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正骨心法要旨》~ 卷二 (5)
卷二 (5)
1. 中血堂
中血堂,即鼻內頞下脆骨空虛處也。若被打僕損傷,血流不止,神氣昏迷者,宜塞鼻丹塞於鼻中,外復以新汲冷水,淋激頭頂。視其人如氣虛內服人參紫金丹;如血瘀服蘇子桃仁湯。服後如血仍不止,飲食不進,氣虛目閉面黃者,八日死。凡跌打損傷鼻梁骨者,無妨。
塞鼻丹,此丹治跌打損傷,鼻中流血不止,神氣昏迷,牙齒損傷,虛浮腫痛者,及一切衄血之證,皆可用之。
硃砂,麝香,丁香,烏梅肉,川烏,草烏,當歸,三柰(各一錢),乳香(三錢),皂角(七分)
共為細末,用獨頭蒜泥為丸,以絲棉包裹,塞於鼻中。
人參紫金丹(見囟骨傷)
蘇子桃仁湯(見巔頂傷)
白話文:
中血堂,指的是鼻子裡面,鼻樑下方軟骨凹陷的地方。如果這裡因為被打傷或摔倒而受損,導致流血不止、意識不清,應該將塞鼻丹塞進鼻孔,然後用剛打上來的冷水淋在頭頂。觀察這個人的情況,如果是氣虛,就內服人參紫金丹;如果是血瘀,就服用蘇子桃仁湯。服藥後如果仍然流血不止,而且吃不下東西,氣虛到眼睛閉著、臉色發黃,那麼大概八天就會死亡。如果是跌打損傷造成鼻樑骨受傷,則沒有關係。
塞鼻丹,這個藥丹可以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導致鼻孔流血不止、意識不清、牙齒損傷、虛浮腫痛,以及各種流鼻血的症狀。
藥材成分:硃砂、麝香、丁香、烏梅肉、川烏、草烏、當歸、三柰(各一錢),乳香(三錢),皂角(七分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用獨頭蒜的蒜泥搓成藥丸,用絲棉包起來,塞進鼻孔。
人參紫金丹(配方請參考囟門損傷的章節)
蘇子桃仁湯(配方請參考頭頂損傷的章節)
2. 唇口
唇口者,司言食之竅也。如跌破擊打上唇而拔缺者,用絹片一小條,從腦後扎向前來縛合,先用桑白皮捻線縫定,次以封口藥塗敷,次敷截血膏蓋住封口藥,不令開落,仍忌言語。如整下唇傷而拔缺者,以絹片從下頦兜縛,治同前法。
截血膏,治跌打砍磕諸證,能化血破瘀,退腫止痛。
天花粉(三兩),片子薑黃,赤芍藥,白芷(各一兩)
上共為細末,茶調勻,敷瘡口四圍。
若頭面傷,其血不止者,急用此藥調塗頸上周圍。若手傷,則塗臂周圍。若傷足,則塗腿上。若傷各處,則塗瘡口周圍,使截住其血不來潮作。若瘡口肉硬不消者,此被風襲也。可加獨活,用熱酒調敷;如又不消,則風毒已深,肌肉結實,加紫荊皮末和敷,有必消之理。
封口藥(見鼻柱骨傷)
白話文:
嘴唇,是負責說話和進食的孔竅。如果上嘴唇因為跌倒或撞擊而破裂缺損,可以用一小塊絹布,從腦後繞到前面綁住固定,先用桑白皮搓成的線縫合,然後塗上封口藥,再用截血膏蓋住封口藥,使其不會脫落,並且要避免說話。如果下嘴唇受傷破裂缺損,則用絹布從下巴兜住綁好,治療方法和上嘴唇相同。
截血膏,是用來治療跌打損傷、刀傷等各種傷口,可以化解瘀血、消腫止痛。
成分包含:天花粉(三兩)、片子薑黃、赤芍藥、白芷(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茶水調勻,敷在傷口周圍。
如果頭部或臉部受傷,血流不止,要趕快用此藥調和塗抹在脖子周圍;如果是手受傷,就塗抹在手臂周圍;如果是腳受傷,就塗抹在腿部。如果是其他地方受傷,就塗抹在傷口周圍,使血液不再湧出。如果傷口周圍的肉變硬不消腫,表示是受到風邪侵襲,可以加入獨活,用熱酒調和後敷上。如果還是不消腫,表示風毒已經很深,肌肉結塊,可以加入紫荊皮末一起敷上,一定會消腫。
封口藥(參考鼻柱骨傷的處理方法)
3. 玉堂
玉堂在口內上齶,一名上含,其竅即頏顙也。若被觸刺傷於左右者,惟腫痛而已;若觸傷正中之孔,則上通於頞,必傷鼻孔之卷肉(俗名鼻須),或再犯空竅(俗名玉堂),則血流不止,以致鼻目皆腫,滿面青紫,神倦頭暈,四肢無力,痛連腦髓;若傷及會厭與上橫骨,輕者易愈,重者即不能言:若痛連心膈,則昏迷沉重。
急用膩粉冰片敷於紙上,貼肉破處,以止其血;內服正骨紫金丹,以散瘀定痛,理氣健脾,寧神定志;復用蟹黃血竭煎湯,日漱口二三十次,如氣不舒和,飲食少進,日以柿霜、玉露霜、牛奶皮、奶餅、奶酥油、並炒糜子面諸物,以涼潤將息之則愈。
白話文:
玉堂穴位於口腔內上顎處,又稱為上含,它的孔竅就是頏顙。如果左右兩側被碰觸或刺傷,只會腫痛而已;但如果傷到正中間的孔竅,它會向上通到鼻樑,必定會傷到鼻孔內的卷肉(俗稱鼻須),或者再次傷到空竅(俗稱玉堂),就會血流不止,導致鼻子和眼睛都腫起來,滿臉青紫色,精神疲倦、頭暈、四肢無力,疼痛甚至會傳到腦髓;如果傷到會厭和上橫骨,輕微的容易痊癒,嚴重的就不能說話;如果疼痛傳到心胸,就會昏迷不醒。
緊急處理方法是將膩粉和冰片敷在紙上,貼在傷口處以止血;內服正骨紫金丹,以散瘀、止痛、理氣、健脾、寧神定志;再用蟹黃血竭煎湯,每天漱口二三十次。如果感到氣不順暢、食慾不佳,可以每天食用柿霜、玉露霜、牛奶皮、奶餅、奶酥油,以及炒過的糜子麵等食物,以清涼滋潤的方式調養身體,就會痊癒。
4. 地閣骨
地閣骨,即兩牙車相交之骨,又名頦,俗名下巴骨,上載齒牙。打僕損傷者,腮唇腫痛,牙車振動虛浮,飲食不進,目閉神昏,心熱神亂,氣弱體軟。用布兜裹繫縛頂上,內服大神效活絡丹消瘀散,止痛和血,理氣健脾;再噙化人參紫金丹,搽固齒散,口漱蓽茇散,以去牙根腫痛,外貼萬靈膏。忌風寒冷物,戒氣惱。
大神效活絡丹,此丹宣暢氣血,通利經絡,並風濕諸痹,口眼喎斜,半身不遂,行步艱難,筋骨拘攣,手足疼痛等證。
白花蛇(酒浸,焙),烏梢蛇(酒浸,焙),麻黃(去節),防風,炙草,官桂,草豆蔻,羌活,元參,天麻,藿香,何首烏,白芷,川連黃(各二兩),黃耆,熟地黃,川大黃,遼細辛,赤芍藥,硃砂(水飛),沒藥(去油),乳香(去油),直殭蠶(去黑嘴,炒),天竺黃,敗龜板(酥炙),丁香,虎脛骨(酥炙),烏藥,青皮,黑附子,白蔻仁(炒),骨碎補,白茯苓,於白朮(土炒),當歸(酒洗),沉香(各一兩),全蠍(去毒),葛根,威靈仙(酒浸,各二兩五錢),瓜兒血竭,犀角(各七錢五分),麝香(五錢),地龍(去土,五錢),淨松香(五錢),兩頭尖,川芎(各二兩),京牛黃(二錢五分),片腦(二錢五分)
共為紅末,煉蜜為丸,金鉑為衣。每丸重一錢,以蠟皮封裹,溫酒送,隨病上下,食前後服。
人參紫金丹(見山角骨傷)
固齒散(見齒傷)
蓽茇散(見兩顴傷)
萬靈膏(見巔頂傷)
白話文:
下巴骨,就是兩邊牙床骨頭相交的地方,又叫做下巴,俗稱下巴骨,上面長著牙齒。如果跌倒撞傷這裡,會導致腮幫子和嘴唇腫痛,牙床鬆動不穩,吃不下東西,眼睛閉著、神智不清,心煩發熱、神情錯亂,身體虛弱無力。這時可以用布兜托住下巴並綁在頭頂上,內服大神效活絡丹來消散瘀血,止痛和血,調理氣機、健壯脾胃;然後再含化人參紫金丹,塗抹固齒散,用蓽茇散漱口,以消除牙根腫痛,外敷萬靈膏。要避免吹風受寒和吃冷的食物,也要戒除生氣煩惱。
大神效活絡丹,這個藥能疏通氣血,暢通經絡,並能治療風濕引起的各種麻痹,如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行走困難、筋骨攣縮、手腳疼痛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白花蛇(用酒浸泡後烘乾)、烏梢蛇(用酒浸泡後烘乾)、麻黃(去除節)、防風、炙甘草、官桂、草豆蔻、羌活、元參、天麻、藿香、何首烏、白芷、黃連(各二兩)、黃耆、熟地黃、川大黃、遼細辛、赤芍藥、硃砂(用水飛過)、沒藥(去除油脂)、乳香(去除油脂)、僵蠶(去除黑色頭部,炒過)、天竺黃、敗龜板(用酥油炙過)、丁香、虎脛骨(用酥油炙過)、烏藥、青皮、黑附子、白豆蔻仁(炒過)、骨碎補、白茯苓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當歸(用酒洗過)、沉香(各一兩)、全蠍(去除毒性)、葛根、威靈仙(用酒浸泡,各二兩五錢)、瓜兒血竭、犀角(各七錢五分)、麝香(五錢)、地龍(去除泥土,五錢)、淨松香(五錢)、兩頭尖、川芎(各二兩)、京牛黃(二錢五分)、片腦(二錢五分)。
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煉好的蜂蜜做成藥丸,並用金箔包覆。每顆藥丸重一錢,用蠟皮包裹密封,用溫酒送服,根據病情需要,可在飯前或飯後服用。
人參紫金丹(藥方見山角骨傷的說明)。
固齒散(藥方見牙齒損傷的說明)。
蓽茇散(藥方見兩顴骨損傷的說明)。
萬靈膏(藥方見頭頂損傷的說明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