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正倫

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)

1. 潮熱(陰虛火動附)

脈,脈多沉細而數。或弦澀而短。或弦細而微。左偏大無力。為血虛。右偏大無力。為氣虛。六脈形大力薄。為氣血俱虛。滑數者有汗。沉澀者無汗。兩尺細數者。陰虛火動。宜詳辨之。

症,潮熱者。若潮水之來。不失其時。一日一發。必有定時。於日晡時為多。若一日三五發。即是發熱。非潮熱也。氣虛潮熱。熱在平旦。肺氣主之。血虛潮熱。熱在晡時。腎氣主之。陰虛火動。潮熱寢汗者。皆由血氣虛損。亦當從金水二臟求之。大抵潮熱為虛。發熱為實。治各有異。

治,平旦潮熱屬陽。心肺主之。人參白虎湯,加黃芩、日晡潮熱。屬陰。脾腎主之。四物湯,加白朮、陳皮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知母、黃柏、陰虛火動潮熱脈細數。八物湯,加知母、黃柏、麥門冬、柴胡、地骨皮、大抵潮熱。宜以四物湯,加柴胡、黃芩、生甘草、辰戌時發。

加羌活、午時。加黃連、未時。加石膏、申時。加升麻、夜。加當歸、知母、晝。加地骨皮、人參、血虛。多加當歸、地黃。氣虛多加參、朮、黃耆、大略如此。臨症尤加詳審。

方,八物湯治氣血俱虛。寢汗潮熱。

川芎(七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白芍藥(一錢五分),人參(一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白茯苓(一錢),甘草(三分),地黃(一錢涼血用生補血用熟)

上作一服。薑棗煎。食遠服。兼有他症。依後加減。

一切潮熱。並加黃耆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、牡丹皮、地骨皮(各等分)。

男子血虛。有汗。潮熱。本方,去川芎,加黃耆(一錢)、陳皮(八分)、遠志、五味子(各五分)、官桂(三分)、名人參養榮湯。治有汗潮熱咳嗽。

男子氣虛。有汗潮熱。本方減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白茯苓,加黃耆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名補中益氣湯。有嗽。加麥門冬、紫菀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、更妙。

男子血虛。無汗潮熱。本方,加陳皮、半夏(各一錢)、枳殼、桔梗、前胡、紫蘇、乾葛、柴胡(各八分)、名茯苓補心湯。

男子氣虛。無汗潮熱。本方去川芎、芍藥、地黃,加黃耆、地骨皮、防風、柴胡(各等分)、薄荷(減半)、名人參清氣散。

男子氣血兩虛。有汗潮熱。咳嗽。加知母、麥門冬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柴胡、貝母、紫菀、(各等分),去川芎。

男子氣血兩虛。無汗潮熱。咳嗽。加秦艽、地骨皮、柴胡(各等分)、紫蘇、薄荷(各減半)、款冬花(八分)。

婦人血虛。有汗潮熱。加黃耆、麻黃根(各一錢)。

婦人氣虛。有汗潮熱。本方,去川芎、地黃。加柴胡、荊芥、薄荷、地骨皮(各等分)。

婦人血虛。無汗潮熱。本方,去參耆,加秦艽、知母、地骨皮、沙參、鱉甲、前胡(各等分)。

婦人氣虛。無汗潮熱。本方,去川芎、地黃,加半夏、柴胡(各一錢)、乾葛(七分)、名人參柴胡散。

婦人氣血兩虛。無汗潮熱。咳嗽咯血。本方,去參、芎、地黃,加柴胡、薄荷、地骨皮、紫菀、麥門冬(各等分)。

婦人氣血兩虛。有汗潮熱。咳嗽。本方,去川芎、白芍藥,加半夏、柴胡、黃芩、桔梗、阿膠、款冬花(各八分)、知母、麥門冬(各一錢)、五味子、薄荷(各五分)、名知母茯苓湯。

男子陰虛火動。骨蒸勞熱。咳嗽。吐紅。吐痰。本方去川芎、人參,加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貝母、黃柏、遠志、陳皮、阿膠、北五味子(各等分)、名滋陰降火湯。此病大忌過服參耆。如久服寒涼。傷脾。氣血俱損者。參耆亦可用。

婦人室女。經閉成勞。自汗潮熱。咳嗽吐紅。皆由七情損傷心脾所致。宜本方,去參芎、地黃,加柴胡(一錢五分)、黃芩、麥門冬、紫菀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貝母、知母、香附、陳皮(各等分)。

凡火病易效亦易誤。醫家當按脈辨症而慎治之。

白話文:

脈象:

脈象通常是沉細而快的。有時會呈現弦澀而短的狀態,或者弦細而微弱。左邊脈象偏大但無力,表示血虛;右邊脈象偏大但無力,表示氣虛。如果六脈都呈現有力但薄弱,表示氣血都虛。脈象滑數的,通常會有汗;脈象沉澀的,通常沒有汗。兩尺脈細而快的,表示陰虛火旺,需要仔細分辨。

症狀:

所謂的潮熱,就像潮水一樣,定時發作,一天一次,而且通常在下午時分(日晡時)比較明顯。如果一天發作三五次,那就屬於發熱,而不是潮熱。氣虛引起的潮熱,通常在清晨(平旦)發作,因為肺氣主導清晨;血虛引起的潮熱,通常在下午時分(日晡時)發作,因為腎氣主導下午。陰虛火旺引起的潮熱,常常伴隨夜晚盜汗,都是因為氣血虛損引起的,應該從腎和肺兩個臟腑來尋找病因。大體來說,潮熱屬於虛證,發熱屬於實證,治療方法各有不同。

治療:

清晨發作的潮熱,屬於陽虛,與心肺功能有關,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,並加入黃芩;下午發作的潮熱,屬於陰虛,與脾腎功能有關,可以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白朮、陳皮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知母、黃柏。陰虛火旺引起的潮熱,脈象細而快,可以使用八物湯,並加入知母、黃柏、麥門冬、柴胡、地骨皮。大體上,潮熱應該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柴胡、黃芩、生甘草,若在辰時、戌時發作,可以加入羌活;午時發作,加入黃連;未時發作,加入石膏;申時發作,加入升麻;夜間發作,加入當歸、知母;白天發作,加入地骨皮、人參。血虛的,可以多加當歸、地黃;氣虛的,可以多加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。以上只是大致原則,臨床上需要仔細辨證。

藥方:

八物湯,用於治療氣血俱虛、夜間盜汗、潮熱:

  • 川芎(7分)
  • 當歸(1錢5分)
  • 白芍藥(1錢5分)
  • 人參(1錢)
  • 白朮(1錢5分)
  • 白茯苓(1錢)
  • 甘草(3分)
  • 地黃(1錢,涼血用生地黃,補血用熟地黃)

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加入生薑、紅棗,在飯後服用。如果有其他症狀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材。

各種潮熱,都可以在基本方中加入黃耆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、牡丹皮、地骨皮(各等份)。

  • 男子血虛有汗潮熱: 使用基本方,去除川芎,加入黃耆(1錢)、陳皮(8分)、遠志、五味子(各5分)、肉桂(3分),稱為人參養榮湯,用於治療有汗、潮熱、咳嗽。

  • 男子氣虛有汗潮熱: 使用基本方,減少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白茯苓,加入黃耆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,稱為補中益氣湯,如果有咳嗽,可以加入麥門冬、紫菀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,效果更好。

  • 男子血虛無汗潮熱: 使用基本方,加入陳皮、半夏(各1錢)、枳殼、桔梗、前胡、紫蘇、葛根、柴胡(各8分),稱為茯苓補心湯。

  • 男子氣虛無汗潮熱: 使用基本方,去除川芎、芍藥、地黃,加入黃耆、地骨皮、防風、柴胡(各等分)、薄荷(減半),稱為人參清氣散。

  • 男子氣血兩虛有汗潮熱咳嗽: 使用基本方,去除川芎,加入知母、麥門冬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柴胡、貝母、紫菀(各等分)。

  • 男子氣血兩虛無汗潮熱咳嗽: 使用基本方,加入秦艽、地骨皮、柴胡(各等分)、紫蘇、薄荷(減半)、款冬花(8分)。

  • 婦人血虛有汗潮熱: 在基本方中加入黃耆、麻黃根(各1錢)。

  • 婦人氣虛有汗潮熱: 使用基本方,去除川芎、地黃,加入柴胡、荊芥、薄荷、地骨皮(各等分)。

  • 婦人血虛無汗潮熱: 使用基本方,去除人參、黃耆,加入秦艽、知母、地骨皮、沙參、鱉甲、前胡(各等分)。

  • 婦人氣虛無汗潮熱: 使用基本方,去除川芎、地黃,加入半夏、柴胡(各1錢)、葛根(7分),稱為人參柴胡散。

  • 婦人氣血兩虛無汗潮熱咳嗽咯血: 使用基本方,去除人參、川芎、地黃,加入柴胡、薄荷、地骨皮、紫菀、麥門冬(各等分)。

  • 婦人氣血兩虛有汗潮熱咳嗽: 使用基本方,去除川芎、白芍藥,加入半夏、柴胡、黃芩、桔梗、阿膠、款冬花(各8分)、知母、麥門冬(各1錢)、五味子、薄荷(各5分),稱為知母茯苓湯。

  • 男子陰虛火旺,骨蒸勞熱,咳嗽,吐血,吐痰: 使用基本方,去除川芎、人參,加入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知母、貝母、黃柏、遠志、陳皮、阿膠、北五味子(各等分),稱為滋陰降火湯。此病忌過服人參、黃耆。如果長期服用寒涼藥物,損傷脾胃,導致氣血俱損,可以使用人參、黃耆。

  • 婦女經閉成勞,自汗潮熱,咳嗽吐血: 多因情緒損傷心脾所致,使用基本方,去除人參、川芎、地黃,加入柴胡(1錢5分)、黃芩、麥門冬、紫菀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貝母、知母、香附、陳皮(各等分)。

凡是火熱的病,效果快,但也容易誤診,醫生應該仔細診斷,謹慎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