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九帙 (20)
第九帙 (20)
1. 萱草
(宋嘉祐)
【氣味】甘涼,無毒。
【主治】煮食治小便赤澀,身體煩熱,陰熱,酒疽。
【核】曰:萱宜下濕地,處處田野有之。初春叢生,可作薦俎。葉如蒲、蒜而柔弱,新舊相代,四時長青。五月抽莖開花,六出四垂,朝放暮蔫,秋深乃盡,花有紅黃紫三色。結實三角,子如梧子,黑而光澤。
【叅】曰:爾雅翼云:詩曰焉得諼草,言植之背。諼,忘也。衛之君子,行役為王前驅,過時不及,其婦人思之,則心痗首疾,思欲暫忘之而不可得,故願得忘憂之草而植之,庶幾漠然而無所思,然世豈有此物也哉。蓋亦極言其情耳,說者因萱音之與諼同也,遂命萱為忘憂之草。
蓋以萱合其音,以忘合其義耳。然忘草可也,而所謂忘憂,憂之一字,何從出哉?此亦諸儒傅會之語也。頤謂憂出於肺,情之所鍾,志之所悲,神之所傷也。是以憂悲,則魄藏之金鬱。經云:金鬱則泄之,所以忘其憂也。而萱諧宣。宣,布也,散也,通也,遍也。風回宣而所以宣陰陽也。
宣之即所以泄之,泄之即所以暢之,暢之即所以忘之。忘之則既順乃宣,而憂可釋矣。顧煮食主小便赤澀,身體煩熱。即疏云:金鬱則泄之,解表利小水也。然則草木之情,布在方策人未之思爾。
白話文:
萱草
【味道】味道甘甜,性涼,沒有毒性。
【主要功效】煮食可以治療小便時灼熱澀痛,身體煩熱,陰部發熱,以及酒毒引起的皮膚病。
【考證】萱草適合生長在潮濕的土地,田野到處都有。初春時成叢生長,可以當作祭祀的供品。葉子像蒲草或蒜苗,但是比較柔軟,新舊葉子交替生長,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。五月抽出花莖開花,花朵有六個花瓣,花瓣向下垂,早上開放,傍晚凋謝,直到深秋才結束,花有紅色、黃色和紫色三種顏色。結出的果實是三角形的,種子像梧桐子,黑色而且有光澤。
【參詳】《爾雅翼》記載說,《詩經》提到「哪裡能找到諼草呢?」意思是指將它種在房屋的背陰處。諼,就是忘記的意思。當時衛國的君子,為國王奔波在外,錯過了回家的時候,他的妻子思念他,因而心痛頭疼,想暫時忘記這種思念卻做不到,所以希望得到忘憂的草來種植,希望能夠忘卻思念,然而世上哪有這種東西呢?這只是極力表達她內心的情感罷了,解說的人因為萱草的「萱」字和「諼」字讀音相同,就稱萱草為忘憂草。
大概是因為萱草的發音和「諼」字相同,而「忘」字的意思又相合。然而說忘草還可以,但是所謂的「忘憂」這「憂」字,又是從哪裡來的呢?這也是各家學者的附會之說。我認為憂愁來自於肺,是情感所繫,意志所悲傷,精神所受傷。所以憂愁悲傷,就會使肺氣鬱結。經書上說:肺氣鬱結就要疏泄它,這就是可以忘記憂愁的方法。而「萱」字和「宣」字同音,「宣」是發散、疏通、流通、普遍的意思。風的迴旋可以疏散陰陽之氣。
疏通就是疏泄,疏泄就是暢達,暢達就能忘記憂愁。忘記憂愁就能順暢宣發,憂愁自然就可以釋放了。看它煮食可以治療小便赤澀、身體煩熱,這就如《黃帝內經》說的:「肺氣鬱結就要疏泄」,指的是解表,有利小便的作用。可見草木的情理,都呈現在經典方劑中,只是人們沒有想到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