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何氏虛勞心傳》~ 選方 (2)
選方 (2)
1. 六味地黃丸
經水不調,血枯閉絕,參後歸脾湯加減法。以上加減諸法,保陰左歸仿此,此純陰重味潤下之方也。純陰,腎之氣;重味,腎之質;潤下,腎之性。宋錢仲陽用此方治小兒齒遲語遲,腳軟行遲,囟門不合,陰虛發熱諸症,以皆屬腎虛,緣小兒稚陽純氣,故以仲景八味丸去桂附,而但補其真陰,隨手輒效。明·薛立齋因之悟大方陰虛,用丹溪補陰法不效,以此代之立效。
薛氏加減之法甚多,即如本方去澤瀉加黃耆,以合養血之奇。蓋為發熱作渴,小便不調,理無再竭,故去澤瀉。又入生脈散,以生金滋水,虛則補母之義,復合異功散以崇土生金,兼母之外家而補之,更其名曰人參補氣湯。加減變合無窮,真如游龍戲海之妙,舉一為例,學者當善悟其法,而以意通之,則不可勝用矣。
趙養葵《醫貫》一書,得力於《薛氏醫案》,而益闡其義,觸處旁通,外邪雜病,無不貫攝,而六味之用益廣。試舉其陰虛諸症所用,如雲:世之真陰虛而發熱者,十常六七,亦與外感無異,余於陰虛發熱者,見其火熱面赤,口渴煩躁,與大劑六味湯服之而愈。又云:陰虛火動,則水沸泛上為痰,其痰重濁白沫,與火衰水泛為痰,純是清水者不同。
動於腎者,猶龍火之出於海,龍興而水附;動於肝者,猶雷火之發於地,雷出而雨隨。用六味湯以滋陰降火,此不治痰之標,而治痰之本,既治其本,復宜補脾以制水,方為良法。又云:咳嗽必責之肺,以治之之法,不在於肺而在於脾,而又歸重於腎。人有咳嗽暴重,動引百骸,自覺氣從臍下逆沖而上者,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原,當以六味湯主之。毋徒從事於肺,以肺司出氣,為氣之主,腎司納氣,為氣之本。
又腎為肺之子,虛則補其子也。大凡陰虛咳嗽,起於房勞,火上刑金,咳則肺金必傷。余先以六味之類壯其水,使水升而火降,然後以參耆救被傷之肺,兼有虛則補母之義,一舉兩得之法也。若不先壯水以鎮火,而遽投參耆以補陽,反使陽火愈旺,而金益受傷,豈藥之罪哉?此所謂不識先後著者也。如火不降,則參耆始終難用,治陰虛之所以難也。
又云:腎水虛則有火,有火則有痰,有痰則咳嗽,咳嗽甚則喘,宜六味丸加麥冬、五味、牛膝之屬,大劑重飲。蓋陰症發喘,去死不遠,幸幾希一線牽帶,在命門之根,尚爾留連。善治者,惟以助元元,接直下鎮墜之藥,俾其返本歸元,或可回生,然亦不可太峻也。又云:陰虛喉痛,屬少陰之病。
少陰之火,烈如奔馬,逆沖而上,到咽喉緊要之所,緊鎖氣鬱,結而不得舒,或痛或腫,其症必內熱,口乾面赤,痰涎湧上,其尺脈必數而無力,須六味加麥冬五味,大劑飲之。褚氏所謂上病療下也。
白話文:
六味地黃丸這帖藥,本來是針對女性月經不調、血枯閉經等問題,用參歸脾湯加減而來。這些加減的方法,都是為了滋養陰液,類似左歸丸的思路,屬於純陰滋潤的方子。所謂「純陰」,是指腎的精氣;「重味」,是指腎的精質;「潤下」,是指腎的特性。
宋代的錢仲陽用這個方子治療小孩發育遲緩,例如牙齒長得慢、說話晚、腳軟走路慢、囟門閉合慢、陰虛發熱等症狀,他認為這些都是腎虛導致的。由於小孩的陽氣還很稚嫩,所以他用張仲景的八味丸去掉桂枝和附子,只滋補真陰,效果很好。
明代的薛立齋也因此領悟到,治療體質陰虛,用朱丹溪的補陰法效果不佳時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替代,效果立竿見影。
薛立齋對六味地黃丸的加減變化很多,比如他會把方子裡的澤瀉去掉,加上黃耆,用來調養氣血。因為發熱口渴、小便不正常時,不應該再耗傷津液,所以去掉澤瀉。有時候也會加入生脈散,用來生津滋水,這是虛則補母的道理;還會加入異功散,用來健脾生金,同時照顧母體之外的因素。他把加減後的方子改名為人參補氣湯。這種加減變化非常靈活,就像龍在海裡嬉戲一樣,變化無窮。學習的人應該善於領悟其中的道理,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,這樣才能發揮出這個方子的最大功效。
趙養葵在《醫貫》這本書裡,參考了薛立齋的醫案,更加闡明了六味地黃丸的用途,能觸類旁通,連外感雜病都能用得上,擴大了六味地黃丸的應用範圍。他提到,陰虛發熱的病症很常見,跟外感發熱很相似。他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治療陰虛發熱,病人的臉色會發紅、口渴煩躁,服藥後就能好轉。
他又說,陰虛導致火氣上炎時,會使水液沸騰而產生痰,這種痰是濃濁的白色泡沫痰,跟陽虛水液泛濫的清水痰不一樣。腎陰虛導致的火氣上炎,就像龍火從海裡冒出來一樣,龍一興起,水就跟著上湧;肝陰虛導致的火氣上炎,就像雷火從地底爆發一樣,雷一響起,雨就跟著下來。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陰降火,這樣就不是治痰的表面現象,而是治痰的根本原因。治好根本原因後,還應該健脾來控制水液,這樣才算完善的治療方法。
趙養葵還認為,咳嗽雖然是肺的問題,但治療方法不應該只針對肺,還應該兼顧脾和腎。有的人咳嗽很嚴重,牽動全身,感覺氣從肚臍下方往上衝,這是腎虛導致氣不能歸元,應該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。不要只在肺上想辦法,因為肺主呼吸,是氣的發出點,而腎是氣的根本。
腎是肺的「子」,虛弱的時候就要補腎,這是虛則補子。一般來說,陰虛咳嗽大多是房勞過度導致的,火氣上炎傷害到肺,導致肺陰受損。應該先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來滋養腎陰,讓腎水上升而抑制火氣,然後再用人參、黃耆來補救受損的肺陰,這也符合虛則補母的道理。這是個一舉兩得的好方法。
如果沒有先滋養腎陰來鎮壓火氣,就直接用人參、黃耆來補陽,反而會讓陽火更旺盛,加重肺陰的傷害。這就像沒有搞清楚先後順序一樣。如果火氣不降下來,人參、黃耆就始終難以發揮作用,這也是治療陰虛為什麼這麼困難的原因。
如果腎陰虛導致產生火氣,有火氣就會生痰,有痰就會咳嗽,咳嗽嚴重會喘。這種情況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麥冬、五味子、牛膝之類的藥,大量服用。因為陰虛導致的喘症是比較危險的,如果還有一線生機,可能就在命門之根,應該用滋陰降火的藥,配合向下墜的藥,幫助身體恢復正常。但用藥也不能過猛。
陰虛導致的喉嚨痛,屬於少陰病。少陰之火很猛烈,像奔跑的馬一樣,逆衝而上,到達咽喉要害部位,導致氣機鬱結,難以舒暢,出現疼痛或腫脹,同時伴有內熱、口乾、面色發紅、痰涎上湧等症狀,脈象也會出現細數無力。這個時候要用六味地黃丸加麥冬、五味子,大量服用。這就是褚氏所說的「上病下治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