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之頤
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十一帙 (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一帙 (9)

1. 鼠婦

(本經下品)

【氣味】酸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主治氣癃,寒熱,月閉,血瘕,墮胎。

【核】曰:鼠婦,一名負蟠,一名濕生蟲。出魏郡平谷,今處處有,多在下濕處,甕器底土坎中。詩云:𧉅蝛在室,鄭玄言:家無人則生。大者長三四分,小者一二分,色灰褐,背有橫紋,蹙起,雙眸兩須,多足奔趨,甚捷,斷之無血,唯白漿耳。爾雅云:每在坎中,黏負鼠背,因名鼠負。

韓保升云:猶枲耳好著羊身,名羊負來也。食之善淫,故得婦名。一名鼠姑,猶鼠婦也。

【叅】曰:鼠婦,一名負蟠,濕生蟲者,蓋濕以合感,生必土坎甕器之底,若舉負而奔。蟲之多足者,蟠也;猶鼠性善疑,畏明穴處,出則每不果,徘徊乃竄耳。如假血為瘕,而寒熱生;假氣為癃,而痹閉作。留愛納想而乳字成,此非身所有者,竇而入之,悉皆消隕,傾營氣之窠臼者也。

白話文:

鼠婦,味道酸溫,沒有毒性。

主要治療小便不暢、寒熱病、月經閉止、腹部腫塊、墮胎等症狀。

鼠婦,又名負蟠、濕生蟲。最早產於魏郡平谷,現在各地都有,多在潮濕陰暗的地方,例如瓦甕底部、土坑中。詩經說:「螽斯在室」,鄭玄解釋說:家中無人居住就會產生這種蟲。大的鼠婦長約三分到四分,小的約一分到二分。顏色灰褐色,背部有橫紋,皺起,有兩隻眼睛和兩條觸鬚,有很多腳,跑得很快,斷開後沒有血,只有白色的漿液。爾雅說:這種蟲常常在土坑裡,黏附在老鼠背上,因此得名鼠負。

韓保升說:就像麻絮喜歡黏在羊身上,所以又叫羊負。吃了會助長淫慾,所以又得名鼠婦。又名鼠姑,也是鼠婦的意思。

鼠婦,又名負蟠,是濕氣所生的蟲子,應該是濕氣相感應而生,必定在土坑、瓦甕底部。牠們動作好像背負著東西奔跑。多腳的蟲子,叫做蟠。就像老鼠性情多疑,害怕光明而躲在洞穴裡,出來的時候常常猶豫不決,徘徊後才逃竄。如果把血液比作腹部腫塊,就會產生寒熱;把氣比作小便不暢,就會產生麻痹閉塞的現象。懷抱愛戀的想像而產生懷孕生子,這些不是身體本來所有的,而是從外進入的,這些都可以通過藥物來消散,傾倒它們所營造的氣血巢穴。

2. 水蛭

(本經下品)

【氣味】鹹苦平,有毒。

【主治】逐惡血瘀血、月閉,破血症積聚,無子、利水道。

【核】曰:生雷澤池澤,處處河池田阪有之。色黃褐,間黑紋數道,腹微黃,背隆腹平,中闊,兩頭尖,都有嘴吶者,可引可縮,兩頭咂人,及牛馬脛股,不滿其欲,不易落也。雖燔湯烈火,煅研成末,入水變生,子入人腹,為害彌深,唯蓄血人,隨血下隕,方堪藥用,否則不敢當也。修治,五月六月採取,用米泔浸一宿,曝乾,以冬豬脂煎令焦黃用。

【叅】曰:水蛭,一名至掌、馬蟥也。蓋蛭類有三:曰山蛭,曰草蛭,藥用水蛭也。生水中,喜吮人及馬牛足股,蛭吮若莫知至而至者,果復性遂,蛭乃去,否則確乎其不可拔,寧斷兩頭,入骨為患。故主力逐惡血瘀血,力破血症積聚,此皆血留而盈;至若太衝脈過盛,任脈不通,月事不以時下,月閉無子者,平其太衝,闢其妊娠,月事仍以時下而有子。有餘於血者,則用此法;不足於血者,不在用之。

利水道者,此濕生蟲,水族也。用利水道,故特易易,蓋水入於經而血成,不行焉,為惡為瘀,水蛭乃行不留,則留者行,亦可留不行,則行者留,非留行安能時下而有子,此行而後留,讀農經者,大宜著眼。

白話文:

水蛭,味道鹹苦,性平,有毒。

主要功效是驅逐惡血和瘀血,能使停經的月經再來,破除血塊形成的腫塊,治療不孕,以及疏通水道。

水蛭生長在雷澤和池塘等水域,到處的河流、池塘、田埂邊都有。顏色是黃褐色,夾雜著數條黑色紋路,腹部略微黃色,背部隆起而腹部平坦,中間寬闊,兩頭尖細。兩頭都有吸盤,可以伸縮,會吸食人、牛、馬腿部的血,吸夠了才會鬆口,不容易脫落。即使被開水燙或用火燒,磨成粉末後放入水中,仍然可以復活。如果水蛭的幼蟲進入人體,危害會很深。只有體內有蓄積的血的人,水蛭才能隨血排出體外,才可以作為藥用,否則不能隨便使用。處理方法是在五六月採集,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曬乾後,用豬油煎到焦黃再使用。

水蛭,又名至掌、馬蟥。水蛭分為三種:山蛭、草蛭,而藥用的水蛭是生長在水中的。它們喜歡吸食人、牛、馬的腳和腿部的血。水蛭吸血時無聲無息,等到吸飽血,才會放開。否則緊緊地吸住不放,寧可斷開身體也不脫落,一旦進入骨頭就會造成危害。因此,水蛭的主要功效是驅逐惡血瘀血,破除血塊腫塊,這些都是因為血滯留而形成的。至於衝脈過盛,任脈不通,導致月經不按時來,或停經不孕,水蛭可以平衡衝脈,開通任脈,使月經按時來並幫助懷孕。對於體內血多的人,可以使用這種方法;對於體內血不足的人,則不適合使用。

水蛭能夠疏通水道,因為它本是濕地裡的水生生物。水進入經脈後會變成血,如果血不能順利運行,就會變成惡血和瘀血,而水蛭能夠使血順暢運行。因此能使滯留的血運行,也能使運行的血不滯留,若非如此,如何能使月經按時來並幫助懷孕呢?這是先運行後滯留的道理,研究農學的人應該特別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