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七 (5)
卷七 (5)
1. 尿血
尿血者,精不通行而成血,血不歸經而入便,然其原在腎氣衰而火旺,治當清腎。清腎之法,補脾益肺以生水則火自平,而精血各歸其所矣。用四君加木通、香附,則氣理而精旺矣。
白話文:
小便中帶血,是因精血運行不暢,導致精血變成血,血不循正常經絡運行,而是進入大腸,但其根本原因在於腎氣衰弱、火氣旺盛,治療時應該以清腎為主。清腎的方法是補脾益肺,以生津養血,從而使火氣自然平息,精血各自歸於其正常位置。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木通、香附,這樣氣血通暢,精血旺盛。
小便尿血,升麻葛根湯調益元散,上下分消之也。
尿血久不愈,陽陷於陰者,補中益氣湯。
驗,案
白話文:
當出現小便出血時,服用升麻葛根湯和調益元散,這兩種方劑可以分別針對上火和下焦濕熱進行治療,從而消除血尿。
一人尿血,此脾陰不足也,用熟地以補其陰,陰不足則肝木乘脾而土弱;用甘草、白芍瀉土中之木,棗仁、遠志扶土之母;以通其升降之道,不為邪氣所郁;用麥冬、天冬以清肺,蓋肺能降,脾自能升也。若陳、半、朮、苓香燥之味,有礙乎陰,不宜。
白話文:
有一個人尿血,這是因為脾陰不足引起的。用熟地黃來補益脾陰,陰虛則肝木乘脾而土弱;用甘草、白芍瀉脾土中的肝木,棗仁、遠志扶助脾土之母;以通暢脾土升降之道,不致被邪氣所鬱積;用麥冬、天冬來清瀉肺熱,肺能下降,脾自能升。如果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香燥之類的燥味藥,有礙於脾陰,不宜使用。
2. 衄血
鼻血,陽明熱證也。陽明經挾鼻,熱甚故血上行也。治宜清之。
鼻血湧出,諸藥不止,生地、薄荷、藕節、柏葉、茅根各一錢,生薑五錢,搗汁一碗,磨京墨服。血來盈盆色淡者,此藥不效,須用大附子便制五錢,水煎一盅,加薑汁半杯、童便一杯服。
白話文:
鼻血湧出,各種藥物都無法止血時,生地、薄荷、藕節、柏葉、茅根各一錢,生薑五錢,搗汁成一碗,把京墨研磨後服用。如果流出來的血很多,而且顏色淡,這種藥就不起效用了,需要服用大附子五錢,水煎成一盅,加入薑汁半杯、童便一杯服用。
衄血,安神丸二、三次不止,用沉香末二錢、山梔末五錢酒服。
衄血不止,用驢屎燒存性,研末吹鼻立止。
白話文:
流鼻血,服用了兩三次安神丸都沒有止血,可以用沈香末二錢、山梔末五錢,用酒服下。
太陽傷寒,血出於鼻者,蓋太陽主表,肺主皮毛,亦屬表,鼻為肺竅,表氣熱甚,故其血出於表之竅。寒涼瀉火之有餘,不能瀉火之不足,若五臟無病,只腎虛火動,應用寒涼,滋陰降火;若脾虛下陷,陰火上升,復用寒涼,則無根之火愈熾,而喉痛咽啞之病作矣,危亡其能免乎?
白話文:
太陽傷寒,流鼻血者,因為太陽經主表,肺主皮毛,也屬於表,鼻子是肺的竅道,表氣燥熱嚴重,所以血會從表面的竅道流出。寒涼藥只能瀉除過多的火氣,不能填充不足的火氣。如果五臟沒有病,只是腎虛火氣旺盛,應該使用寒涼藥,滋陰降火。如果脾虛下陷,陰火上升,再用寒涼藥,那麼無根之火越發旺盛,就會發生喉嚨痛、聲音嘶啞的疾病,危險和死亡能避免嗎?
3. 腸風
腸風泄瀉,血出於脾,厚朴丸。心火乘脾,血出於心,歸脾湯。因酒濕熱,黃芩湯加川黃連丸。內傷勞碌,補中益氣湯加地榆。陰結下血,漸漸至多,腹痛不已,地榆湯。久風入中,秦艽丸。久患腸風,十全大補湯。真腸風,風入中而化火也,地榆、槐花對證之藥。腸風下血不止,白芷、烏梅二味煎服,以肝藏血,脾統血也。
厚朴丸
白話文:
-
腸道中的風引起腹瀉,伴有脾臟出血,可以使用厚朴丸治療。
-
心火擾亂脾臟,導致心臟出血,可以使用歸脾湯治療。
-
因為飲酒導致濕熱,可以使用黃芩湯加上川黃連丸治療。
-
由於過度勞累而導致內傷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地榆治療。
-
體內陰氣凝結導致便血,逐漸增多,腹痛不止,可以使用地榆湯治療。
-
久久吹風導致風進入中焦部位,可以使用秦艽丸治療。
-
長期患有腸道中的風,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治療。
-
真正的腸道中的風,是指風進入中焦部位而化為火,可以使用地榆、槐花等藥物來治療。
-
腸道中的風導致便血不止,可以使用白芷、烏梅這兩種藥材煎服,因為肝臟藏血,脾臟統血。
厚朴,生薑(各四兩同搗,炒焦黃色),白朮,神麯,麥芽(各一兩)共末米糊丸,空心米湯下百丸。兼治五痔下血,永不再發。
地榆湯
白話文:
厚朴、生薑(各四兩,搗碎後炒至焦黃色)、白朮、神麴、麥芽(各一兩)全部研成細末,加上米漿做成丸劑,空腹時服用米湯送服一百丸。同時治療五種痔瘡出血,永不復發。
地榆(四兩),砂仁(七枚,炒),甘草(三兩,半生半炙)共末,每服五錢,煎服。
秦艽丸
白話文:
地榆(160公克),砂仁(7枚,炒熟),甘草(120公克,一半生一半炙烤)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5錢,煎服。
川芎(二兩),白芍(四兩),歸身(四兩),香附(四兩醋炒),秦艽(四兩),槐花(四兩,炒),蜜丸服。
驗,案
白話文:
川芎(二兩),白芍(四兩),當歸身(四兩),香附(四兩,用醋炒過),秦艽(四兩),槐花(四兩,炒過),做成蜜丸服用。
一人患腸風,下血不止,頭目眩暈,三、四年不愈,皆云不治。予診脈,左手沉細,右手豁大。此因內傷寒涼太過,致陽不鼓,故左脈沉細;血不歸絡,火浮於中,故右脈豁大。用補中益氣湯十帖,再用荊芥四兩、川烏一兩,醋麵糊丸,空心服愈。
白話文:
某人患了腸風症,流血不止,頭暈眼花,三四年來都無法治癒,大家都說難以治癒。我為他診脈,左手的脈象沉細,右手的脈象豁大。這是因為內裡遭受寒涼過度,導致陽氣不能鼓動,所以左脈沉細;血液不能歸於經絡,火氣浮在體內,所以右脈豁大。我用了補中益氣湯十帖,再用荊芥四兩、川烏一兩做成醋麵糊丸,在他空腹時服用,病情就痊癒了。
一婦年四十八,八月患痢,所服清涼消導,以致脾胃受傷,血無所統,日下數碗,或住一二日,遇有所觸,即下不止,至十月肌肉漸瘦。欲補血而脾胃寒冷,欲引血歸經,而血枯待盡。只宜溫養中氣,陽生陰長,用理中湯一二帖,後以補中益氣湯加防風三分、炮薑八分,煎服愈。
白話文:
一個婦女,四十八歲,八月得了痢疾,服用了清涼消導的藥物後,以至於脾胃受傷,血無法統御,每天要拉好幾碗,有時會停個一兩天,但只要稍微受到刺激,就會不停地拉肚子,到了十月時,肌肉漸漸消瘦。想要補血,但脾胃虛寒;想要引血歸經,但血已經枯竭殆盡。此時,只能溫養中氣,讓陽氣生長、陰氣增加,用理中湯一兩帖,之後以補中益氣湯加入三分的防風、八分的炮薑,煎服後即可治癒。
一人大便去血盈盆,血來即暈,此飲食勞碌所傷。血脫補氣,用人參、炮薑、黃耆各一錢、甘草七分,腹脹加白芍,水煎服。後用補中益氣湯調之。
白話文:
一個人大便時出血,血量多到能裝滿一盆,每次血來就會昏倒,這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和勞累過度引起的。治療方法是補氣,使用人參、炮薑、黃耆各一錢,甘草七分,如果腹部脹滿,再加白芍,用清水煎服。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。
4. 中風
中風得之大病,死多生少。治痰先順氣,氣順痰自利;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。
白話文:
中風是一種重病,死亡率高而存活率低。治療痰症要先調理氣機,氣機通暢了,痰自然會消散;治療風症要先活血,血液流通了,風邪自然就會消失。
中臟者難治,中腑者易治,脈俱來而緩,口開遺尿,手撒髮直,目弔喉鼾,肉脫頭竄,汗出如珠,皆難治也。卒然不知人事,心雖明而口舌不言,三四月不死,用皂角、生半夏末吹鼻,待其蘇後,或半夏末、薑汁灌之,即吐痰涎,舌可動搖。大便不通,用蜜棗下行,其氣自生。吐後用獨參湯。
白話文:
內臟受傷的難以治療,內腑受傷的比較好治癒,脈搏均勻而又緩慢,口張開,小便失禁,手自然伸直,頭髮直立,眼睛上吊,鼾聲連連,肌肉脫落,頭部抽搐,汗水如珠滴下,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症狀。突然間失去知覺,雖然心智清醒,但口舌不能言談,三四月不死,可用皁角、生半夏末吹入鼻中,等甦醒後,可用半夏末、薑汁灌服,即可吐出痰涎,舌頭也可以活動了。大便不通,可用蜜棗通便,氣息自然會生發。吐出後用獨參湯。
中風元氣不足,保元加附子為主,血虛加補血藥,氣虛加補氣藥,痰甚加消痰藥,隨證加減治之,或小續命湯亦可。
白話文:
中風是因為元氣不足,主要用保元湯加附子治療,如果血虛就加補血藥,氣虛就加補氣藥,痰多就加消痰藥,根據症狀輕重而增減藥物治療,也可以用小續命湯。
中風大抵自吐者不治,遺尿不治,脈弦滑洪大者,皆難治也。
中風後多煩躁,是氣虛不生血,心無血養故耳。
白話文:
中風患者如果出現嘔吐的情況就很難治療,如果失禁也很難治癒,脈象呈現弦滑洪大的情況,都是很難治療的。
中風之後病人常常會感到煩躁,這是因為氣虛無法生血,心臟沒有足夠的血液滋養所導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