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景明
《症因脈治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腎經瘧
【腎經溫瘧之症】肌肉消,腦髓爍,先見煩躁發熱,躁狀畏人,熱勢稍衰,復返歸腎,又見寒候,此腎經冬受風寒溫瘧之症也。
【腎經溫瘧之因】冬受風寒,藏於骨髓,至春陽氣大發,邪氣不能自出,因遇大暑,有所用力,邪氣與汗皆出,從內出外,則始熱終寒,乃成腎經瘧疾之症矣。
【腎經溫瘧之脈】尺脈多弦,弦緊主寒,弦數主熱,浮弦外發,沉弦內結。
【腎經溫瘧之治】《內經》有其論,無其方,楨意壯水之主,急救其陰,六味地黃湯,加柴胡、白芍藥、獨活、細辛,以乙癸同源,肝腎同治,藉滋陰養腎之藥,滋陰降火,以治始熱,佐以升散之藥,升散伏寒,以治終寒,於理可通。
家秘溫瘧地黃湯,治腎受冬寒,至春夏始發之溫瘧。
熟地,丹皮,山藥,白茯苓,山茱萸,澤瀉,柴胡,獨活,白芍藥,細辛
白話文:
腎經瘧疾的症狀是肌肉消瘦,腦髓受到損傷,一開始出現煩躁發熱,躁動不安,害怕見人,熱勢稍退後又回到腎經,出現寒症。這是冬天腎經受風寒引起的溫瘧。
腎經溫瘧的病因是冬天受風寒,寒邪藏在骨髓裡,等到春天陽氣旺盛時,寒邪無法自行排出,遇到大暑或過度用力,寒邪和汗液一起排出,從內向外發散,所以一開始發熱,最後又發冷,形成腎經瘧疾。
腎經溫瘧的脈象是尺脈弦細,弦緊表示寒邪,弦數表示熱邪,脈浮弦表示邪氣外發,脈沉弦表示邪氣內結。
治療方法,《內經》雖然有相關論述,但沒有具體方劑。其治療大意是補益腎水,急救腎陰。可以用六味地黃湯,再加入柴胡、白芍藥、獨活、細辛。因為肝腎同源,所以同時治療肝腎,用滋陰養腎的藥物滋陰降火,治療發熱的症狀;再配合升散寒邪的藥物,治療最後的寒症,這樣治療的道理是通順的。
家傳秘方溫瘧地黃湯,治療冬天腎經受寒,到春夏才發病的溫瘧。藥物組成:熟地、丹皮、山藥、白茯苓、山茱萸、澤瀉、柴胡、獨活、白芍藥、細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