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之千

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6)

1. 用藥權衡

納氣法,有用和而令氣納者,甘草用一錢五分以和中,益智用一錢以溫腎,此和而納之也。有用溫而令氣納者,八味丸十味丸。肝之脾胃虛,氣不歸腎,七味丸,用吳茱萸、北五味、肉桂、磁石、人參,此溫而納之也。有用涼而令氣納者,黃連五錢,生薑一兩,同搗爛服之。

肺之脾胃虛,氣不歸腎,生地一兩,生薑七錢同搗爛服之,或生脈散,加磁石、牡蠣,此涼而納之也。

麻黃,脈緊數,畏寒無汗者當用。桂枝,脈遲緩,畏風有汗者當用。

白芍,大便泄,酒炒黃色。若後重緊急,則生用。

燥渴大瀉,乾薑必用。咽喉痛禁之。

神麯生用消食,炒用消積,打糊消痰。麥芽和平,治腹中氣鳴,滯血膨脹。

山楂破滯,虛人少用。

黃柏,兩尺脈洪大,真有力者當用。

附子,尺脈遲弱,大便溏者可用。若尺脈洪大,便閉者忌之。大便堅實,脈沉有力,的是熱證。宜用皮硝,助以大黃,大黃可用五錢,皮硝用七錢。

巴豆用一粒,大戟酒泡為末,只用三四釐,斑蝥用一枚,丁香用三分,細辛用三分,此五味,依數用之,再多傷人。(以上錢登谷本有之,而草廬本不載,今附錄於後。)

人參錢五分,黃耆三錢,可配柴胡一錢。(此條從胡念庵家所鈔周慎齋家藏醫案內出,以見柴胡之不可多用也,草廬本不載。今附錄於後。)

白話文:

用藥權衡

納氣的方法,有的用平和的方法讓氣往下歸納,像是用甘草一錢五分來調和脾胃,用益智仁一錢來溫補腎,這就是用平和的方法來納氣。有的用溫補的方法讓氣往下歸納,像是八味丸、十味丸。如果是因為肝的脾胃虛弱,氣無法歸納到腎,可以用七味丸,其中包含吳茱萸、北五味子、肉桂、磁石、人參,這就是用溫補的方法來納氣。也有用寒涼的方法來讓氣往下歸納,像是用黃連五錢,加上生薑一兩,一起搗爛後服用。

如果肺的脾胃虛弱,氣無法歸納到腎,可以用生地一兩,加上生薑七錢,一起搗爛後服用,或者用生脈散,再加入磁石、牡蠣,這就是用寒涼的方法來納氣。

麻黃,適合脈搏緊促且快,怕冷又不出汗的人使用。桂枝,適合脈搏慢而無力,怕風且容易出汗的人使用。

白芍,如果大便稀瀉,要用酒炒過變成黃色來用。如果大便後有裡急後重的感覺,則要生用。

如果是乾燥口渴又嚴重腹瀉,一定要用乾薑,但如果有喉嚨痛就不能用。

神麴生用可以幫助消化,炒過用可以消積食,打成糊狀則可以化痰。麥芽性平和,可以治療腹中腸鳴、氣滯血瘀造成的腹脹。

山楂可以消食積,但虛弱的人要少用。

黃柏,如果兩尺脈(指脈象部位)洪大且有力,才適合用。

附子,如果尺脈(指脈象部位)遲緩無力,且大便稀溏,才可以使用。如果尺脈洪大,便秘的人則不能用。如果大便堅硬,脈象沉而有力,這屬於熱證,適合用芒硝,並搭配大黃,大黃可以用五錢,芒硝可以用七錢。

巴豆用一粒,大戟用酒泡過磨成粉,只能用三四釐,斑蝥用一枚,丁香用三分,細辛用三分,這五種藥材,要按照規定的劑量使用,過多會傷身。(以上這些內容,錢登谷的版本有記載,而草廬的版本沒有,現在附在後面。)

人參用一錢五分,黃耆用三錢,可以搭配柴胡一錢。(這條內容是從胡念庵家所抄錄的周慎齋家藏醫案中得來,說明柴胡不宜多用,草廬的版本沒有,現在附在後面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