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八 (6)
卷八 (6)
1. 嘈雜
嘈雜,是脾虛肝火得以乘聚也。在胃口,芎歸芍藥湯加山梔仁、沉香;在胸中,芎歸芍藥湯加紫蘇;在中焦,白朮為君,陳皮、川連佐之,或白朮、山藥、白芍、蓮子、人參、甘草和之;在下焦,六味丸,切忌燥藥。汗下吐後,胸膈不寬,而下嘈雜者,八珍湯,川芎寬胸,生地退火,不拘有病無病,但遇嘈雜,即加生地。
驗,案
白話文:
嘈雜,是脾虛肝火得以乘聚的原因。在胃口嘈雜,用芎歸芍藥湯加山梔仁、沉香;在胸中嘈雜,用芎歸芍藥湯加紫蘇;在中焦嘈雜,白朮為主藥,陳皮、川連輔助,或白朮、山藥、白芍、蓮子、人參、甘草和在一起;在下焦嘈雜,用六味丸,切忌燥藥。汗下吐後,胸膈不寬,而下嘈雜的,用八珍湯,川芎寬胸,生地退火,不論有病無病,但遇嘈雜,即加生地。
一人脾胃虛寒,心口嘈雜,用白朮一錢五分,川連一分,陳皮五分,吳萸一錢煎服;丸用白朮一兩,川連五分,陳皮、吳萸各二錢,神麯糊丸,白湯下。
白話文:
一個人脾胃虛寒,心口不舒服,可以用白朮1.5錢,川連0.1錢,陳皮0.5錢,吳茱萸1錢煎服;或者做成丸劑,用白朮1兩,川連0.5錢,陳皮和吳茱萸各2錢,加上神曲製成糊狀做成丸劑,用白開水送服。
2. 郁
郁證,乃地氣不升,天氣不降,致濁氣上行而清陽反下陷也。宜保肺以行下降之令,固腎以助生胃之機,疏肝以轉少陽之樞,則天地位而中焦平矣。應用逍遙散以達之。
驗,案
白話文:
鬱證,是地氣不升,天氣不降,導致濁氣上升而清陽反下降。應該保護肺以行使下降的命令,固護腎以幫助生胃的功能,疏通肝以轉動少陽的樞紐,那麼天地就會安穩,中焦也會平復。使用逍遙散來治療。
一人六脈澀滯,脅痛,吐臭痰,噁心,食不下。蓋脅者,少陽之部也,抑而不暢,濁氣鬱於少陽之絡故痛;濁氣壅其津液,故吐臭痰而噁心;食不下者,少陽清氣不升,則肝不能散精也,宜調暢肝木,用柴胡、白豆蔻各二分,黑山梔、甘草各五分,白芍、丹皮各一錢,茯苓、廣皮、半夏各一錢五分,歸身八分,麥冬二錢。十帖全愈。
白話文:
有一個人,六脈澀滯,脅痛,吐出惡臭的痰,噁心,吃不下飯。這是因為脅部是少陽的部位,少陽的氣機抑鬱不暢,濁氣鬱積在少陽的經絡中,所以脅痛;濁氣壅塞了津液,所以吐出惡臭的痰並噁心;吃不下飯是因為少陽的清氣不升,肝臟就無法散發精氣。應該調理肝木,疏通氣滯。用柴胡、白豆蔻各二分,黑山梔、甘草各五分,白芍、丹皮各一錢,茯苓、廣皮、半夏各一錢五分,歸身八分,麥冬二錢。十帖藥之後痊癒。
3. 驚駭
驚駭之證,乃心腎不交之故也。心之腑小腸,腎之腑膀胱,腎由膀胱升至肺,由肺而之心,由心而之腎,其間豈能越一臟一腑而竟可相交乎?若臟腑有邪,則有間隔,陽不得升,陰不得降,故心腎不交,則心虛而多駭,腎虛而多驚。(張東扶曰:此乃內氣先虛,而猝遇危險怪異之物,以致心腎不交而驚駭也。
若《內經》之肝病發驚駭,足陽明之聞木音惕然而驚,又未可以概論矣。)
驗,案
白話文:
驚駭的症狀,是心腎不交所致。心臟的腑氣為小腸,腎臟的腑氣為膀胱,腎臟的氣從膀胱上升至肺,從肺再到心臟,然後再回到腎臟,這中間能夠越過一個臟器或腑氣而直接相交嗎?如果臟腑中有邪氣,就會有間隔,陽氣不能上升,陰氣不能下降,所以心腎不交,心虛就會容易驚駭,腎虛就會容易害怕。(張東扶說:這是因為內氣先虛,突然遇到危險或奇怪的事物,導致心腎不交,因而驚駭。)
一人因母病沉重,遂患驚駭。用歸脾湯加丹參十帖,丸用天王補心丹而愈。
白話文:
某人因母親染患重症,因此受到驚嚇。使用歸脾湯加上丹參,服用十帖。又服天王補心丹痊癒。
4. 不眠
膽實,脈實,精神不守,宜瀉熱,半夏、生地、黃芩、遠志、茯神、棗仁、秫米,長流水煎服。煩悶不眠,去生地、遠志,加麥冬、桂心、甘草、人參。膽虛,脈虛,煩擾不眠,溫膽湯加人參、茯神、遠志。膽寒不眠,棗仁炒為末,竹葉湯下三四錢。憂驚不眠,人參、枳殼、五味、桂心各三錢,柏子仁、熟地各一兩,山茱萸、菊花、茯神、杞子各三兩。共為末,溫酒調服二錢。
白話文:
- 《膽實,脈實,精神不守,宜瀉熱》
-
膽火旺盛,脈搏有力,精神恍惚,應當清瀉膽火。
-
處方:半夏、生地、黃芩、遠志、茯神、棗仁、秫米,長流水煎服。
- 《煩悶不眠,去生地、遠志,加麥冬、桂心、甘草、人參》
- 心煩意亂,不能入睡,去除生地、遠志,加入麥冬、桂心、甘草、人參。
- 《膽虛,脈虛,煩擾不眠,溫膽湯加人參、茯神、遠志》
- 膽氣不足,脈搏虛弱,煩躁不安,不能入睡,溫膽湯加人參、茯神、遠志。
- 《膽寒不眠,棗仁炒為末,竹葉湯下三四錢》
- 膽寒不眠,棗仁炒成粉末,用竹葉湯送服三四錢。
- 《憂驚不眠,人參、枳殼、五味、桂心各三錢,柏子仁、熟地各一兩,山茱萸、菊花、茯神、杞子各三兩。共為末,溫酒調服二錢》
- 憂慮驚恐,不能入睡,人參、枳殼、五味、桂心各三錢,柏子仁、熟地各一兩,山茱萸、菊花、茯神、杞子各三兩。共研成粉末,用溫酒調服二錢。
5. 汗
自汗,衛不固也。惡風自汗,冬月桂枝湯,不止,建中湯;亡陽加附子、白朮;表虛,四君子加耆、附;裡實,承氣湯;小便不利,汗出,津液少,宜下之;汗出而渴,小便難,五苓散;結胸、心痞滿,無大熱,半夏茯苓湯;譫語,內熱,頭汗,承氣湯;心下懊憹,頭汗,梔子豉湯;半表半裡,小柴胡湯;實熱在內,小便利,大便滴血,輕則犀角湯,重則承氣湯;發黃,渴欲飲水,輕則五苓散加茵陳,重則茵陳大黃湯;手足汗,津液旁達,四肢蘊熱,燥糞譫語,承氣湯;夾寒水穀不分,理中湯;凡病久而不愈,必是氣血兩虛,自汗熱不退,補中益氣湯加附子;久久不愈,保元湯加歸、芍、麥冬、五味;冷汗自出,黃耆建中湯加薑、附、人參;內熱脈洪大自汗,六黃湯;便燥自汗,熱不退,六味湯加生脈散;脈浮大無力,保元湯加減。
白話文:
自汗:衛氣不固所致。
惡風自汗,冬天服用桂枝湯,效果不佳時,改用建中湯;陽氣不足者,加附子、白朮;表虛者,四君子湯加耆、附;裡實者,服承氣湯;小便不利,汗出津液減少,宜下之;汗出而口渴,小便困難,服五苓散;胸中滿悶,沒大熱,可用半夏茯苓湯;譫語,內熱,頭部汗出,服承氣湯;心下煩悶,頭部汗出,服梔子豉湯;半表半裡證,服小柴胡湯;實熱在內,小便順暢,大便滴血,輕者服犀角湯,重者服承氣湯;身體發黃,口渴想喝水,輕者服五苓散加茵陳,重者服茵陳大黃湯;手足多汗,津液旁流,四肢蘊熱,小便燥結,譫語,服承氣湯;寒水不分的夾雜病,服理中湯;凡是病情長久不癒,一定是氣血兩虛,自汗熱不退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;久治不癒,服用保元湯加歸、芍、麥冬、五味;自出冷汗,服用黃耆建中湯加薑、附、人參;內熱脈洪大自汗,服用六黃湯;大便燥結、自汗、發熱不退,服六味湯加生脈散;脈浮大無力,保元湯加減。
頭汗,咳嗽連聲或啞,口舌俱碎,久不愈,脾虛也。白朮四兩,生薑一兩半搗,人參八錢,甘草六錢,茯神一兩半,五味六錢,煎膏服。身無大熱,冷汗自出,保元加附子;泄瀉,嘔吐,脈微無力,四君加薑、附;精神恍惚,汗出於心,歸脾湯;恐而汗出於腎,地黃湯。
白話文:
頭部出汗, همراه با連續咳嗽或聲音嘶啞,口舌俱碎,長期不愈,這是脾虛的表現。白朮四兩,生薑一兩半搗碎,人參八錢,甘草六錢,茯神一兩半,五味子六錢,熬成膏狀服用。
身上沒有明顯發熱,但是冷汗自出,服用保元湯加上附子;腹瀉、嘔吐,脈搏微弱無力,服用四君湯加上生薑、附子;精神恍惚,汗出於心,服用歸脾湯;恐懼而汗出於腎,服用地黃湯。
汗出不止,致成痿證,用小麥炒煎湯服,或棉子仁炒,泡湯服。
盜汗,睡中汗出也,棉子仁煎湯服。
汗乃心液,汗多則火起而渴,麥冬煎服。
頭汗如貫珠者死;頭汗而喘,二便難者死;冷汗不止者死。
驗,案
白話文:
如果一直流汗,導致身體虛弱無力,可以用炒過的小麥煎湯喝,或者用炒過的棉籽仁泡水喝。
盜汗指的是睡覺時出汗,可以用棉籽仁煎湯喝。
汗液是心臟的精華,如果出汗過多,就會引起內火上升,導致口渴,可以用麥冬煎湯喝。
如果頭部汗珠像串珠一樣一直流,就會死亡;如果頭部出汗並且呼吸困難,大小便也排泄困難,也會死亡;如果一直冒冷汗,也會有生命危險。
一人自汗足冷,不能行動,尺脈沉大。此脾氣下陷也,故肺失養而汗出。足乃脾、腎經行之地,脾陽不舒,腎氣亦郁,所以冷也。以起脾養肺為本,溫腎為標,用參、耆、山藥、補脾陰,固表扶肺,稍加肉桂溫之而愈。
白話文:
有一個人常常自汗,雙腳冰涼,無法行走,脈象沉穩有力。這是脾氣下陷所致,因此肺部失去滋養而出現汗出。足部是脾、腎經行經之處,脾陽不舒,腎氣也會鬱結,所以腳部才會冰冷。治療以提升脾氣、滋養肺氣為根本,溫暖腎氣為輔助,使用參、耆、山藥來補脾陰,固表扶肺,再稍加肉桂溫暖而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