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十一帙 (11)
第十一帙 (11)
1. 薤
(別錄中品)
【氣味】辛味,溫滑,無毒。
【主治】主金瘡瘡敗。輕身,不飢,耐老。歸骨除寒熱,去水氣,溫中,散結氣。作羹食,利病人。諸瘡,中風寒,水氣,腫痛,搗塗之。日華曰:煮食耐寒,調中,補不足,止久利、冷瀉,肥健人。
【核】曰:薤,一名藠(音叫),子、莜(音釣),子、火蔥、菜芝、鴻薈。生魯山平澤,所在亦有。八月裁根,正月分蒔,宜白軟良地。種法:一本率七八支,支多者科輒圓大,故以七八為率。爾雅云:薤鴻薈,即此是也。狀似韭,但韭葉中實而扁,有劍脊;薤葉中空而稍圓,有稜線,嗅如蔥。
三月作花,細碎,紫白色,不結實。爾雅翼云:薤似韭而無實也。亦不甚葷,古禮脂用蔥,膏用薤。膏,犬豕之屬;脂,羊牛麋鹿之類。蓋物各有所宜,故薤與牛肉同啖,令人癥瘕是矣。少儀云:為君子擇蔥薤,則絕其本末,有萎乾者也,麋鹿魚為泣,膺為薜雞,野豕為軒,兔為宛脾,切蔥若薤以實之,醯以柔之。言此四物,其作之狀,以醋與葷菜淹之,悉皆濡熟,殺肉及腥。
蓋雖葷物,乃能去腥,故古人不去而用之。第狼食之迷,虎啖之憒,鼠吞之毛落,狗嚼之反胃,獨與獸不相宜也。今圃人種薤者,每用大蒜置硫黃其中,久則種分為薤。薤有赤、白兩種:赤者苦無味,白者肥且美,可供食饌,充藥用,閩人目作素蔬,飯僧供佛,交天祀神,非此不稱敬。別有一種,水晶蔥,蒜根蔥葉,與薤相似,其臭不臭,亦其類也。
按王禎農書云:野薤,俗名天蒜。生麥原中,似薤而小,味益辛,亦可供食,但不多有。爾雅所謂山韭者是矣。
【叅】曰:薤赤者,苦無味,主金瘡,療風水。薤白者肥甘,氣煊臭爽,充溢乎形氣之間,空可滿而滿可空,實可虛而虛可實也。傳云:五葷煉形,薤其一矣。夫物之英華之美者,莫如芝,如蓮曰水芝,芋曰土芝,蜜曰眾口芝,薤曰菜芝,蓋書之記務光翦薤,以入清冷之淵,今薤葉篆,傳者。以為務光所作。
杜甫詩云:束比青芻色,圓齊玉箸頭,衰年關膈冷,味暖並無憂。王禎云:生則辛疏,熟堪溫補,植之不蠹,嚼之有益,老者怡之,少者懷之,學道人資之,疾病人賴之,未豈狼餐虎噬,狗偷鼠竊,所能味其味哉。齊諧志有陸郭之兄,罹天行疾,後頗善啖,日食非石斛不飽。
經十載,致家貧行乞。一日飢極,遇圃有薤蒜者,各啖一畦,卒悶絕仆地,頃吐物如籠,漸大如牛馬,行人置粒飯於上,漸縮小,久消成水,已而病尋瘳也。顧此不唯癥瘕之可柔,飢瘡之可療,並可治中消,懲貪吏之腹矣。漢世太官圃,冬種蔥薤菜茹,覆以屋廡,晝夜然蘊以火,助其溫瀾乃生。
召信臣為少府,以為不時之物,食之傷人,不可以奉供養,奏罷之。又漢孔奮為姑,臧長妻也,但食蔥薤菜荄,而義熙中。太常謝澹生,遣四人還家種蔥菜,免官人之貪,其貪廉之不同如此。今人多不採用,獨金匱有薤白白酒湯,治胸痹,卒病論有薤白白飲,主少陰四逆,下利,後重。閉者使之通,泄者使之闔,樞機之用乎。
白話文:
【氣味】味道辛辣,性質溫和滑潤,沒有毒性。
【主要功效】主要治療刀傷和瘡瘍潰爛。有輕身、不易感到飢餓、延緩衰老的作用。能使骨骼歸位、消除寒熱、去除體內濕氣、溫暖脾胃、消散氣結。煮成羹湯食用,對病人有益。對於各種瘡瘍、中風寒邪、水腫疼痛,可以搗爛外敷。日華子說:煮食能耐寒,調理脾胃,補充虛弱,止住長久腹瀉和冷瀉,使人身體強壯。
【考證】薤,又名藠(音同叫),它的種子又名莜(音同釣),又稱火蔥、菜芝、鴻薈。生長在魯山平原濕地,其他地方也有。八月栽種根部,正月分開種植,適合種在鬆軟肥沃的土地。種植方法:一株通常有七八個分枝,分枝越多,植株就會長得越圓大,所以通常以七八個分枝為標準。爾雅說:薤又名鴻薈,指的就是它。外形像韭菜,但韭菜葉子中間是實心的,呈扁平狀,有劍狀突起;薤的葉子中間是空心的,稍微圓一些,有稜線,聞起來像蔥。
三月開花,花朵細小,呈紫白色,不結果實。《爾雅翼》說:薤像韭菜卻不結果實。它不像蔥蒜那樣葷腥,古代祭祀時,用蔥做油脂,用薤做膏。膏指犬豕等動物的脂肪,脂指羊牛麋鹿等動物的脂肪。每種東西都有其適合的用法,所以薤和牛肉一起吃,會使人腹中產生腫塊。禮記《少儀》篇說:替君子挑選蔥薤,要去除根部和末端,選擇沒有枯萎的。麋鹿魚要剁成泥,雞要剁成末,野豬要剁成塊,兔子要剁成片,切碎蔥或薤來填充它們,用醋來調味。這是說這四種肉的處理方式,用醋和葷菜一起醃製,使肉都變得軟爛熟透,去除肉的腥味。
雖然薤是葷菜,但它能去除腥味,所以古人不去掉它反而用它。但狼吃了會迷失方向,老虎吃了會暈頭轉向,老鼠吃了會掉毛,狗吃了會嘔吐,唯獨不適合給這些動物食用。現在種植薤的人,經常把大蒜放在硫磺裡,時間長了,種植出的就變成薤。薤有紅色和白色兩種:紅色的味道苦沒有味道,白色的肥嫩美味,可以用來做菜,也可以入藥。福建人把它視為素菜,供奉僧侶、祭拜佛像、祭祀神明,沒有薤就不能表示敬意。還有一種,叫水晶蔥,根像大蒜,葉像蔥,和薤相似,但沒有異味,也屬於同類。
《王禎農書》記載:野生的薤,俗稱天蒜。生長在麥地裡,像薤但較小,味道更辛辣,也可以食用,只是數量不多。《爾雅》所說的山韭就是指這種。
【參論】紅色的薤味道苦沒有味道,主要治療刀傷,可以治療風水病。白色的薤肥嫩甘甜,氣味辛香,充斥在身體內外,能使虛空的地方變得充實,充實的地方變得虛空,使實在的地方變得虛幻,虛幻的地方變得實在。傳說:五葷可以鍛鍊身體,薤就是其中之一。世間精華美好的東西,沒有比得上靈芝的,蓮被稱為水芝,芋頭被稱為土芝,蜂蜜被稱為眾口芝,薤被稱為菜芝。書中記載務光隱居後去剪薤,投入清冷的深淵,現在的薤葉篆,據說是務光所作。
杜甫的詩說:捆紮起來像青草,圓齊得像玉筷,老年人腸胃虛寒,吃薤能暖身,不用擔心。王禎說:生吃辛辣,煮熟能溫補,種植後不易腐爛,咀嚼有益,老年人喜歡,年輕人也喜歡,修道之人倚賴它,病人也需要它。怎麼能讓狼、虎、狗、鼠這些東西品嚐到它的美味呢?《齊諧志》記載,陸郭的哥哥得了傳染病,後來很愛吃石斛,每天不吃石斛就吃不飽。
過了十年,家境貧困以行乞為生。有一天餓極了,遇到種植薤蒜的園子,各吃了一畦,突然昏倒在地,不久吐出像籠子一樣的東西,越來越大像牛馬,路人放了一粒米在上面,逐漸縮小,最後變成水消失,病也就好了。由此可見薤不僅能消除腹中腫塊,治療飢餓造成的瘡,還能治療中消症,懲罰貪官的肚子。漢代時,皇宮的菜園,冬天種植蔥薤等蔬菜,用房屋覆蓋,晝夜用火加溫,幫助它們生長。
召信臣擔任少府,認為這些是不合時令的東西,吃了會傷身,不可以進貢,奏請停止種植。漢朝時孔奮的姑姑是臧長的妻子,只吃蔥薤和野菜,在義熙年間,太常謝澹生派遣四個人回家種蔥菜,免除官員的貪婪,他們清廉和貪婪的差別就是這樣。現在的人大多不採用,只有《金匱要略》中有薤白白酒湯,治療胸痹,還有《傷寒卒病論》中有薤白白飲,治療少陰四逆,下利,裡急後重。閉塞的使它通暢,洩瀉的使它閉合,這是薤樞機的作用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