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景明

《症因脈治》~ 卷四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9)

1. 積寒泄瀉

【積寒泄瀉之症】腹中綿綿作痛,小便不赤,口唇不幹,瀉下清白鴨溏之色,此積寒泄瀉之症也。

【積寒泄瀉之因】或食冷物以傷腸胃,則下流大腸;或形寒飲冷以傷肺氣,則下遺大腸,陽明太陰受寒,皆成寒積之瀉。

【積寒泄瀉之脈】沉細而遲。或沉而弦,或沉而結。右關沉遲,腸胃積寒,右寸沉遲,寒飲傷肺。

【積寒泄瀉之治】寒積內滯者,草蔻丸。腸胃虛冷,宜理中湯,甚者補中湯。肺受寒冷,宜養肺湯。

草蔻丸,見胃痛。

理中湯

人參,白朮,炮姜,炙甘草

補中湯

人參,白朮,炮姜,炙甘草,丁香

養肺湯,即生脈散,加黃耆、當歸、紫菀、甘草。

白話文:

積寒泄瀉是指肚子隱隱作痛,小便顏色正常,嘴唇不乾,拉肚子排出稀薄、顏色清白的便便,這就是積寒泄瀉。

積寒泄瀉的原因可能是吃了寒涼食物損傷了腸胃,導致大腸受寒;也可能是體寒受涼損傷了肺氣,導致大腸受寒,總之,陽明經和太陰經受寒都會導致寒邪積聚而腹瀉。

積寒泄瀉的脈象表現為脈象沉細而遲,或者沉而弦,或者沉而結。右關脈沉遲,代表腸胃積寒;右寸脈沉遲,代表寒飲傷肺。

積寒泄瀉的治療方法:寒邪內積的,用草蔻丸;腸胃虛寒的,用理中湯,病情嚴重的用補中湯;肺受寒的,用養肺湯。

草蔻丸,可參考胃痛的治療方法。

理中湯的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炮薑、炙甘草。

補中湯的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炮薑、炙甘草、丁香。

養肺湯的藥材,即生脈散,再加入黃耆、當歸、紫菀、甘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