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之千

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

治傷寒,其要只在扶陽。病之所在,皆陽之所不至也,不知扶陽之義,無論汗、吐、下不能如法,即治法無差,而他病復起,亦恐不能安全也。扶陽者,冬陽在內,引而外之;夏陽在外,引而內之;春陽初發,引而發之;秋陽欲入,引而入之。陽之所至,陰寒自息。如物受陰寒之氣而傷萎,一遇太陽則復其原矣,此為治傷寒之要法,不惟寒證為然,而風淫、暑熱亦多類此,不過陰盛扶陽,陽盛扶陰。扶陽者,扶原陽也;扶陰者,扶真陰也。

真陰所以配真陽,真陽亦人之原陽也。後之論陰陽者,以火為陽,而不知真陽非火;以水為陰,而不知真陰非水。蓋一言水火,即系後天有形,必有過不及之弊,乃是先天一陽真氣耳。純得之則為仙,純失之則為鬼,一有不到即為病。故治病必求其本。本者,元陽也。經云:蒼天之氣清靜,蒼者無他雜色也,純乎陽者也;其餘則為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,分屬五行而為後天矣。至於蒼天之氣,則為純陽之本,扶之可以有生無死,此傷寒所以必顧真陽也。

傷寒過二、三、七日不愈者,因氣不足也。扶原為主,從脾胃調理,庶不枉人性命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的關鍵,在於扶助陽氣。疾病會產生,都是因為陽氣無法到達的地方。如果不懂得扶助陽氣的道理,那麼無論是發汗、催吐、瀉下等治療方法都無法正確運用。即使治療方法沒有錯誤,其他疾病也可能再次發生,甚至可能無法確保病人安全。

扶助陽氣的方法是:冬天陽氣潛藏在體內,要引導它向外散發;夏天陽氣發散在外,要引導它回到體內;春天陽氣剛開始生發,要引導它更加旺盛;秋天陽氣將要收斂,要引導它順利歸藏。陽氣所能到達的地方,陰寒自然消退。就像植物受到陰寒之氣的侵襲而枯萎,一旦遇到陽光就會恢復原樣。這就是治療傷寒的重要方法。不只是寒證是這樣,風邪、暑熱等病症也多半類似。不過,陰氣旺盛要扶助陽氣,陽氣旺盛則要扶助陰氣。這裡說的扶助陽氣,是指扶助人體原本的陽氣;扶助陰氣,是指扶助人體真實的陰氣。

真實的陰氣是與真實的陽氣相配的,真實的陽氣也是人體原有的陽氣。後世討論陰陽的人,把火看作陽,卻不知道真實的陽氣並非火;把水看作陰,卻不知道真實的陰氣並非水。因為一說到水火,就已經是後天有形的東西,必然有過度或不及的弊端,而真正的陰陽是指先天的一陽真氣。完全獲得這種真氣就能成仙,完全失去這種真氣就會變成鬼,只要稍有不足就會生病。所以治療疾病必須求其根本,這個根本就是元陽。經典上說:「蒼天的氣是清靜的」,所謂「蒼」就是指沒有其他雜色,純粹是陽氣的意思。而其他像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,則是分屬於五行而成為後天的東西。至於蒼天之氣,則是純陽的根本,扶助它就能使人有生無死,這就是治療傷寒必須要顧及真陽的原因。

傷寒病經過兩三天或七天還沒有痊癒,是因為體內氣不足的緣故。應該以扶助原本的陽氣為主,從調理脾胃下手,這樣才能保住病人的性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