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正骨心法要旨》~ 卷三 (2)
卷三 (2)
1. 岐骨
岐骨者,即兩鳧骨端相接之處,其下即鳩尾骨也。內近心君,最忌觸犯。或打僕,或馬撞,則血必壅瘀而多疼痛,輕者只在於膈上,重者必入心臟,致神昏目閉,不省人事,牙關緊閉,痰喘鼻煽,久而不醒,醒而神亂,此血瘀而堅凝不行者也,難以回生;如神不昏亂,僅瘀痛不止,胸滿氣促,默默不語,醒時猶能稍進飲食者,宜早晨服加減蘇子桃仁湯加枳殼,晚服疏血丸,外貼萬靈膏,再以炒熱定痛散熨之,庶可愈也。又凡周身骨之兩叉者,皆名岐骨,學者宜知之。
白話文:
岐骨是指兩塊鳧骨端相接的部位,其下方就是鳩尾骨。它靠近心臟,最忌諱受到碰撞。如果不小心被僕人打到,或者被馬撞到,那麼血就會瘀積在那裡,造成嚴重的疼痛。輕則疼痛只在上膈部,重則疼痛會進入心臟,導致患者神志昏迷,眼睛閉上,不省人事,牙關緊閉,痰喘鼻煽,久而不能清醒,即使清醒後也會神志錯亂。這是因為血瘀凝結,運行不暢所致,很難恢復。如果患者神志清醒,但是瘀痛不止,胸悶氣短,沉默不語,清醒時還能少量進食,那麼應該在早上服用加減蘇子桃仁湯加上枳殼,晚上服用疏血丸,外敷萬靈膏,再用炒熱的定痛散熨燙患處,這樣纔有康復的可能。另外,凡是周身骨頭的兩個分叉處,都可以叫做岐骨,學習岐骨的人應該知道這一點。
加減蘇子桃仁湯(見巔頂骨傷)
疏血丸(見凌雲骨傷)
萬靈膏(見巔頂骨傷)
定痛散(見山角骨傷)
白話文:
加減蘇子桃仁湯(見巔頂骨傷)
疏血丸(見凌雲骨傷)
萬靈膏(見巔頂骨傷)
定痛散(見山角骨傷)
2. 蔽心骨
蔽心骨,即鳩尾骨也。其質系脆骨,在胸下岐骨之間。跌打撞振傷損,疼痛不止,兩脅氣串,滿腹疼痛,腰傴不起,兩手按胸者,宜內服八釐散,外用艾醋湯洗之,敷萬靈膏,渴飲淡黃酒。忌茶水、生冷、糠米粥。
八釐散、萬靈膏(俱見巔頂骨傷)
白話文:
蔽心骨,就是鳩尾骨,它是非常脆弱的骨骼,位於胸骨下方的分岔骨之間。如果受到跌打撞傷,疼痛不止,兩脅氣息接不上,整腹疼痛,腰部疼痛得直不起來,雙手按著胸口的人,最好服用八釐散,並用艾草醋湯清洗患處,敷上萬靈膏,可以喝一點淡黃酒。應避免飲用茶水、生冷食物,以及糠米粥。
3. 鳧骨
鳧骨者,即胸下之邊肋也。上下二條,易被損傷,左右皆然。自此以上,有肘臂護之,難以著傷。在下近腹者,用手提之易治,蓋其肋近邊可以著手,則斷肋能復其位也,其人必低頭傴腰,痛苦呻吟,惟側臥不能仰臥,若立起五內皆痛,或頭迷神昏,飲食少進,宜內服正骨紫金丹,洗以八仙逍遙湯,貼萬靈膏及散瘀等藥可愈。
白話文:
胸下肋骨邊緣,左右各一條,很容易被損傷。胸下肋骨上面有手肘和胳膊保護著,不容易受傷。胸下肋骨靠近腹部,用手託著容易治癒。因為肋骨靠近邊緣,便於下手,折斷的肋骨也能恢復原位。患此症的人一定是低頭駝背、痛苦呻吟,只能側臥不能仰臥,若是站起來五臟六腑都會疼痛,有時會頭暈腦昏,飲食減少。應內服正骨紫金丹,洗以八仙逍遙湯,貼萬靈膏和散瘀藥等藥物即可痊癒。
若在上之第二肋,或有斷裂墊傷,塌陷不起,因位居膈上,難以入手,雖強為之,亦難完好,其所傷之血留於膈上,若不隨藥性開行,必結成包囊。其包輕者系黃水,硬者系血塊,則成痼疾矣。
白話文:
如果在胸部第二根肋骨以上的位置,有斷裂墊傷,塌陷無法復原,由於這個位置在膈肌之上,很難動手術,即使勉強動手術,也很難完全治好,受傷的血液會留在膈肌之上,如果不隨著藥性擴散開來,一定會結成囊腫。囊腫輕的裡面是黃色的水,嚴重的裡面是血塊,那麼就會成為無法治癒的慢性病。
正骨紫金丹(見巔頂骨傷)
八仙逍遙湯(見玉梁骨傷)
萬靈膏(見巔頂骨傷)
白話文:
正骨紫金丹(用於頭頂部位的骨骼受傷)
八仙逍遙湯(用於鼻梁部位的骨骼受傷)
萬靈膏(用於頭頂部位的骨骼受傷)
4. 陰囊
凡陰囊被人扯破者,用雞子黃油,並金毛狗脊毛,薄攤塗油於上,次敷封口藥;又用截血膏敷貼,或烏龍膏敷貼亦可。內服加減紫金丹,洗用紫蘇葉煎水洗之。
定痛膏,治打僕傷損,動筋折骨,跌磕木石壓傷腫痛。
白話文:
凡是陰囊有青黑色或紫色腫脹的症狀,使用定痛膏加入赤芍、草烏、良薑、肉桂等少許藥材一起調和,再用韭葉搗碎後一起敷貼。若是沒有韭葉,也可以使用蔥葉。仍要服用利小水的藥物。
凡陰囊有青黑紫色腫者,用定痛膏加赤芍、草烏、良薑、肉桂各少許打和,用韭葉搗爛同貼。如無韭葉,用蔥葉亦可。仍服利小水之藥。
芙蓉葉(二兩),紫荊皮,獨活,南星(生),白芷(各五錢)
白話文:
芙蓉葉二兩,紫荊皮、獨活、南星(生)、白芷各五錢。
上共為末,加馬齒莧一兩,搗極爛,和末一處,用生蔥汁老酒和炒暖敷。
白話文:
將所有的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一兩馬齒莧,搗碎成極細的糊狀,然後將藥粉和馬齒莧糊混合均勻,用生蔥汁和老酒調和,炒熱後敷在患處。
封口藥(見鼻柱骨傷)
截血膏(見唇口傷)
烏龍膏(見凌雲骨傷)
加減紫金丹(見胸骨傷)
白話文:
封口藥(用於鼻梁骨受傷)
截血膏(用於嘴唇或口腔受傷)
烏龍膏(用於鎖骨受傷)
加減紫金丹(用於胸骨受傷)
5. 背骨
背者,自後身大椎骨以下,腰以上之通稱也。其骨一名脊骨,一名膂骨,俗呼脊梁骨。其形一條居中,共二十一節,下盡尻骨之端,上載兩肩,內系臟腑,其兩旁諸骨,附接橫疊,而彎合於前,則為胸脅也。先受風寒,後被跌打損傷者,瘀聚凝結,若脊筋隴起,骨縫必錯,則成傴僂之形。
白話文:
背,從後身的大椎骨以下,腰以上的部分統稱。背脊的骨頭,又名脊骨或膂骨,俗稱脊樑骨。背脊骨的形狀,像一條線居中,共有二十一節,下端到達尻骨的末端,上端支撐著兩肩,裡面連接著臟腑。背脊兩側的骨頭,相互附接著橫向堆疊,並向前彎曲合攏,就形成了胸脅。如果先受風寒,之後又遭受跌打損傷,瘀血聚集凝結,背部的肌肉隆起,骨縫必然錯位,就會形成駝背的形狀。
當先揉筋,令其和軟,再按其骨,徐徐合縫,背膂始直。內服正骨紫金丹,再敷定痛散,以燒紅鐵器烙之,覺熱去敷藥,再貼混元膏。
白話文:
首先揉捏筋脈,使其柔軟,然後按壓骨頭,慢慢合攏縫隙,背脊才能挺直。內服正骨紫金丹,再敷上定痛散,用燒紅的鐵器烙印,感覺熱了就取下藥膏,再貼上混元膏。
正骨紫金丹,混元膏(俱見巔頂傷)
定痛散(見山角骨傷)
白話文:
正骨紫金丹,混元膏(都見於頭頂部位受傷的治療)
定痛散(見於顴骨受傷的治療)
6. 腰骨
腰骨,即脊骨十四椎、十五椎、十六椎間骨也。若跌打損傷,瘀聚凝結,身必俯臥,若欲仰臥、側臥皆不能也,疼痛難忍,腰筋僵硬,宜手法:將兩旁脊筋向內歸附膂骨,治者立於高處將病人兩手高舉,則脊筋全舒,再令病人仰面昂胸,則膂骨正而患除矣。內服補筋丸,外貼萬靈膏,灸熨止痛散。
止痛散,止痛消腫,活血通經,闢風驅寒。
白話文:
如果腰部受了傷,導致淤血和凝結,病人必須俯臥,無法仰臥或側臥,感到疼痛難忍,腰部肌肉僵硬。這時候可以採用以下的治療方法:將兩側的脊筋向內壓附到腰骨上,醫生站在高處,讓病人雙手高舉,這樣脊筋會完全舒展。接著讓病人仰面挺胸,這樣腰部的骨骼會回正,問題也會得到緩解。可以內服補腱的藥丸,外貼萬靈膏,以及使用灸熨的止痛散。
止痛散具有止痛、消腫、活血通經、驅風散寒的功效。
防風,荊芥,當歸,蘄艾,牡丹皮,鶴蝨,升麻(各一錢),苦參,鐵線透骨草,赤芍藥(各二錢),川椒(三錢),甘草(八分)
共用末,裝白布袋內,扎口煎滾熏洗。
補筋丸(見髃骨傷)
萬靈膏(見巔頂傷)
白話文:
防風、荊芥、當歸、艾草、牡丹皮、鶴蝨、升麻(各 6 公克),苦參、鐵線連翹、赤芍藥(各 12 公克),花椒(18 公克),甘草(4.8 公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