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之千

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十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6)

1. 疳瘡濕瘡

黃柏黃連(各五錢),黃丹(一兩,水飛),輕粉(一錢),洗瘡後以藥敷之。

白話文:

黃柏、黃連(各 15 克),黃丹(30 克,研磨成細粉),輕粉(3 克),將傷口清洗乾淨後敷貼藥物。

2. 濕癬

蛇床子為末,韭根煎洗,臘豬油調敷。

白話文:

將蛇牀子搗成粉末,用韭根煎煮後清洗患處,再用臘豬油調和後敷上。

東丹,綠豆粉白礬(各一錢),調敷。

3. 痘疹

蓋痘本先天之氣,感父母受胎時火毒而藏於左腎者也。輕者其發緩,其流遠,故心、脾、肺為易治;重則其發驟,驟則其流近,故發於肝、腎者難療。初發宜溫,所以象春夏,遂其生生之意;後宜清涼,象秋冬之氣,所以符其收藏之義也。此其大略。其間有時令、稟氣、輕重、水火、寒溫、陰陽之不同,宜溫矣而反涼之,宜涼也反當溫之。

白話文:

痘瘡本是先天之氣,在父母受胎時感染火毒而藏於左腎。病情輕微的人,痘瘡發作緩慢,病勢蔓延緩慢,所以心、脾、肺部位的痘瘡比較容易治療;病情嚴重的人,痘瘡發作突然,病勢蔓延迅速,所以發於肝、腎部位的痘瘡難以治療。痘瘡初期宜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就像春天和夏天,以促進痘瘡的生長發出;痘瘡後期宜用清涼的方法治療,就像秋天和冬天,以使痘瘡自然消退。這是痘瘡治療的大致原則。在痘瘡的治療過程中,還要考慮時令、稟賦、病情輕重、水火、寒溫、陰陽的不同,有時宜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但卻要用清涼的方法治療;有時宜用清涼的方法治療,卻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。

其人稟賦本強,清之可發;本弱者扶之可興。時炎也,非清不流;時寒也,非溫不行。火盛涼之,水盛溫之。發於陽者,清以和之;發於陰者,溫以暢之。最忌者,知發而不知收,蓋發之易而收之難,收而不收者,發而過傷者也。最喜者,扶而不重,顧其歸路,保其真元也。

白話文:

這個人的體質本來很強壯,可以用清熱的方法治療;體質本來虛弱的,則可以用扶正補虛的方法治療。天氣炎熱時,如果不使用清熱的方法治療,病情不可能改善;天氣寒冷時,如果不使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病情也不可能改善。火氣大的人,用涼性的藥物治療;水氣大的人,用溫性的藥物治療。發病於陽經的,用清熱的方法治療,使陰陽調和;發病於陰經的,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使氣血暢通。最忌諱的是,只知道發散而不知道收斂,因為發散容易收斂難,不收斂而一味發散的話,就會導致人體正氣過度損傷。最值得高興的是,扶正而不過度,顧及到病情發展的趨勢,保全人體的元氣。

故非大風大寒固結其腠理者,毒不可輕服也,非大虛大弱者,補不重劑也。治在溫涼寒熱之間,調其出入,無過不及,則得過半矣。初熱疑似之間,而辨法有四:一看脈,二看耳,三視目,四辨指。總以時氣決之,遇火多疹,遇木多痘。一看脈者,蓋痘出於左腎,疹出於右腎,如左腎尺部脈氣動,疾正逢痘發之候,則二三月前可知矣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如果不是遇到大風大寒,固結住人體腠理的情況,毒藥不能輕易服用;如果不是身體極度虛弱的人,補藥也不用太重劑量。治療的方法在於調和溫涼寒熱之間,使之調和出入,沒有過多或不足的情況,那麼便能治好一半以上的疾病。在疾病發熱的初期,尚未能確定是痘疹還是溫病時,有四種辨別的方法:(1)看脈象,(2)看耳朵,(3)看眼睛,(4)辨別手指。總的來說,根據當時的氣候來判斷,遇火多生疹,遇木多生痘。(1)看脈象:由於痘疹是由左腎生出,溫病是由右腎生出,如果左腎尺部脈氣浮動,急促適逢痘疹發作的時機,那麼二、三月前就能夠預知。(2)看耳朵:如果發現右耳有些微紅腫,就是溫病,如果左耳紅腫,則生痘疹。

變動而甚則近,微則尚遠,總之與傷寒一樣,但傷寒起於膀胱腑而表,痘起於腎而里,傷寒與痘俱先看尺,但有表裡臟腑之別耳,未用此脈不變動以行其兆者。此看脈也。二看耳者,腎通竅於耳,其初發必先動於少陽膽經,木主動,膽與肝為表裡,肝主筋,故耳邊必有青筋見於耳輪及廓者,盛則啟發近,微者淺而遠,倘微而發近,則痘必輕。此看耳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變動很大,則發病較近;變動較小,則發病較遠。總之,痘疹與傷寒類似,但傷寒起於膀胱腑而表,痘疹起於腎而裏。傷寒與痘疹都先看尺脈,但有表裡和臟腑之別,如果不看這個脈象的變動,就無法推測病情。這是看脈法。其次看耳部,腎臟通過耳竅與外界相通,痘疹初發時必定先動於少陽膽經,木主​​動,膽與肝為表裡,肝主筋,所以耳邊一定有青筋出現在耳輪和耳廓上,如果症狀嚴重,則發病近,如果症狀輕微,則發病淺而遠,如果症狀輕微而發病近,則痘疹必定較輕。這是看耳法。

三視目,目者五臟精華外見之所也,瞳子屬腎,腎氣欲發,必有浮光見於目,腎主水,目中有水氣,是腎氣動而欲痘也,其遠近輕重,亦以色之淺深驗之。此視目之法也。四辨指者,三焦亦少陽也,三焦之脈,貫五臟六腑之經,三焦少陽屬手,其氣動必見於五指。寒者,水之氣也,故發熱而五指獨寒者,乃腎氣見於三焦而痘之候也。

白話文:

三視目,眼睛是五臟精華外顯的地方,瞳孔屬於腎,腎氣想要發出來,一定會有光彩出現在眼睛,腎主水,眼睛中有水氣,是腎氣想要動且將要發痘的症狀,其輕重遠近,也可以用顏色深淺來判斷。這就是視目的方法。四辨指者,三焦亦少陽也,三焦的脈絡,貫通五臟六腑的經絡,三焦少陽屬手,其氣動一定會顯現在五指上。寒者,是水氣,所以發熱而只有五指寒冷的,就是腎氣表現於三焦而痘的徵兆。

此四者再以時令合之,無不驗矣。痘證養陽救陰,蓋二陽之病發心脾也。六日之前,清涼解毒;六日之後,當作虛證治之。五日之前,消毒解咽喉;五日之後,宜補。

白話文:

這四種方法再配合時令,沒有不靈驗的。痘疹的症狀是滋養陽氣,挽救陰氣,因為這是由心和脾臟的二陽之病引起的。在發病的六天之前,用清涼解毒的方法治療;六天之後,當作虛證來治療。在發病的五天之前,用消毒解咽喉的方法治療;五天之後,應該用補益的方法治療。

人之一身,以胃氣為主,胃氣即天氣,天氣升則地氣方化而後萬物生長。痘初出於陽而後傳於陰,左腎足,胃亦足,木行旺地,是真陰也,氣血沖和,邪從何來?黑陷乃胃欠真氣,邪化於火,心以血養,血被火涸,心神失守,故病歸腎。

白話文:

人的身體,以胃氣為根本,胃氣就好比天氣,天氣上升,地氣就會變化,萬物才得以生長。痘瘡一開始出現在陽氣旺盛的部位,後來傳到陰氣旺盛的部位,左邊的腎臟與腳都很足,肝臟旺盛所在的地方,是真正的陰氣,氣血流通和諧,邪氣從何而來?黑陷的痘瘡是由於胃氣不足,邪氣化成火,心臟依靠血液滋養,血液被火氣乾涸,心神因此失守,所以疾病歸咎於腎臟。

邪深因虛而起,有餘易治,不足難扶,腎防受邪,初出宜滋陰解毒,不使火土乾涸,一出闇昧,神昏氣促,帶白腰痛,非腎而何?何從救解?若解而不散,陽陷於陰分,血之陽無上升耳。宜養陽為主,不可再攻,攻則正空而邪反實,損傷胃氣,不救一也。

白話文:

邪氣深重是由於身體虛弱而引起的,有餘的容易治療,不足的難以扶助。腎臟最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,邪氣剛出現時,應該滋陰解毒,不要讓腎臟處於火熱乾燥的狀態。如果邪氣已經出現黑暗模糊,精神昏沉,氣促,帶下白濁,腰痛等症狀,除了腎臟還能是什麼?應該如何拯救和解決這些問題呢?如果只是解除邪氣而不將其驅散,陽氣就會陷於陰分,血中的陽氣就不能上升了。因此,要以養陽為主,不可再攻邪,攻邪則正氣虛弱而邪氣反而實盛,損傷胃氣,這是不可取的。

二陽之病發於心脾,痘以二陽為主,已出未出,自汗吐下,雖急不可過用寒涼,過寒則真氣受傷矣。肝腎有益,脾胃受害,再勿汗、吐、下焉。蓋肝氣即胃氣,喜濕熱以養。升麻,麻疹不宜用,防咽喉痛也;痘證恐灌膿之時,泄而倒塌,故用之也。小便赤而渴者,升麻葛根湯木瓜連翹之類。

白話文:

二陽(風熱)的疾病發作在心脾,痘瘡以二陽(風熱)為主,痘瘡已經發出或未發出,自汗、嘔吐、瀉下,即使病情危急也不能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過度寒涼會傷害正氣。肝腎得到調養,脾胃受到損害,再也不要發汗、嘔吐、瀉下。肝氣就是胃氣,喜歡濕熱來調養。升麻,麻疹不宜使用,因為擔心咽喉痛;痘瘡證擔心膿液灌滿時,泄瀉而導致病情惡化,所以使用升麻。小便發紅且口渴的人,可以在升麻葛根湯中加入木瓜、連翹等藥物。

瀉而小便清,食傷腹痛不渴,五苓、神麯、木香之類。或吐下無汗,不可妄投發表,待神至自和。已出者,宜養芽,不使枯槁,宜保元湯加芎、歸;一半未出者,加前胡桔梗羌活之類。火盛仍熱,去保元,用消毒飲退火。如吐瀉先已傷脾矣,過用寒涼,再傷脾胃,不救二也。

出一二日,大便閉結,是血枯腎無以濟也。又恐灌漿時喉痛而泄,痘不起發,宜早行清涼,重用芎、歸併消毒飲。痰涎壅塞甚,狂言,加石膏;便閉燥熱,用大黃。若早用補法,必成內攻,不救三也。

白話文:

將近一天兩個月,大便閉塞,這是因為血枯燥,不能充盈。還恐怕導流時,喉部疼痛使吐出來,所以需要及時採取清涼,並重用藥物來治療。如果咳嗽粘液阻塞嚴重,而疾病發展到出現狂言時,可增加石膏;如果出現大便閉塞和燥熱加重的情形,可以用大黃。如果是早期的補救療法,一定會使病痛轉化為內部,即使救治也是無效的。

或外有斑疹,是表實而風熱鬱於血分也。宜蘇葛湯,重用前胡、桔梗、羌活、防風、連翹、荊芥蟬蛻紅花牛蒡子,邪從表散。若盡用寒涼,血凝氣滯,陰無陽生而變黑,不救四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皮表有紅斑,這是風熱鬱結在血液中的表現。應該服用蘇葛湯,多用前胡、桔梗、羌活、防風、連翹、荊芥、蟬蛻、紅花、牛蒡子,讓邪氣從表層散發出去。如果都使用寒涼藥物,血液凝固,氣血不暢,陰沒有生長陽,變成了黑色,無法拯救四肢。

三五日,其痘紅紫,四物湯並解毒。疏痘全在前胡。熱盛必用沙參。如盡用寒涼,反逼邪傳內,不救五也。

四五日,賴胃助生髮之氣,非善食即無滋潤也。如無他證,用保元、芎、歸,仍熱甚,用消毒飲加前胡、沙參,小便不利加木通。未曾服藥,宜用疏解,方可用補,補亦不宜過。如過用寒涼,陷胃無生髮之氣,至八九日灰白癢塌,喉痛嘔惡,非胃病而何?不救六也。

白話文:

四、五天後,依靠胃助生頭髮的氣,如果不是善於吃東西,或者沒有滋潤,那麼就像沒有其他證據,使用保元、芎、歸,如果仍然很熱,使用消毒飲料加前胡和沙參,小便不利加木通。在沒有服用過藥物的情況下,應該使用疏解,可以用補藥,但補藥也不宜過量。如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使胃陷落而沒有生髮的氣,到八九天後頭髮變灰白色並發癢塌陷,喉嚨痛並嘔吐,這不是胃病是什麼?不能再救了。

六七日陰中之陰,盡付於外,而內則空虛,如鍋中甑內之氣,妙不可言,陽長一分,陰長一分。用芍藥使血歸護,保元加芎、歸、肉桂,再用白芷、木香行滯,不可太用熱藥,恐涸而火起,至不救七也。

白話文:

在陰中陰的六到七天裡,所有的陰氣都付出了,而內部則空虛,就像鍋子中央的飯甑裡的蒸汽,奇妙的難以言喻,陽氣增長一分,陰氣也增長一分。用芍藥使血歸護,保元再增加川芎、當歸、肉桂,再用白芷、木香來疏通阻滯,不要使用過多的熱藥,恐怕會變得乾枯而引發火氣,不救七。

八九日氣血盡歸於外,則內虛無疑。如膿黃蠟色,不須治之。若瘡嫩淡白,保元、白芷養陰丹。靨後乾燥,發熱渴盛,宜救津液,恐津涸陰絕,不救八也。

白話文:

過了八九天,氣血都跑到外表去,可以確定體內虛弱。像膿液一樣黃色的臉色,不需要治療。如果瘡口色嫩,淡白色,用保元丹、白芷養陰丹。臉色乾燥,發熱且口渴厲害,應該補救津液,恐怕津液枯竭,陰液斷絕,到了這種情形,沒法挽救。

九十日上體真結痂,下體不至則瀉,不必憂之,陽復內回,氣血下達,不比六七日起灌之時可懼也。保元、四君子之類。反用寒涼止塞,致不思飲食,不救九也。

白話文:

在九十天之後,上半身的疥瘡結痂,但是下半身的疥瘡沒有痊癒,可能會導致腹瀉,不必為此擔憂。這是因為陽氣又回到身體內部,氣血下行到下半身,不像六七天前病比較嚴重的時候那樣令人擔憂。如果服用保元、四君子之類的藥物,反而會使用寒涼藥物來止瀉,導致病人不想吃飯,這無濟於事。

十二三日邪已結完,宜氣平回陽。面上真痂下多水泡,四君、山楂利之。面上濕疤,遍體發毒,保元合四物加銀花、連翹之屬。或血泡,或舊瘡成坑不收,更加發熱,胃無生生之氣,陽亢陰絕,不救十也。

白話文:

十二到十三天,邪氣已經結完,宜溫陽補氣。臉上真痂下多水泡,四君子湯、山楂利之。臉上濕瘡,全身發毒,保元湯合四物湯加銀花、連翹等藥。或有血泡,或舊瘡成坑不收,更加發熱,胃中沒有生生之氣,陽盛陰絕,十個也救不活了。

凡小兒痘證發熱,蘇葛散一劑,令其表和;見點,消毒飲。血藥隨證加減。

凡痘初熱之時,即宜葛根湯。蓋痘發於陰分,從陽引陰,此為至當也。

痘因表藥太過,遂至不發,用理中湯一吐,其痘盡出。

凡痘唇口破裂,口乾不渴,的系血燥,用芎歸湯加連翹,或四物加蓮子之類。大便閉,只養血為主。

白話文:

  • 當痘瘡使嘴脣破裂,口腔乾燥而不覺口渴時,表示體內血燥,應採用芎歸湯並加入連翹,或服用四物湯加上蓮子等藥材。

  • 如果大便不通暢,則以養血為主要治療目的。

痘起灌膿,飲食不進者,紫蘇湯山豆根,服之即開。外痂薄宜滋潤之。泄瀉寒戰咬牙腹痛,宜異功散

白話文:

  1. 痘瘡長出膿皰,飲食不進者,取紫蘇湯磨山豆根,服用之後即可化膿。痘瘡外殼薄宜滋潤之。

  2. 腹瀉、怕冷、咬牙、肚子疼痛,宜服用異功散。

麻初出於陰而傳於陽。人之一身,惟火甚速。肺金居上,畏火者也;脾土居中,畏木者也。火炎上則肺有虧矣。火宜發之。疏通血脈、滋潤皮毛而肺無傷,則左腎足,木得其潤澤,肝血潤則脾血藏,脾陰又何傷乎?脾通血脈,胃主四肢,胃氣上升,肺津乃降,滋生元氣,萬物生長,心之神化,脾得其真火,化從何起?蓋火是邪,邪從虛起,有餘易去,不足難扶。未出之先,肺先受邪,當發其表,邪從汗散。

白話文:

麻疹最初起源於陰而傳染到陽。在人體內,速度最快的只有火。肺屬金,位於人體之上,畏懼火;脾屬土,位於人體之中部,畏懼木。火炎向上,那麼肺就會受損。火應該發散出去。疏通血脈、滋潤皮毛,肺就不會受傷,從而左腎得到滋養,肝血得到滋潤,脾血得到收藏,那麼脾陰又何至於受傷呢?脾通於血脈,胃主四肢,胃氣上升,肺中的津液就會下降,滋生成元氣,萬物生長,心的精神活動,脾得到真火,變化從何而起呢?蓋火是邪,邪從虛弱之處而起,多餘容易除去,不足難以扶助。在麻疹未發出之前,肺先受邪氣,應當發散其表,使邪氣從汗中排出體外。

假如救汗不至,或汗多,疹或隱或見凶,皆是元氣不足,脾虛不統故也。當補脾陰之不足,血藥之中,少加參、桂,亦無害也。庸醫未見其理,謂麻宜清涼,痘宜溫補;痘有先清後補之別,則麻無有溫之之意。求汗不至,不可再攻,攻則化而為火,肺熱無救,一也。未出或已出,自汗吐下,真氣已傷,脾肺先受害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營救不出汗,或汗水過多,斑疹忽隱忽現,都凶兆,都是元氣不足,脾虛不能統攝造成的。這時應補脾陰不足,在滋陰血藥中,參、桂稍加一些,也無妨礙。庸醫沒有見到其理論依據,認為麻疹宜清涼,痘疹宜溫補;痘疹有先清後補之分,那麼麻疹絕對沒有溫補的道理。求汗水不出,不可再攻,攻則化為火氣,肺熱無救,這是其一。未出疹或已出疹,自汗吐瀉下痢,真氣已經損傷,脾肺首先受害。

麻以二臟為主,切宜斟酌,再無汗、吐、下也。胃喜濕熱而上升,清氣下陷,小便赤而渴者,葛根、前胡、桔梗、甘草牛蒡、連翹、木通之類;或飲食所傷,腹痛泄瀉,小便清而不渴,屬寒,五苓加神麯,山楂、砂仁之類;或吐下無汗,不可再攻,宜緩候,待養得神至自和,不可不察。元氣虛弱,照依常例行之,醫死而不悔者多矣。

白話文:

麻疹主要影響五臟,需要仔細斟酌,才能確定治療方案。如果沒有汗、吐、下等症狀,則胃喜歡濕熱而上升,清氣下陷,出現小便赤色和口渴的症狀,可以用葛根、前胡、桔梗、甘草、牛蒡、連翹、木通等藥物治療。如果飲食不當導致腹痛泄瀉,小便清澈而不渴,屬於寒證,可用五苓加神麯、山楂、砂仁等藥物治療。如果出現嘔吐、腹瀉但沒有汗,則不能再進行攻下治療,應緩慢等待,待養護好元氣後,自身就會逐漸康復。不可不注意的是,如果元氣虛弱,照常規治療方法進行,往往會導致醫生治死病人而不後悔的結果。

自經汗、吐、下者十餘日不退,久病無陽,宜陽生陰長,四物加參可也。熱甚加沙參,不可過用寒涼,過用則脾氣絕,二也。出作兩次而不齊者,已出者宜養芽,不使枯槁,用芎、歸、赤芍、木通;未出者宜表,蘇葛加前胡、桔梗、牛蒡,喉痛加元參;或血經妄行,宜犀角地黃湯,或升麻葛根湯加沉香梔子、連翹之屬,切莫忘陰而攻表,以成陰血動,三也。麻不宜發綻,綻者凶;亦不宜隱,隱而不現無神者斃。

白話文:

  1. 感冒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持續十多天不退,久病體虛陽氣不足,想要陽氣生長、陰氣長養,可以服用四物湯加黨參。如果發熱嚴重,可以加沙參,但不能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否則會損傷脾氣,得不償失。

  2. 出疹子或發痘疹的情況不齊全,已經發出來的要保護好,不要讓它枯槁。可以用川芎、當歸、赤芍藥、木通等藥物治療。還沒有發出來的要宣發透發,可以使用蘇葉、葛根,加上前胡、桔梗、牛蒡等藥物。如果有喉嚨痛,可以加元參。如果出現血經不規律,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。如果出現升麻葛根湯證,可以加沉香、梔子、連翹等藥物。切記治療時不能偏重表證而忽略陰分,否則容易導致陰血妄動。

  3. 麻疹不宜發得太快或太慢。發得太快,病情兇險;發得太慢,不露出疹子,沒有神采,容易危及生命。

出未至足,便作出盡,不行消毒,純用寒涼,使里血凝滯而陰不發越,熱傳於血室,或吐或下,或熱鬱於內,變成疳勞,或一月、二月而安,或傳而至死,四也。已出三四日而不沒者,內有熱也,四物加芩、連、梔子、木通;七八日後有熱,內虛而邪盛不散,當扶正以卻邪,宜養陰以滋脾肺,使無克勝,黃芩白芍、燈心、人參、沙參、天冬、麥冬、當歸山藥、蓮子,煩加竹葉、棗仁,看輕重加減治之,不養陰而誤滋陰,五也。痰涎湧甚,譫語發渴,屬裡,宜救陰,宜白虎湯;若用消毒飲疏散正氣,肺絕而亡,六也。

白話文:

  1. 病情還未到足底,卻用盡了所有治療方法,不進行消毒,單純使用寒涼藥物,導致體內血液凝滯,陰氣不發散,熱氣傳到血液中,可能會出現嘔吐或腹瀉,也可能熱量鬱結在體內,變成疳勞病。病情或在一、二個月內好轉,或傳染致死。

  2. 症狀出現三四天後仍未消失,說明體內有熱,此時應使用四物湯加芩、連、梔子、木通。如果症狀在七八天後出現,說明體內虛弱,邪氣盛而不散,應扶正卻邪,滋養陰氣以滋潤脾肺,使其不受邪氣剋制,常用藥物包括黃芩、白芍、燈心、人參、沙參、天冬、麥冬、當歸、山藥、蓮子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酌情添加竹葉和棗仁。切記不要滋陰過度,以免誤傷正氣。

  3. 如果痰涎大量湧出,患者出現胡言亂語、口渴等症狀,說明屬於裡證,應急救陰氣,宜使用白虎湯。如果此時使用消毒飲疏散正氣,會導致肺氣絕脫而死亡。

大便閉,經血燥,宜用芎歸湯加紅花、麻仁,因血虛不能養肝,胃氣不能上升故也;而反用柴胡,瀉肝血致腎絕,七也。出一二日,滿口細瘡,全無空地,火鬱宜發之,消毒散加甘草、桔梗、牛蒡、木通、連翹;如反純用寒涼,逼毒內攻,八也。

白話文:

大便不通,月經乾枯,應該使用芎歸湯加上紅花和麻仁,因為血虛不能滋養肝臟,胃氣不能上升的緣故;反而使用柴胡,瀉去肝血導致腎臟枯竭,這是第七個錯誤。病發一兩天後,滿嘴細小膿瘡,沒有乾淨的地方,火鬱應當發散出來,消毒散加上甘草、桔梗、牛蒡、木通、連翹;如果反而純粹使用寒涼藥物,逼使毒邪內攻,這是第八個錯誤。

靨後口內黑點瘡者凶,恐胃爛不治,或一月、半月餘熱不退,發渴屬虛,宜生脈散兼四物湯,調養氣血,不致乾涸,但久病無陽,莫依常例治之,致脾虛不食,或四五六日口舌硬瘡,變成疳疾,或致胃爛,宜消毒,甘桔加元參、沙參、炮姜;如反用白虎,損傷胃氣,九也。

白話文:

臉頰上長有黑點瘡的,預後兇險,恐怕胃部潰爛而無法治癒;或者一個月或半個月餘熱不退,出現口渴症狀,這是虛症,應服用生脈散兼四物湯,以調整氣血,避免身體乾涸。但如果久病無陽,不要按照常規方法治療,以免導致脾虛不思飲食;或者四到六天後口腔舌頭長出硬瘡,演變成疳疾,甚至導致胃部潰爛,應服用消毒散,將甘桔、元參、沙參、炮姜等藥材加入其中;如果反而服用白虎湯,會損傷胃氣,這是第九個禁忌。

麻後痢,只因脾虛不醒,宜用芎、歸,白痢煨生薑,赤痢香連丸,切莫大下,瀉痢不愈,宜大補氣血;若大下則泄盡元氣,黃脹而死,十也。

白話文:

麻後痢疾,只因為脾虛而無法恢復正常,應該使用川芎、當歸,白痢用煨過的生薑,赤痢用香連丸,不要大力瀉下,痢疾治不好,應該要大力補氣血;如果大力瀉下,就會把元氣洩盡,變成黃疸水腫而死亡,十個人就會有這麼一個。

發表一節,冬用麻黃、羌活、白芷,並消毒飲;春、夏用蘇葛根加連翹、甘草、桔梗,喉痛加牛蒡。四季前胡、貝母不可缺。升麻恐升其毒湊咽,不可輕用;若患泄痢,則氣下陷,宜用之。嘔用陳皮、貝母、薑汁、竹茹。前後咳嗽,乃風寒所感,宜表中卻邪。過於清者絕胃家生髮之氣,過於補者動胃火,二者皆非疹之正治。

白話文:

冬天使用麻黃、羌活、白芷,同時服用消毒飲;春天和夏天使用蘇葛根,加上連翹、甘草、桔梗,如果喉嚨疼痛就加上牛蒡。四季都不可缺少前胡和貝母。升麻恐怕會使毒氣上升聚集在咽喉,不可輕易使用;如果患有腹瀉痢疾,則氣血下陷,宜用升麻。嘔吐時使用陳皮、貝母、薑汁、竹茹。前後咳嗽,都是風寒引起的,宜表中卻邪。過於清涼的藥物會絕胃家生髮之氣,過於補益的藥物會動胃火,這兩種方法都不是治療疹病的正確方法。

惟補陽中之陰,隨證施治,莫偏於寒,莫偏於熱,則元氣足,易起易發;若元氣衰則毒鬱於表,表熱而火土涸,真陰絕而不救矣。

白話文:

唯有在補陽的同時顧及陰氣,根據具體的症狀來施治,不偏於寒,也不偏於熱,這樣才能使元氣充足,容易激發起來。如果元氣衰弱,毒邪就會鬱結於表,表熱而火土乾涸,真陰虛脫而無法挽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