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正倫

《脈症治方》~ 卷之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)

1. 泄瀉

脈,右關脈弦大。或弦濡而滑。為泄瀉。脈數疾為熱。沉細為寒。弦而遲者氣泄。心脈止者驚泄。訣云。下利微小即為生。脈大浮洪無瘥日。

症,經曰:春傷於風。夏生飧泄。又曰:濕多成五泄。戴氏云:有飧泄者。謂水穀不化而完出。濕兼風也。溏泄者。漸下汙積黏垢。濕兼熱也。鶩泄者。利下澄澈清冷。小便清白。濕兼寒也。濡泄者。體重軟弱。泄下多水。濕自甚也。滑泄者。久下不能禁。因濕勝氣脫也。若此有寒熱虛實之不同。其可執一而治之乎。

治,按戴氏云:瀉水腹不痛者。濕也。宜四苓散。加二術。飲食入胃不住。完穀不化者。氣虛也。四君子湯。加白芍藥、升麻、腹痛。瀉水。腸鳴。痛一陣瀉一陣者。火也。四苓散。加芩、連、木通、或瀉或不瀉。或多或少者。痰也。二陳加蒼白朮、海石、青黛、黃芩、神麯、或用吐法。

腹痛甚而瀉。瀉後痛減者。食積也。輕者。保和丸。重者白朮、枳實、山楂、神麯大黃、消而下之。後用參苓平胃散調之。大抵治瀉通用胃苓湯。隨症加減。

方,胃苓湯治瀉通用。

厚朴,蒼朮(各一錢),白朮(一錢五分),陳皮(八分),甘草(炙三分),茯苓(八分),豬苓,澤瀉,車前子(各七分),桂(三分)

上作一服。姜一片。紅棗一枚。水一鍾半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夏秋之間。溫熱大行。暴注水泄。加黃連、扁豆(各八分)、升麻、山梔、木通(各五分)、白芍藥(一錢)。

發熱燥渴。加葛根、石膏、滑石(各一錢)。

黃疸。小便赤澀,加茵陳、石膏(各一錢)、山梔、木通、白芍藥(各八分)。

飲酒便泄。此酒積也。加白芍藥、黃連、扁豆、乾葛(各一錢),去桂。

寒月溏泄清冷。腹痛。或傷生冷飲食者。加神麯、麥芽、砂仁、益智、木香(各七分)、乾薑(五分)。

久瀉胃氣下陷者。去豬苓、澤瀉、車前子,加人參、黃耆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升麻、柴胡、羌活、防風(各四分)。

久瀉。脾胃虛滑不禁。加肉豆蔻(一錢)、訶子(八分)、木香、乾薑(各五分)。

久瀉。胃虛膨悶。乾嘔者。加藿香、砂仁、半夏、乾薑(各七分),去豬苓澤瀉、車前子。

熱甚下泄如熱湯者。加芩連、木通、滑石(各八分),去桂、腹中㽲痛。下泄清冷。喜熱不渴。此寒瀉也。倍桂,加乾薑、肉果(各八分)、木香(五分)、寒甚者。附子理中湯。(方見寒門)。

久瀉穀道不合。或脫肛。此元氣下陷。及大腸不行收令而然也。本方去厚朴、蒼朮、豬苓澤瀉、車前子,加人參、芍藥、神麯、訶子、肉果、烏梅、五倍子(各等分)為丸。防風升麻湯下。完穀不化。屬熱。加芩連、滑石(各一錢)、屬氣虛者。加人參、芍藥、升麻(各等分),去豬苓澤瀉、桂。

食積瀉。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、白豆蔻仁(各一錢)、甚者。枳殼大黃湯。

凡諸瀉。本方。春加防風、白芍藥(各八分)夏加黃連、香薷、扁豆(各一錢)。秋加藿香、檳榔、枳殼(各七分)、烏梅(二個)。冬加乾薑、砂仁(各七分)。

又方,助胃丸治大人小兒諸般泄瀉。

厚朴,蒼朮,陳皮(各一兩五錢),甘草(炙四錢),豬苓,澤瀉,茯苓(各一兩),白朮(一兩五錢),桂(三錢),肉果(雞蛋清炒一兩),山楂(二兩)

上為末。神麯二兩。打糊為丸。如龍眼大。每服一丸。清米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泄瀉

脈象 右手的關脈呈現弦而大的脈象,或是弦滑而濡的脈象,這是泄瀉的脈象。脈象快速且急促表示有熱,脈象沉細表示有寒。脈象弦而遲緩,表示是氣虛造成的泄瀉。心脈停止跳動,表示是因驚嚇造成的泄瀉。有一訣竅說:腹瀉微弱細小的,是好轉的跡象;脈象洪大浮散的,則沒有痊癒的一天。

症狀 醫書上說:春天受風邪侵襲,夏天會發生飧泄。又說:濕氣過多會造成各種泄瀉。戴氏說:所謂飧泄,是指吃進去的食物未經消化就完整排出,這是因為濕氣夾雜風邪所致。溏泄,是指排出的糞便逐漸變得稀爛,有黏液和污垢,這是因為濕氣夾雜熱邪所致。鴨溏泄,是指排出的糞便清澈且寒冷,小便也清白,這是因為濕氣夾雜寒邪所致。濡泄,是指身體沉重、軟弱無力,腹瀉排出大量的水分,這是因為濕氣過於嚴重所致。滑泄,是指腹瀉持久不止,無法控制,這是因為濕氣過盛導致氣虛脫落。以上這些泄瀉,有寒熱虛實的不同,怎麼可以只用一種方法治療呢?

治療 按照戴氏的說法:腹瀉但肚子不痛,是濕氣引起的,應該用四苓散,再加蒼朮、白朮。如果吃下食物後,胃無法消化,食物完整排出,這是氣虛造成的,應該用四君子湯,再加白芍藥、升麻。如果腹痛、腹瀉、腸鳴,痛一陣瀉一陣,這是火邪引起的,應該用四苓散,再加黃芩、黃連、木通。如果時而腹瀉時而不瀉,或者瀉多瀉少不定,這是痰濕引起的,應該用二陳湯,再加蒼朮、白朮、海石、青黛、黃芩、神麯,或者用催吐的方法。

如果腹痛劇烈,腹瀉後疼痛減輕,這是食物積滯引起的,病情較輕的可以用保和丸,病情較重的可以用白朮、枳實、山楂、神麯、大黃來消食導滯,之後再用參苓平胃散來調理。總的來說,治療腹瀉通常使用胃苓湯,然後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。

藥方 胃苓湯是治療各種腹瀉的常用方:

厚朴、蒼朮(各一錢)、白朮(一錢五分)、陳皮(八分)、甘草(炙三分)、茯苓(八分)、豬苓、澤瀉、車前子(各七分)、桂枝(三分)

以上藥材加生薑一片、紅棗一枚,用水一碗半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在夏秋之交,天氣溫熱,容易發生急性腹瀉,應加黃連、扁豆(各八分)、升麻、山梔、木通(各五分)、白芍藥(一錢)。

如果發熱口渴,應加葛根、石膏、滑石(各一錢)。

如果出現黃疸,小便赤澀,應加茵陳、石膏(各一錢)、山梔、木通、白芍藥(各八分)。

如果飲酒後腹瀉,是酒積引起的,應加白芍藥、黃連、扁豆、乾葛(各一錢),去掉桂枝。

如果寒冷的月份發生溏瀉,排出清冷的水樣便,並伴有腹痛,或是因吃生冷食物引起的,應加神麯、麥芽、砂仁、益智、木香(各七分)、乾薑(五分)。

如果久瀉導致胃氣下陷,應去掉豬苓、澤瀉、車前子,加人參、黃耆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升麻、柴胡、羌活、防風(各四分)。

如果久瀉導致脾胃虛弱,無法控制腹瀉,應加肉豆蔻(一錢)、訶子(八分)、木香、乾薑(各五分)。

如果久瀉導致胃虛脹悶,乾嘔,應加藿香、砂仁、半夏、乾薑(各七分),去掉豬苓、澤瀉、車前子。

如果熱邪過盛,腹瀉如熱湯,應加黃芩、黃連、木通、滑石(各八分),去掉桂枝。如果腹中疼痛,腹瀉清冷,喜歡溫熱而不口渴,這是寒瀉,應加倍桂枝,加乾薑、肉豆蔻(各八分)、木香(五分)。如果寒邪過盛,則用附子理中湯。

如果久瀉導致肛門鬆弛,或者脫肛,這是因為元氣下陷以及大腸失去收斂功能所致。應在本方基礎上去掉厚朴、蒼朮、豬苓、澤瀉、車前子,加人參、白芍藥、神麯、訶子、肉豆蔻、烏梅、五倍子(各等分),製成藥丸,用防風升麻湯送服。如果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,並且屬熱,應加黃芩、黃連、滑石(各一錢)。如果屬氣虛,應加人參、白芍藥、升麻(各等分),去掉豬苓、澤瀉、桂枝。

如果是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瀉,應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、白豆蔻仁(各一錢),情況嚴重的用枳殼大黃湯。

總之,治療各種腹瀉,都應以胃苓湯為基礎,春天加防風、白芍藥(各八分);夏天加黃連、香薷、扁豆(各一錢);秋天加藿香、檳榔、枳殼(各七分)、烏梅(二個);冬天加乾薑、砂仁(各七分)。

另外還有一個方子,叫助胃丸,可以治療大人小孩的各種腹瀉:

厚朴、蒼朮、陳皮(各一兩五錢)、甘草(炙四錢)、豬苓、澤瀉、茯苓(各一兩)、白朮(一兩五錢)、桂枝(三錢)、肉豆蔻(雞蛋清炒一兩)、山楂(二兩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加入神麯二兩,用米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龍眼,每次服用一丸,用清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