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正倫

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5)

1. 濕門

(傷濕,腫脹,黃疸,諸痛,喘嗽)

2. 傷濕(附痞脾腳氣)

脈,沉細微緩。或澀或濡。皆為濕脈。浮濡為風濕。沉澀為寒濕。滑疾。身熱。煩喘。胸滿。口燥。發黃。為濕熱自甚。洪而動。濕熱為痛。

白話文:

脈搏,沉靜、細微、緩慢。或澀或濡,都是濕脈。浮濡是風濕。沉澀是寒濕。脈滑,疾病發展快。症狀有發熱、煩躁、氣喘、胸悶、口乾、發黃,濕熱症狀嚴重。脈洪大而動,濕熱引起疼痛。

症,內經云:地之濕氣。感則害人皮肉筋脈。又云:諸濕腫滿。皆屬於脾土。按戴氏云:東南地下。多陰雨。地濕。凡受多從外入。多從下起。腿腫腳氣者多。治當汗散。久者宜疏利。滲泄。西北地高。多食生冷。濕面乳酪魚肉辛香炙爆之物。或飲酒後。寒氣拂鬱。濕熱之邪。

白話文:

症狀:內經中說:土地的濕氣,如果感受了會傷害人的皮肉筋脈。又說:所有的濕腫滿症,都屬於脾土。據戴氏說:東南地區地勢低窪,多陰雨,土地潮濕。濕邪的入侵,往往從體外侵入,並且多從下肢開始。因此,腿部腫脹、腳氣病的人很多。治療時,應該發汗來驅散濕邪。如果濕邪停留時間長了,應該採用疏利、滲泄的治療方法。西北地區地勢高亢,飲食上多生冷食物。濕面、乳酪、魚肉、辛香、炙爆之物,或者飲酒後,寒氣衝擊,濕熱之邪就會乘虛而入。

不能發越。故作腫脹。甚則水氣脹滿。通身浮腫如泥。按之不起。此則自內出也。辯其多少。通利二便而滲泄之。賈氏云濕為土氣。火熱能生濕土。故夏熱而萬物濕潤。秋涼則萬物乾燥。濕本不自生。因熱拂鬱而不能宣行。故停滯而生濕也。況脾脆弱之人。易於感冒。豈必水不流而後為濕哉。

白話文:

不能發散、宣泄。因此出現腫脹。嚴重時水氣脹滿。全身浮腫像泥一樣。按壓也不起。這種情況是從內部引起的。辨別濕氣的多少,通利小便和大便以排出濕氣。賈氏認為濕氣是土氣。火熱可以產生濕氣。因此夏季炎熱,萬物潮濕。秋天涼爽,萬物乾燥。濕氣本來不是自己產生的。因為熱氣阻礙鬱悶,不能宣通。因此停滯而產生濕氣。何況脾胃虛弱的人,容易感受濕氣。難道一定要水不流,纔算濕氣嗎?

人只知風寒之威嚴。不知暑濕之炎暄。感人於冥冥之中也。治濕之法。宜理脾清熱。利小便為上。故曰治濕不利小便。非知治也。

白話文:

人們只知道風寒的嚴厲,卻不知道暑濕的炎熱,它們暗中侵入人的身體,令人發病。治療濕症的方法,應該以調理脾胃、清熱利濕、利小便為主要原則。所以說,治療濕症如果不利小便,就不是真正懂得治療方法。

治,丹溪云:六氣之中。濕熱為病。十居八九。濕有自外入者。謂陰雨地濕。皆自外入。宜微汗散。經曰:濕上甚而熱。治以苦溫。佐以甘辛。以防風羌活白朮蒼朮茯苓甘草、微汗為動而已。不欲汗多。故不用麻黃桂枝等劑。濕在中下。宜淡滲利小便也。在下宜升提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:六氣之中,濕熱造成的疾病,佔了十之八九。濕氣有從外部侵入的,比如陰雨天、地濕,這都屬於從外部侵入。遇到這種情況,應當服用小劑量的發汗藥。經典上說:濕氣在上面很嚴重,而熱在上焦,治療應採用苦味溫熱藥,輔以甘味辛味藥。可用防風、羌活、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甘草,讓病人微微出汗即可,不需要大汗淋漓。因此,不用麻黃桂枝類的藥物。濕氣在中焦下焦,就應該用味道淡而利尿的藥物。濕氣在下焦,就應該採用升提的方法。

賈氏謂治濕用葶藶木香散。煎下神芎丸。下水濕。消腫脹利小便。理脾胃。無出乎此。亦妙法也。

白話文:

賈氏認為治療濕氣要用葶藶木香散。煎服神芎丸。排出體內水濕。消腫脹,利小便。調理脾胃。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。這也是妙法。

方,加味五苓散治諸濕身重。小便不利。

白朮(二錢),白茯苓(一錢五分),豬苓(一錢),肉桂(五分),澤瀉,蒼朮(各二錢),羌活(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白朮:2 錢

  • 白茯苓:1.5 錢

  • 豬苓:1 錢

  • 肉桂:0.5 錢

  • 澤瀉:2 錢

  • 蒼朮:2 錢

  • 羌活:1.5 錢

上作一服。姜一片。棗一枚。煎服。

如濕在上。肩背疼。頭重項強者。加防風、白芷(各一錢)、升麻(五分)、微汗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濕氣在上部,引起肩背疼痛,頭重、頸項拘急,則增加防風、白芷(各一錢)、升麻(五分),微發汗。

濕在中。腹脹臍突。小便不利。加木通、姜皮(各一錢五分)、濕在下。腰膝痛。足重不能移。加薏芯仁(二錢)、木瓜、漢防己黃柏(各一錢)。

白話文:

濕氣在中間。肚子脹大,肚臍突出。小便不順暢。加入木通、生薑皮(各1.5公克)。濕氣在下半身。腰膝痠痛。腳沉重到無法移動。加入薏仁(2公克)、木瓜、北防己、黃柏(各1公克)。

濕熱鬱成黃疸。兩服及遍身如金色者。加茵陳、石膏(各二錢)。

寒濕在下。腰重足痛。加酒防己、附子(各一錢)。

濕症汗多者。加黃耆(一錢)、桂枝、當歸(各七分)、麻黃根(一錢五分)、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。手足緩弱。肌體不仁。加防風防己當歸、牛蒡子威靈仙(各等分)。

白話文:

出汗多的濕症:加入黃耆(一錢)、桂枝、當歸(各七分)、麻黃根(一錢五分)。

由於風、寒、濕三種病氣匯合而成的痹證,手腳無力,肌肉麻木。加入防風、防己、當歸、牛蒡子、威靈仙(各等分)。

諸痿因肺熱所致。加人參、黃耆、生地黃麥門冬、防己、黃柏(各一錢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、薏芯仁(一錢五分)。

白話文:

所有萎症都是因為肺部發熱所引起的。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生地黃、麥門冬、防己、黃柏(各一錢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、薏芯仁(一錢五分)。

風濕相摶。一身盡痛。手足痿痹。加防風、白芷(各一錢)、當歸(一錢五分)、烏藥五加皮(各一錢二分)、木香(五分)。

白話文:

風濕互相結合,全身都疼痛。四肢麻木,沒有知覺。增加防風、白芷(各一錢)、當歸(一錢五分)、烏藥、五加皮(各一錢二分)、木香(五分)。

臂痛。加當歸(一錢五分)、白芍藥、防風、川芎、白芷(各一錢)、升麻(五分),去豬苓、澤瀉、桂。

白話文:

針對手臂疼痛,在原有藥方中加入當歸(1.5錢)、白芍藥、防風、川芎、白芷(各1錢)、升麻(0.5錢),去掉豬苓、澤瀉、桂。

腳氣。防己、當歸、木瓜(各一錢五分)、黃柏、防風、白芷(各一錢)、檳榔、蘇葉(各七分),去豬苓、澤瀉、忌補劑。並洗。

白話文:

腳氣病。防己、當歸、木瓜(各1.5錢)、黃柏、防風、白芷(各1錢)、檳榔、蘇葉(各0.7錢),去除豬苓、澤瀉,忌諱補品。並且清洗。

諸濕浮腫。並水氣上多者。加防風、白芷(各一錢五分)、麻黃(一錢)、以汗之。下多者。加茯苓皮生薑皮大腹皮、五加皮(各一錢)、木通(一錢五分)、以利之。

白話文:

各種濕性水腫。同時水氣多往上者。增加防風、白芷(各 6 公克)、麻黃(4 公克),以發汗來治療。水氣多往下者。增加茯苓皮、生薑皮、大腹皮、五加皮(各 4 公克)、木通(6 公克),以利水來治療。

暑濕熏蒸。令人燥悶。自汗煩渴。加香薷(二錢)、黃連、扁豆、厚朴(各一錢),去羌活、名薷苓湯

白話文:

暑天濕氣蒸騰,令人心煩意燥,自汗口渴。可加入香薷(二錢)、黃連、扁豆、厚朴(各一錢),去掉羌活,稱之為名薷苓湯。

麻木屬氣虛濕痰及死血。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(各一錢二分)、白芍藥、防風、白芷(各八分)、柴胡、升麻(各五分)、黃柏、半夏(各一錢)。四肢百節走痛。名痛風。在上。加川芎、白芷、酒芩、桔梗(各八分)、當歸(一錢)、威靈仙(一錢)、桂枝(七分),去豬苓、澤瀉、在下。

白話文:

麻木是屬於氣虛濕痰和死血所引起的,可以再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(各 1 錢 2 分)、白芍藥、防風、白芷(各 8 分)、柴胡、升麻(各 5 分)、黃柏、半夏(各 1 錢)。四肢百節走痛,稱為痛風,對應部位在上,可以再加入川芎、白芷、酒芩、桔梗(各 8 分)、當歸(1 錢)、威靈仙(1 錢)、桂枝(7 分),去除豬苓、澤瀉。對應部位在下。

加當歸(一錢五分)、牛膝、陳皮桃仁、木通、黃柏、防己(各一錢),去羌活,加川獨活(七分)。

白話文:

加入當歸(一錢五分)、牛膝、陳皮、桃仁、木通、黃柏、防己(各一錢),去除羌活,加入川獨活(七分)。

兩手攣急。加半夏、當歸、防風、天麻、白芷(各一錢),去豬苓、澤瀉桂。

兩腳攣急。加當歸、杜仲、黃柏、木瓜、牛膝、薏苡仁(各一錢五分),去羌活。

白話文:

雙腳抽筋疼痛。增加當歸、杜仲、黃柏、木瓜、牛膝、薏苡仁 ( 各 1.5 錢 ),去除羌活。

走注疼痛。加當歸、川芎、威靈仙(各一錢)、木香、枳殼(各七分)。

腳跟痛。加當歸、白芍藥、薏苡仁(各一錢五分)、知母、黃柏、牛膝(各一錢),去羌活,加獨活。

白話文:

腳跟疼痛。加入當歸、白芍藥、薏苡仁(各十五克)、知母、黃柏、牛膝(各十克),去除羌活,加入獨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