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二 (3)
卷之二 (3)
1. 痢疾
脈,脈滑。按之虛絕者。必痢也。寸浮數。尺澀。必下青膿血。沉弦。必下重。脈數。若微發熱。汗出者。自愈。脈微弱數。自止。脈沉小留連者。易治。數大身熱者。難治。
白話文:
脈搏:脈搏滑利。按之無力且斷絕的,必定會腹瀉。
寸:脈搏浮數。尺:脈澀,必定會排出青膿和血。
沉脈:脈搏緊細,必定會腹瀉厲害。
脈搏數,如果微熱,出汗,可以自癒。
脈搏微弱數,會自行停止。
脈沉小而留連,容易治癒。
脈數大,身體發熱,難以治癒。
症,痢者或膿或血或膿血相雜。或腸垢。或無糟粕相混。雖有痛不痛大痛之異。然皆裡急後重。逼迫惱人者。謂之痢也。屬濕熱及食積。三者。別青黃赤白黑五色以屬五臟。白者濕熱傷氣分。赤者濕熱傷血分。赤白相雜。氣血俱傷。黃者食積。或云青綠雜色。是風與火。下如豆汁者。
白話文:
症狀:痢疾患者可能排膿、血、膿血混合物,或腸道粘液,或沒有食物殘渣。雖然疼痛程度有不同,但都有裡急後重,逼迫惱人的症狀。這種疾病被稱為痢疾。它與濕熱和食物積累有關。痢疾可以根據排泄物顏色的不同,分為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種顏色,分別對應五臟。白色是濕熱傷及氣分,紅色是濕熱傷及血分,赤白色混合是氣血俱傷,黃色是食物積累。還有人說青綠色是風火所致。如果排泄物像豆汁一樣,那就是痢疾的症狀。
赤白相混。濕毒也。錢氏云。紅黃黑皆熱。青白穀不化者為冷也。抑考其本。皆由腸胃所受飲食之積。余不盡行。留滯於內。濕蒸熱穢。鬱結日深。伏而不作。時逢炎暑。相火司令。又調攝失宜。復感酷熱之毒。至秋陽氣始收。火氣下降。蒸熱蓄積。而滯下之症作矣。以其積滯之滯行。
白話文:
赤白混雜,這是濕毒。錢氏說,紅黃黑都屬於熱;青白色,穀物不能消化,這是寒冷。追究其根本,都是由腸胃所接受的食物積存,未及時排出,停留體內。濕蒸炎熱污穢,日積月累,潛伏著不發作。等到炎熱的夏天,相火當令,又調攝不當,再加上酷熱之毒,到了秋天陽氣漸退,火氣下降,積存的熱氣聚集,於是滯下之症就出現了。這是因為積滯不能及時排出所致。
故名滯下。即痢是也。其濕熱穢積干於血分則赤。干於氣分則白。赤白混下。氣血俱受邪矣。久而不愈。氣弱不運。脾積不磨。陳積既滑。下凝猶魚腦矣。甚則脾胃空虛。開司失守。濁液迸流。色非一類。錯雜混下。狀如豆汁矣。若脾胃下陷。虛坐努簀。色如白膿矣。其熱傷血深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因此被稱為「滯下」。也就是痢疾。濕氣、熱氣、穢物積聚於血液中,就會變成紅色。積聚在肺氣中,則會變成白色。紅白相混而一起排出,說明氣血都受到了邪氣的侵害。時間久了還不痊癒,氣虛而運行不利,脾積不能磨化。陳舊的積滯既然已經滑膩,向下凝聚,就像魚腦一樣了。病情嚴重時,脾胃空虛,受到損傷的腸道失去固攝能力,濁液奔流而出,顏色也不單一,錯雜混雜而一起排出,就像豆汁一樣。如果脾胃下陷,虛弱地掛在腸道上,排瀉的物質就像白色的膿液。這是因為熱毒很深地傷及了血液。
濕毒積穢。黏結紫色。則紫黑矣。其穢濁積而欲出。氣滯而不與之出。所以下迫窘痛。後重裡急。數欲便而不能便。此皆大腸經有所途遏窒礙。氣液不通故也。宜詳審之。
白話文:
濕毒積累在身體裡,粘結成紫色的狀態,那麼就變成了紫黑色。這些積累的污濁之物想要排出體外,但氣血不通暢,不能順利排出。所以會導致小腹下墜疼痛,肛門緊縮急迫。經常想要排便,但卻排不出來。這些都是大腸經氣血不通引起的,要詳細檢查判斷。
治,河間云滯下症。屬濕熱鬱遏腸所致。又云無積不利。初起一二日。元氣未虛者下之。枳殼大黃之類。此通因通用法也。又云行血則便膿自愈。當歸白芍藥桃仁紅花之類。調氣則後重自除。木香檳榔之類。切忌止澀。又云後重則宜下。木香檳榔丸主之。腹痛則宜和。白朮白芍藥甘草陳皮當歸之類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:河間先生說,滯下症是濕熱鬱結在腸道中而引起的。又說,沒有積滯就不會有不利。在疾病的初期一兩天,元氣沒有虛弱的,可以用像枳殼、大黃之類的藥物來通便,這是一種通因通用的方法。又說,通血氣,那麼便膿就會自動痊癒。可以用像當歸、白芍藥、桃仁、紅花之類的藥物來調節氣血。調節氣機,那麼腹中後重感就會自然消失。可以用像木香、檳榔之類的藥物。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止澀藥物。又說,後重感明顯的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。用木香檳榔丸為主方。腹痛的,應該用和解的方法。可以用像白朮、白芍藥、甘草、陳皮、當歸之類的藥物。
身重則宜溫。薑附之類。膿血稠黏。以重藥竭之。身冷自汗。以重藥溫之。風邪內縮。宜汗之。防風羌活之類。鶩溏為利者。溫之。附子理中之類。在表者汗之。在裡者下之。在上者湧之。謂吐也。在下者竭之。謂下也。身表熱者內疏之。柴胡葛根之類。小便澀者分利之。五苓之類。
白話文:
體質偏重的人適合溫補,可以服用生薑、附子之類的藥物。如果膿血黏稠,可以使用峻猛的藥物來清除。體質虛寒、自汗的人,應該用溫補藥物來治療。風邪內侵的人,應該採用發汗的治療方法,可以使用防風、羌活之類的藥物。如果是虛寒體質,厭惡溫補的人,可以採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,可以使用附子、理中之類的藥物。如果病邪在體表,應該採用發汗的治療方法;如果病邪在體內,應該採用攻下的治療方法;如果病邪在身體上部,應該採用催吐的治療方法;如果病邪在身體下部,應該採用攻下的治療方法。如果體表發熱的人,應該採用疏散內表的治療方法,可以使用柴胡、葛根之類的藥物。如果小便不暢的人,應該採用分利的方法來治療,可以使用五苓之類的藥物。
火熱者寒之清之。芩連之類。氣滯者調之。木香檳榔枳殼之類。積滯者去之。枳實厚朴大黃之類。氣虛而下陷者升舉之。人參黃耆白朮甘草升麻之類。血虛者補之。人參當歸芍藥之類。嘔者和之。生薑半夏陳皮之類。噤口者。胃熱也。人參黃連補而清之。各從其類也。變症多端。
白話文:
如果火熱就讓它寒冷,並使它清涼。像黃芩、黃連這類。如有氣滯就調和它。像木香、檳榔、枳殼這類。如有積滯就讓它散去。像枳實、厚朴、大黃這類。氣虛往下陷,就讓它升舉。像人參、黃耆、白術、甘草、升麻這類。血虛就補它。像人參、當歸、芍藥這類。嘔吐就調和它。像生薑、半夏、陳皮這類。嘴巴緊閉不說話,那是胃火。用人參、黃連來補而清涼它。各依其種類來治療。症狀變化多端。
難以枚舉。姑撮其要。以俟知者。
方,加減黃芩芍藥湯治赤白痢疾。
白話文:
因為太多無法一一列出,這裡只挑選重點,留待有識之士進一步瞭解。
處方,增減黃芩芍藥湯用於治療紅白痢疾。
黃芩(炒),枳殼(各一錢五分),白芍藥(炒二錢),檳榔(一錢),木香(八分),甘草(炙三分)當歸(一錢),蒼朮(一錢),厚朴(八分),白朮(一錢五分),陳皮(八分),黃連(炒一錢三味乃痢必用之藥)
白話文:
黃芩(炒過)、枳殼(各一錢五分)、白芍藥(炒過二錢)、檳榔(一錢)、木香(八分)、甘草(炙過三分)、當歸(一錢)、蒼朮(一錢)、厚朴(八分)、白朮(一錢五分)、陳皮(八分)、黃連(炒過一錢三味乃痢必用之藥)。
上作一服。薑一片。棗一枚。水二鍾。煎一鍾。食遠服。腹痛。加砂仁、木香(各五分)、後重。加滑石(一錢五分)。
白話文:
將生薑一片、大棗一枚、水二大碗,煎成一大碗,在飯後服用,可以治療腹痛。若病情嚴重,則可加入砂仁、木香(各五分);若腹痛兼有腹脹,則可加入滑石(一錢五分)。
赤痢。加川芎、桃仁(各一錢)、再加當歸(五分)、初欲下之。加大黃(五錢或三錢量虛實用)。
白話文:
赤痢,加川芎、桃仁(各一錢),再加當歸(五分),(若)剛開始想要讓他腹瀉。加更多的大黃(五錢或三錢,視病情虛實而定)。
白痢。加白茯苓(炒)、滑石(各一錢)、初欲下之。加大黃(五錢並量虛實增損)。
白話文:
白痢。加入炒白茯苓、滑石(各一錢),初次想要腹瀉的病人服用,可加上大黃(五錢,視身體狀況加減)。
赤白相雜者。並加上二藥。蓋芎歸桃仁以理血。滑石茯苓陳皮以理氣初欲下者。亦加大黃(五錢)、食積。加山楂、枳實(各一錢五分)。
白話文:
赤色與白色夾雜在一起的。另外再加二種藥物。芎歸桃仁用以調理血液。滑石茯苓陳皮用來調理氣。一開始想瀉下的病人,另外加大黃(五錢);飲食積滯的,另外加山楂、枳實(各一錢五分)。
如白痢久。氣虛胃弱。或下後未愈。減芩連、芍藥(一半),去檳榔、枳殼、厚朴,加人參、黃耆、茯苓(各一錢)、砂仁、乾薑(各五分)。
白話文:
如果白痢病程已久,患者出現氣虛胃弱的症狀,或者在痢疾剛痊癒後,病情還未完全恢復,可以減少芩連、芍藥的用量(減半),去掉檳榔、枳殼、厚朴,加入人參、黃耆、茯苓(各一錢)、砂仁、乾薑(各五分)。
赤痢久。血虛胃弱。或下後未愈。減芩、連、枳殼(三之一),加川芎、熟地黃、阿膠(各一錢)。
白話文:
赤痢病已經很長時間了,血虛胃弱,或者在腹瀉後沒有痊癒。在原方中減少黃芩、黃連、枳殼(各減少三分之一),增加川芎、熟地黃、阿膠(各一錢)。
赤黑相雜。此濕勝也。或小便不利。及赤澀短少。加木通、澤瀉、茯苓(各一錢)、山梔(八分)、以分利之。
白話文:
赤色和黑色雜亂交錯。這是溼氣勝過火氣。或者小便不利,或小便赤色澀痛量少,再加入木通、澤瀉、茯苓(各一錢)、山梔(八分),以分別利尿通便。
血痢。加川芎、生地、槐花、地榆(各一錢)、添當歸(五分)。
白話文:
血痢。加入川芎、生地黃、槐花、地榆(各一錢)、當歸(五分)。
久不愈。減芩、連(各七分),去檳榔、枳殼、厚朴、蒼朮,加阿膠、地榆、側柏葉(各一錢五分)、荊芥穗(五分)。炒黑乾薑(七分)。
痢已久。重不去。此大腸墜下。去檳榔、枳殼,加升麻、荊芥穗(各五分)。
白話文:
經過長時間的治療,病情還沒有好轉。減少黃芩、黃連(各七分),去除檳榔、枳殼、厚朴、蒼朮,加入阿膠、地榆、側柏葉(各一錢五分)、荊芥穗(五分)。再加入炒至發黑的乾薑(七分)。
嘔吐。加石膏(一錢五分)、半夏、山梔(各一錢)、入薑汁(一盞)、緩呷之。以瀉胃口熱。
痢而腹痛。加乾薑、肉桂(各七分)。
白話文:
嘔吐。加入石膏(0.75公克)、半夏、山梔子(各0.5公克),放入薑汁(100毫升)中,慢慢喝下去。用以瀉除胃口中的熱氣。
痢久滑泄不禁。腹中已消。去檳榔、枳殼、厚朴、減芩連一半,加訶子肉果粟殼(各一錢)、烏梅(二個)。
白話文:
長期腹瀉,大便稀溏、控制不住。腹中已經虛弱消瘦。去掉檳榔、枳殼、厚樸,減少黃芩、黃連各一半,加入訶子肉、果粟殼(各一錢)、烏梅(二個)。
痢久氣血兩虛。元氣下陷者。去芩、連、枳殼、檳榔、厚朴,加人參、黃耆(各一錢五分)、升麻柴胡(各五分)。
白話文:
痢疾日久則氣血兩虛。元氣下陷時,去掉芩、連、枳殼、檳榔、厚朴,增加人參、黃耆(各 1.5 錢)、升麻、柴胡(各 0.5 錢)。
痢而渴者。加麥門冬、滑石(各一錢)、五味(十五粒)、烏梅(二個)。
秋後痢。加扁豆、炒黑乾薑、半夏(各八分)、減芩、連(三之一)。
白話文:
痢疾而且口渴的,加入麥門冬、滑石(各一錢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、烏梅(二個)。
秋天之後的痢疾,加入扁豆、炒黑乾薑、半夏(各八分),減少黃芩、黃連(三分之一)。
春冬痢。加乾薑、肉桂(各七分)、藿香、白豆仁、砂仁(各八分)、肉果(一錢)、減芩、連(三之一)
白話文:
春季和冬季腹瀉。增加乾薑、肉桂(各七分)、藿香、白豆仁、砂仁(各八分)、肉果(一錢),減少黃芩、連翹(三分之一)
痢而脈沉。四肢厥。自汗。下如鶩溏。或澄澈清冷者。寒也。減芩、連、檳榔、枳殼、厚朴、蒼朮,加人參、熟附子、乾薑(各一錢五分)、以溫之。
白話文:
痢疾發生時,脈象沉滯,四肢冰冷,自汗不止,大便稀薄如鴨屎,或呈澄澈清冷狀,這都是寒邪導致的。需減少使用黃芩、黃連、檳榔、枳殼、厚朴、蒼朮等寒涼藥物,增加使用人參、熟附子、乾薑(各一錢五分)等溫性藥物來溫暖身體。
又方,加味香連丸治赤白痢疾。裡急後重。膿血稠黏者。黃連(去蘆毛淨一斤,用吳茱萸半斤、燒酒半斤、濕透同黃連盒一時、炒乾,去吳萸)、木香(四兩不見火)、肉果(六兩、用雞蛋清炒透)、滑石(六兩用牡丹皮三兩同煮半日,去丹皮)、當歸(二兩酒浸焙乾)、枳殼(麩炒二兩)、甘草(炙一兩)
白話文:
還有一個方子,叫做加味香連丸,可以治療赤白痢疾。症狀是裡急後重,膿血稠稠黏黏的。
藥方中含有以下藥材:
- 黃連:一斤,去蘆毛,洗淨
- 吳茱萸:半斤
- 燒酒:半斤
- 木香:四兩,不要經過火
- 肉果:六兩,用雞蛋清炒透
- 滑石:六兩,和牡丹皮三兩一起煮半日,去掉牡丹皮;
- 當歸:二兩,用酒浸泡後焙乾
- 枳殼:二兩,用麩炒
- 甘草:一兩,經過炙烤
上為末。每用粟米糊為丸。綠豆大。每服大人八十丸。小兒五十丸。赤。燈心烏梅湯下。白。生薑粟米湯下。
白話文:
將上列藥物研磨成細末。每次以粟米糊混合成丸狀,綠豆大小,成人每次服用八十丸,小兒服用五十丸。若服紅丸,以燈心烏梅湯送服;若服白丸,則用生薑粟米湯送服。
又方,參苓白朮散痢後調理甚妙。(方見內傷類)。
本方加石菖蒲一兩。木香五錢。為末。空心飲湯調服二錢。
白話文:
還有個處方,使用人參、茯苓、白朮散在痢疾後進行調理非常有效。(此方見於內傷類)
在此基礎上加入石菖蒲一兩,木香五錢,研磨成粉末。空腹時用湯水調服二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