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一 (6)
卷之一 (6)
1. 傷風
脈,人迎與右寸浮大而緩。兩關尺。浮緩而澀。脈訣云。傷風之脈。陽浮而緩。陰濡而弱。
症,河間云。傷風之症。身熱頭痛。項強。肢節煩疼。或目疼。乾嘔。鼻鳴。手足溫。自汗。惡風。又云。傷風則惡風。理必然也。蓋風喜傷衛。衛者陽氣也。風邪客之。則腠理反疏。不能衛護。故自汗而惡風也。外症。頭疼。肢熱。咳嗽。鼻塞聲重。或流清涕。或鼻塞不聞香臭者。是也。
治,大抵傷風屬肺者多。治法必以解表、清熱、降氣、行痰為主。先用解表清熱。薑蔥紫蘇葉黃芩葛根之類。次用消痰止嗽。杏仁貝母款冬花前胡之類。若汗出。㿉寒。而加頭項強痛者。桂枝葛根湯主之。若無汗。煩躁不解。無表症者。雙解散主之。
方,芎芷葛蘇散春夏傷風宜服。
川芎,白芷,乾葛,蘇葉,陳皮,半夏(各一錢),桔梗,前胡,淡豆豉(各七分),甘草(三分)
上用水一鍾半。生薑三片。蔥白三根。煎至八分。食後熱服。微汗即解。
身熱不退。加柴胡(一錢)、黃芩(八分)。
頭疼甚。加石膏(一錢)、細辛(五分)、升麻(三分)。
巔頂痛。加羌活、藁本(各八分)。
眉稜痛。加防風、蔓荊子(各七分)。
肩背痛。因風邪者。加防風、羌活、當歸(各一錢)。
胸脅不利。加枳殼、香附(各八分)。
咳嗽生痰。加桑白皮、杏仁、知母、貝母、款冬花、金沸草(各八分)。
喘急氣壅。加麻黃、石膏(各二錢五分)、杏仁、枳殼(各八分)。
鼻塞。或流清涕。加菊花、辛夷、蘇梗(各八分)、細辛(五分)。
又方,參蘇散秋冬秋冬傷風宜服。
人參,蘇藥,桔梗,葛根,前胡,淡豆豉,陳皮,半夏,茯苓,枳殼,甘草(減半),金沸草,加黃芩(各等分),桂枝(五分),杏仁(七分)
上用姜三片。蔥白三根。棗一枚。水一鍾半。煎八分。食後熱服。微汗即解。
咳嗽。加五味子(五分)、款冬花、貝母(各八分)、天門冬、栝蔞仁(各一錢)。
久嗽肺火。加桑白皮、杏仁、黃芩、石膏、麥門冬、五味子(各等分)。
喘急氣壅。加蘇子、麻黃、杏仁、石膏(各一錢)。頭疼。加川芎(一錢)、細辛(五分)。發熱。加柴胡(一錢)、黃芩(八分)
潮熱惡寒。加麻黃(一錢)、桂枝(七分)。
嘔吐。加藿香(八分)、砂仁(七粒)、寒月再加乾薑(五分)、丁香(三分)。
胸膈痞悶。加枳實、白朮、香附(各八分)。
肩背痛。加羌活、當歸、烏藥(各八分)。
汗出㿉寒。加桂枝、葛根(各八分)。
無汗。煩躁不解。加麻黃(一錢五分)、杏仁(八分)、姜三片、蔥三根。
挾食者。加白朮、陳皮、枳實、山楂、麥芽(各八分)。
四肢疼痛。加防風、羌活、蒼朮(各八分)。
白話文:
傷風
脈象:
寸口脈(右手脈)的人迎穴和寸部,脈象是浮而且大,速度比較慢。兩關脈和尺脈,脈象是浮、慢而且帶有澀感。《脈訣》說,傷風的脈象,陽脈會呈現浮而緩,陰脈則會濡弱無力。
症狀:
劉河間認為,傷風的症狀包含發燒、頭痛、脖子僵硬、四肢關節痠痛,有時候眼睛也會痛,可能會乾嘔、鼻塞、手腳溫熱、自汗、怕風。另一個說法是,傷風一定會怕風,這是必然的。因為風邪容易侵犯身體的防禦系統,也就是陽氣。當風邪侵入時,皮膚毛孔反而會變得鬆散,無法保護身體,所以會自汗而且怕風。外在的症狀像是頭痛、發燒、咳嗽、鼻塞、聲音沙啞,或者流鼻涕、鼻子不通氣聞不到味道等等。
治療:
一般來說,傷風多半是肺部受到影響。治療方法必須以解除體表風邪、清熱、降氣、化痰為主。首先要用解表清熱的藥材,像是生薑、蔥、紫蘇葉、黃芩、葛根之類。接著用化痰止咳的藥材,像是杏仁、貝母、款冬花、前胡之類。如果出汗又怕冷,加上頭和脖子僵硬疼痛,可以用桂枝葛根湯。如果不出汗、煩躁不安,而且沒有明顯的體表症狀,可以用雙解散。
藥方:
芎芷葛蘇散:適合春夏季節的傷風服用。
- 藥材:川芎、白芷、乾葛、蘇葉、陳皮、半夏(各一錢),桔梗、前胡、淡豆豉(各七分),甘草(三分)
- 煎藥方式:用一碗半的水,加入三片生薑、三根蔥白,煎到剩八分,飯後趁熱服用,微微出汗就會好轉。
- 發燒不退:加入柴胡(一錢)、黃芩(八分)。
- 頭痛嚴重:加入石膏(一錢)、細辛(五分)、升麻(三分)。
- 頭頂痛:加入羌活、藁本(各八分)。
- 眉骨痛:加入防風、蔓荊子(各七分)。
- 肩背痛,如果是風邪引起的:加入防風、羌活、當歸(各一錢)。
- 胸脅不舒服:加入枳殼、香附(各八分)。
- 咳嗽有痰:加入桑白皮、杏仁、知母、貝母、款冬花、金沸草(各八分)。
- 喘氣急促:加入麻黃、石膏(各二錢五分)、杏仁、枳殼(各八分)。
- 鼻塞或流鼻涕:加入菊花、辛夷、蘇梗(各八分)、細辛(五分)。
參蘇散:適合秋冬季節的傷風服用。
- 藥材:人參、蘇葉、桔梗、葛根、前胡、淡豆豉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枳殼、甘草(減半)、金沸草,加入黃芩(各等分),桂枝(五分),杏仁(七分)。
- 煎藥方式:用三片生薑、三根蔥白、一顆棗,加一碗半的水,煎到剩八分,飯後趁熱服用,微微出汗就會好轉。
- 咳嗽:加入五味子(五分)、款冬花、貝母(各八分)、天門冬、栝蔞仁(各一錢)。
- 久咳肺火:加入桑白皮、杏仁、黃芩、石膏、麥門冬、五味子(各等分)。
- 喘氣急促:加入蘇子、麻黃、杏仁、石膏(各一錢)。
- 頭痛:加入川芎(一錢)、細辛(五分)。
- 發燒:加入柴胡(一錢)、黃芩(八分)。
- 忽冷忽熱:加入麻黃(一錢)、桂枝(七分)。
- 嘔吐:加入藿香(八分)、砂仁(七粒),寒冷時再加乾薑(五分)、丁香(三分)。
- 胸悶:加入枳實、白朮、香附(各八分)。
- 肩背痛:加入羌活、當歸、烏藥(各八分)。
- 出汗又怕冷:加入桂枝、葛根(各八分)。
- 不出汗、煩躁不安:加入麻黃(一錢五分)、杏仁(八分),再加三片生薑、三根蔥。
- 消化不良:加入白朮、陳皮、枳實、山楂、麥芽(各八分)。
- 四肢疼痛:加入防風、羌活、蒼朮(各八分)。
- 因性生活過度引起的傷風:加入當歸、白朮(各一錢)。
- 痰多、咳嗽不止:加入貝母、南星、栝蔞仁、杏仁(各八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