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之千

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)

1. 臟不藏精

肺不藏者腎必傷,腎不藏者肝不發,肝不藏者心不榮,心不藏者脾必害,脾不藏者肺必災。總之,母不藏者則子不發,子不發則病仍及於母。故心及肝,肝及腎,腎及肺,肺及脾,脾及心,子母相關,病之標本於斯而定,然亦言其大義如此。若其間或感、或不感,或感之輕重淺深,則又因其人之素稟,此乃因時氣而識其將來之病症也。

至於當時則又不然,如火不藏則肺病,金不藏則肝病,木不藏則脾病,土不藏則腎病,水不藏則心病,此因當時之過旺而及於妻者也。夫婦俱病,則其中補瀉之義可推,如辰戌年,初之氣為相火,是火不藏也,當時之肺病,將來之脾病可知。即此一端,可以例其餘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肺無法儲藏精華,腎臟必定會受損;腎臟無法儲藏精華,肝氣就無法疏發;肝氣無法疏發,心臟就無法得到滋養;心臟無法得到滋養,脾臟必定會受到傷害;脾臟受到傷害,肺臟就會發生災禍。總而言之,母親無法儲藏精華,兒子就無法發育成長,兒子無法發育成長,疾病最終還是會影響到母親。所以,心影響肝、肝影響腎、腎影響肺、肺影響脾、脾影響心,母子之間互相影響,疾病的根源和表象就是這樣決定的。但這也只是大致上來說明道理。至於它們之間是否會互相影響,或者影響的程度深淺,則要看個人的先天體質,這也是根據時令之氣來預測將來可能發生的疾病。

至於當時的情況又有所不同,例如火無法儲藏,就會導致肺病;金無法儲藏,就會導致肝病;木無法儲藏,就會導致脾病;土無法儲藏,就會導致腎病;水無法儲藏,就會導致心病。這是因為當時的某種屬性過於旺盛,而影響到其所剋制的對象(如火剋金,故火不藏導致肺病)。如果夫妻雙方都生病,那麼就可以從其中推斷出應該如何補益或瀉泄。例如在辰戌年,初之氣為相火,這就是火無法儲藏的表現。當時的肺病,就可以知道將來會發生脾病。從這一個例子,就可以推知其他的狀況了。

2. 古方解

3. 十全大補湯八珍湯

二方皆陰陽並用之方也,然其間有輕重之別,在乎分量之多寡以別之。如損處重在陽,則血藥多用,氣藥次之;重在陰,則氣藥多用,血藥次之。血為陰,氣為陽,盈虛消息之理,後至者成功也。伊尹十全大補湯,用四君以補氣,加木香不使上焦氣滯也;用四物以補血,加沉香不使下焦氣滯也。蓋上古氣血俱厚,故用二香,補而兼之以行。

若叔季之人,氣血俱虛,故東垣以黃耆代木香,兼益上焦之氣,以肉桂代沉香,溫暖陰血,血得溫而生,氣得溫而長。經云:虛者十補勿一泄。此類是矣。

白話文:

這兩個方子(十全大補湯和八珍湯)都是陰陽並用的藥方,但它們之間有輕重之分,差別在於藥材用量的多寡。如果虧損的重點在於陽氣,那麼補血的藥材就用多一些,補氣的藥材次之;如果虧損的重點在於陰血,那麼補氣的藥材就用多一些,補血的藥材次之。血屬於陰,氣屬於陽,陰陽盈虧消長的道理,是後續補益才能見效的。伊尹的十全大補湯,用四君子湯來補氣,加上木香是為了避免上焦的氣滯;用四物湯來補血,加上沉香是為了避免下焦的氣滯。因為上古時代的人氣血都比較充沛,所以使用這兩種香藥,在補的同時也兼顧了疏通。

如果是末世時代的人,氣血都比較虛弱,所以李東垣就用黃耆代替木香,來加強補益上焦之氣,用肉桂代替沉香,來溫暖陰血,讓血得到溫煦而生長,氣得到溫養而增強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虛弱的人要用十分的補藥,而不要用一分的瀉藥。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
4. 歸脾湯

歸脾,味味皆滯,故用木香以疏肝,肝疏得歸身、棗仁,肝血潤矣。肝血能潤,則脾血能藏,脾既能藏,而後能為胃行其津液,使周身皆利也。蓋參、耆、朮、草之補脾,當歸之補肝,茯神、棗仁、遠志之補心,各守一經,性皆滯礙,得木香之疏通,破上焦之滯,醒動脾氣,而後脾能淫氣於心,心始生血,散精於肝,肝始藏血,心肝既足,而後脾得以統血,血足則火不郁,三焦通達而無捍格之患矣。今之用歸脾而去木香者,能不為之慨嘆哉!

白話文:

歸脾湯這個方子的藥性,藥味都偏於停滯,所以使用木香來疏通肝氣,肝氣疏通後,再用當歸、酸棗仁來滋潤肝血。肝血潤澤了,脾臟就能夠藏住血液。脾臟能藏住血液後,才能夠為胃運送津液,使全身都得到滋養。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這些藥材補脾,當歸補肝,茯神、酸棗仁、遠志補心,各自作用在不同的經絡,藥性都偏於停滯,必須要靠木香來疏通,才能打破上焦的滯塞,使脾氣甦醒而開始運作。之後脾臟才能將氣血輸送到心臟,心臟才能產生血液,再將精氣散布到肝臟,肝臟才能夠儲藏血液。心臟和肝臟的精血充足後,脾臟才能夠統攝血液,血液充足就不會有虛火鬱積的問題,三焦也能夠通暢無阻,不會有阻礙。現在使用歸脾湯卻去掉木香的人,實在讓人感到慨嘆啊!

5. 補中益氣湯

補中者,補中氣也。參、耆、朮、草所以補脾,五行相制則生化,廣皮以疏肝氣,歸身以養肝血,清氣升則陰陽皆長,故用柴胡、升麻以升提清氣,清氣既升則陽生,陽生而陰自長矣。

白話文:

補中益氣湯,是為了補養中焦之氣。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這四味藥是為了補養脾胃,依照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,能促進身體的生化機能。陳皮是用來疏理肝氣,當歸身是用來滋養肝血。清氣上升,陰陽二氣都能夠增長,所以使用柴胡、升麻來提升清氣。清氣上升後,陽氣就會產生,陽氣產生後,陰氣自然也會跟著增長了。

6. 四君子湯

四君子陽中之陰,肺、脾二經藥也。人參補氣治裡虛;白朮行中焦之濕;茯苓瀉膀胱隱伏之火,止瀉補脾;甘草健脾和中,退虛火,解諸毒,得黃耆則補肺,得當歸則補血,得山藥則補脾陰,得炮姜則溫中,得丁香則溫胃,得陳曲則去胃中陳腐之氣,得木香、砂仁則醒脾氣,加地黃之沉寒則治丹田火起,加白芍則補脾陰,瀉土中之木,治木乘土位。

白話文:

四君子湯是屬於陰性中的陽性藥方,主要作用在肺和脾這兩條經絡。人參能補氣,治療身體內部的虛弱;白朮能去除中焦的濕氣;茯苓能導出膀胱內隱藏的火氣,同時能止瀉並補養脾胃;甘草能健脾和中,消除虛火,並能解各種毒素。甘草如果搭配黃耆,就能補肺氣;搭配當歸,就能補血;搭配山藥,就能補脾陰;搭配炮薑,就能溫暖中焦;搭配丁香,就能溫暖胃部;搭配陳曲,就能去除胃中腐敗的氣味;搭配木香或砂仁,就能喚醒脾氣。如果再加上地黃這種寒涼的藥材,就能治療丹田部位的火氣上炎;如果再加上白芍,就能補養脾陰,同時也能抑制脾土中過旺的木氣,治療木氣過盛而侵犯脾土的病症。

7. 四物湯

四物湯治血之有餘,不治血之不足。蓋血之有餘者,溢而不歸經,則用川芎上行巔頂,下至九泉以行血,當歸引血歸經,二味走而不守;用白芍之酸以斂之,地黃直達丹田,二味守而不走,使血安於其位也。若血不足而但用四物,則孤陰不長,難以奏功,故必以四君為主,令陽生陰長可也。

白話文:

四物湯是用來治療血液過多,而不是治療血液不足的。因為血液過多時,會溢出血管而無法正常循環,所以用川芎的藥性來引導血液向上到達頭頂,向下到達身體最深處,以運行血液;用當歸引導血液回到正常的運行軌道,這兩種藥的藥性是流動而不停滯。再用白芍的酸味來收斂血液,用熟地黃直接作用於丹田,這兩種藥的藥性是守住而不流動,使血液安穩地待在它應該在的位置。如果血液不足卻只用四物湯,會導致陰血孤虛而無法生長,難以發揮療效,所以必須以四君子湯為主,來使陽氣生長,進而使陰血生長才可以。

8. 溫肺湯

溫肺湯,所以令金浮而水升也。細辛、五味、肉桂皆所以溫腎,腎水溫暖則氣上行,所謂云從地起也。氣即水中之金,是金浮也。上行之氣,熏蒸於肺而為津液,津液屬水,是水升也,所謂水從天降也。又溫肺湯有木沉而火降之妙,溫肺則金旺,金旺則能平木,木有所畏,收斂下行,是謂木沉。木者,火之母也,木浮則火亦在上,木沉則火自降,火降在下,而腎水亦溫矣。

白話文:

溫肺湯的作用,是使肺金上浮,腎水上升。其中細辛、五味子、肉桂等藥材,都是用來溫補腎陽的,腎水溫暖了,氣就能向上運行,這就像雲從地面升起一樣。這裡的氣,其實就是水中的金氣,這就是所謂的「金浮」。向上運行的氣,熏蒸到肺部就化為津液,津液屬水,這就是所謂的「水升」,就像水從天上降下來一樣。

溫肺湯還有使肝木下沉、心火下降的奧妙。溫暖肺部,肺金就會旺盛,肺金旺盛就能夠平定肝木,肝木有所畏懼,就會收斂向下,這就是所謂的「木沉」。肝木是心火的母親,肝木上浮,心火也會跟著往上,肝木下沉,心火自然下降,心火下降到下方,腎水也會跟著溫暖起來。

9. 保元湯

黃耆,有汗,用蜜炙,胃虛,米泔水浸炒,表惡寒,酒拌炒,嘈雜,人乳拌制。表虛耆多,裡虛參多。甘草,生用瀉火,炙用健脾。汗甚耆、草多,無汗加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葛根,久病熱不退去表藥,只用保元。

血虛加當歸,脾虛加白朮,渴加麥冬、五味,虛煩不眠加棗仁,小水不利加牛膝、白茯苓,心神不安加茯神、遠志、棗仁,退火重用參、耆,虛而火動少加黃柏,小便不通或赤加香附,腰痛加杜仲,惡寒加肉桂,噁心加炮姜,自汗虛寒加附子,腹脹恐成中滿加附子、炮薑、肉桂、吳茱萸、青皮、枳殼之類,脈虛浮有濕加羌活、防風、茯苓。人無氣不生,而氣又多患其不足。

凡去病之藥,病去即止,不可多服,多服能泄真氣。保元湯能補血中之氣,故曰保元,言以此保血中之元氣也。人稟天地之氣以生,負陰抱陽,陽不可令陷於陰分,當使胃有春夏發生之氣,不可使有秋冬肅殺之氣。故宜大升、大降,使清陽發腠理,濁陰歸五臟,如天之包乎地外,而周行不息。

假如天之元氣不足,而常陷於濁陰,則地亦無生生之意矣。故天氣升則地氣長,而後絪縕和合,霖雨時降,滋生萬物,萬物各得其所也。人生全賴此一腔之氣,而氣又以血為依,胃乃生血之原,若元氣不足,陷於陰分,則血不生長,化而為火,變異無常,漸趨死路,而曾莫知其故,亦可憫矣。夫人身上體屬陽,下體屬陰,上陽不生,則陰氣絕矣。

上古聖人,與天地合德,深悟生生不息之機,故其用藥大升、大降,以法天之陽氣上升,地之陰氣不絕,陰陽二氣升降互施,則氣血散布於四肢,何病之有?倘陽不升,則血凝滯,諸病生焉。醫者,當體聖人生髮之心,不可使氣血有偏。聖人妙法亦不過能體升、降、浮、沉之法耳!

白話文:

保元湯

黃耆,如果病人有流汗,要用蜂蜜炙烤過;如果是胃虛,要用米湯浸泡後炒過;如果怕冷,要用酒拌炒;如果是覺得胸口悶脹不舒服,要用人乳拌過再用。身體表面虛弱,黃耆用量要多;身體內部虛弱,人參用量要多。甘草,生用可以瀉火,炙烤過用則能健脾。流汗很嚴重,黃耆和甘草的用量要多;沒有流汗,要加入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葛根。如果久病發熱不退,不應該再用發散的藥,只能用保元湯。

如果血虛,要加入當歸;脾虛,要加入白朮;口渴,要加入麥冬、五味子;虛弱煩躁睡不著,要加入棗仁;小便不順暢,要加入牛膝、白茯苓;心神不安,要加入茯神、遠志、棗仁;退火氣,要加重人參和黃耆的用量;如果虛弱又火氣大,要少量加入黃柏;小便不通或者發紅,要加入香附;腰痛,要加入杜仲;怕冷,要加入肉桂;噁心,要加入炮姜;自汗、虛寒,要加入附子;肚子脹氣,怕變成中滿,要加入附子、炮薑、肉桂、吳茱萸、青皮、枳殼之類的藥材;脈象虛弱浮散,又有濕氣,要加入羌活、防風、茯苓。人沒有氣就不能生存,而人的氣又常常不足。

所有用來治病的藥,病好了就要停止服用,不能多吃,多吃會洩耗體內的真氣。保元湯能補充血液中的氣,所以稱為保元,意思是說用這個方子來保養血液中的元氣。人秉承天地之氣而生,背負著陰氣,懷抱著陽氣,不能讓陽氣陷於陰氣的範圍,應該讓胃有像春夏一樣生發的氣機,不能讓胃有像秋冬一樣肅殺的氣機。所以應該讓陽氣上升,陰氣下降,使清陽之氣發散到皮膚表面,濁陰之氣回到五臟,就像天包圍著地一樣,周而復始地運行。

假如天上的元氣不足,而常常陷於濁陰,那麼大地也沒有生生不息的意念了。所以天氣上升,地氣才能生長,然後陰陽和合,下起及時雨,滋養萬物,萬物才能各得其所。人的一生全靠體內這股氣,而氣又要依賴血液,胃是產生血液的根源,如果元氣不足,陷於陰氣的範圍,那麼血液就不能生長,反而會化為火氣,變化無常,逐漸走向死亡,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這也是很可悲的。人的上半身屬於陽,下半身屬於陰,如果上半身的陽氣不能生發,那麼陰氣也會斷絕。

上古的聖人,與天地的法則相合,深刻領悟到生生不息的道理,所以他們用藥能使陽氣上升,使陰氣不會斷絕,陰陽二氣升降互動,那麼氣血就能散布到四肢,哪裡還會有病呢?如果陽氣不上升,那麼血液就會凝滯,各種疾病就會產生。醫生應該學習聖人啟發生機的道理,不能讓氣血有偏頗。聖人的奧妙之處也不過是能掌握升、降、浮、沉的法則罷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