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之千

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八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5)

1.

熱多寒少者,但熱不寒者,白虎湯加桂枝。

甘草八分,石膏八錢,知母一錢半,桂枝四分,元米一撮,一二帖必效。如前藥不能取效,用六君子加柴胡、黃芩,血虛加當歸、白芍。

瘧疾俱宜分利和解,柴胡、半夏、黃芩、甘草,虛加人參,有汗加黃耆,溫熱太重加五苓散利之,骨蒸加知母,服至四五帖必愈。或農夫瘴氣發瘧,宜常山飲吐之,倘吐而不愈,作內傷施治。

常山飲

常山,檳榔,知母,貝母,水煎,露一宿,來晨溫服。

瘧有發於夜者,有一二月不愈者,用首烏五錢,青皮二錢,丁香一二錢截之。服之不愈,亦是內傷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陳皮,半夏

柴胡(表虛不用),黃芩,歸身(作泄不用),白芍,噯氣加神麯,口鼻出血加丁香,腹痛加炮姜,煎服。

夫瘧氣者,並於陽者陽勝,並於陰者陰勝,陽勝則熱,陰勝則寒。蓋瘧者,是傷於暑,熱氣舍於營,秋遇風及浴,淒滄之寒合於衛。營,陰也,衛,陽也。升於陽者,營中之熱邪,上而並於經中之氣分也;並於陰者,衛中之寒邪,下而並於經中之血分也。氣為陽為熱,營中之熱邪並之,兩熱相合故發熱;血為陰為寒,衛中之寒邪並之,兩寒相合故寒。曰陽勝、陰勝,雖本經之陰陽爭勝,是氣有以鼓之也。

治瘧之法,升其陽使不並於陰,則寒已。升其陽者,是散陽中之寒邪也,柴胡、葛根、羌活之屬,為散寒之品也;降其陰使不並於陽則熱已,降其陰者,是瀉營中之熱邪也,黃芩、知母、首烏之屬,為瀉熱中之品也。蓋並之則病,故分之乃愈也。

久瘧是元氣虛寒。蓋氣虛則寒,血虛則熱,胃虛則惡寒,脾虛則發熱,陰火下流則寒熱交作。或吐痰不食,戰慄泄瀉,手足厥冷,皆脾胃虛也。但補中益氣湯加減自愈。

久瘧無汗,用人參一兩,生薑四兩,煎服;或丁香一錢,人參三錢,此乃不截之截良方也。

血熱而瘧一月不愈者,何首烏五錢,青皮二錢,水煎,來日先服。虛加人參、何首烏一錢五分,陳皮五分,甘草三分,茯苓一錢,知母一錢,烏梅三枚。

久瘧胃虛,人參、丁香各二錢,甘草、白朮各一錢,煎服。脾虛滿悶,不思飲食,吐痰潮熱,俱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。小水不利加黃柏,勞瘧加鱉甲。

久瘧三五月,或半年不愈者,二陳湯加丁香、人參。瘧發時獨寒無熱,脈遲,用附子一枚,鹽水煮去皮尖,大棗七枚,煮吃。口鼻出血,腹痛,二陳湯加炮姜。瘧發二、三月,柴胡恐虛其表,不若用神麯。大抵瘧疾氣血兩虛,宜八珍、十全調理,然二陳前後俱不可缺。瘧關脈滑小,柴胡加常山、檳榔、青皮、草果截之;緊加乾葛、蘇葉,數加黃芩、滑石,遲加附子,不出小柴胡正方加減。久瘧嘔吐噁心,用人參、陳皮、半夏、丁香四味煎服。

白話文:

瘧疾發作時,發熱多而怕冷少的,或是只有發熱沒有怕冷的,可以用白虎湯加上桂枝來治療。

藥方組成是:甘草八分、石膏八錢、知母一錢半、桂枝四分、生米一撮,通常服用一兩帖就能見效。如果這個藥方沒有效果,就改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、黃芩,如果是血虛的,就加上當歸、白芍。

瘧疾的治療原則應該是疏通、調和,可以使用柴胡、半夏、黃芩、甘草,如果體虛可以加上人參,有出汗就加上黃耆,溫熱太重可以加上五苓散來利尿,骨蒸潮熱就加上知母。通常服用四五帖就會痊癒。如果是農民因為瘴氣引起的瘧疾,可以用常山飲來催吐,如果催吐後沒有好轉,就要當作內傷來治療。

常山飲: 常山、檳榔、知母、貝母,用水煎煮,放置一晚,第二天早上溫服。

瘧疾有在晚上發作的,也有持續一兩個月都不好的,可以用何首烏五錢、青皮二錢、丁香一兩錢來截斷。如果服藥後還是沒有好,也可能是內傷引起的。

(以下是治療內傷瘧疾的藥方)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。 柴胡(如果體表虛弱就不用)、黃芩、當歸身(如果腹瀉就不用)、白芍。如果打嗝可以加上神麯,口鼻出血可以加上丁香,腹痛可以加上炮姜,一起煎服。

瘧疾的病理是,如果邪氣偏於陽氣就呈現陽盛的現象,偏於陰氣就呈現陰盛的現象。陽盛就會發熱,陰盛就會怕冷。瘧疾的起因多半是因暑熱所傷,熱邪侵入營分,到了秋天遇到風寒或是洗澡受寒,寒邪侵入衛分。營分屬陰,衛分屬陽。熱邪從營分上升,與經脈中的氣分相結合;寒邪從衛分下降,與經脈中的血分相結合。氣屬陽屬熱,營中的熱邪與之結合,兩熱相加所以發熱;血屬陰屬寒,衛中的寒邪與之結合,兩寒相加所以怕冷。所謂的陽盛、陰盛,雖然是經脈中陰陽之氣的相互爭鬥,但實際上是有邪氣在推動的。

治療瘧疾的方法是,提升陽氣使之不與陰氣結合,這樣就不會怕冷了。提升陽氣就是驅散陽氣中的寒邪,像柴胡、葛根、羌活等藥物,都是驅散寒邪的。降低陰氣使之不與陽氣結合,這樣就不會發熱了。降低陰氣就是瀉營分中的熱邪,像黃芩、知母、何首烏等藥物,都是瀉熱邪的。總之,邪氣相合就會發病,分開就會痊癒。

久病瘧疾是元氣虛弱寒冷的表現。通常來說,氣虛就會怕冷,血虛就會發熱,胃虛就會惡寒,脾虛就會發熱,陰火下流就會寒熱交替。或者會吐痰不思飲食,戰慄腹瀉,手腳冰冷,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,只需要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調理就會痊癒。

久病瘧疾無汗,可以用人參一兩、生薑四兩,煎服。或者用丁香一錢、人參三錢,這是不截斷病程卻又能達到截斷效果的好方法。

如果是血熱導致瘧疾一個月都不好,可以用何首烏五錢、青皮二錢,用水煎煮,第二天早上先服用。如果體虛就加上人參、何首烏一錢五分、陳皮五分、甘草三分、茯苓一錢、知母一錢、烏梅三枚。

久病瘧疾導致胃虛,可以用人參、丁香各二錢,甘草、白朮各一錢,煎服。如果是脾虛導致胸悶、不思飲食、吐痰潮熱,都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附子來治療。小便不利可以加上黃柏,因勞累引起的瘧疾可以加上鱉甲。

久病瘧疾三五個月,甚至半年都不好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丁香、人參。如果瘧疾發作時只有怕冷沒有發熱,脈搏遲緩,可以用附子一枚,用鹽水煮去皮尖,加上大棗七枚,一起煮食。如果口鼻出血,腹痛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炮姜。如果瘧疾發作二三個月,使用柴胡可能太過發散,不如改用神麯。總的來說,瘧疾多是氣血兩虛,應該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來調理,但二陳湯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少。如果瘧疾關脈滑而小,可以用柴胡加上常山、檳榔、青皮、草果來截斷。如果脈象緊,就加上乾葛、蘇葉;如果脈象數,就加上黃芩、滑石;如果脈象遲,就加上附子。總的來說,治療方法都離不開小柴胡湯的加減變化。久病瘧疾嘔吐噁心,可以用人參、陳皮、半夏、丁香這四味藥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