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慎齋遺書》~ 卷十 (11)
卷十 (11)
1. 痘疹
靨後口內黑點瘡者凶,恐胃爛不治,或一月、半月餘熱不退,發渴屬虛,宜生脈散兼四物湯,調養氣血,不致乾涸,但久病無陽,莫依常例治之,致脾虛不食,或四五六日口舌硬瘡,變成疳疾,或致胃爛,宜消毒,甘桔加元參、沙參、炮姜;如反用白虎,損傷胃氣,九也。
麻後痢,只因脾虛不醒,宜用芎、歸,白痢煨生薑,赤痢香連丸,切莫大下,瀉痢不愈,宜大補氣血;若大下則泄盡元氣,黃脹而死,十也。
發表一節,冬用麻黃、羌活、白芷,並消毒飲;春、夏用蘇葛根加連翹、甘草、桔梗,喉痛加牛蒡。四季前胡、貝母不可缺。升麻恐升其毒湊咽,不可輕用;若患泄痢,則氣下陷,宜用之。嘔用陳皮、貝母、薑汁、竹茹。前後咳嗽,乃風寒所感,宜表中卻邪。過於清者絕胃家生髮之氣,過於補者動胃火,二者皆非疹之正治。
惟補陽中之陰,隨證施治,莫偏於寒,莫偏於熱,則元氣足,易起易發;若元氣衰則毒鬱於表,表熱而火土涸,真陰絕而不救矣。
白話文:
臉上的痘痘消退後,如果嘴巴裡面出現黑色的瘡點,這是凶險的徵兆,恐怕是胃部潰爛,難以治癒。或者病後一個月、半個月還有餘熱不退,並且感到口渴,這屬於虛症,應該用生脈散搭配四物湯,來調養氣血,避免身體過於乾燥。但是這種久病的人通常陽氣不足,不能依照一般常規的治療方式,以免導致脾虛而不思飲食。如果生病四、五、六天後,嘴唇、舌頭出現硬瘡,有可能變成疳疾,甚至導致胃部潰爛,應該用消毒的藥方,如甘桔湯加入元參、沙參、炮薑來治療。如果反而使用白虎湯,會損傷胃氣,這是要特別注意的第九種情況。
麻疹之後出現腹瀉,是因為脾胃虛弱,功能尚未恢復。如果是白色腹瀉,應該使用芎、歸,搭配煨過的生薑;如果是紅色腹瀉,則用香連丸。切記不可使用過度瀉下的藥物。如果腹瀉不止,應該用大補氣血的藥方。如果過度瀉下,會耗盡元氣,導致腹脹而死亡,這是要特別注意的第十種情況。
關於發汗解表,冬天應該使用麻黃、羌活、白芷,以及消毒飲。春天和夏天應該使用蘇葉、葛根,加上連翹、甘草、桔梗,如果喉嚨痛,則加入牛蒡。不論什麼季節,前胡和貝母都是不可或缺的藥物。升麻可能會使毒氣上衝到咽喉,所以不可輕易使用。如果病人有腹瀉,表示氣機下陷,反而應該使用升麻。嘔吐則用陳皮、貝母、薑汁、竹茹。病前病後的咳嗽,是因為感受到風寒,應該使用發汗解表的藥物來驅除邪氣。過於清涼的藥物會耗損胃的生發之氣,過於補益的藥物則會引動胃火,這兩種都不是治療痘疹的正確方法。
正確的治療原則是,在補養陽氣的同時兼顧陰液,根據不同的症狀靈活應用藥物,既不可偏向寒涼,也不可偏向燥熱。如此則元氣充足,痘疹容易發出,也容易痊癒。如果元氣衰弱,毒邪就會鬱積在體表,體表發熱,體內陰液枯竭,那麼就無法救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