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二 (6)
卷二 (6)
1. 望色切脈
脈沉而有力,大便閉者,承氣湯;沉而無力,大便閉者,芎歸枳殼湯。凡脈沉而帶數,陰中伏火也,宜瀉陰中之伏火,六味丸。
胃脈見豁大,保元四君子,加麥冬、五味;見於脾脈,保元湯,加乾薑、白朮;見於肺脈,八味丸;見於心脈,大補陰丸;見於肝脈,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。大凡豁大之脈,須沉緩者可治,沉則胃不絕,緩則脾不絕也。倘非沉緩,其何能藥?
凡脈豁大外有火,沉細里有火。六脈俱有火者,宜八珍湯和之,脈大亦火之使然。凡脈浮大數,或兩手俱浮大數,或輕按浮大,重按虛小,或腎脈重按無力不清,皆是中氣不足。微緊、微弦、微數,皆系脾胃不足。
凡脈沉遲,冷汗出,險。沉細,冷汗出,死。洪大,冷汗出,立死。(張東扶曰:冷汗、陽虛、沉遲、沉細、陽虛之脈,細甚於遲,故有險、死之別,洪大,虛陽脫矣,故云立死。)
如脾脈頓細,腎脈重按無力不清,外無表證,宜補中益氣。(炳章按:細為陰虛,脾脈細宜補脾陰,且腎脈無力,尤為陰虛之徵,不宜補中益氣之升舉。)
尺脈大於寸脈而俱有力,為陽虛陰盛,宜汗之。寸脈大於尺脈而俱有力,為陰虛陽盛,宜下之(汗則從陽,下則從陰。)
尺脈浮而有力宜表;浮而無力宜補;沉而有力,滋陰降火;沉而無力,地黃丸。
左脈微弱,右脈豁大有力,六味丸,加五味、炮薑、益智。右尺大,君不主令,相火代之,邪火不殺穀,宜用溫火生土之義,六味丸,加五味、炮薑、益智。邪火不殺穀,土中無正火也,單用六味則土寒,加此三味,可以退邪火,溫正火矣。(張東扶曰:左脈微弱血不足也。
右脈豁大有力陰火起也。用六味所以壯水制火,加下三味所以斂火歸原,且不令水氣得以寒中也。)
血證,脈見豁大無力可延,短數、緊數、細數,豁大有力,不祥之兆。(張東扶曰:脈數為胃氣不足,宜補脾陰以養胃氣。豁大,氣虛有火,無力者,和軟也。胃氣猶在,故可延。短則氣疾,細則無水,緊數則表之陽虛,細數則里之陰虛,有力則無胃氣,故為不祥之兆。)
凡身熱自汗,俱屬血分虛。若脈浮大無力,作陰虛治之必不效,惟脈浮大有力者,六味湯加人參。
下部見數,不得用炮姜。(炳章按:數脈不得用熱藥。)宜用附子升氣。上部見數,宜炮姜,以其溫中達下也。(張東扶曰:乾薑斂火歸原,下部有火用之,則火固而不散。)
命門脈不起,是為心之正脈,沉小亦是正脈。(相不敢亢君也。)
豁大、心包絡少血,宜歸脾湯。為短為澀,俱是心包絡不足。肝脈弦長,脾脈短,是為脾陰不足,宜山藥、蓮子、五味之類。帶數,中氣不足,補中益氣湯。脾脈緩,肝脈或弦或緊,或弦緊洪數,俱從肝治之方愈。肺脈短澀,心脈浮洪,宜利小便,引心火下行。肺脈浮大,或豁大,或微細,縱心脈不平,亦當從肺治之。
白話文:
脈象沉而有力,且有便秘情形,用承氣湯;脈象沉而無力,也有便秘情形,用芎歸枳殼湯。凡是脈象沉而帶數的,是體內陰虛有伏火,應當瀉陰中伏火,用六味丸。
胃脈呈現豁大,用保元四君子湯,再加麥冬、五味子;若是脾脈呈現豁大,用保元湯,再加乾薑、白朮;若是肺脈呈現豁大,用八味丸;若是心脈呈現豁大,用大補陰丸;若是肝脈呈現豁大,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。總之,脈象豁大,必須是沉緩的才可以治療,沉代表胃氣不絕,緩代表脾氣不絕。如果不是沉緩,就無法用藥。
脈象豁大,且體外有火;脈象沉細,且體內有火。若是六脈都有火,可以用八珍湯調和,脈象大也是火的表現。凡是脈象浮大數,或兩手脈都浮大數,或輕按浮大,重按虛小,或腎脈重按無力不清,都是中氣不足。脈象微緊、微弦、微數,都是脾胃不足。
脈象沉遲,並且出冷汗,危險。脈象沉細,並且出冷汗,會死亡。脈象洪大,並且出冷汗,立刻死亡。(張東扶說:冷汗、陽虛、脈象沉遲、脈象沉細都是陽虛的脈象,脈象細比遲更嚴重,所以有危險和死亡之分,脈象洪大是虛陽脫散,所以會立刻死亡。)
如果脾脈突然變細,腎脈重按無力不清,體外沒有表證,應該用補中益氣湯。(炳章認為:脈細是陰虛,脾脈細應該補脾陰,且腎脈無力,更是陰虛的表現,不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升陽。)
尺脈大於寸脈,而且都有力,是陽虛陰盛,應該發汗。寸脈大於尺脈,而且都有力,是陰虛陽盛,應該攻下(發汗是從陽,攻下是從陰。)
尺脈浮而有力,應該解表;浮而無力,應該補益;沉而有力,應該滋陰降火;沉而無力,用地黃丸。
左脈微弱,右脈豁大有力,用六味丸,再加五味子、炮薑、益智。右尺脈大,代表君主失職,相火代替君主,邪火不消化食物,應該用溫火生土的方法,用六味丸,再加五味子、炮薑、益智。邪火不消化食物,是因為土中沒有正火,單用六味丸會使土寒,加上這三味藥可以退邪火,溫正火。(張東扶說:左脈微弱是血不足。右脈豁大有力是陰火上升。用六味丸是壯水制火,加下三味藥是斂火歸原,而且不讓水氣太寒。)
血證,脈象豁大無力可以延長生命,短數、緊數、細數,以及豁大有力,都是不祥的徵兆。(張東扶說:脈數是胃氣不足,應該補脾陰來養胃氣。豁大是氣虛有火,無力是和緩的表現。胃氣還在,所以可以延續生命。短則氣急,細則無水,緊數是表陽虛,細數是裡陰虛,有力則是無胃氣,所以是不祥之兆。)
凡是身體發熱,並且自汗,都是屬於血分虛。如果脈象浮大無力,用陰虛治療一定無效,只有脈象浮大有力,可以用六味湯加人參。
下部出現數脈,不能用炮薑。(炳章認為:數脈不能用熱藥。)應該用附子來升提陽氣。上部出現數脈,應該用炮薑,因為它可以溫中通達下部。(張東扶說:乾薑可以斂火歸原,下部有火用它,反而會讓火固結而不散。)
命門脈沒有跳動,是心的正常脈象,脈象沉小也是正常脈象。(相不敢超越君主。)
脈象豁大,是心包絡血少,應該用歸脾湯。脈象短或澀,都是心包絡不足。肝脈弦長,脾脈短,是脾陰不足,應該用山藥、蓮子、五味子之類的藥物。脈象帶數,是中氣不足,用補中益氣湯。脾脈緩,肝脈或弦或緊,或弦緊洪數,都應該從肝來治療才會好。肺脈短澀,心脈浮洪,應該利小便,引心火下行。肺脈浮大,或豁大,或微細,即使心脈不平穩,也應該從肺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