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選要》~ 卷下 (1)
卷下 (1)
1. 經絡
人身之有經絡,猶地理之有界分。治病不知經絡,猶捕盜不知界分,其能無誅伐無過之咎乎?岐黃問答,以經絡為主,惟經絡一明,然後知症,見何經用何經之藥以治之,瞭然無謬。如古之善射御者,自有得心應手之妙焉。
白話文:
人體的經絡就如同地理的疆界,如果在醫治疾病時不瞭解經絡,就像追捕盜賊卻不知道疆界,這樣會導致治療不當,造成錯誤。岐黃問答中,以經絡為主要內容。只有瞭解經絡,才能知道疾病的症狀,並根據發病的經絡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,才能做到精確無誤。就像古代擅長射箭和駕車的人,他們會掌握一種得心應手的技巧。
陀云:癰疽之作,其行也有處,其主也有歸。如心之發於喉舌,肺之發於皮膚,脾之發於肌肉,肝之發於筋肋,腎之發於骨髓是也。陰毒發於下,陽毒發於上,腑之發於外,臟之發於內。發於下者得之緩,發於上者得之速,感於腑者易治,感於臟者難療。故內曰壞,外曰潰,上曰從,下曰逆。
白話文:
陀雲說:癰疽的產生,它的運行也有去處,它的根源也有歸屬。像心臟的毒火發於喉舌,肺的毒火發於皮膚,脾臟的毒火發於肌肉,肝臟的毒火發於筋肋,腎臟的毒火發於骨髓。陰毒從下而發,陽毒從上而發,腑臟的毒從外而發,臟腑的毒從內而發。從下而發的,緩慢發展,從上而發的,迅速發展。因腑而感的,容易治療,因臟而感的,難以治療。所以內部的叫壞疽,外部的叫潰瘍,上面的叫從,下面的叫逆。
近骨者多冷,久而不愈,化血生蟲,蟲則多癢少疼,或先癢後疼。近膚者多熱,久而不愈,傳氣成漏,漏則多疼少癢,或不疼不癢。發於虛處者多險,發於節而相應者不治。(應為內外通潰也。)
白話文:
接近骨頭的瘡多為寒性,長久不能治好,就會化血生蟲,這種瘡多癢少痛,或者先癢後痛。接近皮膚的瘡多為熱性,長久不能治好,就會變成漏瘡,這類瘡多痛少癢,甚至不痛不癢。發在身體虛弱的地方的瘡多危險,發在關節部位且互相牽連的瘡也不治。(應為瘡在外,但久潰發於內。)
2. 十二經補瀉藥品
手少陰心經
補,當歸,生地黃,茯神,遠志,酸棗仁,麥門冬,柏子仁,山藥,蓮肉,圓眼肉,人參,紅藍花
白話文:
- 補:滋補身體、增強體質。
- 當歸:是一種中藥,具有活血化瘀、補血調經的功效。
- 生地黃: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補血的功效。
- 茯神:是一種中藥,具有寧心安神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
- 遠志:是一種中藥,具有益智明目、聰耳開竅的功效。
- 酸棗仁:是一種中藥,具有養心安神、寧神助眠的功效。
- 麥門冬: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生津、潤肺止咳的功效。
- 柏子仁:是一種中藥,具有滋陰補腎、明目退翳的功效。
- 山藥:是一種中藥,具有補脾益氣、補腎固精的功效。
- 蓮肉:是一種中藥,具有益氣補虛、健脾益腎的功效。
- 圓眼肉:是一種中藥,具有益氣補虛、健脾益腎的功效。
- 人參:是一種中藥,具有大補元氣、益氣生津、扶正固本的功效。
- 紅藍花: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白話文:
當歸、生地黃、茯神、遠志、酸棗仁、麥門冬、柏子仁、山藥、蓮肉、圓眼肉、人參、紅藍花,這些都是常見的中藥材,分別具有活血化瘀、補血調經、清熱涼血、滋陰補血、寧心安神、健脾益氣、益智明目、聰耳開竅、養心安神、寧神助眠、清熱生津、潤肺止咳、滋陰補腎、明目退翳、補脾益氣、補腎固精、益氣補虛、健脾益腎、大補元氣、益氣生津、扶正固本、清熱解毒等功效。
瀉,黃連,枳實,木香,貝母,天竺黃,鬱金,赤茯苓,元胡索
白話文:
瀉:具有瀉熱作用的中藥。
黃連:具有清熱瀉火、燥濕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症、痢疾等。
枳實:具有破氣消積、行氣導滯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食積、消化不良等。
木香:具有理氣化滯、行氣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腹脹、腹痛等。
貝母:具有清熱化痰、潤肺止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、痰多等。
天竺黃: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、跌打損傷等。
鬱金:具有行 氣、活血化瘀、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胸腹疼痛、跌打損傷等。
赤茯苓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、脾虛腹瀉等。
元胡索: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疼痛等。
溫,石菖蒲,藿香,沉香,木香,桂枝,麻黃
白話文:
溫:
- 味辛、性溫。
- 入肺、脾二經。
- 功效:溫中散寒,化痰止咳,醒神益氣。
- 臨牀應用:用於風寒咳嗽,痰多氣喘,胸悶腹痛,泄瀉便溏,虛寒嘔吐,呃逆等症。
石菖蒲:
- 味辛、性溫。
- 入心、脾、胃三經。
- 功效:開竅醒神,益智寧心,化痰止咳,利尿通淋。
- 臨牀應用:用於心神不寧,失眠健忘,驚癇癲狂,痰多咳嗽,水腫尿少等症。
藿香:
- 味辛、性溫。
- 入脾、胃、肺三經。
- 功效:解暑化濕,理氣和中,祛暑止瀉。
- 臨牀應用:用於暑濕感冒,頭身困重,胸悶脘痞,嘔吐泄瀉,暑熱暑瀉等症。
沉香:
- 味辛、性溫。
- 入脾、胃、腎三經。
- 功效:理氣止痛,溫中散寒,降逆止嘔,納氣平喘。
- 臨牀應用:用於腹痛吐瀉,泄瀉痢疾,腎虛腰痛,寒疝疼痛,虛寒呃逆,氣喘咳嗽等症。
木香:
- 味辛、性溫。
- 入脾、胃二經。
- 功效:行氣止痛,溫中散寒,消積導滯,止瀉固腸。
- 臨牀應用:用於腹脹痛,泄瀉痢疾,嘔吐呃逆,消化不良,食積不化等症。
桂枝:
- 味辛、性溫。
- 入肺、膀胱二經。
- 功效:發汗解表,溫通經脈,散寒止痛,調和營衛。
- 臨牀應用:用於風寒感冒,頭痛身痛,惡寒發熱,汗出惡風,關節痠痛,月經不調,痛經等症。
麻黃:
- 味辛、性溫。
- 入肺、膀胱二經。
- 功效:發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腫。
- 臨牀應用:用於風寒感冒,頭痛身痛,惡寒發熱,汗出惡風,咳嗽氣喘,水腫尿少等症。
涼,連翹,丹參,石蓮子,梔子,犀角,牛黃,硃砂,石膏
白話文:
清熱解毒,可用連翹、丹參、石蓮子、梔子、犀角、牛黃、硃砂、石膏。
引經,獨活,細辛,燈心,圓眼
手厥陰心包絡經
白話文:
引經,使用獨活、細辛、燈心草和桂圓眼來治療。這些是用於手厥陰心包絡經的草藥。
補,人參,黃耆,肉桂,沉香,菟絲子,破故紙
瀉,大黃,朴硝,梔子,烏藥
白話文:
補益藥:
人參:補氣益血,健脾養胃,生津止渴
黃耆:補氣固表,益衛升陽,託毒排膿
肉桂:溫陽補腎,活血通脈,止瀉生肌
沉香:溫腎納氣,補火助陽,止痛和中
菟絲子:補益肝腎,滋養精血,明目益精
破故紙:補腎填精,益氣固陽,散寒止痛
溫,大附子,肉桂,乾薑,沉香,川芎,白豆蔻,柏子仁,烏藥
白話文:
溫熱藥物:大附子、肉桂、乾薑、沉香、川芎、白豆蔻、柏子仁、烏藥。
涼,黃連,梔子,丹皮,柴胡,薄荷,滑石
引經,柴胡(桂佐之),川芎,青皮
手太陽小腸經
白話文:
-
涼:具有清涼、降低體溫的特性。
-
黃連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清熱、解毒、抗菌的功效。
-
梔子:一種花卉植物,具有清熱、除濕、消炎的功效。
-
丹皮:來自丹參根部的樹皮,具有活血、化瘀、止痛的功效。
-
柴胡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疏散肝氣、退燒、解熱的功效。
-
薄荷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清熱、消暑、解毒的功效。
-
滑石:一種礦物,具有清熱、化痰、止咳的功效。
補,石斛,牡蠣,甘草梢
白話文:
補益:石斛、牡蠣、甘草梢等。
瀉,木通,赤茯苓,車前子,紫蘇,羌活,藁本,檳榔,大黃,瞿麥
白話文:
瀉:瀉下,指瀉下藥物。
木通:為木通科植物木通的乾燥莖。具有清熱利尿、解毒消腫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、水腫、淋巴結炎等。
赤茯苓:為茯苓科植物茯苓的乾燥菌核。具有利水滲溼、健脾益氣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、脾虛泄瀉、小便不利等。
車前子: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草的乾燥果實。具有清熱利尿、明目退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、目赤腫痛、便祕等。
紫蘇:為紫蘇科植物紫蘇的乾燥葉和乾燥花序。具有發散風寒、宣肺止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、咳嗽氣喘等。
羌活:為羌活科植物羌活的乾燥根莖。具有祛風溼、活血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、腰背疼痛、跌打損傷等。
藁本:為禾本科植物藁本的乾燥根莖。具有祛風溼、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、腰背疼痛、跌打損傷等。
檳榔: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種子。具有殺蟲、驅絛蟲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感染。
大黃:為蓼科植物大黃的乾燥根莖。具有瀉下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便祕、熱毒瀉痢、咽喉腫痛等。
瞿麥:為藜科植物瞿麥的乾燥果實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散瘀消腫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、癰疽腫毒、跌打損傷等。
溫,巴戟天,茴香,烏藥,砂仁,益智仁
白話文:
溫暖性質的藥物,包括巴戟天、茴香、烏藥、砂仁和益智仁。
涼,滑石,木通,梔子,茅根,車前子,豬苓,澤瀉,芒硝
引經,羌活,藁本,黃柏
足厥陰肝經
白話文:
這是一組清熱利濕、引經止痛的藥物,包含滑石、木通、梔子、茅根、車前子、豬苓、澤瀉、芒硝,用於引導藥力入肝經,並輔以羌活、藁本、黃柏以疏風解表,治療肝經濕熱引起的病症。
補,當歸,熟地,酸棗仁,阿膠,木瓜,沙參,薏苡仁,枸杞子,菟絲子,山茱萸,白朮,蓮肉,甘草,蒺藜
白話文:
補:滋補身體
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
熟地:補血滋陰,益精填髓
酸棗仁:養心安神,斂汗止渴
阿膠:補血滋陰,潤腸通便
木瓜:補益氣血,滋陰潤肺
沙參:滋陰潤肺,生津止渴
薏苡仁:健脾利濕,清熱除煩
枸杞子:補腎明目,養肝益精
菟絲子:補腎益精,固精縮尿
山茱萸:補腎澀精,收斂固澀
白朮:健脾益氣,燥濕利水
蓮肉:補脾益氣,清心安神
甘草:益氣補中,調和諸藥
蒺藜:補腎固精,明目退翳
瀉,白芍藥,赤芍藥,柴胡,青皮,枳實,青黛,羌活,木賊,甘菊,蒲黃,桃仁,蔓荊子,常山,五靈脂,益毒草,前胡
溫,木香,肉桂,香附子
白話文:
瀉藥:瀉下積滯、通便。
白芍藥:養血、緩急、止痛。
赤芍藥:活血、化瘀、止痛。
柴胡:疏肝、解熱、止痛。
青皮:理氣、燥濕、止痛。
枳實:行氣、消積、止痛。
青黛:清熱、解毒、止痛。
羌活:祛風、散寒、止痛。
木賊:利尿、通淋、止痛。
甘菊:清熱、解毒、止痛。
蒲黃:行血、化瘀、止痛。
桃仁:活血、化瘀、止痛。
蔓荊子:祛風、止痛、止癢。
常山:祛風、化痰、止咳。
五靈脂:活血、化瘀、止痛。
益毒草:祛風、解毒、止痛。
前胡:疏肝、理氣、止痛。
涼,黃連,黃柏,胡黃連,龍膽草,草決明,牛黃,羚羊角,車前子,甘菊花,地榆
白話文:
涼:具有清熱降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暑熱、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黃連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、洩瀉、瘡瘍腫毒等症狀。
黃柏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、洩瀉、瘡瘍腫毒等症狀。
胡黃連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、洩瀉、瘡瘍腫毒等症狀。
龍膽草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、洩瀉、瘡瘍腫毒等症狀。
草決明:具有清熱明目、潤腸通便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、視物不清、便祕等症狀。
牛黃:具有清熱解毒、鎮驚開竅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、神志昏迷、驚厥抽搐等症狀。
羚羊角:具有清熱解毒、鎮驚開竅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、神志昏迷、驚厥抽搐等症狀。
車前子:具有清熱利尿、明目退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、眼目昏花、翳障等症狀。
甘菊花:具有清熱解毒、疏風明目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、目赤腫痛、視物不清等症狀。
地榆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養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、盜汗、血虛萎黃等症狀。
引經,川芎(行上),青皮(行下),柴胡,烏梅
足少陽膽經
補,當歸,酸棗仁,山茱萸,五味子
瀉,柴胡,青皮,黃連,白芍藥,川芎,貝母,栝蔞,鉤藤,天竺黃
溫,乾薑,肉桂,陳皮,半夏
涼,黃連,黃芩,柴胡,竹茹,甘草
引經,川芎(行上),青皮(行下),柴胡
足太陰脾經
白話文:
引經藥物:川芎(向上行氣)、青皮(向下行氣)、柴胡。足少陽膽經:補益藥物:當歸、酸棗仁、山茱萸、五味子;瀉下藥物:柴胡、青皮、黃連、白芍藥、川芎、貝母、栝蔞、鉤藤、天竺黃;溫補藥物:乾薑、肉桂、陳皮、半夏;清熱藥物:黃連、黃芩、柴胡、竹茹、甘草。引經藥物:川芎(向上行氣)、青皮(向下行氣)、柴胡。足太陰脾經。
補,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白芍藥,山藥,蓮肉,白扁豆,木瓜,蒺藜,當歸,黃耆,薏苡仁,芡實,陳皮,大棗,眼圓肉
白話文:
-
補:補益氣血、增強體質。
-
人參:補氣血、益元氣。
-
白朮:健脾益氣、化濕止瀉。
-
茯苓:健脾利濕、益氣固表。
-
甘草:補氣益中、調和諸藥。
-
白芍藥:養血柔肝、緩中止痛。
-
山藥:補脾益氣、固腎益精。
-
蓮肉:補脾益腎、養心安神。
-
白扁豆:健脾益氣、消暑止瀉。
-
木瓜:消食健胃、補脾益氣。
-
蒺藜:補肝益腎、明目退翳。
-
當歸:補血調經、活血止痛。
-
黃耆:補氣益中、益肺固表。
-
薏苡仁:健脾益氣、利濕除痹。
-
芡實:補腎固精、益氣止瀉。
-
陳皮:理氣健胃、化痰止咳。
-
大棗:補氣益血、養胃健脾。
-
龍眼肉:補氣血、益心脾。
瀉,枳實,大腹皮,山楂,麥芽,神麯,半夏,南星,檳榔,三稜,萊菔子,升麻,防風,石膏,豬苓,元胡索,桑寄生
白話文:
什麼東西肚臍眼裡長頭髮,削了再長,颳了再長。(謎底:蒜)
溫,砂仁,白豆蔻,藿香,破故紙,黑乾薑,官桂,大附子,蘇葉,肉果,木瓜,蒼朮,吳茱萸,丁香
白話文:
溫:溫中散寒,緩解胃寒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砂仁:健脾益氣,溫胃止嘔,化痰止咳,用於脾胃虛弱、嘔吐、腹瀉、呃逆、痰多咳嗽等症。
白豆蔻:健脾理氣,化痰止嘔,用於脾胃虛寒、嘔吐、腹瀉、呃逆、痰多咳嗽等症。
藿香:芳香化濕,醒脾止瀉,用於暑濕感冒、濕溫、脾胃濕滯、嘔吐、腹瀉等症。
破故紙:溫中止瀉,散寒止痛,用於脾胃虛寒、腹痛、腹瀉等症。
黑乾薑:溫中散寒,回陽通脈,用於脾胃虛寒、陽虛氣滯、脘腹冷痛、嘔吐、腹瀉、肢冷脈微等症。
官桂:溫補脾腎,益氣散寒,用於脾腎陽虛、腰膝痠痛、畏寒肢冷、陽痿宮寒等症。
大附子:溫腎壯陽,散寒除濕,用於腎陽虛、陽痿宮寒、畏寒肢冷、水腫等症。
蘇葉:芳香化濕,解表散寒,用於風邪感冒、暑濕感冒、嘔吐、腹瀉等症。
肉果:溫中散寒,止瀉止痛,用於脾胃虛寒、腹痛、腹瀉等症。
木瓜:健脾消食,化痰止咳,用於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痰多咳嗽等症。
蒼朮:燥濕健脾,除濕止瀉,用於脾胃虛弱、濕滯脾胃、嘔吐、腹瀉、水腫等症。
吳茱萸:溫中散寒,止痛止瀉,用於脾胃虛寒、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症。
丁香:溫中散寒,止嘔止瀉,用於脾胃虛寒、嘔吐、腹瀉、胃脘疼痛等症。
涼,黃連,元明粉,竹瀝,連翹,大黃
引經,白芍,麻黃,大棗,蓮肉
足陽明胃經
白話文:
涼性的黃連、元明粉、竹瀝、連翹和大黃,
還有引經的白芍、麻黃、大棗和蓮肉,
這些都是用於調理足陽明胃經的藥材。
補,人參,白朮,黃耆,石斛,山藥,蓮子,芡實,薏苡仁,糯米,白糖
白話文:
補氣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石斛、山藥。
益氣:蓮子、芡實、薏苡仁。
補血:糯米、白糖。
瀉,枳實,厚朴,大腹皮,前胡,三稜,莪朮,檳榔,大黃,石膏,礞石
溫,肉桂,肉果,大附子,砂仁,藿香,半夏,蒼朮,白豆蔻,川芎,香附,乾薑
白話文:
瀉:瀉下,指促進大便排出。
枳實:枳樹的果實,具有瀉下、行氣的功效。
厚朴:厚朴樹的皮,具有健脾、行氣、止瀉的功效。
大腹皮:大腹皮樹的皮,具有瀉下、消積的功效。
前胡:前胡植物的根莖,具有宣肺、止咳、化痰的功效。
三稜:三稜植物的根莖,具有燥濕、化痰、止痛的功效。
莪朮:莪朮植物的根莖,具有行氣、止痛的功效。
檳榔:檳榔樹的果實,具有殺蟲、行氣的功效。
大黃:大黃藥用植物的根莖,具有瀉下、清熱的功效。
石膏:石膏礦物的粉末,具有清熱、涼血、生津的功效。
礞石:礞石礦物的粉末,具有清熱、涼血、止血的功效。
涼,葛根,知母,石蓮子,梔子,滑石,竹茹,胡黃連
引經,葛根,升麻,白芷
手太陰肺經
白話文:
-
涼:涼性。
-
葛根:葛根是豆科植物葛的根,味甘、微苦,性涼,具有清熱解毒、生津止渴、透疹解表的作用。
-
知母: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,味苦、甘,性寒,具有清熱瀉火、滋陰潤燥的作用。
-
石蓮子:石蓮子是景天科植物石蓮花的種子,味甘、澀,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作用。
-
梔子:梔子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,味苦、辛,性涼,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-
滑石:滑石是矽酸鎂礦物,味甘、淡,性涼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通淋的作用。
-
竹茹:竹茹是禾本科植物竹子的莖髓,味甘,性涼,具有清熱化痰、涼血止血的作用。
-
胡黃連:胡黃連是毛茛科植物黃連的根莖,味苦,性寒,具有清熱瀉火、燥濕殺蟲的作用。
補,人參,沙參,黃耆,麥冬,阿膠,五味子,紫菀,百部,知母,款冬花,木瓜,山藥,茯苓,蒺藜
白話文:
-
人參:滋補元氣,益氣生津,益智安神
-
沙參:滋陰清肺,益氣固表
-
黃耆:補氣健脾,固表止汗
-
麥冬:養陰生津,清心除煩
-
阿膠:補血止血,滋陰潤燥
-
五味子:補腎益氣,固精生津
-
紫菀:潤肺止咳,化痰平喘
-
百部:清肺止咳,化痰平喘
-
知母:清熱滋陰,養陰潤燥
-
款冬花:清肺止咳,化痰平喘
-
木瓜:補腎益精,益氣固表
-
山藥:補脾益氣,滋腎固精
-
茯苓:補脾益氣,寧心安神
-
蒺藜:補腎益精,強筋壯骨
瀉,防風,蘇梗,羌活,前胡,生薑,桑白皮,蘇子,橘紅,石膏,杏仁,貝母,栝蔞,南星,枳殼,薄荷,白芥子,白芍,元胡索,葶藶,鼠黏子,萊菔子,香薷,荊芥
溫,乾薑,生薑,半夏,白豆蔻,縮砂,木香,藿香,桂枝,香附,麻黃
白話文:
瀉:清熱解毒,治療痢疾。
防風:祛風解表,治療感冒。
蘇梗:理氣化痰,治療咳嗽。
羌活:祛風散寒,治療風濕。
前胡:化痰止咳,治療咳嗽。
生薑:發汗解表,治療感冒。
桑白皮:清熱解毒,治療痢疾。
蘇子:理氣化痰,治療咳嗽。
橘紅:化痰止咳,治療咳嗽。
石膏:清熱解毒,治療熱病。
杏仁:止咳平喘,治療咳嗽。
貝母:清熱化痰,治療咳嗽。
栝蔞:清熱化痰,治療咳嗽。
南星:化痰止咳,治療咳嗽。
枳殼:理氣消導,治療胸悶腹脹。
薄荷:疏風解表,治療感冒。
白芥子:行氣活血,治療胸悶氣短。
白芍:養血柔肝,治療血虛肝鬱。
元胡索:祛風止痛,治療風濕。
葶藶:利尿消腫,治療水腫。
鼠黏子:祛痰止咳,治療咳嗽。
萊菔子:化痰止咳,治療咳嗽。
香薷:疏風解表,治療感冒。
荊芥:疏風解表,治療感冒。
涼,枯芩,竹葉,竹瀝,童便,羚羊角,馬兜鈴,山梔,天門冬,元參,桔梗,藕節,枇杷葉,元明粉,地骨皮
白話文:
-
涼:生石膏,具有清熱除煩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發熱、口渴、煩躁等症狀。
-
枯芩:又稱苦參,具有清熱燥濕、殺蟲止癢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疹、瘡癤、痢疾等症狀。
-
竹葉:具有清熱除煩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發熱、口渴、煩躁等症狀。
-
竹瀝:竹子經過蒸煮後得到的液體,具有清熱除煩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發熱、口渴、煩躁等症狀。
-
童便:兒童的尿液,具有清熱除煩、利尿通淋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-
羚羊角:羚羊角的角質,具有清熱解毒、鎮驚安神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角風、驚癇、神志不清等症狀。
-
馬兜鈴:馬兜鈴科植物的根莖,具有祛風通絡、止痛消腫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
-
山梔:梔子科植物的果實,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、吐血、衄血等症狀。
-
天門冬:百合科植物的根莖,具有清熱生津、潤肺止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-
元參:玄參科植物的根莖,具有清熱涼血、養陰生津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、吐血、衄血等症狀。
-
桔梗:桔梗科植物的根莖,具有宣肺止咳、祛痰散結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、胸悶等症狀。
-
藕節:蓮花的莖節,具有清熱止血、涼血止痢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吐血、衄血、痢疾等症狀。
-
枇杷葉:枇杷科植物的葉子,具有清肺止咳、化痰平喘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、氣喘等症狀。
-
元明粉:滑石粉,具有清熱、止瀉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腹瀉。
-
地骨皮:紫草科植物的根莖,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生津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、吐血、衄血等症狀。
引經,白芷,升麻,蔥白,生薑
遠志
補,蓮肉,糯米,白砂糖,薏苡仁,粟殼,木香,肉豆蔻,龍骨,牡蠣
瀉,大黃,芒硝,枳實,桃仁,檳榔,蔥白,麻仁
溫,人參,乾薑,半夏,肉桂,吳茱萸
白話文:
引經用白芷、升麻、蔥白和生薑,遠志則用來補益。補益方面,還可以用蓮肉、糯米、白砂糖、薏苡仁、粟殼、木香、肉豆蔻、龍骨和牡蠣。瀉下可用大黃、芒硝、枳實、桃仁、檳榔、蔥白和麻仁。溫補則用人參、乾薑、半夏、肉桂和吳茱萸。
涼,黃芩,槐花,大黃,地榆,胡黃連,連翹,石膏,秦艽
引經,葛根,升麻,白芷
足少陰腎經
白話文:
這是一組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中藥方劑,包含黃芩、槐花、大黃、地榆、胡黃連、連翹、石膏、秦艽等涼性藥物,主要針對熱毒、出血等症狀。此外,方中還加入葛根、升麻、白芷等引經藥,引導藥力直達足少陰腎經,達到治療效果。
補,杜仲,菟絲子,蒺藜,破故紙,山茱萸,山藥,石斛,巴戟天,人參,白朮,當歸,熟地,枸杞,五味,牛膝,龜板,淫羊藿,何首烏,鱉甲,鹿茸,鹿角,龍骨,牡蠣,續斷,肉蓯蓉,韭子,覆盆子
白話文:
補藥:
- 杜仲:補腎強腰,壯筋骨。
- 菟絲子:補腎益精,強腰固膝。
- 蒺藜:補腎壯陽,益精固精。
- 破故紙:補腎填精,固澀止遺。
- 山茱萸:補腎益精,澀精止遺。
- 山藥:補腎益精,健脾益氣。
- 石斛:補腎益精,滋陰清熱。
- 巴戟天:補腎壯陽,益精固精。
- 人參:補氣生津,扶正固本。
- 白朮:補氣健脾,燥濕化痰。
- 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- 熟地:補血滋陰,益精固腎。
- 枸杞:補腎益精,明目強腰。
- 五味:補氣益血,調和臟腑。
- 牛膝:補腎強筋骨,利尿通淋。
- 龜板:補腎益精,壯筋骨。
- 淫羊藿:補腎壯陽,益精固精。
- 何首烏:補腎益精,烏髮潤膚。
- 鱉甲:補腎益精,滋陰清熱。
- 鹿茸:補腎益精,壯陽強身。
- 鹿角:補腎益精,壯筋骨。
- 龍骨:補腎益精,壯筋骨。
- 牡蠣:補腎益精,滋陰清熱。
- 續斷:補腎接骨,益精固腎。
- 肉蓯蓉:補腎益精,壯陽固精。
- 韭子:補腎壯陽,益精固精。
- 覆盆子:補腎益精,澀精止遺。
瀉,澤瀉,豬苓,知母,元胡索,甘草,茯苓,木通
溫,大附子,桂心,破故紙,黑乾薑,縮砂,仙茅,沉香
涼,黃柏,知母,丹皮,天門冬,地骨皮,山梔,元參,竹瀝
引經,獨活,肉桂,牛膝,鹽,酒
足太陽膀胱經
補,龍骨,續斷,益智仁,橘核
瀉,豬苓,澤瀉,滑石,車前子,木通,瞿麥,茯苓
溫,茴香,烏藥,沉香,山茱萸,桂枝,麻黃,縮砂
涼,膽草,石蓮子,防風,羌活,蔓荊子,茵陳,葶藶,大黃,黃柏,石膏
引經,藁本,羌活,黃柏
手少陽三焦經
補,人參,黃耆,白朮,藿香
瀉,柴胡,枳殼,枳實,青皮,山慈菇
溫,大附子,厚朴,乾薑,沉香
涼,連翹,滑石,膽草,地骨皮
引經,柴胡,川芎,青皮
白話文:
中醫運用不同藥材來治療疾病,依其性味功能可分為:
瀉:澤瀉、豬苓、知母、元胡索、甘草、茯苓、木通等,能利水消腫。
溫:大附子、桂心、破故紙、黑乾薑、縮砂、仙茅、沉香等,能溫經散寒。
涼:黃柏、知母、丹皮、天門冬、地骨皮、山梔、元參、竹瀝等,能清熱解毒。
引經:獨活、肉桂、牛膝、鹽、酒等,能引導藥物直達病所。
足太陽膀胱經:
補:龍骨、續斷、益智仁、橘核等,能補益膀胱經氣血。
瀉:豬苓、澤瀉、滑石、車前子、木通、瞿麥、茯苓等,能瀉膀胱經濕熱。
溫:茴香、烏藥、沉香、山茱萸、桂枝、麻黃、縮砂等,能溫膀胱經寒邪。
涼:膽草、石蓮子、防風、羌活、蔓荊子、茵陳、葶藶、大黃、黃柏、石膏等,能清膀胱經熱毒。
引經:藁本、羌活、黃柏等,能引導藥物直達膀胱經。
手少陽三焦經:
補: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藿香等,能補益三焦經氣血。
瀉:柴胡、枳殼、枳實、青皮、山慈菇等,能瀉三焦經濕熱。
溫:大附子、厚朴、乾薑、沉香等,能溫三焦經寒邪。
涼:連翹、滑石、膽草、地骨皮等,能清三焦經熱毒。
引經:柴胡、川芎、青皮等,能引導藥物直達三焦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