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秘傳外科方》~ 救解諸毒傷寒雜病一切等證 (2)

回本書目錄

救解諸毒傷寒雜病一切等證 (2)

1. 神授太乙散

治傷寒陰陽二證,不問陰陽兩感,表裡未分皆效。

川升麻,白芍藥,紫蘇葉,乾葛,陳皮,川芎,青皮,甘草,香附子,白芷

上等分為散。

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八分,連進二服。如頭痛,加連須、蔥白三莖;氣痞中滿,加枳殼。產婦、嬰兒、老人皆可服,神效。

治傷寒結胸。

大黃連(七寸),巴豆(十四粒,去殼)

上研為末,津唾調餅子,置臍中,以艾炷灸其上,候熱透腹中方止,不拘壯數。灸了,即以溫湯浸手帕拭之,去毒。此法屢常救人。

治瘧。

好常山(七錢),檳榔(三錢)

上為細末,用雞子清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酒或醋湯吞下。未發先夜一服,發日五更初又一服,必效。若久病,則多服取效。

一方:常山切片子,用雞子清攪勻,飯上蒸三次,去雞子清,以常山曬乾為末,搗飯為丸。臨臥、清早酒吞下二十丸,不吐不瀉即愈。

又方:青蒿、薄桂二味各為末,寒多多桂少蒿,用老生薑二兩重,連皮搗汁,和熱酒調服,以衣被蓋臥即愈。熱多多蒿少桂,亦依前法服,桂蒿三七分用。

又方:不問久年近日神效。

上用常山一兩重,瘦如雞骨者,銼碎,用好醋浸一宿,瓦器內煮乾,銼為散。每服二錢重,水一盞,煎至半盞,去滓停冷,五更初服之,不吐不瀉神效。

又方:知母、貝母、常山、檳榔等分,銼碎,酒、水各一盞,煎至半盞,去滓,用綿蓋定,露一宿,五更乘冷麵東方服之。不問寒熱瘧人,久年不瘥,一服見效。但不可令婦人煎。

治赤白痢方:訶子六個煨熟,六個生用,去核取肉,焙乾為末。赤痢用生甘草煎湯調下,白痢用炙甘草煎湯下,只空心服之,甚者不過再進。

治痢丸子

大半夏(二個),巴豆(七粒,去殼),百草霜(一錢),京墨(一粒如半夏大)

上並碾為末,用黃蠟三錢重,清油少許,熔和為丸如綠豆大,每服七丸。紅痢甘草湯下,白痢乾薑湯下,裡急後重枳殼湯下,夾食感冷泄瀉乾薑湯冷吞下,暑瀉冷熟水吞下,神效難盡。

治禁口痢:其證有冷有熱,有冷熱不調,皆須先發散表裡。如手心熱、目赤是熱,宜用敗毒散加陳米煎服;如手心冷,及純下白痢者是寒,宜以蓮肉不去心為末,用米飲調,每服三錢重,候進飲食,然後隨證冷熱治之。

又方:用紅木槿花,不用蒂,陰乾為末,先用面煎餅兩個,以花末摻其上食之,食時先以湯灌開口為末。

又治熱痢,柴胡、黃芩等分,半酒半水煎七分,浸冷空心或早服。若血痢,多加黃芩。

又方:鹽梅除核一個,合好春茶末,用醋湯調服。

轉筋泄瀉,陳艾、木瓜二味,水煎入醋少許,鹽一捻服之。

一方:吳茱萸三錢重,同艾煎湯一碗半,分作三服,即效。又如藥不便,只用艾葉、生薑煨同煎,熱服。

白話文:

【神授太乙散】

這帖藥適用於治療因感冒所引發的各種症狀,不分寒熱,對於感冒初期,病症還未明確分類的患者都有效。

藥材包含升麻、白芍藥、紫蘇葉、乾葛、陳皮、川芎、青皮、甘草、香附子、白芷,這些藥材應等量使用,混合後磨成粉。

每次服用約三錢,用一盞半的水,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,連續服用兩次。如果頭痛,可添加連須和蔥白三根;如果感到脹氣,可以加入枳殼。產婦、嬰兒和老人都可以服用,效果非常好。

對於結胸的治療,使用大黃連和巴豆,將這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口水調成餅狀,放在肚臍上,然後用艾炷在上面施灸,直到感覺熱氣穿透腹部才停止,不限灸的次數。灸完後,立刻用溫水浸濕的手帕擦拭,以去除毒素。這個方法常常能救人。

對於瘧疾的治療,使用好品質的常山和檳榔,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細粉,用雞蛋清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顆,用溫酒或醋湯吞下。在發病前一天晚上服用一次,在發病那天清晨再服用一次,必定有效。如果病情持續很久,則需要多服用幾次才能見效。

另外一種治療方式是,將常山切成片,用雞蛋清拌均勻,放到飯上蒸三次,去掉雞蛋清,將常山曬乾磨成粉,再把飯搗碎做成丸子。睡前或清晨,用酒吞下二十顆,不會嘔吐或拉肚子就會痊癒。

對於痢疾的治療,使用六個烤熟的訶子和六個生訶子,去掉核,取出果肉,曬乾後磨成粉。如果是紅痢,用生甘草煎湯調服;如果是白痢,用炙甘草煎湯調服,都應該在空腹時服用,嚴重的話,再服用一次即可。

對於熱痢的治療,使用柴胡和黃芩等份,半酒半水煎煮至剩一半,待冷卻後空腹或清晨服用。如果血痢,則多加黃芩。

對於轉筋性腹瀉,使用陳艾和木瓜,用水煎煮後加入少量醋和一點鹽服用。

對於霍亂性嘔吐和腹瀉,使用綠豆和胡椒,將這兩種藥材研磨後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非常口渴,可以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新抽的井水調服,效果非常好。

對於剛開始的癰疽發背,使用大蒜切成片,放在患部,用艾壯灸三壯,換一片蒜片,直到疼痛消失。最好是在剛開始時就進行治療,效果最好。如果在一兩天內開始治療,治癒率高達百分之百;三四天內開始治療,治癒率為百分之六十到七十;五六天內開始治療,治癒率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;超過七天則不建議使用此療法。

對於各種惡性瘡瘍,使用苦竹筒,長度約一到兩寸,使用頭節部分,颳去青皮,厚度像紙一樣薄。將白蒺藜、蒼朮、烏桕皮、厚朴各五錢,用水煎煮,將煎好的藥液倒入竹筒中,趁熱將竹筒按在瘡上,竹筒會自動黏在瘡上,不需要用手按。等待竹筒冷卻後,再換一個熱的竹筒,重複此步驟,瘡中的膿液會被吸收到竹筒中,瘡就會慢慢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