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八 (14)
卷八 (14)
1. 瘧
正瘧疾多頭痛,病退起床,似無病也。似瘧疾,寒不甚,熱不深,亦有寒少而熱極輕者,略有頭痛,一日一次,不思飲食,口不知味,倦怠無力,自汗身熱,身痛作脹,寒熱間作而無太過,亦有熱極而汗,汗至頸或半身而還者,病退不能起床,啞噥不識,雜病多端,難以盡述,作正瘧治之不死變勞,一二三年而愈,禍仍無已。正瘧疾作止有時,非若少陽傷寒往來之無定也,小柴胡湯正治之方。
無汗求有汗則止,有汗求無汗則愈。得之於冬,邪舍於腎,藏之於心,熱縈於肺,太陰也,少氣煩冤,手足熱而嘔,脾也。先寒後熱,謂之寒瘧;先熱後寒,謂之溫瘧。二者不同,治從乎中,少陽也,渴者燥勝,不渴者濕勝。又經云:夏傷於暑,秋生痎瘧。夏暑汗不出者,秋生痎瘧,此夏時有傷陽氣,以致少陽陽氣不舒,皆少陽虛也。
四時之瘧,當順其時令,夏氣上行,秋氣下行。先寒後熱,太陽陽明,白虎湯加桂枝。天氣上行,宜用下行,不宜瀉肺,宜瀉相火,頭來加川芎,背來加桂枝,腰來加年膝,腳來加木瓜、苡仁,俱用小柴胡為主,兼五苓散。食傷加青皮、草果;身體作脹無汗,人參敗毒散;有汗遍身疼痛,補中益氣湯加黃耆。
久病補而不愈者,作虛損治之,腰足冷痛,二陳加桂、附,一日一次,傳於陰分,宜八珍二陳加柴胡數帖,待傳陽易截,不然變勞。久病日日邪熱不退,莫過於益氣湯加附子,或十全大補湯。腹脹泄瀉,莫忘脾胃,宜加四君子湯。
太陽令人腰痛頭重,寒從背起,先寒後熱,熇熇暍暍然,熱止汗出難已,羌活生地湯、小柴胡加桂枝。
陽明令人先寒灑淅,灑淅寒甚,久乃熱,熱去汗出,見日月光火氣乃快,白虎湯加桂枝。
少陽令人體解,寒不甚,熱不甚,惡見人,見則惕惕然,熱多汗出甚,小柴胡湯。凡有表證,作表證治之。
太陰令人不樂,好太息,多寒熱,汗出,病至乃喜嘔,嘔出乃衰。四君子湯加陳皮、貝母。
少陰令人嘔吐甚,多寒熱、熱多寒少,欲閉戶而處,病難醫。小柴胡湯加細辛。
厥陰令人腰痛,少腹痛滿,小便不利,如癃狀,非癃也,便數,意恐懼,氣不足,腹中悒恓。延胡苦楝湯,苦柏一兩,苦楝二分,附子、桂心各二分,熟地一錢,飢服。
夫瘧者,因外感風寒、暑濕,內傷飲食、勞役。或飢飽、色欲過度,以致脾胃不和,痰留中脘,蓋無痰不成瘧。脾胃屬土有信,去來不失其時,若移時或早或晚者,是邪無容地,將自好也。一日一發者,受病淺易治;間日發者,或二日連發住一日者,或間二日者,皆難治。
凡瘧疾初發,寒多熱少者,但寒不熱者,桂附二陳湯。
肉桂,丁香,陳皮,半夏,柴胡,黃芩,渴加炮姜,寒加附子。
白話文:
瘧疾發作時,大多伴隨頭痛,病退後起床,感覺好像沒病一樣。有些像瘧疾的症狀,但寒邪不重,發熱也不厲害,甚至有些寒邪少而發熱更輕微的,稍微頭痛,一天發作一次,不想吃東西,味覺遲鈍,倦怠無力,自汗伴隨發熱,身體疼痛脹痛,寒熱交替發作,但都不至於太過嚴重。也有些人在高燒時出汗,汗水甚至流到脖子或半身才停止的,病退後卻無法起床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其他雜症很多,難以一一敘述。若以治療正瘧疾的方法治療,不死也會變成勞傷,要一兩三年才能痊癒,禍害仍未結束。正瘧疾的發作有規律,不像少陽傷寒那樣反复無常,小柴胡湯是治療正瘧的良方。
不出汗的要想法子讓它出汗,出汗的要想法子讓它不出汗,才能痊癒。冬天感染瘧疾,邪氣會藏在腎臟,寄居在心臟,熱邪纏繞在肺臟,屬於太陰症,會少氣、煩悶、手腳發熱並嘔吐,這是脾臟受損。先寒後熱稱為寒瘧;先熱後寒稱為溫瘧。兩種瘧疾不同,治療要從中間入手,也就是少陽,口渴者燥熱盛,不渴者濕邪盛。經書上也記載:夏天受暑邪侵犯,秋天就會生發瘧疾。夏天受暑邪侵犯,汗液排泄不暢,秋天就會生發瘧疾,這是因為夏天損傷了陽氣,導致少陽陽氣不舒暢,都是少陽虛弱造成的。
四季的瘧疾,治療要順應時令,夏天氣機上升,秋天氣機下降。先寒後熱,屬於太陽陽明經病證,用白虎湯加桂枝。天氣上升,就要用下降的藥物治療,不宜瀉肺,宜瀉相火,頭痛就加川芎,背痛就加桂枝,腰痛就加杜仲、牛膝,腳痛就加木瓜、薏苡仁,都以小柴胡湯為主,再配合五苓散。飲食傷寒就加青皮、草果;全身脹痛不出汗的,用人參敗毒散;出汗伴隨全身疼痛的,用補中益氣湯加黃耆。
久病用補法卻沒有痊癒的,就要用治療虛損的方法治療,腰腿冷痛的,用二陳湯加桂枝、附子,一天服用一次,邪氣傳入陰分,就要用八珍湯、二陳湯加小柴胡湯數劑,待邪氣轉入陽分再截斷,否則會變成勞傷。久病每天都有邪熱不退的,最好的方法是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,或者十全大補湯。腹部脹滿瀉痢的,不要忘記脾胃,要加入四君子湯。
太陽經病證會導致腰痛頭重,寒邪從背部開始,先寒後熱,身體發熱,熱退後出汗不止,要用羌活生地湯、小柴胡湯加桂枝。
陽明經病證會導致先寒邪隱隱作痛,寒邪很重,很久以後才發熱,熱退後出汗,見到陽光就會覺得舒服,用白虎湯加桂枝。
少陽經病證會導致身體輕微發熱,寒邪不重,發熱也不重,怕見人,見到人就會感覺緊張,發熱多汗,用小柴胡湯。凡是有表證的,就用治療表證的方法。
太陰經病證會導致心情不好,喜歡嘆氣,經常寒熱交替,出汗,病情嚴重時會嘔吐,嘔吐後病情會減輕,用四君子湯加陳皮、貝母。
少陰經病證會導致嘔吐嚴重,經常寒熱交替,發熱多寒邪少,想要關起門來,病情難治,用小柴胡湯加細辛。
厥陰經病證會導致腰痛,少腹部疼痛脹滿,小便不利,像尿瀦留一樣,但不是尿瀦留,小便次數多,感到恐懼,氣虛,腹部不適。用延胡索、苦楝皮湯,苦楝皮一兩,苦楝子二分,附子、桂枝心各二分,熟地黃一錢,空腹服用。
瘧疾的成因,是外感風寒、暑濕,內傷飲食、勞役。或者飢飽不節、房事過度,導致脾胃不和,痰液停留在中焦,總而言之,沒有痰就成不了瘧疾。脾胃屬土,有它自身的規律,發作時間不會改變,如果時間改變,或者早或者晚,這是邪氣無處容身,就會自愈。一天發作一次的,病情較輕,容易治療;隔天發作的,或者兩天連續發作,中間休息一天的,或者隔兩天發作的,都很難治療。
凡是瘧疾初發,寒邪多發熱少的,或者只有寒邪沒有發熱的,用桂枝附子二陳湯。
藥物包括肉桂,丁香,陳皮,半夏,柴胡,黃芩,口渴就加炮薑,怕冷就加附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