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七 (8)
卷七 (8)
1. 陰虛
若人有眼角出血,槐花炒焦煎服;若有舌根出血者,用辰砂一錢,灶心土二錢,鴨子清調服。
若有齒縫出血,此傷血脈也。如下唇中齒出血,此傷腎也,宜滋補藥中加生甘草、丹皮、童便以制之,不可用苦寒正治。如厚味太過,胃中積熱為患,以四物加丹皮、芩、連、柏、梔、膏之類;稟氣壯者,可以承氣湯下之。因風熱乘胃者,亦以四物加荊、防、升、芷、芩、連、梔、柏、膏之屬以清之。
若臍中出血,火逼胃氣上不得轉運,有失傳度之令,故血從胃竅出也。以四仙湯加生甘草、丹皮,佐白芷,加藕汁,柏葉汁、茅根汁治之。
若七竅中出血者,留淫日久則陰血不得歸經,故從毛竅中出,須開鬱清氣涼血,如歸、芍、烏、附、木花、丹皮之類是也。如元陰虛弱,火乘陰分,以致血熱沸騰,充灌肌膚,宜滋陰降火者,須看元氣虛實,加涼血藥以治之。
若耳中出血,多由鬱怒所傷,干動少陰風熱,以致蒸熱沸騰,上衝清道,有升無降,致耳出血。用生地、丹皮、甘草、柴胡、防風、香附、青皮、知母、黃柏以清之。
若諸失血過多,則元陰不能無損,宜以生地、丹皮、甘草降火之藥,加童便治之。
若火盛,雖隆冬多飲寒泉雪水,睡臥冷地,搖扇取冷,亦不能御。惟有峻補真陰,須用童便、甘草可以制之。
若勞盛風暑,患發似瘧,醫但知勞而不知有外邪內陷,誤用補藥,其邪留滯於血脈之間,隨氣升降,有如陽虛火動之狀,遊走經絡,此不可作陰虛火動治也。當用柴胡、乾葛、羌活、防風輕揚之劑,佐參、歸、芎、附之屬以導散之。蓋陰虛脈散無力,邪脈強散有力,或弦緩搏指有力是也。
若元陰不足而泄,名曰腎泄。水穀不分,至而即去,去有常度,日夜一次,或二次,與他泄不同。經云:陰無陽不生,陽無陰不化。如泄概以參、術補之,參、術只能補脾,而不能滋腎,惟宜補陰之劑,兼以固真散,其泄自止。如挾陽氣不足而泄,不可偏執於此。
固真散
山藥,芡實,蓮肉,茯苓,等分為末。
若元陰受傷而患嘔吐,此由木挾相火,上乘於脾胃之間也。宜滋補元陰,抑肝制火而清脾,嘔吐自止。四物加白芍、甘草,佐茯苓、青皮之屬。
若人有行房用力過度,則汗出於腎。經云:汗出於腎,逢於風則汗藏風腑,內不得入於臟腑,外不得越於肌表,客於玄府,發為腫脹,本之於腎,名曰風水。宜滋水散風,用四物加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荊芥、防己之屬,不可作脾虛濕腫治之。若用參、術利水之劑,更使風邪郁陷。
若有人暴死,良久復甦,往來不時而作,此為心火自焚,因勞心驚恐所傷,以致真神氣失守其位,亦火乘陰分也。可用四仙湯加甘草、童便。大抵無形之火易復,有形之水難扶,故真陰不足,功非歲月不能,杯水焉濟車薪之火?然元氣不足,還須補元,如河車可煮食之,甚有奇功。如人乳、牛乳,虛火之人可常服之。
白話文:
如果有人眼角出血,可以將槐花炒焦後煎水服用;如果舌根出血,則用辰砂一錢、灶心土二錢,以鴨子清湯調和後服用。
如果牙縫出血,這是因為傷到血脈。如果是下嘴唇中間的牙齒出血,這是因為傷到腎,應該用滋補的藥方,並加入生甘草、丹皮、童便來調治,不宜用苦寒的藥物來直接治療。如果飲食過於肥膩,導致胃中積熱,可以用四物湯,再加入丹皮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梔子、石膏等藥物來治療;如果體質強壯的人,可以用承氣湯來瀉熱。如果是因為風熱侵襲胃部,也可以用四物湯,再加入荊芥、防風、升麻、白芷、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黃柏、石膏等藥物來清熱。
如果肚臍出血,這是因為火熱逼迫胃氣無法向上運行,導致運化失常,所以血會從胃的孔竅流出。可以用四仙湯,加入生甘草、丹皮,輔以白芷,再加入藕汁、柏葉汁、茅根汁來治療。
如果七竅(眼、耳、鼻、口)都出血,這是因為長期縱慾導致陰血無法歸經,所以會從毛孔中流出,需要疏解鬱悶,清熱涼血,可以用當歸、白芍、烏梅、附子、木花、丹皮等藥物。如果元陰虛弱,火熱侵襲陰分,導致血熱沸騰,充斥肌膚,應該滋陰降火,但要視元氣虛實的情況,加入涼血的藥物來治療。
如果耳朵出血,多是因為鬱悶惱怒所傷,引動少陰風熱,導致熱氣上衝清竅,只升不降,所以耳朵會出血。可以用生地、丹皮、甘草、柴胡、防風、香附、青皮、知母、黃柏等藥物來清熱。
如果各種原因導致失血過多,則元陰必然會受損,應該用生地、丹皮、甘草等降火的藥物,再加入童便來治療。
如果體內火氣旺盛,即使在嚴冬也喜歡喝冷泉水、雪水,睡在冰冷的地上,搖扇取涼,也無法感到涼快,這只有峻補真陰才能解決,必須用童便、甘草才能抑制火氣。
如果因為勞累過度、感受風暑,導致發病類似瘧疾,醫生只知道是勞累,而不知道有外邪內陷,誤用補藥,導致邪氣滯留在血脈之間,隨著氣機升降,出現類似陽虛火動的症狀,在經絡中遊走,這不能當作陰虛火動來治療。應該用柴胡、葛根、羌活、防風等輕揚的藥物,輔以人參、當歸、川芎、附子等藥物來引導散邪。因為陰虛脈象散亂無力,邪氣脈象強散有力,或者脈象弦緩但搏指有力。
如果元陰不足而導致腹瀉,稱為腎泄。食物和水無法分離,吃下去就拉出來,排便有一定的規律,每天一到兩次,和其他腹瀉不同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陰無陽不生,陽無陰不化。如果腹瀉都用人參、白朮等藥物來補,人參、白朮只能補脾,不能滋腎,應該用滋補陰液的藥物,配合固真散,腹瀉自然會停止。如果腹瀉兼有陽氣不足,則不能只用補陰的藥物。
_固真散_的組成:
山藥、芡實、蓮肉、茯苓,等份磨成粉末。
如果元陰受損而導致嘔吐,這是因為肝木挾帶相火,上犯脾胃之間。應該滋補元陰,抑制肝火,清瀉脾胃,嘔吐自然會停止。可以用四物湯,加入白芍、甘草,輔以茯苓、青皮等藥物。
如果有人行房用力過度,導致汗液從腎部流出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汗液從腎流出,如果遇到風,汗液會滯留在風腑,既不能進入臟腑,也不能從肌表散發,停留在玄府之間,會形成腫脹,這是因為病根在腎,稱為風水。應該滋養腎陰、疏散風邪,可以用四物湯,加入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荊芥、防己等藥物,不能當作脾虛濕腫來治療。如果用人參、白朮等利水的藥物,反而會使風邪鬱積。
如果有人突然暴死,過一會兒又甦醒,時好時壞,這是因為心火自焚,是因為過度勞心、受到驚嚇所傷,導致真神氣失守其位,也是火氣侵襲陰分所致。可以用四仙湯,加入甘草、童便。總之,無形的火氣容易恢復,有形的水液難以扶正,所以真陰不足,不是短時間就能恢復的,就像一杯水難以撲滅一車柴火的大火一樣。然而,元氣不足,還是必須補元,例如河車(紫河車)可以煮食,有奇效。人乳、牛乳,虛火的人可以經常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