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六 (5)
卷六 (5)
1. 寒熱
實火可降,小便降火甚速,補陰則火亦自降,用炒黃柏、生地黃之屬。
虛火可補,參、術之類,甘以緩之也。凡氣有餘便是火,急甚者緩之,生甘草緩之之藥也。
火盛不可驟用寒涼,必兼溫以散之。左金丸治火,川連六兩,佐以吳茱萸一兩。
陰虛火動者,不治。
驗,案
丹溪治色白婦人惡寒,用八珍湯去川芎,加炒黃柏,治之反劇,知其病熱深而無反佐之過也。仍用前藥炒熟,與之而愈。治熱以寒,借火之力,溫而行之也。
一人寒熱,盜汗,倦怠,食少,六脈俱弦,尺大於寸,心部更虛。曰:此肝之脾胃虛也,胃氣不能到肝,則肝木挾邪上克脾土,故肝強而脈弦,弦者減也,減者中和之氣少也,此虛在脾,脾當扶也。然扶脾不制木,無益也。而木中又有虛實之分,凡陰之長生,即陽之死位;陽之長生,即陰之死位。
膽為甲木,長生在亥,則肝為乙木而死於亥。故其虛在木之陰,而實在木之陽,則知氣有餘而血不足矣。心主血,故心脈虛,血不足則陽陷,故尺脈大,法當理脾、和血、平肝,而寒熱自止矣。
白話文:
實火可以用降火的方式處理,其中小便可以快速降火,滋補陰液也能使火氣自然下降,可以使用炒過的黃柏、生地黃等藥材。
虛火則應該用補益的方式來處理,可以使用人參、白朮等藥材,並用甘味藥材來緩和。凡是氣過多的情況都容易產生火氣,對於火氣過於急躁的情況,應該用緩和的方式處理,生甘草就是一種可以緩和的藥材。
火氣旺盛的時候,不可以馬上使用寒涼的藥物,必須要搭配溫性的藥物來疏散火氣。例如左金丸這個藥方,用黃連六兩,搭配吳茱萸一兩來治療火氣。
陰虛導致火氣妄動的情況,是難以治療的。
驗證案例:
朱丹溪治療一位臉色蒼白的婦女,她怕冷,朱丹溪使用八珍湯去除川芎,加上炒黃柏,結果病情反而加重,由此可知她的病是熱邪深入,並不是藥物反佐造成的。後來朱丹溪仍然使用原來的藥方,將藥材炒熟後給她服用,病就痊癒了。用寒涼藥治療熱症,其實是藉助火的力量,使藥性溫和地運行。
有一個人忽冷忽熱,盜汗,疲倦,食慾不振,六個脈象都呈現弦象,而且尺脈比寸脈還要大,心脈部位也比較虛弱。我認為這是肝臟連帶脾胃虛弱的表現,胃氣無法到達肝臟,導致肝木挾帶邪氣來克脾土,所以肝氣強盛而脈象呈現弦象。弦象代表虛損,虛損代表體內中和之氣不足。這是脾虛的表現,所以應該扶助脾氣。然而,單單扶助脾氣而不抑制肝木,是沒有用的。而且肝木本身也有虛實之分,陰氣的長生之位,就是陽氣的死位;陽氣的長生之位,就是陰氣的死位。
膽屬於甲木,長生於亥時,那麼肝屬於乙木,則死於亥時。因此,這個人的虛症是肝木的陰虛,而實症是肝木的陽盛,由此可知是氣有餘而血不足。心主管血液,所以心脈呈現虛弱,血液不足導致陽氣下陷,因此尺脈顯得比較大。治療方法應該是調理脾氣、調和血液、平肝,那麼寒熱的症狀自然就會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