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之千

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)

1. 陽氣者閉塞,地氣者冒明(同上)

蒼天之氣清淨,故能陽升陰降,天地和諧,天健運而地順行,此時天氣下而地氣騰,天地交而成泰矣,何災患之有?若天不健,則地不順,天地間隔,陰陽不和,陽不和於陰,則陽獨亢,陰不和於陽,則陰獨凝,非復蒼天清淨流行之氣,而光明之境變為晦冥之境矣。故人身真火不行,則陽氣閉塞,而一身上下,無非陰火橫行,所謂地氣冒明也。

地氣者,陰氣也;冒明者,陰氣昏冒光明之陽分也。

白話文:

天上的氣是清澈乾淨的,所以能夠讓陽氣上升、陰氣下降,使天地和諧。天道運行剛健,地道順應天道而行,這時天氣下降而地氣上升,天地交合就會形成泰和之象,哪裡會有什麼災禍呢?如果天道不夠剛健,地道就不會順應,天地之間產生隔閡,陰陽失和。陽氣不能與陰氣協調,就會導致陽氣過於亢盛;陰氣不能與陽氣協調,就會導致陰氣過於凝滯。這就不是清澈流動的天氣了,原本光明的狀態也會變成昏暗的狀態。所以,人體內的真火不能正常運行,就會導致陽氣閉塞,全身上下都是陰火在橫行,這就是所謂的「地氣冒明」。

地氣指的就是陰氣;「冒明」的意思是陰氣昏暗不明,侵擾到光明陽氣所處的位置。

2. 闢積於夏,使人煎厥(生氣通天論)

夏令行,則陽氣盡浮於外而內虛矣。腎者,陽所藏之地也,陽氣既浮於外,則內虛而腎氣亦虛,斯時更傷勞欲,則外實內虛,上實下虛,不厥何待?煎者,上與外;厥者,內與下也。煎於上與外,便厥於內與下。治法當以納氣歸腎為要。(闢,病也。闢積,謂病之積也。煎者,心體煩熱,有若煎熬。厥者,氣逆而厥也。)

白話文:

夏天來臨時,人體的陽氣都浮散到體表,導致體內相對空虛。腎臟是陽氣儲藏的地方,當陽氣都跑到體表時,體內就空虛,腎氣也跟著虛弱。如果這時候還過度勞累或縱慾,就會造成體表陽氣旺盛,體內卻更加虛弱,上半身陽氣過盛,下半身卻虛寒,這樣怎麼可能不發生氣逆昏厥的狀況呢?所謂的「煎」,是指陽氣在上、在表;所謂的「厥」,是指陰氣在內、在下。陽氣在上表過度耗散,就會導致陰氣在內下逆亂昏厥。治療方法應該以引導陽氣回歸腎臟為重點。(「闢」是病的意思。「闢積」是指病積累而成。「煎」是指心胸煩熱,像被煎熬一樣。「厥」是指氣機逆亂而昏厥。)

3. 經脈橫解,腸澼為痔(同上)

經脈主氣,絡脈主血。肺主氣,大腸肺之表也。經脈橫解,則氣行不速;氣行不速,則肺不主令。飲食之在胃者,至大腸而不能奉肺降下之令,則大腸之氣滯矣。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結,血結氣滯於大腸,乃痔之所由生也。

白話文:

經脈主要運行氣,絡脈主要運行血。肺臟主管氣的運行,大腸是肺臟在體表相對應的臟腑。如果經脈的氣血運行不順暢,氣的運行就會變慢;氣運行慢了,肺臟就無法正常行使它主管的功能。食物在胃裡消化後,到了大腸卻不能順應肺臟下行的指令,就會導致大腸的氣機阻滯。氣的運行暢通,血的運行也會暢通;氣機阻滯,就會導致血液凝結。血液凝結和氣機阻滯在大腸,就是痔瘡產生的原因。

4. 二陽之病發心脾(陰陽別論)

二陽,陽明胃也。胃者,脾之夫也。胃病,則脾豈能獨安?脾氣行則心有所奉而血生。故心生血,脾統血,心、脾二經皆生血之原也。血者,陰也,陰生於陽,胃陽既病而無生髮之氣,則陰血所生之原病矣,焉能不及於心脾哉?

凡持真脈之臟脈者,肝至懸絕急,十八日死;心至懸絕,九日死;肺至懸絕,十二日死;腎至懸絕,七日死;脾至懸絕,四日死。(同上)

真脈之臟脈,即本臟之真脈,無胃氣者也。死日有除成數算者,有除生數算者,有除生成之數算者。蓋陰遇陰,陽遇陽,而逢受克則死也。如肝懸絕,肝之成數八,肺之成數九,八九十七,除十七而加一,至十八日則死矣。蓋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,地,陰也。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,天雖陽而為成數則陰矣,故俱以成數算。

心懸絕,地二生火,生數也,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,六與二,八也,除八而加一,故九日死也。肺懸絕,金之生數四,火之成數七,四與七,十一也,除十一而加一,十二日死矣。腎懸絕,水之生數一,土之生數五,一與五、六也,除六而加一,七日死。惟有脾懸絕四日死,人不易曉,蓋土旺於四季而位於中,故脾懸絕,只逢克便死。

天三生木,木數三,除三而加一,故四日死也。

反四時者,有餘為精,不足為消。應太過,不足為精;應不足,有餘為消。(脈要精微論)

反四時者,脈氣反四時也,如下文春夏之脈瘦,秋冬之脈浮也。有餘,精氣並也,並於上則下虛,並於下則上虛,故有餘為精。不足,正不足也,故不足為消。應太過,並於上,上太過,並於下,下太過,有太過即有不足,故曰應太過,不足為精。正氣消,則邪氣旺,邪之旺由正之消也,故曰應不足,有餘為消。

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,正月太陽寅,寅,太陽也,正月陽氣出在上,而陰氣盛,陽未得自次也,故腫腰脽痛也。病偏虛為跛者,正月陽氣凍解,地氣而出也,所謂偏虛者,冬寒頗有不足者,故偏虛為跛也。(脈解篇)

太陽,三陽也。一陽從冬至而升,至正月寅則三陽生矣。三陽腫腰脽痛者,太陽不得遂其生髮之性,至正月寅,陽未盡發而鬱於下,故痛也。所以曰陰氣盛,陽氣未得自次者,未得其位次也。病虛為跛,蓋如陽氣,遇凍初解,雖動而未升,亦鬱於下也。跛者,太陽膀胱之脈,起於足小趾至陰之地,陽抑於至陰,故為偏跛。

跛,足不能行也。(按:本詳解六經諸病,此特太陽一經中之二耳,蓋略舉一隅以為例也。)

人肝目應之,九九竅,三百六十五,人一以觀動靜,天二以候五色,七星應以之候發,母澤五音一以候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六律有餘不足應之,二地一以候高下有餘,九野一節俞應之以候閉節。三人變,一分人候齒泄多血少,十分角之變,五分以候緩急,六分不足,三分寒關節,第九分四時,人寒溫燥濕,四時一應之,以候四反,一四方各作解。(針解篇王冰曰:此一百二十四字蠹簡爛文,義理殘缺,莫可尋究。

白話文:

“當陽明胃經引發心臟和脾臟的問題(陰陽別論)”。

陽明胃經,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胃。胃與脾相輔相成,胃若生病,脾臟怎麼可能獨自安然無恙呢?脾臟功能正常時,心臟才能得到足夠的供養,血液才能生成。因此,心臟產生血液,脾臟控制血液,心臟和脾臟這兩條經絡都是血液生成的源泉。血液屬於陰,陰由陽產生,如果胃的陽氣生病了,無法激發氣血的生成,那麼血液生成的源頭也就生病了,這怎麼可能不影響到心臟和脾臟呢?

任何掌握真實脈象的人,如果肝臟脈象異常且急促,會在十八天後死亡;心臟脈象異常,九天後死亡;肺部脈象異常,十二天後死亡;腎臟脈象異常,七天後死亡;脾臟脈象異常,四天後死亡。

真實脈象指的是本臟腑的真實脈象,缺乏胃氣的表現。計算死亡日期的方式有三種:一種是以完成數計算,一種是以生成數計算,還有一種是以完成數和生成數一起計算。這是因爲陰遇到陰,陽遇到陽,遇到剋制就會死亡。例如,肝臟脈象異常,肝的完成數是8,肺的完成數是9,8乘以9等於72,從72減去17再加1,到第十八天就會死亡。因爲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,地屬於陰。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,雖然天是陽,但作爲完成數就屬於陰,所以都以完成數計算。

心臟脈象異常,地二生火,這是生數,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,6加2等於8,從8減去8再加1,所以在第九天會死亡。肺部脈象異常,金的生數是4,火的完成數是7,4加7等於11,從11減去11再加1,所以在第十二天會死亡。腎臟脈象異常,水的生數是1,土的生數是5,1加5等於6,從6減去6再加1,所以在第七天會死亡。只有脾臟脈象異常四天後會死亡,人們不容易理解,因爲土在四季中旺盛並位於中央,所以脾臟脈象異常,只要遇到剋制就會立即死亡。

天三生木,木的數字是3,從3減去3再加1,所以在第四天會死亡。

如果身體狀況與季節相反,過多則爲精氣旺盛,不足則爲消耗。如果超過應有的程度,不足則爲精氣旺盛;如果低於應有的程度,過多則爲消耗。

“太陽所謂的腰部和臀部疼痛”,是指在正月,太陽位於寅位。寅代表太陽,正月陽氣開始上升,但陰氣仍然很旺盛,陽氣尚未能完全發揮其作用,所以會出現腰部和臀部的疼痛。如果疾病表現爲一側虛弱導致跛腳,是因爲在正月,陽氣開始解凍,地氣開始上升。所謂的一側虛弱,指的是冬季寒冷導致的不足,所以會出現一側虛弱導致跛腳。

太陽經脈,也就是三陽經脈。從冬至開始上升,到了正月寅時,三陽經脈開始活躍。三陽經脈引發腰部和臀部疼痛的原因是,太陽經脈無法順利發揮其生長的特性。到了正月寅時,陽氣尚未完全散發而在下方鬱積,因此會產生疼痛。之所以說陰氣旺盛,陽氣未能按照自然順序發展,是因爲陽氣未能達到應有的位置和次序。疾病表現爲一側虛弱導致跛腳,就像陽氣在解凍初期,雖然開始活動但並未完全升起,同樣在下方鬱積。跛腳的情況,是因爲太陽膀胱經脈起始於足部小指的至陰部位,陽氣被抑制在至陰處,所以會出現一側跛腳。

跛腳意味着足部無法正常行走。

人的肝臟與眼睛相應,人體有81個孔竅,365個關節,所有這些能夠活動的部分,都受到肝臟的支配,體現了木的特性。因此,我們可以從觀察人的動與靜來了解肝臟的狀態。在人體中,這對應於天一所產生的水,而在自然界中,則是由水生成的。它會上升成爲火,因爲肝臟主動力,火也主動力,所以可以用來觀察面色的變化。七星是十二個月份運轉的星體,也具有主動性,所以在自然界中它們與火相關聯,而在人體中,它們的運動狀態應與七星相呼應,用於觀察頭髮的生長,因爲頭髮位於頭部,處於火的區域,所以位於上方的是相應的部位。

水是木的母親,水旺盛時木也會茂盛,頭髮光澤。五色在天,五聲在人,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變化成爲六律,其中的過剩或不足,可以通過聲音來辨別,因此稱爲過剩或不足的響應。五色在天,人多在臉上看到;五聲在地,人多在胸喉聽到,所以下面說地二,地二用來觀察高低的過剩。九野在人體內,指五臟六腑,一個節俞與之相應。

俞,指的是背部,俞是臟腑的門戶,這表明人體內部與天地之間存在聯繫。腹部屬於陰,相當於地;背部屬於陽,相當於天,所以說是與關節點相應。這涉及兩個方面。第三點是關於人體的多變性,一方面用來觀察牙齒,泄瀉多則血少,十分角的變化,因爲角屬木,木與肝相應,肝主動力,動力變化,所以稱十分角變化。可以看出,大多數疾病都是從肝開始發作的。

五分用來觀察緩急,肝如同將軍,容易急躁難以平緩,急則病情突然且猛烈,緩則即使發病也容易控制。六分不足,三分因爲寒在關節。第九分關於四時,在自然界中是四時,在人體中是寒、溫、燥、溼。人體的寒、溫、燥、溼,即爲自然界中的四時。應根據四時來觀察相反的情況,比如冬天炎熱,夏天寒冷,反常則疾病,順應則平安。然而,不同的地方和高度,以及九野的距離不同,應當根據地點推斷天時和人事的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。因此,在用藥治療疾病時,應該考慮到天時的因素,同時也應該觀察地利,這樣就沒有不解決的問題了。

冬天的疾病發生在陰分,夏天的疾病發生在陽分,春天的疾病發生在陰分,秋天的疾病發生在陽分。

冬天時,陽氣藏於體內,內即陰。如果陽氣能夠藏於陰分,則不會生病。但如果在冬天陽氣不藏,陰氣被陽氣壓制,怎能不生病呢?所以說冬天的疾病發生在陰分。夏天時,陽氣發散於體表,體表即陽。如果在夏天陽氣不能發散,陽氣被陰氣壓制,怎能不生病呢?所以說夏天的疾病發生在陽分。春天時,陽氣雖想發散但力量尚弱,如果受到情緒波動、勞累或外感的影響,陽氣也會被陰氣壓制,從而出現陰分的疾病,所以說春天的疾病發生在陰分。秋天時,陽氣應當逐漸下降,如果到了這個時節陽氣卻不能下降,說明陽氣衰弱,衰弱則疾病由此而生,所以說秋天的疾病發生在陽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