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正倫

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一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4)

1. 傷寒

發狂。加黃連、石膏(各一錢五分)、大黃(三錢),去生地細辛。

發黃。加茵陳(一錢五分)、茯苓、山梔(各一錢二分),去細辛、生地。

濕症。加五苓散、倍蒼朮,去生地、細辛、小便不利。加減同。大便秘。五六日不大便,加厚朴、枳實(各八分)、大黃(三錢)、芒硝(一錢五分),去細辛。

頭痛如破。加藁本、蔓荊子、痰厥頭痛。加石膏(二錢五分)、半夏(一錢五分)。

風濕相搏。一身盡痛。加當歸、白朮(各一錢五分),去細辛、倍蒼朮。

寒濕。腰腿膝痛。加杜仲、牛膝、木瓜、防己,去川芎、細辛。

又方,香蘇散春月用。治傷寒傷風。

紫蘇葉(二錢),香附子(二錢),陳皮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作一服。姜三片。蔥白三根。水一鍾半。煎八分。熱服。

頭痛。加川芎、白芷(各一錢)、名芎芷香蘇散。

頭痛如斧劈。加石膏(二錢)、蔥頭連須(三根)。

偏正頭痛。加石膏(二錢)、薄荷、細辛(各七分)。

太陽穴痛。加荊芥穗(一錢)、石膏(一錢五分)。

傷風自汗。加桂枝(一錢)、無汗。加麻黃、乾葛、薄荷(各一錢)。

傷風發熱惡寒。加柴胡、黃芩、蒼朮(各一錢五分)。

咳嗽不止。加半夏、茯苓、貝母、杏仁(各一錢)。

胸膈痞塞。加黃連、枳實、桔梗(各八分)。

傷寒鼻塞聲重。咽膈不利。加苦梗、旋覆花(各八分)。

傷寒涎壅盛。加南星、半夏(各一錢五分)、薑汁(半盞)、竹瀝(一盞)。

氣促不安。加大腹皮、桑白皮(各一錢)。

鼻塞不聞香臭。加羌活、荊芥穗(各一錢)。

傷風寒。蘊熱。吐血。衄血。加麥門冬、黃芩、黃麻(各一錢)。

傷風寒。中脘寒。不思飲食。加白朮(一錢五分)、砂仁、青皮(各七分)。

嘔吐噁心不止。加乾薑、砂仁(各八分)、半夏(一錢五分)。

飲食不能消化。加砂仁(七分)、山楂、麥芽(各一錢)、青皮(八分)。

傷風寒時作寒慄。加桂枝(八分)。

傷風寒後。時作虛熱不退。加柴胡、知母、人參(各一錢),去蘇葉。

傷風寒一向不解。作潮熱。白日至暮不退。日日如是。加地骨皮、柴胡、知母、當歸、人參(各一錢)。

初感時。頭痛作熱。鼻塞聲重。或惡風寒。加防風、羌活、川芎、白芷(各一錢二分)。

感風寒。頭項強急。渾身痛。不能轉側。加羌活、當歸、赤芍、紫荊皮(各一錢)、官桂(七分)。

傷風寒。肚腹或小腹疼痛不可忍。加木香、乾薑、吳茱萸(各七分)。

婦人被氣所苦。胸痞脅痛。小腹急疼。加木香砂仁、枳殼、官桂(各八分)。

傷食腹疼。嘔吐泄瀉。加白朮、白茯苓、半夏、藿香、乾薑、砂仁、厚朴(各七分)、木香(五分)。

心卒痛者。加玄胡(一錢五分)、木香、桂(各五分)。

白話文:

傷寒

**出現胡言亂語:**加入黃連、石膏(各約6克)、大黃(約9克),去掉生地、細辛。

**出現黃疸:**加入茵陳(約4.5克)、茯苓、山梔(各約3.6克),去掉細辛、生地。

**出現濕氣重的症狀:**加入五苓散,並將蒼朮的量加倍,去掉生地、細辛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也這樣調整藥方。如果大便秘結,五六天沒有排便,加入厚朴、枳實(各約2.4克)、大黃(約9克)、芒硝(約4.5克),去掉細辛。

**頭痛劇烈,像頭要裂開一樣:**加入藁本、蔓荊子。如果因痰阻導致頭痛:加入石膏(約7.5克)、半夏(約4.5克)。

**風濕互相侵襲,導致全身疼痛:**加入當歸、白朮(各約4.5克),去掉細辛,並將蒼朮的量加倍。

**因寒濕導致腰腿膝蓋疼痛:**加入杜仲、牛膝、木瓜、防己,去掉川芎、細辛。

另外一個藥方,香蘇散適合春天使用,治療感冒:

紫蘇葉(約6克),香附子(約6克),陳皮(約3克),甘草(約1.5克)。

以上為一服藥的劑量。加入生薑三片,蔥白三根,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,趁熱服用。

**頭痛:**加入川芎、白芷(各約3克),這個藥方稱為芎芷香蘇散。

**頭痛劇烈如斧劈:**加入石膏(約6克)、連須蔥頭(三根)。

**偏頭痛或正頭痛:**加入石膏(約6克)、薄荷、細辛(各約2.1克)。

**太陽穴疼痛:**加入荊芥穗(約3克)、石膏(約4.5克)。

**感冒後自汗:**加入桂枝(約3克),如果沒有汗:加入麻黃、葛根、薄荷(各約3克)。

**感冒發熱,怕冷:**加入柴胡、黃芩、蒼朮(各約4.5克)。

**咳嗽不止:**加入半夏、茯苓、貝母、杏仁(各約3克)。

**胸口感到悶脹:**加入黃連、枳實、桔梗(各約2.4克)。

**感冒鼻塞,聲音沙啞,咽喉不適:**加入苦梗、旋覆花(各約2.4克)。

**感冒後痰液過多:**加入南星、半夏(各約4.5克)、薑汁(約半小碗)、竹瀝(約一小碗)。

**呼吸急促,感到不安:**加入大腹皮、桑白皮(各約3克)。

**鼻塞不辨香臭:**加入羌活、荊芥穗(各約3克)。

**感冒,體內有熱,導致吐血或流鼻血:**加入麥門冬、黃芩、黃麻(各約3克)。

**感冒,中焦(胃部)寒冷,不想吃東西:**加入白朮(約4.5克)、砂仁、青皮(各約2.1克)。

**嘔吐噁心不止:**加入乾薑、砂仁(各約2.4克)、半夏(約4.5克)。

**飲食無法消化:**加入砂仁(約2.1克)、山楂、麥芽(各約3克)、青皮(約2.4克)。

**感冒時發冷顫抖:**加入桂枝(約2.4克)。

**感冒後,時常感到虛熱,久久不退:**加入柴胡、知母、人參(各約3克),去掉紫蘇葉。

**感冒一直沒有好,出現潮熱,從白天到晚上都不退,每天都這樣:**加入地骨皮、柴胡、知母、當歸、人參(各約3克)。

**剛開始感冒時,頭痛發熱,鼻塞聲音沙啞,或怕風寒:**加入防風、羌活、川芎、白芷(各約3.6克)。

**感冒後,頭頸僵硬,全身疼痛,無法轉動身體:**加入羌活、當歸、赤芍、紫荊皮(各約3克)、官桂(約2.1克)。

**感冒後,肚子或小腹疼痛難忍:**加入木香、乾薑、吳茱萸(各約2.1克)。

**婦女因氣血問題導致胸悶肋痛,小腹疼痛:**加入木香、砂仁、枳殼、官桂(各約2.4克)。

**因飲食不當導致腹痛,嘔吐腹瀉:**加入白朮、白茯苓、半夏、藿香、乾薑、砂仁、厚朴(各約2.1克)、木香(約1.5克)。

**突然感到心痛:**加入玄胡(約4.5克)、木香、桂(各約1.5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