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之千

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五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5)

1. 溫肺湯

溫肺湯,所以令金浮而水升也。細辛、五味、肉桂皆所以溫腎,腎水溫暖則氣上行,所謂云從地起也。氣即水中之金,是金浮也。上行之氣,熏蒸於肺而為津液,津液屬水,是水升也,所謂水從天降也。又溫肺湯有木沉而火降之妙,溫肺則金旺,金旺則能平木,木有所畏,收斂下行,是謂木沉。木者,火之母也,木浮則火亦在上,木沉則火自降,火降在下,而腎水亦溫矣。

白話文:

溫肺湯的作用,是使肺金上浮,腎水上升。其中細辛、五味子、肉桂等藥材,都是用來溫補腎陽的,腎水溫暖了,氣就能向上運行,這就像雲從地面升起一樣。這裡的氣,其實就是水中的金氣,這就是所謂的「金浮」。向上運行的氣,熏蒸到肺部就化為津液,津液屬水,這就是所謂的「水升」,就像水從天上降下來一樣。

溫肺湯還有使肝木下沉、心火下降的奧妙。溫暖肺部,肺金就會旺盛,肺金旺盛就能夠平定肝木,肝木有所畏懼,就會收斂向下,這就是所謂的「木沉」。肝木是心火的母親,肝木上浮,心火也會跟著往上,肝木下沉,心火自然下降,心火下降到下方,腎水也會跟著溫暖起來。

2. 保元湯

黃耆,有汗,用蜜炙,胃虛,米泔水浸炒,表惡寒,酒拌炒,嘈雜,人乳拌制。表虛耆多,裡虛參多。甘草,生用瀉火,炙用健脾。汗甚耆、草多,無汗加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葛根,久病熱不退去表藥,只用保元。

血虛加當歸,脾虛加白朮,渴加麥冬、五味,虛煩不眠加棗仁,小水不利加牛膝、白茯苓,心神不安加茯神、遠志、棗仁,退火重用參、耆,虛而火動少加黃柏,小便不通或赤加香附,腰痛加杜仲,惡寒加肉桂,噁心加炮姜,自汗虛寒加附子,腹脹恐成中滿加附子、炮薑、肉桂、吳茱萸、青皮、枳殼之類,脈虛浮有濕加羌活、防風、茯苓。人無氣不生,而氣又多患其不足。

凡去病之藥,病去即止,不可多服,多服能泄真氣。保元湯能補血中之氣,故曰保元,言以此保血中之元氣也。人稟天地之氣以生,負陰抱陽,陽不可令陷於陰分,當使胃有春夏發生之氣,不可使有秋冬肅殺之氣。故宜大升、大降,使清陽發腠理,濁陰歸五臟,如天之包乎地外,而周行不息。

假如天之元氣不足,而常陷於濁陰,則地亦無生生之意矣。故天氣升則地氣長,而後絪縕和合,霖雨時降,滋生萬物,萬物各得其所也。人生全賴此一腔之氣,而氣又以血為依,胃乃生血之原,若元氣不足,陷於陰分,則血不生長,化而為火,變異無常,漸趨死路,而曾莫知其故,亦可憫矣。夫人身上體屬陽,下體屬陰,上陽不生,則陰氣絕矣。

上古聖人,與天地合德,深悟生生不息之機,故其用藥大升、大降,以法天之陽氣上升,地之陰氣不絕,陰陽二氣升降互施,則氣血散布於四肢,何病之有?倘陽不升,則血凝滯,諸病生焉。醫者,當體聖人生髮之心,不可使氣血有偏。聖人妙法亦不過能體升、降、浮、沉之法耳!

白話文:

保元湯

黃耆,如果病人有流汗,要用蜂蜜炙烤過;如果是胃虛,要用米湯浸泡後炒過;如果怕冷,要用酒拌炒;如果是覺得胸口悶脹不舒服,要用人乳拌過再用。身體表面虛弱,黃耆用量要多;身體內部虛弱,人參用量要多。甘草,生用可以瀉火,炙烤過用則能健脾。流汗很嚴重,黃耆和甘草的用量要多;沒有流汗,要加入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葛根。如果久病發熱不退,不應該再用發散的藥,只能用保元湯。

如果血虛,要加入當歸;脾虛,要加入白朮;口渴,要加入麥冬、五味子;虛弱煩躁睡不著,要加入棗仁;小便不順暢,要加入牛膝、白茯苓;心神不安,要加入茯神、遠志、棗仁;退火氣,要加重人參和黃耆的用量;如果虛弱又火氣大,要少量加入黃柏;小便不通或者發紅,要加入香附;腰痛,要加入杜仲;怕冷,要加入肉桂;噁心,要加入炮姜;自汗、虛寒,要加入附子;肚子脹氣,怕變成中滿,要加入附子、炮薑、肉桂、吳茱萸、青皮、枳殼之類的藥材;脈象虛弱浮散,又有濕氣,要加入羌活、防風、茯苓。人沒有氣就不能生存,而人的氣又常常不足。

所有用來治病的藥,病好了就要停止服用,不能多吃,多吃會洩耗體內的真氣。保元湯能補充血液中的氣,所以稱為保元,意思是說用這個方子來保養血液中的元氣。人秉承天地之氣而生,背負著陰氣,懷抱著陽氣,不能讓陽氣陷於陰氣的範圍,應該讓胃有像春夏一樣生發的氣機,不能讓胃有像秋冬一樣肅殺的氣機。所以應該讓陽氣上升,陰氣下降,使清陽之氣發散到皮膚表面,濁陰之氣回到五臟,就像天包圍著地一樣,周而復始地運行。

假如天上的元氣不足,而常常陷於濁陰,那麼大地也沒有生生不息的意念了。所以天氣上升,地氣才能生長,然後陰陽和合,下起及時雨,滋養萬物,萬物才能各得其所。人的一生全靠體內這股氣,而氣又要依賴血液,胃是產生血液的根源,如果元氣不足,陷於陰氣的範圍,那麼血液就不能生長,反而會化為火氣,變化無常,逐漸走向死亡,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這也是很可悲的。人的上半身屬於陽,下半身屬於陰,如果上半身的陽氣不能生發,那麼陰氣也會斷絕。

上古的聖人,與天地的法則相合,深刻領悟到生生不息的道理,所以他們用藥能使陽氣上升,使陰氣不會斷絕,陰陽二氣升降互動,那麼氣血就能散布到四肢,哪裡還會有病呢?如果陽氣不上升,那麼血液就會凝滯,各種疾病就會產生。醫生應該學習聖人啟發生機的道理,不能讓氣血有偏頗。聖人的奧妙之處也不過是能掌握升、降、浮、沉的法則罷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