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精要》~ 附錄 (2)
附錄 (2)
1. 瘡瘍隱括關鍵處治之法
一、瘡瘍大便秘結,若作渴飲冷,其脈洪數而有力者,屬實火,宜用內疎黃連湯。若口乾飲湯,其脈浮大而無力者,屬氣虛,宜用加味八珍湯。若飲食雖多,肚腹不脹,此內火銷鑠,切不可通。若腹痞脹而不通者,乃因直腸乾涸,以豬膽汁導之。若誤行疎導,復傷元氣,則不能潰斂。
一、瘡瘍大便泄瀉,若因寒涼傷脾,六君加砂仁。脾氣虛弱,六君煎送二神丸。脾虛下陷,補中益氣送二神丸。命門火衰,用八味丸料煎送四神丸。腎虛不固,姜附湯加吳茱、五味。脾腎虛寒,參附湯送四神丸。脈沉而細,飲食不下,用姜附湯,多有復生者。
一、瘡瘍小便頻數,或莖中澀痛者,乃腎經陽氣虧損,陰無以化之,惡症也,用加減八味丸以補陰。足脛逆冷者,用八味丸以補陽。小便頻而黃者,四物加參、朮、麥門、五味以補腎。若熱結膀胱而不利者,五淋散以清熱。脾肺氣燥而不化者,黃芩清肺飲以滋陰。若膀胱陰虛,陽無以生者,宜滋腎丸。
膀胱陽虛,陰無以化者,宜腎氣丸。若老人陰痿,精內敗者,用加減八味丸加車前、牛膝。如不應,加附子。若大小便牽痛,愈痛則愈便,愈便則愈牽痛,以前藥加附子,多有生者。苟用黃柏、知母淡滲之劑,既瀉真陽,復損真陰,速其危矣。
一、瘡瘍作渴,焮痛發熱,便利調和者,上焦熱也,用竹葉石膏湯。腫痛發熱,大便秘澀者,內臟熱也,用四順清涼飲。焮腫痛盛者,熱毒蘊結者,用仙方活命。漫腫微痛者,氣血虎壅也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因胃火消爍,而津液短少者,用竹葉黃耆湯。若因胃氣虛而不能生津液者,用補中益氣湯。
若因胃氣傷而內亡津液者,用七味白朮散。若因腎水乾涸作渴,或口舌乾燥者,用加減八味丸。或先口乾作渴,小便頻數,而後患疽,或疽愈後作渴飲水,或舌黃乾硬,小便數,而疽生者,尤其惡也。苟能逆知其因,預服加減八味丸、補中益氣湯,以滋化源,可免是患。
一、瘡瘍出血,因五臟之氣虧損,虛火動而錯經妄行也。若因肝熱而血妄行者,四物加炒梔、丹皮、苓、術。肝虛不能藏血者,六味地黃丸。心虛不能主血者,四物加炒連、丹皮、苓、術。若脾虛熱不能統血者,四君加炒梔、丹皮。若脾經鬱結者,用歸脾湯加五味子。若脾肺氣虛者,用補中益氣加五味子。
若氣血俱虛者,用十全大補。若陰火動者,用六味丸加五味子。
一、瘡瘍用針,當辨生熟淺深。若小按即痛者,膿淺也。大按方痛者,膿深也。按之而不復起者,膿未成也。按之而即起者,膿已成也。若膿生而即針,則徒泄其氣血,而膿反難成。若膿熟而不針,則腐潰益深,瘡口難斂。若瘡深而針淺,則內膿不出,外血反泄。若瘡淺而針深,則內膿雖出,良肉反傷。
白話文:
瘡瘍(皮膚上的腫塊、潰瘍)治療的關鍵
一、便秘時的處理:
- 如果因為便秘而口渴想喝冷飲,脈搏洪大且有力,這是體內實火引起的,應該用內疏黃連湯來清除。
- 如果口乾想喝水,但脈搏浮大且無力,這是氣虛的表現,應該用加味八珍湯來補氣。
- 如果食慾好,吃很多東西肚子卻不脹,這是體內火熱消耗所致,千萬不要用瀉藥。
- 如果腹部脹滿不通便,是因為直腸太乾燥,可以用豬膽汁來導瀉。如果錯誤地使用瀉藥,反而會損傷元氣,導致瘡瘍難以癒合。
二、腹瀉時的處理:
- 如果腹瀉是因為寒涼傷到脾胃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來治療。
- 如果是脾氣虛弱導致腹瀉,可以用六君子湯配合二神丸來服用。
- 如果是脾虛下陷導致腹瀉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配合二神丸來服用。
- 如果是命門火衰導致腹瀉,可以用八味丸的藥材煎煮後送服四神丸。
- 如果是腎虛不固導致腹瀉,可以用薑附湯加上吳茱萸和五味子來治療。
- 如果是脾腎虛寒導致腹瀉,可以用參附湯送服四神丸。
- 如果脈搏沉細、食慾不振,可以用薑附湯,通常可以恢復健康。
三、頻尿時的處理:
- 如果頻尿或小便時陰莖澀痛,這是腎陽虧損,陰液無法轉化所致,屬於惡劣的症狀,可以用加減八味丸來滋補腎陰。
- 如果腳部冰冷,可以用八味丸來補腎陽。
- 如果頻尿且尿液黃色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、白朮、麥門冬、五味子來補腎。
- 如果因為熱邪阻塞膀胱導致小便不利,可以用五淋散來清熱。
- 如果是脾肺氣燥導致無法轉化水液,可以用黃芩清肺飲來滋陰。
- 如果是膀胱陰虛,陽氣無法產生,可以用滋腎丸來治療。
- 如果是膀胱陽虛,陰液無法轉化,可以用腎氣丸來治療。
- 如果是老年人陽痿,精液敗壞,可以用加減八味丸加上車前子和牛膝來治療,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加入附子。
- 如果大小便時牽引疼痛,越痛越想大便,越想大便越疼痛,可以用上述藥方加上附子,通常可以恢復健康。如果使用黃柏、知母等寒涼利濕的藥物,既會瀉掉真陽,又會損傷真陰,會加速病情惡化。
四、口渴時的處理:
- 如果瘡瘍處發熱腫痛,小便正常,這是上焦(胸膈以上)有熱,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。
- 如果腫痛發熱,大便乾澀,這是內臟有熱,可以用四順清涼飲來治療。
- 如果紅腫疼痛劇烈,這是熱毒蘊結,可以用仙方活命飲來治療。
- 如果只是輕微腫痛,這是氣血壅滯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
- 如果是因為胃火過旺,消耗津液導致口渴,可以用竹葉黃耆湯來治療。
- 如果是因為胃氣虛弱,無法產生津液導致口渴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
- 如果是因為胃氣受損,導致體內津液不足而口渴,可以用七味白朮散來治療。
- 如果是因為腎水枯竭導致口渴,或者口舌乾燥,可以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。
- 如果先出現口乾口渴、頻尿,然後長出瘡瘍,或是瘡瘍癒合後出現口渴飲水,或是舌苔黃且乾燥、頻尿,然後長出瘡瘍,這些都是很嚴重的症狀。如果能提前了解病因,預先服用加減八味丸或補中益氣湯來滋養身體,就可以避免這些情況發生。
五、出血時的處理:
- 瘡瘍出血是因為五臟之氣虧損,虛火妄動導致,如果是因為肝熱導致出血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炒梔子、牡丹皮、茯苓、白朮來治療。
- 如果是肝虛無法藏血導致出血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。
- 如果是心虛無法主血導致出血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炒黃連、牡丹皮、茯苓、白朮來治療。
- 如果是脾虛熱導致無法統攝血液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炒梔子、牡丹皮來治療。
- 如果是脾經鬱結導致出血,可以用歸脾湯加上五味子來治療。
- 如果是脾肺氣虛導致出血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五味子來治療。
- 如果氣血俱虛導致出血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來治療。
- 如果是陰虛火旺導致出血,可以用六味丸加上五味子來治療。
六、針灸時的注意事項:
- 針灸時要辨別瘡瘍的生熟程度和深淺。如果輕按就痛,說明膿液較淺。如果用力按才痛,說明膿液較深。如果按下去沒有彈性,說明膿液還沒有形成。如果按下去會彈回來,說明膿液已經形成。如果膿液已經形成卻不針灸,膿液會不斷腐蝕深處,導致瘡口難以癒合。如果瘡瘍深卻針灸太淺,膿液無法排出,反而會出血。如果瘡瘍淺卻針灸太深,雖然膿液可以排出,但會損傷正常的肌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