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四 (2)
卷四 (2)
1. 用藥權衡
用乾薑不得用蓮肉,一清一溫,則溫者力減,不能見功。
暑月用滋陰藥,必用燥藥調理,用燥藥,必用滋陰藥調理。
胃有邪火,宜養不宜燥,胃無邪火,宜燥不宜養。養者,養胃陰也。(張東扶曰:此二語殊不然,脾宜燥,胃不宜燥,不必定有火也。經云:胃為多氣多血之海,燥則氣增而血耗矣,故胃之治法始終宜養,不可偏言燥也。王胥山曰:謂胃無邪火,宜燥不宜養,若以胃家有停飲者當之,此理亦是,未可駁其非也。
學者看書,須有圓通之法,自然四通八方,路路皆達矣。)表裡不清,但用補中益氣湯。病久不愈,但宜八珍。若附子必無熱證方可用;乾薑、肉桂,必是寒證方可用;血凝氣滯,表上焦熱,升陽散火,補中益氣,調理莫過於參苓白朮散;散火調理,莫宜於八珍。補中益氣,加附子合和中散,內傷盡矣。
十全大補合二陳湯,脾胃盡矣。
凡有濕熱在上焦者,用茯神、遠志,能使濁氣下降;在中焦用之,能使清氣上升。
參苓白朮散,大人小兒俱宜之藥。用砂仁,所以行滯燥濕,不可無也。
其人素見陰脈,服補藥不合者,以其陰中之陽虛也。宜補陰中之陽,用八味地黃丸。但見脈數,是為細數,細數者不治。
其人素見陽脈,服熱藥不得者,以其陽中之陰虛也。宜補陽中之陰,用補中益氣湯。倘脈見數,是為弦數,弦數者無妨。
人參、黃耆、甘草,退熱之聖藥也。不有細辛,其何能使腎水之上升?不有乾薑、肉桂,其何能使邪熱之發越也?(王胥山曰:此為治虛邪、寒邪者言,與治實邪,熱邪迥異。)
肺氣宜斂,有不可斂者,痛不可斂,脹不可斂,渾身腫脹,俱不可斂。有不可開者,嘈雜不可開。如治消中,不宜蓮子之類。
上焦血虛,當歸、肉桂多用,白朮少用。中焦白朮多用,血燥則與歸身並用。下焦血虛,用熟地、肉桂,湧泉火起用黃柏。
四君加用木香,治滯氣在胸中。四物加用沉香,治動氣在臍下。若氣虛不用木香,用黃耆,血虛不用沉香,用肉桂。
補脾兼補腎。如腹痛腹鳴,脾土虛寒可知。而或腎亦虛寒,倘專一補脾,未免有土剋水之患,故用藥有兼施焉。山藥、白茯苓、乾薑所以補腎者也,而補骨脂、大茴香、肉桂、杞子、熟地,則補脾之中,兼以補腎矣。所謂補脾兼補腎者如此。
補腎兼補脾。如小腹脹滿,腎氣虛寒可知。而或脾亦虛寒,倘專一補腎,未免有水來侮土之患,故用藥有概舉焉。補骨脂、肉蓯蓉、大茴香、肉桂,所以溫腎者也,而乾薑則溫腎兼溫脾矣。所謂補腎兼補脾者以此。
補脾兼補腎,不宜用白朮。補腎兼補脾,不宜用熟地。又二治法俱不用小茴,恐其行腎氣也。(錢登谷曰:久泄則術反不宜,以其燥健,能滲土中真氣也。故脾病久者,必兼補腎,若脾中有濕,又不可拘此。)
白話文:
使用乾薑時不要同時使用蓮子,因為一個是清涼的藥材,一個是溫熱的藥材,這樣會讓溫熱藥材的藥效減弱,無法發揮作用。
在炎熱的夏天使用滋陰的藥物時,必須同時使用一些燥性的藥物來調理;反之,使用燥性藥物時,也必須同時使用滋陰的藥物來調理。
胃部有邪火時,應該用滋養的方式來處理,不適合用燥性的藥物;胃部沒有邪火時,就適合用燥性的藥物,不適合用滋養的藥物。這裡說的「滋養」,指的是滋養胃陰。(張東扶說:這兩句話其實不對,脾臟適合用燥性的藥物,而胃不適合用燥性的藥物,並不是說胃一定有火才不能用。古籍說:胃是氣血匯聚的海洋,如果用燥性的藥物,反而會增加氣,消耗血,所以治療胃病應該從始至終用滋養的方式,不可以偏重燥性的藥物。王胥山說:如果說胃沒有邪火,適合用燥性的藥物,不適合用滋養的藥物,這種說法可以用在胃有停滯的飲邪的情況,這也是有道理的,不可以全盤否定。)
學者讀書,必須要有融會貫通的方法,這樣才能夠觸類旁通,路路暢通。如果表裡不分不清,就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病久不癒,就適合使用八珍湯。如果需要使用附子,必須是沒有熱證的情況下才能用;使用乾薑、肉桂,必須是寒證的情況下才能用。如果是血瘀氣滯,並且上焦有熱的狀況,應該用升陽散火的方式,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,最好的藥方莫過於參苓白朮散;如果要散火調理,最好的藥方莫過於八珍湯。如果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上附子和和中散,就可以處理內傷了。
如果將十全大補湯和二陳湯合用,就會傷害脾胃。
凡是上焦有濕熱的人,使用茯神、遠志,可以讓濁氣下降;如果濕熱在中焦,使用茯神、遠志,則可以讓清氣上升。
參苓白朮散,大人小孩都適合服用。加入砂仁,是用來行氣、化濕、燥濕,不可缺少。
如果這個人平時的脈象是陰脈,吃了補藥卻覺得不舒服,這是因為他的陰中有陽虛。應該用補陰中之陽的方法來治療,可以使用八味地黃丸。但如果出現脈搏快速的情況,而且是細數脈,這是無法治癒的。
如果這個人平時的脈象是陽脈,吃了熱性藥物卻覺得不舒服,這是因為他的陽中有陰虛。應該用補陽中之陰的方法來治療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出現脈搏快速的情況,而且是弦數脈,這是沒有問題的。
人參、黃耆、甘草,是退熱的良藥。如果沒有細辛,就無法將腎水向上提升;如果沒有乾薑、肉桂,就無法將邪熱發散出來。(王胥山說:這裡說的是治療虛邪、寒邪的情況,和治療實邪、熱邪的情況截然不同。)
肺氣適合收斂,但有些情況是不可以收斂的,例如:疼痛不可以收斂、脹氣不可以收斂、全身腫脹也不可以收斂。有些情況是不可以開散的,例如:胃部嘈雜就不可用開散的方式。如果治療消渴症,不適合使用蓮子之類的藥材。
上焦血虛,應該多用當歸、肉桂,少用白朮。中焦血虛,應該多用白朮,如果血燥則和當歸身一起使用。下焦血虛,應該使用熟地、肉桂,如果湧泉穴出現火熱,應該使用黃柏。
四君子湯加入木香,可以治療胸中氣滯。四物湯加入沉香,可以治療臍下氣機不順。如果氣虛,不應該用木香,而應該用黃耆;如果血虛,不應該用沉香,而應該用肉桂。
補脾的時候也要兼顧補腎。例如:如果腹痛腹鳴,可以知道是脾土虛寒。可能腎也虛寒,如果只專注補脾,可能會造成土克水的情況,所以用藥要兼顧兩者。山藥、白茯苓、乾薑,這些藥材可以補腎,而補骨脂、大茴香、肉桂、枸杞子、熟地,則是在補脾的同時,也兼顧補腎。這就是所謂的補脾兼補腎。
補腎的時候也要兼顧補脾。例如:如果小腹脹滿,可以知道是腎氣虛寒。可能脾也虛寒,如果只專注補腎,可能會造成水來侮土的情況,所以用藥要兼顧兩者。補骨脂、肉蓯蓉、大茴香、肉桂,這些藥材可以溫腎,而乾薑則可以溫腎兼溫脾。這就是所謂的補腎兼補脾。
補脾兼補腎,不適合用白朮。補腎兼補脾,不適合用熟地。這兩種治法都不適合用小茴香,因為它會促進腎氣的運行。(錢登谷說:如果久瀉,反而不適合用白朮,因為它性燥,會耗損脾土中的真氣。所以脾病久了,必須兼顧補腎,如果脾中有濕,又不可以拘泥於這個說法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