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七 (9)
卷七 (9)
1. 陰虛
如秋石,滋陰降火,亦妙藥也。一切陰虛證,後方可選用。
當歸百合湯
歸身(三錢),熟地,麥冬(各一錢半),川芎(一錢),沙參,甘草,香附,橘紅(各八分)桔梗(五分),小麥(一錢),大棗(三枚)
滋陰生脈散
麥冬(五錢),生地,歸身(各三錢),甘草,白芍(各一錢),五味子(二十粒)
補腎丸
黃柏(酒炒),龜板(灸),牛膝(各二兩),杜仲(一兩),五味子(五錢),乾葛(三錢)
天一丸
山藥,虎骨,杞子(各二兩),歸身,白芍,生地,麥冬(各二兩),瑣陽,菟絲,補骨(各五錢),牛膝(一兩),熟地(四兩),河車(一具),蜜丸。
益水湯
生地(四錢),歸身(二錢),丹皮(八分),甘草,百合(各一錢),童便(半杯)
壯水制陽湯
白麻骨(二錢),沙參,麥冬(各一錢),當歸(八分,有痰去之),牛膝(五分),元參(五分)山梔(五分),丹皮(五分),綠豆皮(五分),蓮心(七枚),枯芩(三分),條芩(三分),黃柏(五分),澤瀉(三分),白芍(六分),仙茅(八分),秦艽(五分)
若痰盛,清水三杯、竹瀝三杯浸;若火盛,水三杯、童便三杯浸;若胃弱不能食,蓮子煎水冷浸;若頭暈,水三杯、乳三杯浸。真綠豆皮、白麻骨,專用此藥,不損胃氣,乃養陰退熱之聖藥也。
經云:營出中焦,衛出下焦。衛不足益之以辛,營不足益之以甘,辛甘合脾胃,脾胃強,何病之有?陰氣者,靜則神藏,躁則消亡,飲食甘辛,亦養陰之道也。
若元陰虛,病肉脫者不治。骨瘦如柴,大便溲瀉,身熱如火者不治。鼻如煙煤,唇青齒紅者不治。九竅出血者不治。咳嗽身熱,其脈細數,吐衄者不治。脈大,大便不實,兼咳嗽者不治。鼻如煙煤,唇青齒紅者不治。九竅出血者不治。肌削咳嗽咯血,脈洪數,喘急喜臥,不能轉側,面目黧黑者不治。發熱,惡冷食,煩躁及大便如羊屎者不治。
白話文:
陰虛
像秋石這種藥物,具有滋養陰液、降低虛火的功效,也是很好的藥物。各種陰虛證,都可以在之後選擇使用。
當歸百合湯
當歸身(11.25克),熟地黃,麥門冬(各5.6克),川芎(3.75克),沙參,甘草,香附,橘紅(各3克),桔梗(1.9克),小麥(3.75克),大棗(3枚)
滋陰生脈散
麥門冬(18.75克),生地黃,當歸身(各11.25克),甘草,白芍(各3.75克),五味子(20粒)
補腎丸
黃柏(用酒炒過),龜板(烤過),牛膝(各75克),杜仲(37.5克),五味子(18.75克),乾葛(11.25克)
天一丸
山藥,虎骨,枸杞子(各75克),當歸身,白芍,生地黃,麥門冬(各75克),鎖陽,菟絲子,補骨脂(各18.75克),牛膝(37.5克),熟地黃(150克),紫河車(一具),製成蜜丸。
益水湯
生地黃(15克),當歸身(7.5克),丹皮(3克),甘草,百合(各3.75克),童子尿(半杯)
壯水制陽湯
白麻骨(7.5克),沙參,麥門冬(各3.75克),當歸(3克,如果痰多要去掉),牛膝(1.9克),元參(1.9克),山梔子(1.9克),丹皮(1.9克),綠豆皮(1.9克),蓮心(7枚),枯黃芩(1.1克),條黃芩(1.1克),黃柏(1.9克),澤瀉(1.1克),白芍(2.25克),仙茅(3克),秦艽(1.9克)
如果痰很多,就用清水三杯、竹瀝三杯浸泡;如果火氣旺盛,就用水三杯、童子尿三杯浸泡;如果胃虛弱不能進食,就用蓮子煎水放涼浸泡;如果頭暈,就用水三杯、牛奶三杯浸泡。真正的綠豆皮、白麻骨,專門用於這個方子,不會損傷胃氣,是滋養陰液、退虛熱的良藥。
經典上說:「營氣出於中焦,衛氣出於下焦。」衛氣不足,要用辛味的藥物來補益;營氣不足,要用甘味的藥物來補益。辛味和甘味合起來可以強健脾胃,脾胃強健了,還會有什麼疾病呢?陰氣,安靜時可以使精神安定,躁動時就會消亡。飲食適當的甘味和辛味,也是滋養陰液的方法。
如果元陰虛損,出現肌肉脫落的現象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骨瘦如柴,大便泄瀉,身體熱得像火一樣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鼻子像煙煤一樣黑,嘴唇發青牙齒發紅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九竅出血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咳嗽發熱,脈象細而快,並且吐血、流鼻血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脈象洪大,大便不成形,還兼有咳嗽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鼻子像煙煤一樣黑,嘴唇發青牙齒發紅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九竅出血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肌肉消瘦、咳嗽咯血,脈搏洪大而快,喘氣急促、喜歡躺臥,不能翻身,面色發黑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發熱,怕冷,進食後煩躁,而且大便像羊屎一樣,就無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