。再加麥門冬(八分)、五味子(十粒)。

腹中積血氣塊。加木香(五分)、三稜莪朮乾漆(各八分)。

白話文:

腹部積聚了血氣塊。加入木香(五分)、三稜、莪朮、乾漆(各八分)。

乍寒乍熱。加人參、白茯苓、柴胡(各一錢)。

血虛成痿。加蒼朮、黃柏、下補陰丸

老人性急作勞。兩腿痛。加桃仁、陳皮、牛膝(各一錢)、甘草(生五分)、入薑汁(半盞)服三四劑而安。

少年患痢。用濕藥大過。致痛叫號。此惡血入經絡也。加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黃芩、陳皮、(各八分)、生甘草(五分)入薑汁半盞。水酒煎服三四帖。或十數帖而安。

白話文:

年輕人患了痢疾,吃了具有較強的潤腸通便的藥物過量,導致劇烈疼痛,經常發出號啕大哭的聲音。這是患者的淤血已經進入經絡,需要加入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黃芩、陳皮各八分,以及五分的生甘草,並加入半杯薑汁,用加水的酒煮沸,煎成藥液分三四次服下。通常服用十幾副就能痊癒。

午後嗽。即陰虛嗽也。加黃柏、知母、天門冬、栝蔞仁、貝母(各八分)。

貪勞人。秋深發熱。渾身發熱。手足皆疼如煆。晝輕夜重。倍川芎、芍藥,加人參(一錢五分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、如病加喘。手足仍疼。再加人參、白朮、牛膝、桃仁、陳皮(各一錢)、生甘草(五分)、檳榔(七分)、生薑三片。煎服五十帖而安。

白話文:

某人因為勞累過度,在秋末發熱。全身燥熱,手腳疼痛如火燒。白天症狀較輕,晚上加重。醫生給他服用加倍劑量的川芎、芍藥,加上人參(一錢五分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。如果病人有喘息,手腳仍疼,再加人參、白朮、牛膝、桃仁、陳皮(各一錢)、生甘草(五分)、檳榔(七分)、生薑三片。連續服用五十劑,病情痊癒。

衄血。加黑山梔仁、黃芩麥門冬、牡丹皮、扁柏葉(各一錢)、入童便(半鍾)。

又法、本方加麻黃(三錢)、蔥白三根一服汗即止、吐血。加牡丹皮、黑山梔仁、童便浸香附、犀角藕節、京墨(各等分)入童便半鍾煎、又法以患人吐出血。取起烙干。研為細末。以當歸煎湯調下。此吳球子血導血歸之法也。

白話文:

另外一個方法是,在原有方劑中加入麻黃(三錢)、蔥白三根,一劑藥即可止汗,吐血。另加入牡丹皮、黑山梔仁、用童便浸泡過的香附、犀角、藕節、京墨(各等分),放入半碗童便中煎服。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病人吐出的血。將血收集起來,烤乾研成細末。用當歸煎湯調和服用。這兩種方法可以將血導回體內。

咯血。加麥門冬(一錢五分)、童便(二盞)、薑汁(半盞)、青黛(一錢)、山梔仁(炒黑一錢)

白話文:

咯血。加入麥門冬(1.5錢)、童便(2杯)、薑汁(半杯)、青黛(1錢)、山梔仁(炒黑1錢)。

唾血。加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貝母、百部熟地(各一錢)、黃柏(八分)、桔梗遠志(各五分)。

白話文:

吐血。加入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貝母、百部、熟地(各一錢)、黃柏(八分)、桔梗、遠志(各五分)。

咳血。痰火傷血也。加貝母、栝蔞仁、青黛香附、杏仁、阿膠(各八分)、童便(二盞)、薑汁(半盞)腎虛肺痿咳血。加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貝母、紫菀、桔梗、玄參、杏仁、阿膠、薏苡仁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  • 咳血:是因為痰熱損傷了血液。

可以添加貝母、栝蔞仁、青黛香附、杏仁、阿膠(各八分)、童便(二盞)和薑汁(半盞)來治療。

  • 腎虛肺痿咳血:是因為腎虛肺弱引起的咳血。

可以添加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貝母、紫菀、桔梗、玄參、杏仁、阿膠和薏苡仁(各等分)來治療。

痰涎血。出於脾也。本方去川芎、地黃,加黃耆、黃連、甘草、陳皮、山藥、薏苡仁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痰涎血是由脾臟所造成的。原來的配方中去了川芎和地黃,加上了黃耆、黃連、甘草、陳皮、山藥和薏苡仁(各等份)。

大便下血。即腸風下血也。熱者。本方加炒山梔、牛膽、槐實、黃連、枳殼、阿膠、荊芥穗、升麻(少余各等分)虛者。加人參、白朮(各一錢五分)、黑乾薑、升麻(各五分)、陳皮(八分)、甘草(三分)。

白話文:

大便帶血。就是腸風下血。熱證者。在本方中加入炒山梔、牛膽、槐實、黃連、枳殼、阿膠、荊芥穗、升麻(各少於其他藥物)。虛證者。加上人參、白朮(各一錢五分)、黑乾薑、升麻(各五分)、陳皮(八分)、甘草(三分)。

小便溺血。加山梔、木通小薊琥珀(各等分)或本方煎調下牛膝膏亦妙。(按小便血痛者為血淋。自有本條。不痛者。為溺血也。)。

白話文:

小便中帶血。加上山梔子、木通、小薊和琥珀(各等分),或將此方煎煮後,調入牛膝膏服用,也很有效。(註:小便中帶血伴有疼痛的,稱為血淋。這有專門的條文。沒有疼痛的,稱為溺血。)

小兒尿血。本方煎調發灰。(一錢五分)、生甘草末(五分)或本方煎調五苓散,加棕櫚灰髮灰(各一錢)大人小兒俱妙。

白話文:

小兒血尿。用本方的藥煎服,水變灰色。(一錢五分)、生甘草末(五分)或用本方的藥煎服,加棕櫚灰髮灰(各一錢),大人和小孩都有效。

血淋。加木通、大黃(各一錢五分)、桃仁、紅花(各一錢)、車前子、琥珀(各八分)、,赤茯苓、甘草梢、澤瀉、青皮(各七分),或本方調下牛膝膏。

白話文:

血淋。加入木通、大黃(各1.5錢)、桃仁、紅花(各1錢)、車前子、琥珀(各0.8錢)、赤茯苓、甘草梢、澤瀉、青皮(各0.7錢),或用此方加牛膝膏服下。

女人血崩。加白朮、黃連、地榆(各一錢五分),虛崩。加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麥門冬、山藥、陳皮(各等分)、升麻、甘草(各三分)。

白話文:

女性月經過多,出血不止。加入白朮、黃連、地榆(各一錢五分),這是針對氣血虛弱導致的月經過多。加入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麥門冬、山藥、陳皮(各等分)、升麻、甘草(各三分),這是針對元氣虛弱導致的月經過多。

血虛眼暗。或腎水虛不能遠視。加甘菊花、枸杞子(各一錢五分)。

白話文:

血虛導致眼睛昏暗,或腎水虛弱不能遠視。加甘菊花、枸杞子(各 1 錢 5 分)。

風熱赤腫。火眼。加防風、甘菊花、黃連、黃芩、龍膽草(各分)。

白話文:

風熱導致的紅腫疼痛,眼睛紅腫類似於火燒。另外加入防風、甘菊花、黃連、黃芩、龍膽草(分量均等)。

痔漏。加人參、白朮、黃連、生地黃槐實(制)、條芩(各一錢)、荊芥穗、枳殼(各七分)、升麻、甘草(生各三分),腸風臟毒加同。脫肛血虛。加阿膠、枳殼(各八分)、升麻(三分)。

白話文:

痔瘡、肛門漏膿。加入人參、白朮、黃連、生地黃、槐實(已加工)、條芩(各一錢)、荊芥穗、枳殼(各七分)、升麻、生甘草(各三分),腸道中有風,身體有毒,再加相同藥物。脫肛出血,身體虛弱。再加阿膠、枳殼(各八分)、升麻(三分)。

下焦無血。小便澀數。加黃柏、知母、牛膝、甘草梢(各等分)。

瘧疾。若間一日連發二日。或日夜各發。加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知母、柴胡、青皮(各等分)。

老人氣短。小便不通。加人參、黃耆(各一錢),煎吞滋腎丸。性急人味厚。常服燥熱之藥。左脅紅點痛。必有膿在內。加桔梗、生甘草(少)、香附(多),生薑煎服、十餘帖。痛處腫。針出膿。再用本方十餘帖調理。

白話文:

一位老年人氣喘吁吁,小便不通。另外加人蔘、黃芪(各一錢),煎服用滋腎丸。性情急躁的人,口味偏向厚重。經常服用燥熱性藥物。左肋下方紅點處疼痛。必定有膿腫在內部。另外加桔梗、生甘草(少)、香附(多),生薑煎服用,十幾副藥。疼痛部位腫脹。針灸後排出膿液。再用本方藥十幾副藥調理。

老人因疝多服烏附熱藥。發疽淋痛。叫號困憊。加牛膝濃煎大劑。服五七帖。

中風血虛。加薑汁(半盞)、竹瀝(一盞),能食。去竹瀝,加荊瀝。筋骨痛。及頭痛。脈弦如瘧狀。加羌活、防風、北五加皮(各八分)。

白話文:

中風血虛時,加入薑汁(半杯)、竹瀝(一杯),就能進食。去竹瀝,加荊瀝。筋骨疼痛,以及頭痛。脈搏弦細如瘧疾症狀。加入羌活、防風、北五加皮(各八分)。

喉乾躁痛。加玄參、桔梗、荊芥、黃柏、知母(各等分),立已。

血虛頭痛。加天麻、細辛、甘菊花(各八分)、倍川芎。

血虛兩脅肋痛。加木香、玄胡索(各七分)、官桂、青皮(各四分)、枳殼(六分)、香附(一錢)。

小腹繞𤹷痛。加官桂、木香、玄胡索、沒藥(各等分)

瘀血結塊作痛者。加桃仁(一錢五分)、大黃(三錢)、芒硝(一錢五分)。

下盡黑血。痛即止。婦人血滯。同此加用。

男婦虛勞氣弱。加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黃耆(各一錢二分)、甘草(三分)。

喘嗽胸滿。晝輕夜重。加枳實、麻黃、杏仁、半夏(各一錢二分)煩躁加人參、知母(各八分)、石膏(一錢五分)、竹葉(二十片)。

白話文:

咳嗽胸悶。白天較輕,晚上較重。加枳實、麻黃、杏仁、半夏(各 1.2 公克)。煩躁者加人參、知母(各 0.8 公克)、石膏(1.5 公克)、竹葉(20 片)。

心血虛。不得眠。去川芎,加人參、黃耆、酸棗仁、圓眼肉、麥門冬、石菖蒲(各等分),煎服。仍服硃砂安神丸。或補心丹

白話文:

心血虛弱,導致無法入睡。此時應減去川芎,加入人參、黃耆、酸棗仁、圓眼肉、麥門冬、石菖蒲(各等量),服用煎劑。仍可服用硃砂安神丸或補心丹。

婦人下元虛冷。無子息。加附子(制)、肉蓯蓉、蘄艾、香附(各等分以下並婦人症)。

白話文:

女人下元虛冷,無法生育。加上以下藥材:附子(處理過)、肉蓯蓉、艾葉、香附(這些都是適用於婦女病的藥材)。

血氣上衝心腹。肋下滿悶。經水閉。加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烏藥、紅花(各五七分)。

赤白帶。腰腿疼痛。加防風、白芷赤石脂、黃柏、蒼朮、烏藥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赤帶和白帶。腰腿疼痛。加入防風、白芷、赤石脂、黃柏、蒼朮、烏藥(各等分)。

臍下冷。腹痛。腰脊痛。加木香(五分)、玄胡索、吳茱萸(各八分)、官桂(五分)、苦楝(七分)、香附(一錢)。

白話文:

腹部下部寒冷、腹痛、腰脊疼痛。再加入木香(五分)、玄胡索、吳茱萸(各八分)、官桂(五分)、苦楝(七分)、香附(一錢)。

氣衝經脈。月事頻並。臍下痛。加官桂、香附、倍芍藥、經水欲行。臍腹絞痛。加玄胡索、牡丹皮、檳榔(各八分)、木香、吳茱萸、紅花(各五分)。

白話文:

氣逆衝入經脈。月經頻密不規律。臍下疼痛。加官桂、香附、量多倍的芍藥,經水即可正常排出。臍腹絞痛。加玄胡索、牡丹皮、檳榔(各八分)、木香、吳茱萸、紅花(各五分)。

經水逼多。別無他症。加黃芩、白朮、荊芥穗(各等分)。

經水如黑豆汁色。加黃芩、黃連、荊芥穗(各等分)。

經水少而色紅和。加紅花(五分)、倍當歸熟地黃。

癥瘕血積。加三稜、莪朮、官桂、乾漆、瓦楞子(煆粉各等分)。

經水適來適斷。往來寒熱者。加小柴胡湯

胎動。加艾葉、香附子、紫蘇、大腹皮、白朮、黃芩、枳殼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胎動:將艾葉、香附子、紫蘇、大腹皮、白朮、黃芩、枳殼等藥材混合,每種藥材等量。

血枯經閉。加桃仁、紅花、鹿角屑(各一錢)、倍當歸、熟地黃、下血過。肌肉黃瘦。加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(少)、官桂(五分)、陳皮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血枯經閉:加桃仁、紅花、鹿角屑(各一錢)、倍當歸、熟地黃,下血過多。肌肉黃瘦:加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(少)、官桂(五分)、陳皮(各等分)。

婦人損傷血氣。或憂鬱所傷。致五心煩熱。加麥門冬、黃芩、柴胡、百合、地骨皮、山梔、香附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婦女身體虛弱、氣血不足。或者因為憂鬱的情緒導致身體受損。導致手心、腳心、胸口等五心煩熱。在藥方中加入麥門冬、黃芩、柴胡、百合、地骨皮、山梔、香附(各等份)。

經水或前或後。加牛膝、澤蘭葉益母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月經週期不準,提前或延後。加入牛膝、澤蘭葉、益母草(等份)

赤白帶。日久不止。加人參、白朮、藁本、牡丹皮、川續斷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沒有花粉的花並不一定就沒有花粉

經水過期者。血虛也。加參、耆、白朮、陳皮(各一錢)、升麻(四分)。

經水不及期者。血熱。加芩連之類。肥人兼痰治。加半夏、茯苓、貝母、陳皮、山梔、香附之類。

經水紫黑有塊者。加芩連、香附(各等分)。

經水將行作痛者。血實兼郁。加桃仁、紅花、牡丹皮、玄胡索、黃連、香附(各等分)。經水行後作痛。加參朮(各一錢)、紅花(三分)。

白話文:

在月經來潮前腹痛的。血實兼鬱。加入桃仁、紅花、牡丹皮、玄胡索、黃連、香附(各等分)。月經來潮後腹痛的。加入參朮(各一錢)、紅花(三分)。

經水不調。而血色淡白者。亦虛也。加參朮、阿膠(各等分)。

軀脂生滿經閉者。加南星、半夏、香附、黃連(各等分),去地黃。

臨經時遇煩惱。作心腹腰脅痛。不可忍者。加桃仁、紅花、玄胡索香附、青皮(各等分)

經水過多。旬余不止。加荊芥穗、續斷、黑乾薑炭(各八分)、炙甘草(四分),虛者。再加參朮調理。

白話文:

經血過多,十幾天都還沒有停止。再加入荊芥穗、續斷、黑乾薑炭(各0.8公克)、炙甘草(0.4公克),若為虛弱的體質,再加入人參、白朮調理。

經水色如黃漿水者。此胃中濕痰也。加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細辛、蒼朮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經血的顏色像是黃色的漿水一樣。這是胃部有濕痰。可以加入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細辛、蒼朮(各等份)。

經水下如屋塵水者。加續斷、蔓荊子、赤石脂(各等分)。

經水感寒。本方。去地黃,加白芷、柴胡、乾葛、紫蘇(各等分)。

婦人血虛。往來潮熱。加柴胡、白茯苓、地骨皮(各八分)、荊芥、薄荷(各六分)、甘草(三分)。

白話文:

婦人血虛,時常潮熱。加上柴胡、白茯苓、地骨皮(各八分)、荊芥、薄荷(各六分)、甘草(三分)。

胎痛。皆由血少。加砂仁、香附、紫蘇葉(各八分)。

白話文:

分娩疼痛。都是由氣血不足造成的。加入砂仁、香附、紫蘇葉(各八分)。

半產。多在三個月。或五個月者。加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阿膠、艾葉、條芩、甘草(少余各等分)。

瘦弱婦人。子宮乾澀。加阿膠、香附、黃芩、紅花(少余各等分)。

婦人性急。血下如注。倦甚。加香附、側柏葉、童便煎、妊娠調理。加黃芩、白朮(各一錢五分)、枳殼(七分)、砂仁(五分)。

白話文:

這位婦女性情急躁,因此導致月經量多如注,並且感到非常疲倦。於是,我在原來的調理方中,增加了香附、側柏葉和童便,以幫助調理她的孕婦狀況。另外,又加入了黃芩、白朮(各一錢五分)、枳殼(七分)、砂仁(五分)等藥物,以調整她的身體狀況。

胎損不安。或胎漏。加白朮、黃芩、地榆、阿膠、艾葉、香附、續斷、枳殼(各等分)

胎痛。加香附、紫蘇梗、砂仁、枳殼(各一錢),倍熟地黃。

妊婦寒熱。加小柴胡湯,去半夏、氣虛。再加參朮(各一錢五分)。

臨月服催生。加大腹皮、陳皮、白朮、黃芩、紫蘇梗葉香附、白芷、甘草(少余各等分)、或用益母丸

白話文:

在生產前服催生藥。加大腹皮、陳皮、白朮、黃芩、紫蘇梗葉香附、白芷、甘草(其他藥物的分量都少一些)、或者服用益母丸。

瘦婦血少。胎弱難產。加枳殼、乳香、木香(各五分)、甘草(三分)、益母草(一錢)、血餘灰(一錢)或用兔腦丸

白話文:

體重瘦弱的婦女,血液不足。胎兒發育不良,難產。加上枳殼、乳香、木香(各五分)、甘草(三分)、益母草(一錢)、血餘灰(一錢)或用兔腦丸。

產後補虛。加參朮、陳皮(各一錢)、甘草(炙四分)、乾薑(五分)、去芍藥、如發熱。再加茯苓、柴胡(各八分)。

白話文:

產後身體虛弱,需要補充元氣,可加入人參、白術(各一錢)、陳皮(一錢)、炙甘草(四分)、乾薑(五分),去掉芍藥,如果發燒,再加入茯苓、柴胡(各八分)。

產後去血過多。昏運。加荊芥穗(二錢)、去芍藥、地黃、產後生腸不收。由氣血虛。加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甘草、升麻,去芍藥、地黃。

白話文:

1.分娩後血崩過多。昏迷不醒。加上荊芥穗(二錢),去掉芍藥、地黃。

2.分娩後生腸不收。由氣血虛弱所致。加上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甘草、升麻,去掉芍藥、地黃。

產後著惱。加香附(一錢五分)、乾薑(炒)、青皮(各五分)、去芍藥、地黃

產後驚風。加茯苓、天麻、防風、黃耆、官桂、甘草(各等分)去地黃、有痰。加半夏、陳皮(各一錢)。

產後痢。加黃芩、桂枝、枳殼、木香、檳榔(各七分)、去地黃。

產後多汗。加黃耆(一錢)、桂枝(五分)。

產後血風。四肢瘛瘲。加天麻、荊芥穗(各一錢)。

產後惡露。欲行不行。作痛。加牡丹皮、玄胡索、紅花、澤蘭葉、官桂(各等分)、五靈脂

白話文:

產後惡露不乾淨,想要排出但排不出來,而且感到疼痛。加牡丹皮、玄胡索、紅花、澤蘭葉、官桂(各等分)、五靈脂。

產後咳嗽。加旋覆花前胡、杏仁、白茯苓、陳皮,去地黃、芍藥。

白話文:

產後咳嗽。增加旋覆花、前胡、杏仁、白茯苓、陳皮,去除地黃、芍藥。

產後心虛。怔忡不定。言語錯亂。加人參、茯神、遠志、麥門冬(各一錢)、甘草(三分)、去白芍藥、地黃。

白話文:

產後心臟虛弱,心神不定。說話錯亂。加入人參、茯神、遠志、麥門冬(各一錢)、甘草(三分)、去白芍藥、地黃。

產後惡露不行。結成塊。疼痛不可忍。加沒藥、血結、官桂、桃仁、紅花(各等分)、莪朮、五靈脂。

產後浮腫。加白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大腹皮(各一錢)、去地黃、鯉魚湯

白話文:

產後水腫。加入白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大腹皮(各一錢),地黃去皮,用鯉魚湯煎服。

產後臍腹痛。加炒乾薑、官桂、香附、沒藥(各等分)。

產後血塊痛。加蒲黃、玄胡索、牡丹皮(各等分)、官桂(少許)。

產後瀉。本方。去當歸、地黃,加白朮、茯苓、陳皮(各一錢)、甘草(少)、乾薑、白扁豆(各七分)。

白話文:

產後腹瀉的方子。將當歸和地黃去掉,加上白朮、茯苓、陳皮(各一錢)、甘草(少許)、乾薑和白扁豆(各七分)。

乳不通。加白芷、青皮(各七分)、木通、穿山甲(炙各一錢)。

惡露不止。加炒黑蒲黃、白芷、百草霜、荊芥穗、地榆(各等分)。

小兒血熱。加黃連、連翹(各六分)。

小兒痘瘡不活。血少故也。加黃耆(一錢)、桂(三分)、紫草(五分)。

小兒尾骨病。加山藥、知母(酒炒)、桂(少許)。

癧瘡。加青皮、柴胡、海藻昆布、黃芩、貝母、香附(各一錢)。

白話文:

癧瘡:

添加青皮、柴胡、海藻、昆布、黃芩、貝母、香附(各一錢)。

諸瘡內托。加黃耆、連翹、黃柏(各等分)。

諸瘡發散。加防風、羌活、荊芥、連翹、牛蒡子(各等分)。

諸瘡毒潰後。血虛。加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(各等分)。

婦人吹乳乳癰。加蒲公英(一錢五分)、金銀花、石膏、貝母、香附、青皮、連翹、甘草節(各八分)。

白話文:

女性患有乳腺炎。增加蒲公英(1.5錢)、金銀花、石膏、貝母、香附、青皮、連翹、甘草節(各0.8錢)。

血風瘡。加防風、黃柏、金銀花、連翹、牛蒡子、苦參(各等分)、甘草(少)。

白話文:

血風瘡。加入防風、黃柏、金銀花、連翹、牛蒡子、苦參(各等分)、甘草(少量)。

上四物湯加減方法也。詳病虛實。增損用之。思過半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