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正倫

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7)

1. 諸痛(頭心脾腹脅腰背是也)。

脈,諸痛脈弦緊。痛甚則沉伏。兼浮者風。兼沉者氣。兼數則熱。兼遲則寒。兩寸弦滑。頭痛。兩寸浮緊。傷寒頭痛。浮緩。傷風頭痛。脈訣云:頭痛短澀應須死。浮滑風痰病易除。仲景云:頭痛脈浮緊。屬太陽。弦細屬少陽。浮大而長。屬陽明。沉屬太陰。沉細屬少陰。沉緩屬厥陰。

白話文:

脈象:各種疼痛的脈搏都弦緊。疼痛厲害時脈搏就沉伏。兼見浮脈的是風證。兼見沉脈的是氣證。兼見數脈的是熱證。兼見遲脈的是寒證。兩寸脈搏弦滑,是頭痛。兩寸脈搏浮緊,是傷寒頭痛。脈搏浮緩,是傷風頭痛。《脈訣》說:頭痛脈搏短澀,應當很快死亡。脈搏浮滑,是風痰病,容易去除。仲景說:頭痛,脈搏浮緊,屬於太陽經。脈搏弦細,屬於少陽經。脈搏浮大而長,屬於陽明經。脈搏沉,屬於太陰經。脈搏沉細,屬於少陰經。脈搏沉緩,屬於厥陰經。

東垣頭痛論宜考。陽微陰弦。短而數者。心痛。左寸弦緊胃脘當心而痛。右寸滑而實。胃脘痰積而痛。兩關弦大而芤者死血。沉細而遲者可治。浮大弦長者難治。兩關脈弦為脾。疼痛必當心連於兩脅。腹痛脈多。細小緊急。陰弦則腹痛。尺脈弦急。小腹痛。尺脈緊。臍下痛。

白話文:

東垣對頭痛的論述值得重視。陽氣微弱,陰氣偏盛。脈搏短而數次出現,是心痛的徵兆。左寸脈弦緊,胃脘或心口疼痛。右寸脈滑而實,胃脘因痰液積聚而疼痛。兩關脈弦大而遲緩,是死血的徵兆。脈搏沉細而緩慢,病情可治。脈搏浮大、弦長,病情難治。兩關脈弦是脾脈,疼痛必定在心臟,並牽連到兩脅。腹痛的脈象較多,脈搏細小、緊急。陰弦脈則腹痛。尺脈弦而緊急,小腹疼痛。尺脈緊,臍下疼痛。

兩尺短澀屬血虛。兩尺沉微屬氣虛。弦為食。滑為痰。細為濕。數為熱。遲為寒。細小而遲者生。浮大而疾者死。兩手脈雙弦者。肝氣有餘。兩脅作痛。沉澀屬郁。細緊或弦者怒氣。腰痛之脈。多沉而弦。兼浮者風緊者寒。濡細為濕。實則挫閃。左尺脈大為腎虛。澀為瘀血。

滑疾為痰。脈促上擎者。肩背痛。寸關洪而大。沉而滑者。皆主肩背痛。

白話文:

  • 兩尺脈搏短小澀滯,屬於血虛。

  • 兩尺脈搏沉細微弱,屬於氣虛。

  • 脈搏弦緊,提示飲食不節。

  • 脈搏滑利,提示痰濕。

  • 脈搏細小,提示濕邪。

  • 脈搏數,提示熱證。

  • 脈搏遲緩,提示寒證。

  • 脈搏細小而遲緩,提示生機尚存。

  • 脈搏浮大而急促,提示病勢危急。

  • 兩手脈搏皆弦緊,提示肝氣有餘,兩脅作痛。

  • 脈搏沉澀,提示氣血瘀滯。

  • 脈搏細緊或弦緊,提示有怒氣。

  • 腰痛的脈搏,多沉而弦。

  • 兼浮而緊,提示風寒之邪。

  • 脈搏濡細,提示濕邪。

  • 脈搏實大而閃爍,提示挫傷。

  • 左尺脈搏大,提示腎虛。

  • 脈搏澀滯,提示瘀血。

症,頭痛之候。東垣論之詳矣。按東垣云。東風生於春。病在肝。腧在頸項。故春氣者病在頭。又諸陽會於頭面。夫風泛上受之。風寒傷於上。邪從外入。客於經絡。令人振寒頭痛。身重惡寒。治在風池風府。調其陰陽。不足則補。有餘則瀉。汗之則愈。此傷寒頭痛也。頭痛耳鳴。

白話文:

頭痛症狀。東垣論述得很詳細。

東垣說:東方之風生於春天,病在肝,腧穴在頸項。因此春氣發作時,病症在頭部。又諸陽會合於頭面,風一般上行,碰到風寒時就會傷害上部,邪氣從外面進入,侵犯經絡,使人振寒頭痛,身體沉重,畏寒,治療應該在風池和風府穴,調和陰陽。不足則補充,有餘則瀉除。發汗治療,就可以痊癒。這種頭痛是傷寒引起的頭痛。

頭痛伴有耳鳴。

九竅不利者。腸胃之所生。氣虛頭痛也。心煩頭痛者。病在耳。過在手。巨陽少陰。乃濕熱頭痛也。如氣上不下。頭疾白芥。下虛上實也。過在足少陽。巨陽甚則入腎。此寒濕頭痛也。如頭半寒痛者。先取手少陽陽明。此偏頭痛也。其真頭痛者。甚則腦甚痛。手足寒至節。死不治。

白話文:

  • 九孔不通暢,是腸胃所致。

  • 氣虛導致頭痛。

  • 心煩導致頭痛,病因在耳朵和手。巨陽和少陰導致濕熱頭痛。

  • 如氣上不下,頭痛像白芥子一樣,是下虛上實。病因在足少陽。巨陽嚴重時會進入腎臟,導致寒濕頭痛。

  • 如果半邊頭痛,先取手少陽和陽明。這是偏頭痛。

  • 真正的頭痛,嚴重時腦子也會很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。這種情況無法治癒。

有厥逆頭痛者。所犯大寒。內至骨髓。髓者以腦為主。胸逆故令頭痛。齒亦痛。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。以風藥能上行也。又有傷風頭痛。或半邊偏疼。皆因風冷所傷。遇風冷即發。其脈浮。食積痛者。因胃中有陰冷宿食不化。上攻而疼。其脈右寸緊盛氣虛者。因下部氣虛上攻。

白話文:

  1. 患有厥逆頭痛的人,是因遭受嚴寒侵襲,寒邪深入骨髓。骨髓以腦為主要部分,因此胸中逆氣而導致頭痛,牙齒也會疼痛。一般頭痛的治療方法都是以風藥為主,原因在於風藥能夠上行,針對頭痛部位起作用。

  2. 此外,還有一種傷風頭痛,或表現為主半邊偏頭痛。都是由風寒侵襲引起的。只要遇到風寒就會發作。這種頭痛的脈象是浮脈。

  3. 因飲食積聚而疼痛的,是因為胃中有陰冷的宿食沒有消化,上逆而導致疼痛。這種頭痛的脈象是右寸脈緊盛。

  4. 由於下部氣虛而上攻引起的疼痛,這種頭痛的脈象是氣虛脈弱。

溫溫而痛。異乎邪毒所致。其脈浮。症各不同。宜詳辨而治之。丹溪云、心痛即胃脘痛。有熱厥寒厥。大實死血食積痰蟲之類。機要云:熱厥心痛。身熱足寒。甚則煩躁而吐。額自汗出。脈洪可汗。刺太谿崑崙寒厥。心痛手足逆。通身冷汗。便溺清利。不渴。氣脈微弱。可溫。

白話文:

心痛感覺溫溫的,而且有疼痛。與邪毒引起的疼痛不同。脈象浮沉。症狀各有不同。應該詳細辨別,再進行治療。丹溪說,心痛也就是胃脘痛。有熱厥和寒厥。還有嚴重的實症、死血、飲食積滯、痰蟲等原因引起的疼痛。機要說,熱厥心痛。身體發熱,腳卻冰涼。嚴重的會煩躁不安,並且嘔吐。額頭自己出汗。脈象洪大,可以發汗。刺太谿、崑崙穴。寒厥心痛。心痛、手腳冰冷逆亂。全身盜汗。小便清澈。不渴。氣脈微弱。可以溫熱治療。

朮附湯。厥逆心疼者。寒邪傷心包絡也。良薑菖蒲辛熱之劑主之。大實心痛。卒然發痛。大便或秘。久而注悶。心腹高起。按之則痛。不能飲食。可下。煮雄丸利之。屬痛者。痛則懊憹發作。腫聚往來。上下行痛。有休作。痛定即能食。時作時止。涎出。嘔清水。面色乍青乍白乍赤。

白話文:

朮附湯:是治療厥逆心疼的方劑。厥逆是指氣機逆亂,心痛是指心臟疼痛。這種疼痛是由寒邪損傷心包絡引起的。良薑和菖蒲都是辛熱之劑,可以治療這種疼痛。大實心痛: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劇烈心痛。大便可能會祕結,久而久之會出現胸悶腹脹,心腹高起,按壓時會疼痛,不能飲食。這種疼痛可以用煮雄丸來治療。屬痛:是一種疼痛時會出現煩躁不安、腫脹往來、上下行痛、有間歇期、疼痛停止後能飲食、時作時止、涎出、嘔吐清水、面色青白赤交替的疼痛。

是痰者。隱然痛。而小便不利。得辛熱湯則暫止也。戴氏又云。死血痛者。痛有常處。不動移者是食積痛者。痛甚欲大便。便後痛減者是。宜詳審之。脾疼者。起於心口。連於兩脅。嘔吐不食。乃肝木火甚。乘於脾土也。亦有挾痰與火者。大抵因七情所觸者多。腹痛丹溪云:有沉寒積熱。

白話文:

這是痰濕引起的腹痛。

隱隱作痛,小便不利。喝了辛熱的湯藥後,疼痛可能會暫時緩解。戴氏還說,死血引起的疼痛,疼痛的部位固定,不會移動。食積引起的疼痛,疼痛劇烈,想大便,大便後疼痛減輕。這些情況都需要仔細診斷。脾臟引起的疼痛,從心口開始,連接到兩側肋骨。嘔吐不食,這是因為肝木火旺,侵犯脾土所致。也有夾雜痰濕和火熱的。總的來說,大多數是因七情所致。腹痛,丹溪說:有沉寒積熱。

死血氣滯。食積蟲痰之異。亦有風寒暑濕。冷熱瀉痢。腳氣五臟血氣攻刺。積聚疝瘕淋秘。飲食客忤。等痛。必審虛實而施治也。戴氏又云:綿綿痛而無增減者寒也。時作時止者熱也。脈微自汗。得食而略定者虛也。宜補。脈弦實。大痛不休者實也。宜下。或上或下或往或來。

白話文:

死血氣滯,以及食積蟲痰等各種因素引起的疼痛。還有風寒暑濕,冷熱瀉痢,腳氣,五臟血氣攻刺,積聚疝瘕淋祕,飲食客忤等痛。必須仔細辨別虛實,才能施以治療。戴氏又說:疼痛綿綿不絕而沒有增減的是寒證。時作時止的是熱證。脈搏微弱,自汗,吃了東西後疼痛稍定的是虛證,宜於補益。脈搏弦硬,實大,疼痛不休的是實證,宜於瀉下。疼痛或在上或在下,或往或來。

痛無定處。喜溫而惡寒者氣也。宜散其餘。死血食積痰蟲。皆與心痛相類。故不細錄。宜詳辨之。脅痛左屬肝有餘。右屬肺不足。有餘則乘脾土土虛則不能生金。金不足。則木無所制。而反欺土。故治必以制肝為主。丹溪云:有肝木氣實火盛。有死血。有痰有郁。注云:木氣實火盛者。

白話文:

疼痛部位不固定。怕冷喜溫者,是指氣血瘀積。應當祛散鬱結的氣血。死血、食積痰飲、蟲積等,都與心痛的症狀相似。因此不詳細記載。應當仔細辨別。脅痛,左側屬於肝氣有餘,右側屬於肺氣不足。肝氣有餘,就會侵犯脾土;脾土虛弱,就不能生金。金氣不足,木氣就沒有了制約,反而欺侮脾土。因此治療,一定要以抑制肝氣為主。丹溪說:有肝木之氣旺盛、火氣旺盛;有死血;有痰飲;有鬱結。注釋說:木氣旺盛、火氣旺盛的。

或因怒氣傷肝。肝氣大逆。或風中於肝。皆使木氣實生火。火盛則肝急而脅痛。死血者。因瘀血惡血。血停留於肝。歸於脅下。而痛多在左。其候則自汗而痛。按之益甚。痰者。因痰積流注於厥陰之經。亦使脅下痛。肺病則咳而急引。脅下痛郁者。因謀不決。或因怒氣逆於經絡而不散。

白話文:

  • 由於生氣而傷及肝臟,導致肝氣嚴重逆亂。或因風邪侵襲肝臟,皆會使肝氣過於旺盛而產生火熱之象。火熱之氣盛行,則肝臟急迫而出現脅痛。

  • 死血者:由於瘀血和惡血的緣故,血液停滯於肝臟,凝聚在脅部下方,因而疼痛多在左側。其症狀是自汗而疼痛,按壓時疼痛加劇。

  • 痰者:由於痰液積聚並流注於厥陰之經,亦會導致脅部疼痛。

  • 肺病則咳而急促引發疼痛。脅部疼痛鬱結者:由於謀事不決或因生氣而使經絡中的氣血逆亂而無法宣散。

亦令胸脅作痛。須詳別之。腰痛戴氏云:久痛不已者。腎虛也。日輕夜重者。瘀血也。遇天陰雨而痛。或久坐而痛者濕也。四肢緩。足寒逆。腰冷如冰。冷汗精滑扇痛。是濕熱也。大抵因於房室過傷而腎虛者為多。蓋腎虛則火旺。火旺則陰愈消。不能營養。故作痛也。久而不治。

白話文:

也讓胸脅產生疼痛。須要詳細分辨。腰痛,戴氏說:長期疼痛不止的,是腎虛。白天輕微而晚上嚴重的,是瘀血。遇到陰雨天而疼痛,或是久坐而疼痛的,是濕氣。四肢無力,腳冰冷逆寒,腰部冰冷如冰,冷汗精滑產生疼痛,是濕熱。大多數是因房事過度損傷而導致腎虛。因為腎虛,所以火旺。火旺,則陰氣更加消散。不能滋養,所以產生疼痛。如果長時間不治療,

則川芎痿。蓋腰者。腎之府。乃一身之大關節。故經曰轉搖不能。腎將憊矣。又或六氣乘虛而外入。七情感觸而內傷。如恣志傷腎。鬱怒傷肝。或負重損傷或行走脞閃。瘀血蓄而不行。皆使氣停血滯。著而成病矣。肩背痛因風熱乘肺太陰經。肺氣鬱甚不行。病則頰頷腫。頸項肩臑肘臂外後膁痛。

白話文:

那麼川芎就會萎縮。腰部是腎臟的府邸,也是人體最大的關節。所以經書上說腰部轉動搖晃無力,腎臟就要衰弱了。有時候六氣乘虛而侵入人體,七情加以感受而使內部損傷。例如放縱慾望傷腎,煩悶憤怒傷肝,或者負重過多造成損傷,或者行走跌倒閃傷,瘀血積聚而不暢通,都會使氣血停滯,積聚成為疾病。肩背疼痛是因為風熱侵襲肺太陰經,肺氣鬱結嚴重,不能運行。病症表現為臉頰和下顎腫脹,頸部、肩部、上臂、肘部、手臂外側和後側以及小腿後側疼痛。

汗出。小便數而欠者。皆風濕乘肺也。小便遺失者。皆肺金虛也。痛不可回顧者。此太陽經氣鬱而不行。以風藥散之。脊背項強。腰似折。項似拔。此是太陽經不通。如身重沉沉然。此寒濕也。宜疏風。勝濕。瀉火。和血。順氣。若傷濕流於關節。遍身盡痛者。治如上法。

白話文:

  1. 若是汗出、小便頻繁且欠伸,都是因為風濕襲擊肺。

  2. 小便失禁,都是肺金虛造成的。

  3. 疼痛到無法回頭看,這是太陽經氣鬱結不暢,用風藥散開。

  4. 脊背頸部僵硬,腰好像要斷了,脖子好像被人拔著,這是太陽經不通造成的。

  5. 若是覺得身體沉重,這是寒濕造成的,應該疏風、除濕、瀉火、和血、順氣。

  6. 若是受傷後濕氣流竄到關節,全身疼痛,治療方法同上述。

治,按東垣治法云:頭痛之候。惟多以風藥治效者何。蓋高巔之上。惟風可到。故味之薄者。乃陰中之陽。自地昇天者也。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。故太陽頭痛惡風。脈浮緊。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麻黃為主。少陽經頭痛。脈弦細往來寒熱。小柴胡為主。陽明頭痛。自汗。發熱惡寒。

白話文:

在治療頭痛時,按照東垣的治療方法,很多時候採用風藥治療是有效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頭頂最高,只有風才能到達。所以味道清淡的東西,是陰中之陽,從地面升到天上的東西。然而,風也有三陰三陽的區別。因此,太陽經頭痛,惡風,脈浮緊,主要用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麻黃。少陽經頭痛,脈弦細來往寒熱,主要用小柴胡。陽明經頭痛,自汗,發熱惡寒。

脈浮緩長實者。升麻、葛根、石膏、白芷為主。太陰頭痛。必有痰體重。或腹痛為痰癖。其脈沉緩。蒼朮、半夏、南星為主。少陰頭痛。三陰三陽。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而寒厥。其脈沉細。麻黃、附子、細辛為主。厥陽頭項痛。或吐痰沫。厥冷。其脈浮緩。吳茱湯主之。血虛頭痛。

白話文:

  1. 脈浮緩長而有力。使用升麻、葛根、石膏、白芷為主要藥物。太陰頭痛,一定有痰濕體重,或者腹痛是痰癖,其脈沉緩。

  2. 使用蒼朮、半夏、南星為主要藥物。少陰頭痛,三陰三陽經絡不流行,足部寒冷,氣逆而寒厥。其脈沉細。

  3. 使用麻黃、附子、細辛為主要藥物。厥陽頭項痛,或吐痰沫,厥冷。其脈浮緩。

  4. 使用吳茱湯為主要藥物。血虛頭痛。

川芎、當歸為主。氣虛頭痛。人參、黃耆為主。氣血俱虛。調中益氣。少加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、之類。又白朮、半夏、天麻湯、治痰厥頭痛藥也。清空膏、乃風熱頭藥也。羌活附子湯、厥陰藥也。如濕氣在上者。以苦藥吐之。全在活法。不可執方而治。心痛丹溪云:須分新久。

白話文:

川芎、當歸為主要藥物,用於治療氣虛頭痛。人參、黃耆為主要藥物,用於治療氣血俱虛,調和中氣,益補正氣。少加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之類的藥物。另外,白朮、半夏、天麻湯,是治療痰厥頭痛的藥物。清空膏,是治療風熱頭痛的藥物。羌活附子湯,是治療厥陰頭痛的藥物。如果是濕氣上攻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苦藥來催吐。關鍵在於靈活運用,不要拘泥於方劑。丹溪關於心痛的論述:必須區分新病和久病。

若明知身犯寒氣。口食冷物。於初得之時。便宜溫散。如草豆蔻丸之類。稍久。則成鬱熱。原病式中論之詳矣。若欲行溫散。寧無助火為病乎。故古方多以山梔為主。加熱藥為嚮導。則邪易伏。病易退。正氣復而愈矣。以二陳,加川芎、蒼朮、乾薑、焙梔子、煎服。予曾試驗極妙。

白話文:

如果知道自己身體沾染了寒氣,吃了生冷的食物,在剛開始的時候,應該立即溫暖身體,疏散寒氣。這時可以服用草豆蔻丸之類的藥物。如果拖延較久,就會積聚鬱熱。詳細的解析請參閱《原病式中論》。如果這時還想溫散寒氣,恐怕會助長火邪,反而生病。因此,古方多以山梔子為主藥,再加入驅散寒氣的藥物作為嚮導,這樣一來邪氣就容易潛伏,病情也容易消除,正氣恢復,病人就能痊癒了。可以用二陳湯,再加上川芎、蒼朮、乾薑、焙梔子,煎服。我曾試驗過,效果非常好。

大實心痛者。金花丸主之。或煮雄丸下之。死血痛者。桃仁承氣湯下。食積痛者。備急丸主之。痰者吐之。梨蘆末一錢、入暇汁半碗、探吐得痰盡為妙、屬痛者。理中湯加烏梅主之。或苦楝根、錫灰、檳榔、鶴風草之類。為丸治之。脾疼者。制肝扶脾為主。越鞠二陳湯。加海石丸服效。

白話文:

  1. 大實心痛:服用金花丸治療。或者用雄雞的睪丸煮水服用。

  2. 死血痛:服用桃仁承氣湯。

  3. 食積痛:服用備急丸治療。

  4. 痰痛:催吐治療。服用一錢梨蘆粉,加入半碗暇汁,催吐直到吐出所有痰液為佳。

  5. 屬痛:服用理中湯加烏梅治療。或者服用苦楝根、錫灰、檳榔、鶴風草等製成的丸藥治療。

  6. 脾疼:以制肝扶脾為主。服用越鞠二陳湯,加入海石丸服用效果更好。

,腹痛屬寒者宜溫。吳茱萸、乾薑之類。甚者四逆湯。屬熱者。清痰降火。二陳、芩連山梔、白芍藥、順氣。木香檳榔、枳殼、香附、或越鞠丸,加木香、檳榔、亦可。死血者行血。川芎、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木香、玄胡索、甚者。桃仁承氣湯、下之。食積痛。宜消導之。白朮白芍藥、木香、砂仁、青皮、煎湯吞下保和丸。

白話文:

如果是寒症引起腹痛,要溫暖治療。可以用吳茱萸、乾薑一類的藥物。嚴重的可以用四逆湯。如果是熱症引起的,要清痰降火,可以用二陳、芩連山梔、白芍藥順氣。也可以用木香檳榔、枳殼、香附,或是越鞠丸,加上木香、檳榔。如果是死血引起的腹痛,要行血,可以使用川芎、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木香、玄胡索。嚴重的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瀉下。如果是食積引起的腹痛,要消導治療,可以用白朮、白芍藥、木香、砂仁、青皮,煎湯服用,也可以吞下保和丸。

甚者。木香檳榔丸下之。痰者、二陳加枳實山梔。屬痛者。苦楝根檳榔、鶴風之類。或理中湯。加烏梅亦佳。其餘風寒暑濕瀉痢。時氣。五臟攻刺。疝瘕淋秘等腹痛。自有本條。大抵腹痛宜分三陰部而治。中脘太陰。臍腹少陰。小腹厥陰。初起必推蕩之。虛與久病。宜升宜消。

白話文:

嚴重者,木香檳榔丸攻下。痰濕之證,二陳湯加枳實、山梔子。屬疼痛之證,苦楝根、檳榔、鶴風之類,或理中湯、加烏梅也很好。其餘由風寒暑濕引起的腹瀉,痢疾,時氣,五臟發生病變時引起的疼痛,疝氣,瘕核,淋祕等腹痛,皆有專對症狀的條文記載。總之,腹痛應按三陰部來治療。中脘為太陰,臍腹為少陰,小腹為厥陰。初起腹痛必須將邪氣驅除出去,虛證和久病的患者,應升提或消散脾胃之氣。

,脅痛肝木氣實火盛。白芍藥、當歸、山梔、川芎、龍膽草、柴胡、青皮、或瀉青丸、死血宜行血為主。潤血為佐。桃仁、紅花牡丹皮、川芎、當歸、香附、青皮、玄明粉、大黃潤而下之。痰者。二陳,加南星、白芥子、枳實、香附、川芎郁。用越鞠丸,加青皮、咳而痛。二陳加青黛、栝蔞、薑汁、右脅痛。

白話文:

(肝鬱氣滯,脅肋疼痛,肝木之氣過盛,火氣旺盛。治法:以白芍藥、當歸、山梔、川芎、龍膽草、柴胡、青皮等藥物。或用瀉青丸,以活血化瘀為主。潤血為輔。方中用桃仁、紅花、牡丹皮、川芎、當歸、香附、青皮、玄明粉、大黃等藥物潤而通便。痰濕者,用二陳湯加南星、白芥子、枳實、香附、川芎、鬱金。用越鞠丸加青皮。咳嗽而疼痛者,用二陳湯加青黛、栝蔞、薑汁。右脅疼痛。

二陳,加枳殼、片芩、貝母、兩脅痛。發寒熱者。小柴胡湯,加青皮、諸脅痛。必以柴胡、枳殼、青皮為主。腰痛腎虛者最多。大補陰丸。加杜仲、牛膝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豬脊髓丸、服。或用青娥煨腎丸、房勞精不足者。斑龍丸、痰者行痰。香附、半夏、貝母、濕者。燥濕。

白話文:

  • 二陳湯加入枳殼、黃芩、貝母,用於治療兩脅疼痛。

  • 發熱發冷者,使用小柴胡湯,加入青皮,用於治療諸脅疼痛。必須以柴胡、枳殼、青皮為主藥。

  • 腰痛,多是腎虛引起的,使用大補陰丸。加入杜仲、牛膝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豬脊髓丸一起服用。

  • 或使用青娥煨腎丸,用於房勞精不足者。

  • 斑龍丸用於治療痰證,痰者服用,可化痰。

  • 香附、半夏、貝母,用於治療濕證,燥濕。

杜仲、蒼朮桑寄生、川獨活、黃柏、之類。瘀血者。順而消之。當歸、杜仲、木香、桃仁、鬱怒憂思而痛者。當歸、貝母、香附、側柏葉、杜仲、黃柏、大抵諸腰痛。不宜補氣藥。及寒涼藥。亦有外感因虛而襲。如太陽少陰多中寒。陽明太陰多燥濕。少陽厥陰多風熱。臨症尤宜詳審。

白話文:

杜仲、蒼朮、桑寄生、川獨活、黃柏等藥,若因瘀血而導致腰痛,應順著血脈運行方向進行疏通、消除瘀血。當歸、杜仲、木香、桃仁等藥,適合於因鬱怒、憂思而導致的腰痛。當歸、貝母、香附、側柏葉、杜仲、黃柏等藥,適用於一般腰痛。腰痛不宜服用補氣藥和寒涼藥。也有一些腰痛是由於外感虛邪侵襲所致。如太陽少陰多因寒邪侵襲而導致腰痛,陽明太陰多因燥濕之邪侵襲而導致腰痛,少陽厥陰多因風熱之邪侵襲而導致腰痛。在臨牀診治時,應仔細辨別病因,再給予適當的治療。

腰胯痛。多是濕痰流注經絡。故氣不和而痛。宜蒼朮、黃柏、木瓜主之。腎著者。體重腰冷如冰。飲食如故。小便自利。此下傷寒濕所致。宜滲濕。兼溫散理中。去人參,加蒼朮、茯苓主之。肩背痛或一身盡痛。皆風寒濕熱乘肺也。宜通經絡。益元氣。散風瀉火。宜羌活勝濕湯。

白話文:

腰胯疼痛。多是濕痰流注在經絡裡。所以氣血不和而疼痛。宜用蒼朮、黃柏、木瓜(三者皆是除濕藥)為主藥治療。腎病的人。身體沉重,腰部冷得像冰一樣。飲食依舊。小便正常。這是下焦傷寒濕引起的。宜用滲濕的藥。同時溫散理中(溫補脾胃、散寒祛濕)。去人參,加蒼朮、茯苓為主藥。肩背疼痛或全身疼痛。皆是風寒濕熱侵犯肺部引起的。宜用通經絡。益元氣。散風瀉火。宜羌活勝濕湯(羌活、防風、獨活、秦艽、桔梗、白芷、柴胡、茯苓、蒼朮、川芎、生地黃、桑白皮、連翹、金銀花、菊花、升麻、薄荷)治療。

加附子、防己主之。或黏痛湯亦好。

方,加味芎歸湯治諸頭痛。依後加減。

白話文:

加入附子、防己為主要藥材。或者使用黏痛湯也不錯。

這個方子,加味芎歸湯可以治療各種頭痛。根據情況適當加減藥材。

川芎(一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柴胡(一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甘草(三分),防風(八分),羌活(八分),黃芩,黃連(各一錢酒浸炒)

上作一服。薑三片。煎。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川芎(6克),當歸(9克),柴胡(6克),半夏(9克),甘草(1.8克),防風(4.8克),羌活(4.8克),黃芩、黃連(各6克,以酒浸泡後炒乾)

太陽經頭痛。加麻黃(一錢五分)、蔥白(五根)、倍羌活,去黃連、少陽經頭痛。倍柴胡,去羌活、黃連。

白話文:

太陽經頭痛症狀。增加麻黃(1錢5分)、蔥白(5根)、加倍羌活,去除黃連。少陽經頭痛症狀。加倍柴胡,去除羌活、黃連。

陽明經頭痛。加升麻(五分)、石膏(一錢五分)、白芷(八分)

太陰頭痛。加蒼朮、白朮(各一錢□分)、南星(一錢)、天麻(八分)

少陰頭痛。加細辛(七分)、蔓荊子(一錢),去黃連。

厥陰頭痛。加乾薑(七分)、吳茱萸(八分),去羌活、芩連

血虛頭痛。加天麻、白芍藥、生地黃(各一錢),去羌活、柴胡、黃連

氣虛頭痛。加人參、黃耆(各一錢),去羌活、柴胡、芩連

白話文:

陽明經頭痛,加入升麻五分、石膏一錢五分、白芷八分。

太陰頭痛,加入蒼朮、白朮各一錢□分、南星一錢、天麻八分。

少陰頭痛,加入細辛七分、蔓荊子一錢,去除黃連。

厥陰頭痛,加入乾薑七分、吳茱萸八分,去除羌活、黃連。

血虛頭痛,加入天麻、白芍藥、生地黃各一錢,去除羌活、柴胡、黃連。

氣虛頭痛,加入人參、黃耆各一錢,去除羌活、柴胡、黃連。

氣血俱虛。加參耆、白朮、天麻(各一錢五分)、熟附(五分)、蔓荊子(八分)、細辛(五分)、去羌活、柴胡黃連。

白話文:

氣血都很虛弱。另加用人參、黨參、白朮、天麻(各一錢五分)、熟附子(五分)、蔓荊子(八分)、細辛(五分),去除羌活、柴胡、黃連。

火盛頭痛。依本方。加石膏(二錢)、酒蒸大黃(三錢)。

痰厥頭痛。加南星、石膏(各一錢五分)、倍半夏、甚者。吐法效。

諸頭痛。加入川芎、藁本、蔓荊子、白芷、細辛、並用此五味足矣。

又方,越鞠二陳湯治心痛。胃脘痛。脾疼。腹痛。脅痛。並宜加減用之。

白話文:

火氣旺盛引起頭痛,用這個方子,加石膏二錢、酒蒸大黃三錢。

痰迷心竅導致頭痛,加南星、石膏各一錢五分,半夏加倍,嚴重者可以用吐法治療。

各種頭痛,加入川芎、藁本、蔓荊子、白芷、細辛,這五味藥材一起使用就夠了。

另外,越鞠二陳湯可以治療心痛、胃脘痛、脾痛、腹痛、脅痛,可以根據病情加減藥物使用。

川芎(一錢),蒼朮(一錢二分),香附(醋浸炒),山梔(炒半黑各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二分)陳皮(一錢),甘草(三分),乾薑(炒黑一錢)

白話文:

川芎(6克),蒼朮(7.2克),香附(用醋浸泡後炒至微焦),山梔(炒至半黑各9克),半夏(7.2克)陳皮(6克),甘草(1.8克),乾薑(炒黑後6克)

上作一服。水一鍾半。薑三片。煎。不拘時服。

屬寒而痛者。加丁香、草豆蔻(各一錢)、甚者。再加熟附子(一錢)

白話文:

用於一次服用。用水一碗半,薑三片,煎煮,不論時間服用。

屬於因寒引起的疼痛,可以加入丁香、草豆蔻(各一錢),如果症狀嚴重,再加熟附子(一錢)。

屬熱而痛者。加吳萸(炒)、黃連(一錢)、酒炒黃芩(一錢)、甚者。宜加大黃(三錢)、白芍藥、(一錢五分)、桂枝、五分

白話文:

針對熱性疼痛的患者,可以加入炒過的吳茱萸、一錢的黃連、一錢的酒炒黃芩。如果疼痛加劇,可以適當增加三錢的大黃、一錢五分的芍藥、五分的桂枝。

屬痰者。加枳實(一錢五分)、倍半夏、或用吐法。尤妙。

鬱怒痛。加桂枝、青皮(各七分)、白芍藥(一錢五分)。

白話文:

屬於痰的情況,可以加入枳實(一錢五分)、增加半夏的用量,或者使用催吐的方法,效果更佳。

因情緒鬱悶或生氣引起的疼痛,可加入桂枝、青皮(各七分)、白芍藥(一錢五分)。

食積痛。加枳實、山楂(各一錢五分)、蘿蔔子、砂仁(各八分)、神麯(一錢)。

氣不順而痛。加木香(七分)、檳榔、烏藥(各一錢)。

白話文:

食物積聚引起的疼痛。加上枳實、山楂(各自一錢五分)、蘿蔔子、砂仁(各自八分)、神曲(一錢)。

死血痛。加枳殼、當歸尾、桃仁(各一錢五分)、大黃(三錢)、厚朴(一錢),去川芎、半夏、陳皮、乾薑。

婦人產後痛。加桃仁、牡丹皮、當歸(各一錢五分)紅花、玄胡索(各八分)、木香(五分)

白話文:

死血痛。加入枳殼、當歸尾、桃仁(各15公克)、大黃(45公克)、厚朴(15公克),移除川芎、半夏、陳皮、乾薑。

屬痛。加檳榔、雷丸(各一錢)、或用苦楝丸、或理中湯加烏梅。

脾痛。加海石(一錢五分)、青皮(一錢)、桂(五分)、或丸或散皆可。

白話文:

疼痛。加入檳榔、雷丸(各一錢),或者用苦楝丸,或者理中湯加入烏梅。

腹痛。亦宜分三陰部分加減。中脘屬太陰。加厚朴、半夏、臍腹少陰。加桂、木香、玄胡索、小腹厥陰。加吳茱萸、官桂、白芍藥。各隨症輕重。度而用之。

虛者理中湯。實者桂枝大黃湯。寒熱相併。大痛脈沉。

白話文:

腹痛。也應該根據不同的部位進行區分,並進行加減。中脘屬太陰。可加厚朴、半夏,臍腹屬少陰。可加桂、木香、玄胡索,小腹屬厥陰。可加吳茱萸、官桂、白芍藥。具體加味應根據症狀的輕重,酌情使用。

細實者。附子理中湯。合大承氣湯。溫而下之。

白話文:

細實者。附子理中湯。合大承氣湯。溫而下之。

對於那些體質虛弱的人,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和承氣湯組合起來治療,以溫和的方式來通便。

其餘寒熱。氣血。鬱怒。食積。痰蠹。治法皆與心痛同。脅痛左屬肝木盛。加白芍藥、龍膽草、柴胡(各一錢二分)、青皮(七分)。

右脅痛。屬肺火與痰。加貝母、枳殼、白芥子(各一錢)。

白話文:

其他的寒熱、氣血、鬱怒、食積、痰蠹等證,其治療方法都和心痛相同。脅痛在左側,是肝木旺盛所致,在原方中再加入白芍藥、龍膽草、柴胡(各 1 錢 2 分)、青皮(7 分)。

咳而脅痛。加貝母、白茯苓(各一錢)、白芥子、青黛(各八分)、薑汁(半盞)。

白話文:

咳嗽伴有脅痛。加入貝母、白茯苓(各1錢)、白芥子、青黛(各8分)、薑汁(半盞)。

瘀血攻注脅痛。桃仁承氣湯。加桂枝芍藥、青皮、潤而下之。

氣鬱脅痛。加木香(七分)、枳殼、青皮(各一錢)。

脅前發寒熱者。本方去乾薑,加柴胡、黃芩(各一錢五分)、青皮(八分)。

又方,當歸羌活湯諸腰痛胯痛。腳氣及肩背身體痛。並宜加減用之。

當歸,羌活,獨活,柴胡,防風,杜仲,桑寄生(各等分),桂(減半)

上作一服。薑棗煎。食遠服。

如臥寒濕地腰痛。恐是太陽少陰血絡中有凝血。加當歸尾、蒼朮、桃仁、牛膝、防己(各等分)。

濕熱腰痛。加黃柏、木瓜、蒼朮、川芎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若是有瘀血阻滯導致脅肋疼痛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,再加入桂枝、芍藥、青皮,使藥性潤滑,幫助排泄。

若是有氣鬱導致脅肋疼痛,則可在桃仁承氣湯中加入木香、枳殼、青皮,以理氣解郁。

若是有脅肋部位反覆發寒發熱,則可以將桃仁承氣湯中的乾薑去除,並加入柴胡、黃芩、青皮,以清熱解表。

另外,當歸羌活湯可以治療腰痛、胯痛、腳氣、肩背身體疼痛等症狀,可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。

當歸羌活湯的組成包括當歸、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防風、杜仲、桑寄生等量,桂枝減半。將藥材製成一劑,以生薑、大棗煎服,飯後服用。

若是有長時間睡在潮濕冰冷的地方導致腰痛,可能是太陽經脈和少陰經脈的血絡中凝結了血塊,可以加入當歸尾、蒼朮、桃仁、牛膝、防己等量。

若是有濕熱導致腰痛,則可以加入黃柏、木瓜、蒼朮、川芎等量。

脞閃瘀血腰痛。凝滯在內。加桃仁、紅花、蘇木(各一錢五分)、木香(五分)、麝香(一分臨服下)、酒煎服。

白話文:

肚子一陣一陣的疼痛,並伴隨著瘀血、腰痛,凝滯在體內。

添加桃仁、紅花、蘇木(各五克)、木香(一克)、麝香(零點三克在服用前食用)、用酒煎服。

腎虛腰痛。宜補陰丸,加胡桃肉、杜仲、破故紙、人參、天門冬(各一兩五錢)、砂仁、五味(各七錢)、蜜丸服。

白話文:

腎虛腰痛。可以使用補陰丸,再加入胡桃肉、杜仲、破故紙、人參、天門冬(各一兩五錢)、砂仁、五味(各七錢),做成蜜丸服用。

腰胯痛。乃濕熱流注下焦。加黃柏、蒼朮、黑醜(各一錢)。

腎著屬濕傷下焦。加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乾薑,去防風、羌活、柴胡。

腰軟。乃腎肝伏熱。加黃柏、防己(各一錢五分)。

肩背痛。皆因風熱乘肺。加藁本、蔓荊子、黃芩、山梔(各一錢)。

肩背因寒濕而痛。加乾薑、熟附子(各八分)、甘草(五分)。

鬱火作痛。加貝母、黃芩、山梔、香附、青皮(各等分),去獨活。桑寄生

風寒濕三氣所傷。體重腰冷。一身盡痛。如被杖加蒼朮、白朮、茯苓(各一錢二分)、乾薑、甘草(各五分)。

白話文:

腰部和胯部疼痛,可能是濕熱下注到下焦引起的,可以加黃柏、蒼朮、黑醜各一錢。

如果腎臟受損,屬於濕氣傷及下焦,可以加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乾薑,並去除防風、羌活、柴胡。

腰部軟弱無力,可能是腎肝伏熱導致,可以加黃柏、防己各一錢五分。

肩背疼痛,通常是風熱侵犯肺部所致,可以加藁本、蔓荊子、黃芩、山梔各一錢。

如果肩背疼痛是因寒濕引起,可以加乾薑、熟附子各八分、甘草五分。

如果疼痛是因鬱火所致,可以加貝母、黃芩、山梔、香附、青皮各等分,並去除獨活。桑寄生

如果身體受到風寒濕三氣的侵襲,導致身體沉重、腰部冰冷、全身疼痛,如同被杖打一般,可以加蒼朮、白朮、茯苓各一錢二分、乾薑、甘草各五分。

氣血不和。身體痛。加朮香(七分)、紫荊皮、五加皮(各一錢)。

濕流關節。一身盡痛加五苓散(一半)。

白話文:

氣血不能協調運行,身體有疼痛的癥狀,還可以加上朮香(七分)、紫荊皮和五加皮(各一錢)。

濕痰流注經絡。一身骨節痛。加南星、半夏(各一錢五分)、薑汁(半盞)、竹瀝(一盞)、香附(一錢五分)。

楊梅瘡毒疼痛。自有本條。

傷寒後身體痛。有陽症陰症受濕。治各不同。詳傷寒門。

白話文:

濕痰流注經絡,全身骨節疼痛。加入南星、半夏(各1.5錢)、薑汁(半杯)、竹瀝(一杯)、香附(1.5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