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七 (7)
卷七 (7)
1. 陰虛
足太陰脾病,有因思慮過度以致傷神,或因飲食不節而傷脾,或因鬱怒不節而傷肝,肝木凌脾,以致火動為患,右脅熱,或足大趾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間內踝前臁,上腹熱如電狀,或自覺手足脫落,眼見虛形,或喜食易飢,或食入反脹,並宜益陰滋補。雖有火動,不可用苦寒,宜於補陰藥中加炮姜以反佐之;或面色焦黃,肌肉不澤,神睏意懶,痰有紅筋,並宜養陰補脾湯。
白茯苓,茯神,甘草,白芍,生地(各一錢),山藥,歸身(各一錢半),熟地(三錢),大棗(二枚)
手太陰肺病,有因悲哀傷肺,患背心前胸肺募間熱,咳嗽咽痛,咯血,惡寒,手大拇指循白肉際間上肩背,至胸前如火烙,宜百合固金湯。
熟地,生地,歸身(各三錢),白芍,甘草(各一錢),桔梗,元參(各八分),貝母,麥冬百合(各半錢),如咳嗽,初一二服加五味子(二十粒。)
若人入房、勞心太過,患經月不寐,夢寐不寧,須澄慮內觀,藥用補水寧神。或補陰而反夢遺,此神中之火已降,誠為佳兆,不必疑此而另更他藥。有病飛走狂越,似乎有餘,用諸寒而火愈熾,此神思火動而真水不足故也,當救真水,其火自降。經云: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,治以元參甘草湯,清其神火,俟火熱稍緩,仍以壯水益元湯主之。若耳閉咳唾呻吟,肌骸骨痿腰折,並以補元益陰湯佐桂以從。
若因風濕痰火與氣逆血滯之類,而後骨痿腰折,不在此例。
補元益陰湯
熟地(三錢),當歸,生地,棗仁(各二錢),白芍,甘草,茯神(各一錢),麥冬(一錢五分)
元參甘草湯
生地,歸身,元參,白芍,甘草(各一錢),麥冬(二錢)
若邪陷陰分,骨蒸咳嗽,煩熱,夜作而旦愈,先用逍遙散三、四帖,後用生料四物湯加升麻、柴胡、乾葛、防風、茯苓、甘草之類以提之,切不可作陰虛治。
若素患血少,而陰血中之陰不足,不能生化,以四仙湯時時服之。有火重加甘草,或滋陰益神湯亦可。
生地,熟地,杏仁(各三錢),歸身(三錢),甘草(一錢)
若元陰衰亦有汗,火乘陰位,精被熏蒸而出,猶炙竹而有油,切不可用參、朮、耆、桂以斂之,惟補陰則火伏而汗收矣。如陰虛被濕熏蒸而有汗,或相火吊動脾火而有汗,並宜當歸地黃湯。
若元陰衰弱,火乘營血,為漏崩、便血、溺血,宜補中加醋炒地榆、續斷、阿膠之屬以澀之;如不止,再加升麻、柴胡、防風以提之,崩漏證,熱則流通,虛則下注,故熱當清,用生料四物加梔、柏、知母、芩、連;虛則宜補,用耆、歸、參、術加澀血之藥,不已,加升麻、附子以托之;如氣血兩虛,用八珍湯加醋炒樗皮、陳棕灰以止之。如六淫七情所傷,不在此例。
白話文:
陰虛
足太陰脾經的疾病,有的是因為思慮過度導致精神受損,有的是因為飲食不節制而傷害脾胃,有的是因為情緒壓抑、生氣而傷害肝臟,肝木過旺會壓制脾土,進而導致虛火妄動產生病症,會出現右邊脅肋發熱,或者腳的大拇指內側沿著腳趾邊緣到腳踝前、小腿上部有像電流一樣的發熱感,或者感覺手腳像是要脫落一樣,眼睛看到虛幻的影像,或者容易餓、食慾好,吃東西後反而脹氣,這些情況都應該用滋陰補虛的方式來治療。即使有虛火,也不可以用苦寒的藥物,應該在補陰的藥方中加入炮姜這種反佐藥來幫助藥效。如果面色蠟黃、肌肉沒有光澤、精神困倦、痰中有血絲,就要用養陰補脾湯來治療。
養陰補脾湯:白茯苓、茯神、甘草、白芍、生地各一錢,山藥、當歸身各一錢半,熟地三錢,大棗兩枚。
手太陰肺經的疾病,有的是因為過度悲傷而損傷肺臟,會出現背部中間、前胸肺的募穴部位發熱,咳嗽、咽喉疼痛、咳血、怕冷,大拇指沿著手掌邊緣上行到肩背,直到胸前有像被火燒灼的感覺,應該用百合固金湯來治療。
百合固金湯:熟地、生地、當歸身各三錢,白芍、甘草各一錢,桔梗、元參各八分,貝母、麥冬、百合各半錢。如果咳嗽,開始一兩次服藥時可以加入五味子二十粒。
如果因為性生活過度或過於勞累,導致長期失眠、睡不安穩,就要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問題,用補水寧神的藥物治療。如果補陰後反而出現遺精,這是因為虛火已經下降,是好轉的跡象,不必因為這個而更換藥物。如果出現神智不清、狂躁不安的症狀,看起來好像是實證,用寒涼藥反而會讓火氣更旺,這是因為心神虛火妄動、真陰不足導致的,應該用補真陰的方法治療,火自然會下降。經書說:寒性藥物不起作用,是因為體內沒有水,要用元參甘草湯來清降虛火,等虛火稍退,再用壯水益元湯來治療。如果出現耳鳴、咳嗽、嘆息、肌肉萎縮、腰部彎曲等症狀,應該用補元益陰湯,並加入少量桂枝來引導藥力。
如果因為風濕、痰火、氣逆、血瘀等原因導致肌肉萎縮、腰部彎曲,就不屬於上述情況。
補元益陰湯:熟地三錢,當歸、生地、酸棗仁各二錢,白芍、甘草、茯神各一錢,麥冬一錢五分。
元參甘草湯:生地、當歸身、元參、白芍、甘草各一錢,麥冬二錢。
如果邪氣入侵到陰分,出現骨蒸潮熱、咳嗽、煩躁、晚上加重白天減輕的症狀,先用逍遙散三、四帖,再用生料四物湯,並加入升麻、柴胡、葛根、防風、茯苓、甘草等藥來提升正氣,千萬不能當作陰虛來治療。
如果本身就有血虛的問題,導致陰血中的陰液不足,不能生成新的陰液,要常常服用四仙湯。如果虛火比較旺,可以加入甘草,或者用滋陰益神湯也可以。
四仙湯:生地、熟地、杏仁各三錢,當歸身三錢,甘草一錢。
陰虛也可能會出汗,這是因為虛火侵襲到陰的位置,精液被虛火蒸騰而外泄,就像炙烤竹子會出油一樣,千萬不能用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桂枝來收斂汗液,只有補陰才能讓虛火平息,汗液自然停止。如果陰虛被濕氣蒸騰而導致出汗,或者虛火上擾脾火導致出汗,應該用當歸地黃湯來治療。
如果元陰衰弱,虛火侵襲營血,導致崩漏、便血、尿血,應該用補益的藥物,並加入醋炒地榆、續斷、阿膠等藥物來收斂止血。如果止不住,再加入升麻、柴胡、防風等藥物來提升正氣。崩漏的病症,熱則容易流通,虛則容易下注,所以熱要用清熱的方法治療,用生料四物湯,加入梔子、黃柏、知母、黃芩、黃連;虛要用補益的方法治療,用黃耆、當歸、人參、白朮,並加入止血的藥物,如果還止不住,再加入升麻、附子來提升正氣。如果氣血兩虛,要用八珍湯,加入醋炒樗皮、陳棕灰來止血。如果是因為六淫邪氣或七情所傷引起的,就不屬於以上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