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正體類要》~ 下卷 (4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4)

1. 七味白朮散

治脾胃虛弱,津液短少,口渴作渴,或中風虛熱,口舌生瘡,不喜飲冷。最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胃虛弱、體內津液不足、常感到口渴,或是因中風導致的虛熱、口腔及舌頭出現潰瘍,且不喜歡喝冷飲的情況下,最適合服用這種藥物。

人參,白朮,木香,白茯苓,甘草(炙),藿香(各五分),乾葛(一錢)

用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人蔘、白朮、木香、白茯苓、甘草(炙制)、藿香(各五克),幹葛根(一錢)

2. 黑丸子

(一名和血定痛丸),治跌撲墜墮,筋骨疼痛,或瘀血壅腫,或風寒肢體作痛。若流注膝風,初結服之自消。若潰而膿清發熱,與補氣血藥,兼服自斂。

白話文:

(一種和血定痛丸),治療跌打損傷,筋骨疼痛,或瘀血腫脹,或風寒肢體疼痛。如果流注膝風,剛開始結塊時服此藥,能自行消散。如果潰爛膿清,出現發熱症狀,與補益氣血的藥一起服用,可自行收斂。

百草霜,白芍藥(各一兩),赤小豆(一兩六錢),川烏(炮,三錢),白蘞(一兩六錢),白芨,當歸(各八錢),南星(泡,三錢),牛膝(焙,六錢),骨碎補(焙,六錢)

上各另為末,酒糊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鹽湯溫酒送下。孕婦勿服。

白話文:

百草霜、白芍藥(各60克),赤小豆(90克),川烏(炮製,18克),白蘞(90克),白芨、當歸(各45克),南星(泡製,18克),牛膝(焙製,36克),骨碎補(焙製,36克)。

3. 白丸子

治一切風痰壅盛,手足頑麻。或牙關緊急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等症。

半夏(七兩,生用),南星(二兩,生用),川烏(去皮臍生用,五錢)

上為末,用生薑汁調糊丸,桐子大,每服一二十丸,薑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因風痰阻滯引起的症狀,例如手腳麻木、牙關緊閉、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等等。用半夏七兩,南星二兩,川烏五錢(去皮臍),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調成糊狀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一二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
4. 六君子湯

治金瘡、杖瘡等症。因元氣虛弱,腫痛不消,或不潰斂,或服克伐傷脾,或不思飲食,宜服之以壯營氣。此方即四君子湯,加陳皮、白朮。更加香附、藿香、砂仁,香砂六君子。

白話文:

治療金瘡、杖瘡等症狀。由於元氣虛弱,腫痛不消,或不潰散,或服用克伐藥物傷脾,或不思飲食,宜服用此方以壯營氣。此方即四君子湯,加上陳皮、白朮。再加入香附、藿香、砂仁,就成了香砂六君子湯。

5. 回陽玉龍膏

治跌撲所傷,為敷涼藥,或人元氣虛寒,腫不消散,或不潰斂,及癰腫堅硬,肉色不變,久而不潰,潰而不斂,或筋攣骨痛,一切冷症並效。

白話文:

用敷涼藥治療跌撲所引起的傷害。有的人,元氣虛寒,腫脹不消,或者沒有潰瘍性,以及癰腫堅硬,肉色不變,長時間都不潰爛,潰爛了又不收斂,或者筋縮骨痛,各種症狀都可以用此方法。

草烏(二錢),南星(一兩,煅),軍薑(炒,一兩),白芷(一兩),赤芍藥(一兩,炒),肉桂(五錢)

用為末,蔥湯調塗,熱酒亦可。

白話文:

草烏(二錢),南星(一兩,炒熟),軍薑(炒過,一兩),白芷(一兩),赤芍藥(一兩,炒過),肉桂(五錢)

6. 復原活血湯

治跌撲等症,瘀血停凝,脅腹作痛,甚者大便不通。

柴胡,當歸,紅花(各二錢),穿山甲(炮,五分),大黃(酒炒,一錢),桃仁(二十枚),甘草(五分),栝蔞根(一錢)

用酒水各半煎服。

白話文:

**柴胡:**2 錢,能疏肝解鬱、退燒。

當歸: 2 錢,能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潤腸通便。

紅花: 2 錢,有活血化瘀、散瘀止血、祛風散寒的功能。

穿山甲: 炮製後,5 分,能活血化瘀、祛風止痛、補心陽。

大黃: 酒炒後,1 錢,有清熱瀉火、活血化瘀、攻下積滯的作用。

桃仁: 20 枚,有活血化淤、潤腸通便的作用。

甘草: 5 分,能益氣健脾、調和諸藥。

栝蔞根: 1 錢,有清熱化痰、潤腸通便的作用。

7. 復原通氣散

治打撲傷損作痛,及乳癰便毒初起,或氣滯作痛。

木香,茴香(炒),青皮(去白),穿山甲(酥炙),陳皮,白芷,甘草,漏蘆,貝母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一二錢,溫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木香、茴香(炒過的)、青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)、穿山甲(酥炸過的)、陳皮、白芷、甘草、漏蘆、貝母(各等份)。

愚按:前方治打撲閃錯或惱怒,氣滯血凝作痛之良劑。經云:形傷作痛,氣傷作腫。又云:先腫而後痛者,形傷氣也,先痛而後腫者,氣傷形也。若人元氣素弱,或因叫號,血氣損傷,或過服克伐之劑,或外敷寒涼之藥,血氣凝結者。當審前大法,用溫補氣血為善。

白話文:

我認為:前面的方法是治療打擊、閃失或煩惱憤怒引起的氣滯血凝疼痛的良方。經典中說:形體受傷會導致疼痛,氣受傷會導致腫脹。又說:先腫脹後疼痛的是形體受傷了氣,先疼痛後腫脹的是氣受傷了形體。如果一個人生來元氣虛弱,或者因為大喊大叫,損傷了氣血,或者服用了過多的剋制、伐伐藥物,或者外敷了寒冷的藥物,導致血氣凝結的。應該審閱前面的方法,採用溫補氣血的方法來治療。

8. 神效太乙膏

治癰疽發背杖瘡,及一切瘡疽潰爛。

玄參,白芷,當歸,肉桂,赤芍藥,大黃,生地黃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玄參、白芷、當歸、肉桂、赤芍藥、大黃、生地黃(各50克)

用麻油二斤,入銅鍋內煎至藥黑,濾去渣,徐入淨黃丹十二兩,再煎,滴水中捻,軟硬得中,即成膏矣。

白話文:

取二斤麻油,倒入銅鍋中煎煮至藥物變黑,過濾去除渣滓,然後慢慢加入十二兩淨黃丹,再次煎煮,用滴水來測試藥膏的軟硬度,達到適中的軟硬程度即可。

9. 乳香定痛散

治杖瘡、金瘡,及一切瘡瘍,潰爛疼痛。

乳香,沒藥(各五錢),滑石(一兩),寒水石(一兩,煅),冰片(一錢)

上為末,搽患處,痛即止,甚效。

白話文:

乳香、沒藥(各五錢),滑石(一兩),寒水石(一兩,煅燒過),冰片(一錢)。

10. 豬蹄湯

治一切癰疽杖瘡潰爛,消腫毒,去惡肉。

白芷,當歸,羌活,赤芍藥,露蜂房(蜂兒多者佳),生甘草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白芷、當歸、羌活、赤芍藥、露蜂房(蜂兒越多越好)、生甘草(各 25 公克)

用豬蹄一隻,水五碗,煮熟取清湯,入前藥,煎數沸去渣,溫洗,隨用膏藥貼之。

白話文:

取豬蹄一隻,加入五碗水煮熟,取得清湯,將前面所說的藥物放入清湯中,煎煮數次沸騰後去掉藥渣,將清湯溫熱後清洗患處,然後隨即貼上膏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