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何氏虛勞心傳》~ 選方 (4)

回本書目錄

選方 (4)

1. 天王補心丹

治憂愁思慮傷心,(心為君主,心傷則神去,頃刻云亡。凡云心病皆包絡受病,)心血不足,神志不寧,(心藏神,腎藏志,心腎不交,神志不寧。)健忘怔忡,心跳善驚,(皆心血虛之,故血虛則心生火,火則生痰,痰動心包,故驚跳及夢寐不寧。怔忡者,心中惕惕,恍惚不安,如人將捕之狀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憂愁思慮傷心的方法:因為心臟是人體的君主,心臟受到傷害,則神識就會離去,頃刻之間就會死亡。凡是說到心臟疾病,都是指心包絡受到傷害。心臟血液不足,神識不安寧。(心臟藏有神識,腎臟藏有意志,心臟與腎臟不能互相配合,神識就會不安寧。健忘、心神恍惚、心跳加速、容易受驚嚇,(這些都是心臟血虛所致,因此血虛則心臟生火,火則生痰,痰會刺激心包絡,因此會出現驚嚇以及睡夢不安的症狀。心神恍惚是指,心中感到不安,恍惚不安,就像有人要逮捕他一樣。

)虛煩無寐,(腎水不上交,心火無所制,亦心血少之故,仲淳云:不寐,清心火為主。)大便不利,(心主血,心傷則血燥,而便難。)小便短赤,(心與小腸為表裡,藏移熱於府。)咽乾口渴,(津液被灼,)口舌生瘡等症。(心火上炎。)

白話文:

  1. 失眠煩躁、無法成眠(腎水無法上升交匯,心火失去控制,也是因心血不足所致。仲淳說:失眠,以清心火為主。)

  2. 大便不通暢(心主血,心臟受損血就會燥熱,導致大便困難。)

  3. 小便短少發紅(心臟和小腸是表裡關係,將熱度轉移到小腸。)

  4. 咽乾口渴(津液被灼燒)

  5. 口舌生瘡等症狀(心火往上炎燒。)

人參(補心氣,五錢,虛者量加也),當歸(養心血,一兩),棗仁(炒,四兩),五味(收心液,五錢),茯神(二兩),遠志(五錢),丹參(安心神,五錢),生地(四兩),柏子仁(二兩),麥冬(益心津,二兩),天冬(二兩),元參(壯腎水,一兩),桔梗(引諸藥停留上焦,不使速下也。五錢),十三味,蜜丸如彈子大,加硃砂(護心,一兩五錢),研細為衣。

白話文:

人參(補益心氣,五錢,體虛者酌量增加),當歸(養護心血,一兩),棗仁(炒熟,四兩),五味子(收斂心液,五錢),茯神(二兩),遠志(五錢),丹參(安神定志,五錢),生地黃(四兩),柏子仁(二兩),麥冬(滋養心陰,二兩),天冬(二兩),元參(滋補腎水,一兩),桔梗(引導諸藥停留在上焦,不使過早下行,五錢),總共十三味藥材,製成蜜丸,如彈子大小,再加入研細的硃砂(護持心臟,一兩五錢)為外衣。

一方用黃連,心火甚者加之亦可。食遠臨臥時,竹葉燈心湯或桂圓湯化服,噙化更佳。

白話文:

一方用黃連,心火很盛的人加上它也可以。睡前服食竹葉燈心湯或桂圓湯,含化至藥物溶化更佳。

此生津養血,清熱安神,鎮心之劑。勞心之人所宜服之。昔志公禪師日夕誦經,鄧天王憫其勞,錫以此方,因得名焉。他如安神,則有石斛、龍齒、珍珠、琥珀;清熱則有犀角、木通、辰砂、益元散;豁痰則有竹瀝、貝母、天竺黃、膽星、牛黃;鎮驚則有金箔、代赭石。皆可隨症選用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可以生津養血、清熱安神、鎮靜心神。勞累思慮過度的人宜服用。從前,志公禪師日夜誦經,鄧天王體恤他的辛苦,賜予他這個方子,所以由此得名。其他如安神,可以使用石斛、龍齒、珍珠、琥珀;清熱則可以使用犀角、木通、辰砂、益元散;化痰則可以使用竹瀝、貝母、天竺黃、膽星、牛黃;鎮驚則可以使用金箔、代赭石。都可以根據症狀選擇使用。

愚按:經文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,而總統魂魄,兼該志意。故憂動於心則肺應,思動於心則脾應,怒動於心則肝應,恐動於心則腎應。凡喜、怒、憂、恐、悲、思、驚、七情,雖分屬五臟,然無不從心而發。經云:心主一身之脈。又云:心生血,是心者,血之原。故心不妄役,則其血日生,惟勞心過度,心血日耗,由是臟腑無所潤,筋脈無所養,營氣衰少,邪熱隨作,所謂陰虛生內熱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我認為,經書中說心臟是五臟六腑的統領,掌管著人的魂魄,並且主宰著人的意志。因此,憂愁會影響到肺,思考會影響到脾,憤怒會影響到肝,恐懼會影響到腎。喜悅、憤怒、憂愁、恐懼、悲傷、思考、驚嚇這七種情緒,雖然分別對應著不同的臟腑,但都源於心臟。經書中也說心臟主管著全身的經脈,並且心臟生血,是血液的源泉。所以,如果心臟不勞累,血液就會源源不絕地生成。但如果過度勞累心臟,心血就會逐漸消耗,導致臟腑得不到滋潤,筋脈得不到濡養,營氣衰弱,邪氣趁虛而入,這就是所謂的「陰虛生內熱」。

若腎水不虛,猶能上交,心火不至灼肺為害,虛則心火無制,亢甚刑金為咳而喘,肺陰消灼,身體羸瘦,而危亡可立待矣。此症不得志者多有之,故治斯症者,必兼壯水為主,又須顧慮中氣為重。大凡虛勞之人,無論何臟受傷,非內熱骨蒸,即不謂之虛勞;非食少泄瀉,肌肉消瘦,尚不至死地。所以,孫思邈謂補脾不如補腎,許學士謂補腎不如補脾。

二先生深知二臟為生人之根本,故凡病皆宜脾腎,不獨虛勞為然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腎水充足,仍然可以上升,心火不會連帶灼傷肺臟而造成危害。如果腎水虛弱,心火就會失去控制,變得亢盛,會傷害肺臟而引起咳嗽和喘息。肺臟陰液被灼傷,身體就會消瘦虛弱,隨時可能危及生命。這種病症在失意的人身上很常見。因此,治療這種病症時,必須以補腎為主要目標,同時也要顧慮到中氣。一般來說,虛弱的人,無論哪個臟器受傷,如果不是內熱骨蒸,就不能稱之為虛弱;如果不是食慾不振、腹瀉,肌肉消瘦,就不會到死亡的地步。所以,孫思邈說:「補脾不如補腎」,許學士說:「補腎不如補脾」。

2. 歸脾湯

治思慮傷心(脾在志,為思也)。健忘怔忡,驚悸不寐,(悸者,心築築跳動也。)自汗盜汗,(汗為心之液,凡汗出無有不從心液而來,自汗有陰陽之分,盜汗則專屬心腎陰虛,故睡則汗出也。)或勞倦傷脾,(應酬太煩,奔走太苦,飲食失節,皆能傷脾。)肢體痠疼,(脾主四肢肌肉,故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思慮而傷心的疾病(脾臟在志中,也掌管思維)。健忘恍惚,驚悸失眠,(心跳強勁而快速且不規律。)自汗或盜汗,(汗液是心臟液體,所有汗液的流出都來自於心臟液體,自汗可分為陰虛和陽虛,而盜汗則專門屬於陰虛。因此,睡著時會出汗。)或者因勞累而傷害脾臟,(應酬過多,奔波過度,飲食失調,都會損傷脾臟。)四肢痠痛,(脾臟掌管四肢的肌肉,因此四肢痠痛也與脾臟有關。)

然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,則肝腎亦傷,所以亦有兼筋骨腰痠也。)嗜臥少食,(脾傷則神亦倦,故嗜臥,又腎病則嗜臥,精竭者,神倦也。少食者,胃傷也。)或心脾虛痛,(所謂胃脘,當心而痛是也。)大便不調,(脾主大便,虛則或滯或閉,是其本病也。)血無主統,(心虛則不能生血,脾虛則不能統血。

白話文:

然而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頭,長時間行走會損傷筋脈,那麼肝腎也會受傷,所以也有兼筋骨腰痠的症狀。)喜歡睡覺、食慾不振,(脾臟受傷,精神也會疲倦,所以喜歡睡覺。腎臟有病也喜歡睡覺。精氣耗盡,精神就會疲倦。食慾不振是因為胃受傷。)或者心脾虛弱而疼痛,(所謂胃脘,就是指胸口的疼痛。)大便不調,(脾臟主導大便,脾虛就會導致大便不通暢或閉結,這是脾虛的本病。)血液沒有主導力量,(心虛就不能生血,脾虛就不能統血。

)錯經妄行,(或上或下皆是。)或血虛發熱晡熱,(申酉時,心脾血虛,皆發熱晡熱。)或經不準閉絕等症。(心脾受傷之故,亦有房勞傷腎,惱怒傷肝,而損衝任二脈所致。)

白話文:

經期錯亂,月經提前或延後,或因血虛而發燒、傍晚發燒(申酉時,心脾血虛,都會發燒、傍晚發燒),或月經不準、閉絕等症狀(心脾受傷所致,也有房勞傷腎、惱怒傷肝,而損害衝任二脈所致)。

人參(虛者多用),黃耆(蜜炙),白朮(米泔水浸半日,隔土蒸,曬乾再用白蜜調人乳浸,照上法蒸曬共九次。各一二錢),炙甘草(補氣健脾,五分),茯神(一二錢),棗仁(研,炒,三五錢),遠志(安神補心,以生神,五分,原方無),當歸(養血益肝,以生心,五分,原方無),圓眼肉(甘先入脾,以脾喜甘也。十枚),木香(香能快氣,以脾喜通也。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(體虛的人多用):1~2 錢

  • 黃耆(用蜂蜜炙烤):1~2 錢

  • 白朮(用米泔水浸泡半天,隔水蒸,曬乾後再用白蜜調人乳浸泡,照上述方法蒸曬共九次):1~2 錢

  • 炙甘草(補氣健脾):5 分

  • 茯神(寧心安神):1~2 錢

  • 棗仁(研磨,炒熟):3~5 錢

  • 遠志(安神補心,以生神):5 分(原方沒有)

  • 當歸(養血益肝,以生心):

5 分(原方沒有)

  • 圓眼肉(甘味先入脾,脾喜甘):10 顆
  • 木香(香味能快氣,脾喜通):5 分(原方沒有)

三五分),他如驚悸怔忡,加辰砂、麥冬。不寐多用棗仁、圓肉,加生地、麥冬、石斛、竹葉。如有痰者,再加竹瀝、天竺黃。自汗多用參、耆。盜汗多用棗仁,加白芍、五味、生地、麥冬,而參、耆、木、遠四味,隨症減去。肢體痠疼,加牛膝、續斷、秦艽、二地。食少多用人參。

白話文:

三五分),其他如驚悸怔忡,加辰砂、麥冬。不眠多用棗仁、圓肉,加生地、麥冬、石斛、竹葉。如有痰,再加竹瀝、天竺黃。自汗多用參、耆。盜汗多用棗仁,加白芍、五味、生地、麥冬,而參、耆、木、遠四味,隨症減少。肢體痠痛,加牛膝、續斷、秦艽、二地。食物少多用人參。

胃脘心痛,倍木香,加砂仁、橘紅。大便泄瀉,倍白朮,加米仁、山藥、蓮肉。便血加生地、白芍、麥冬、五味。血熱甚者,加地榆。血虛發熱晡熱加地冬,而參、耆、木香隨症去留。如因肝經血虛而寒熱如瘧者,則宜逍遙散加減。如腎中陰虛而發熱者,則宜保陰六味之屬。

白話文:

  1. **胃脘疼痛:**加倍木香,並加入砂仁、橘紅。

  2. **大便泄瀉:**加倍白朮,並加入米仁、山藥、蓮肉。

  3. **便血:**加入生地、白芍、麥冬、五味。如果血熱嚴重,則加入地榆。

  4. **血熱嚴重者:**加入地榆。

  5. **血虛發熱、傍晚發熱:**加入地冬,而參、耆、木香則依症狀增減。

  6. **如果因肝經血虛而寒熱如瘧疾:**則適合使用逍遙散加減。

  7. **如果腎中陰虛而發熱:**則適合使用保陰六味等補腎滋陰的藥方。

經水先期者為血熱,色紫黑者熱之甚,加二地、白芍、五味、麥冬。熱甚者,加龜甲、黃柏,而參、耆、木香,隨症去留。後期者為血虛,色淡者為虛之甚,倍當歸,加地芍、枸杞、麋角、龜甲,兼服六味,左歸。經水或前或後不一,其症氣亂,患從虛治,仍照上法,再加四制香附。

白話文:

月經超前的人是因為血熱導致的,月經的顏色呈現紫黑色則是血熱嚴重的情況,可以添加生地、白芍、五味子、麥冬等中藥材來治療。如果血熱很嚴重的人,可以再添加龜甲、黃柏,而人參、黃耆、木香則可以根據症狀來決定是否要添加。月經延後的人則是因為血虛導致的,月經顏色呈現淡色則是血虛嚴重的情況,可以加倍添加當歸,再添加生地、芍藥、枸杞、鹿角、龜甲,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,並搭配左歸丸治療。月經有時超前有時延後的人則是因為氣血混亂導致的,治療時應以虛症為主,仍按照上述的方法治療,另外再添加四制香附。

(為氣病之總司,女科之主帥,同艾浸,浸二宿,分作四分,一分鹽水浸炒,一分酒浸炒,一分童便浸炒,一分人乳浸炒。)經水閉絕,屬心脾虛者,倍當歸,加地、芍。若因火盛陰虛血枯者,則宜參用六味、左歸之屬,加柏仁、澤蘭、麥冬、白芍。如因氣血鬱滯,或肥人痰多壅閉等症,另消息治之。

白話文:

胃是一個氣病的總司令,也是婦科疾病的主帥,(中醫認為,胃和陰道有密切的聯繫,胃氣好的女性,卵巢卵子發育好,容易懷孕。)用乾艾草浸泡,浸泡兩天,分成四份,一份用鹽水浸泡炒,一份用酒浸泡炒,一份用童便浸泡炒,一份用人乳浸泡炒。月經來潮不暢,屬於陰血不足的人,加倍當歸,增加地黃、芍藥。如果是因肝火旺盛、陰虛血虛引起的閉經,則宜採用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之類的藥物,加柏仁、澤蘭、麥冬、白芍。如果是因氣血鬱滯,或肥胖的人痰多壅塞等症狀,另有其他方法治療。

崩漏加地芍、麥冬、五味、萸肉、龜甲、血餘。本方加柴胡、山梔,是加味歸脾湯也。

白話文:

崩漏症增加地芍、麥冬、五味子、萸肉、龜甲、血餘等藥物。本方再加入柴胡、山梔,就成為加味歸脾湯。

此方補氣養血安神,乃心脾肝三經之藥,宋·嚴用和所創。內經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者也。胃足陽明與大腸手陽明為二陽,蓋人之情欲,本以傷心,母傷則病及其子。勞倦本以傷脾,臟傷則病連於腑。故凡內而傷精,外而傷形,皆能病及於胃。此二陽之病,所以發心脾也。

白話文:

此方藥具有補氣養血安神的作用,是針對心、脾、肝三經的藥物,由宋朝的嚴用和創制。陰陽相合之道中所提到的二陽之病發作於心脾,有無法隱藏曲折的變化,導致女子月經不調。胃和足陽明經與大腸和手陽明經是二陽,蓋因人的情慾,原本就容易傷害心臟,母親受到傷害則疾病會傳染給她的孩子。過度勞累原本就容易傷害脾臟,臟腑受傷則疾病會傳染到臟腑相關的器官。所以無論是內傷精,還是外傷體,都能導致胃部疾病。這就是二陽疾病會發作的機制。

不得隱曲,陽道病也。夫胃為水穀之海,主化營衛而潤宗筋。如經云: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,太陽陽明之所合也。胃病則失生化精血之原,故為陽衰少精,其在女子則為不月。又云:其傳為風消,其傳為息賁者,死不治。胃家受病,久而傳變,則肝木勝土,風淫而肌體消削,胃病則肺失所養,故氣息奔急,氣竭於上,由精虧於下,敗及五臟,故死不治。所以病才見端,即為療治。

白話文:

「不得隱曲」是一種男性疾病,屬於陽道之病。胃是水穀的海洋,主要作用是化生營衛之氣,並且滋潤宗筋。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「前陰是宗筋匯聚的地方,是太陽經和陽明經交會之處。」如果胃部有病,就會失去生化精血的原動力,從而導致陽衰少精,在女性則會出現不孕。

「其傳為風消,其傳為息賁者,死不治。」是指胃病如果延誤治療,久而久之就會發生變化,肝木剋制脾土,風熱之邪侵襲肌體,導致消瘦。由於胃病,肺部失去滋養,所以氣息奔急,氣血虧虛,從而導致五臟衰敗,最終死亡,無法治癒。

因此,在疾病的早期階段,就應該及時治療。

原方無遠志、當歸,薛氏加入以治血虛,又加丹皮、山梔,以治血熱,而陽生陰長之理乃奮。隨手變化,通於各症,無不神應。趙氏謂凡治血症,須按三經用藥。心生血,脾統血,肝藏血。歸脾湯一方,從肝補心,從心補脾,率所藏所生,而從所統,所謂隔二之治,其意蓋歸血分藥一邊。

白話文:

原來的方劑沒有遠志和當歸,薛氏加入遠志和當歸以治療血虛,又加入丹皮和山梔,以治療血熱,如此陽氣得以生長,陰氣得以增長。隨手變化方劑,通於各個證候,無不靈驗。趙氏說,凡是治療血病,須按照三經來用藥。心生血,脾統血,肝藏血。歸脾湯一方,從肝補心,從心補脾,率血所藏生之處,而從血所統之處,所謂隔二之治,其用意是將血分藥分開一方。

後人不解,妄為加減,盡失其義,即有稍知者,亦只謂治血從脾,雜入溫中香燥劫陰之劑,而嚴薛二家之旨益晦。高鼓峰熟於趙氏之論,獨悟其微,謂木香一味,香先入脾,縱欲使血歸於脾,此噓血歸經之法,然嫌其香燥,反動肝火而干精液,故其用每去木香而加白芍,以追已散之陰。且心血衰少,火必刑金,白朮燥烈,恐增咳嗽,得芍藥則太陰為養營之用。

白話文:

後人對於趙氏的理論不瞭解,胡亂增減藥物,完全失去了趙氏的原意。即使是稍微瞭解的人,也只認為趙氏是通過調治脾臟來治療血癥,並加入了溫中燥濕、劫陰的藥物。這樣一來,嚴用和薛己兩家的理論就更加晦澀難懂了。高鼓峯熟讀趙氏的理論,獨自領悟到其中的奧妙。他認為木香只是一味藥,其香氣首先進入脾臟,雖然可以使血歸於脾,但這種方法只是暫時使血歸於經絡,而並非徹底根治。而且木香的香燥性質,容易引起肝火,損耗精液,所以他在使用時總是去掉木香,加入白芍,以補益已經散失的陰液。另外,心血衰少時,肝火必然刑剋肺金,白朮燥熱猛烈,可能會加重咳嗽,而加入芍藥後,太陰脾經就能發揮養營的作用了。

惟脾虛泄瀉者,方留木香以醒脾,脾挾虛寒者,方加桂附以補陽。而外此者,出入心肝脾三經,甘平清潤之藥。愚謂經期不準,閉絕崩漏及便血等症,本方加減,多所相宜。若嘔吐諸血,果屬氣虛不能統攝,必面色黃白而無神,言語輕微而倦怠,脾胃虛薄而不調,六脈微弱而不數者,亦可用本方。

白話文:

只有脾虛瀉瀉的人,才會保留木香來醒脾,脾虛寒者的,才會加桂附來補陽。除此之外,都運用出入心肝脾三經,甘平清潤的藥物,愚見認為經期不準、閉經崩漏還有便血等症狀,都可以運用本方加減少來治療。如果吐血,的確是氣虛不能統攝,一定面色黃白無神,說話輕微而且倦怠,脾胃虛薄不調,六脈微弱但是不快的,也可以使用這個方子。

然患氣虛失血者甚少,即思慮傷心,勞將成未成之界,未見腎陰虛諸症,而兼脾虛症候,或大便溏泄者,則宜是方。若內熱骨蒸已成虛勞,又宜壯水滋陰為要,縱食少便泄,非參、耆、白朮助陽之品所宜矣。若勞役而兼勞心者,是心脾俱傷,具前列之症,未見肺腎陰虛諸病者,可用本方加減。

白話文:

但是患有氣虛失血的人很少,即使是思考、傷心、勞累已經很嚴重,還沒有出現腎陰虛的症狀,同時有脾虛的症狀,或者大便溏泄的症狀,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劑。如果內熱骨蒸已經形成虛勞,就應該以壯水滋陰為主,即使飲食少量、大便溏泄,也不適合使用參、耆、白朮等助陽的藥物。如果是勞動過度,同時有傷心的症狀,也就是心脾同時受傷,具備前述的症狀,但沒有肺腎陰虛的症狀,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劑加減。

然勞倦傷脾,乃脾之陰分受傷者多。故經云:陰虛生內熱,因有所勞倦,形氣衰少,穀氣不盛,上焦不行,上脘不通,胃氣熱,熱氣熏胸中,故內熱,是宜補脾胃之陰。此勞役太過,陽和之氣,亢極化火,火旺則陰虛內熱,但非色欲傷腎,真陰虛而生內熱之難療。又云:有所遠行勞倦,逢大熱而渴,渴則陽氣內伐,內伐則熱舍於腎。

白話文:

但是,勞倦損傷脾臟,往往是脾臟的陰分受到傷害比較多。所以《黃帝內經》說:陰虛產生內熱,因為有所勞累,身體氣血衰少,飲食精華不旺盛,上焦運化功能不暢,上腹部不通暢,胃氣過熱,熱氣燻蒸胸中,因此產生內熱,這時應該補益脾胃的陰分。這是勞役過度,陽和之氣過於亢盛化成了火,火旺盛了,陰虛就會產生內熱,但這不是因為色慾損傷腎臟,真陰虛而產生的內熱難以治療。又說:有所遠行勞倦,遇到大熱天氣而口渴,口渴則陽氣內攻,內攻則熱邪歸於腎臟。

腎者,水藏也。今水不勝火,則骨枯而髓虛。遠行勞倦,骨必受傷,逢大熱者,或逢天令之熱,或陰不足而內熱,火旺水虧,故骨枯髓虛,而必腎虛諸症見矣。此平時色欲過度,以致不能勞役而然,急當壯水滋陰為主,亦非本方之所宜也。

白話文:

腎臟是儲藏水液的臟器,如果水液不能剋制火熱,就會導致骨骼乾枯,骨髓空虛。人在遠行勞累後,骨骼必然會受到傷害,如果再遇上大熱的天氣,或者由於陰氣不足而引起內熱,火氣旺盛,水液虧損,就會導致骨枯髓虛,必然會出現腎虛的各種症狀。這是因為平時色慾過度,導致身體虛弱,無法承受勞累造成的,需要及時滋陰補水為主,不能服用本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