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之頤
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九帙 (14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帙 (14)

1. 山楂

(唐本草)

可名赤爪,亦可名虎掌,功用相符若探囊耳。

【氣味】酸苦甘,微寒,無毒。

【主治】主瘻瘡,利小便,去痰熱,止渴,令人少睡,有力,悅志。

【核】曰:出南山高原,所在亦有。樹高數尺,古拙可愛,枝有叢刺,葉有五尖。三月開花五出,碎小色白,綴實似林擒而小,有黃赤二種。霜後乃熟,核似牽牛子,色褐而堅。一種實大而赤,甘酸可口,名曰棠梂,唯供食料。修事,蒸過曬乾,臨用再蒸去核,焙燥,研細用。

先人云:味酸似甲,便能下行,故得止痢定疝,然去發陳未遠,激之立轉生榮。

【叅】曰:宣氣散生曰山;虎之不柔,虎食剩殘曰楂。危氏曰猴楂;唐本曰赤爪。各以功力形狀為名也。瘻瘡疹痘,痞滿癥瘕,血凝結固,皆血中痹,乃以柔承剛。飲澼食宿,狐㿉疝蠱,氣壅留僻,皆氣中痹,乃以剛承柔。皆非所據而據之。第木實而酸,宜輔肝體,宣氣散生,則偏有餘於用矣。

用行必氣上而忘返,令人不寐而嘗惺。經云:譚說醋梅,口中酸出,味過於酸,肝氣已津,需渴倍力,則志悅矣。

白話文:

山楂,又名赤爪或虎掌,這些名稱都跟它的功效很相符,就像從口袋裡拿東西一樣容易理解。

【氣味】味道酸、苦、甘,性微寒,沒有毒性。

【功效】主要治療瘻瘡,能幫助排小便,去除痰熱,止渴,使人減少睡眠,變得有精神,心情愉悅。

【果核】山楂主要產於南山高原,其他地方也有。樹高數尺,樣子古樸可愛,枝條上有許多刺,葉子有五個尖角。三月開白色小花,花瓣五片,結的果實像林檎但比較小,有黃色和紅色兩種。霜降後成熟,果核像牽牛子的種子,顏色是褐色而且堅硬。還有一種果實比較大而且是紅色的,味道甘甜酸爽,叫做棠梂,專門用來食用。處理方法是先蒸過再曬乾,要使用的時候再蒸一次去核,然後烘乾,磨成粉末使用。

古人說:山楂味道酸澀像甲殼,有向下導引的作用,所以可以止痢疾、治療疝氣。但它去除舊疾的效果不遠,如果刺激它反而會促進新組織生長。

【參】山楂能夠宣散氣機,所以叫做「山」;老虎不柔軟,老虎吃剩下來的殘渣叫做「楂」。危氏稱它為猴楂;唐本草稱它為赤爪。這些名稱都是根據它的功效和形狀來命名的。瘻瘡、疹痘、痞滿、癥瘕、血塊凝結,這些都是血液中的阻塞,應該用柔和的藥物來對抗它。而飲食物停滯、狐疝、蠱病、氣機壅塞等,是氣機的阻塞,應該用剛強的藥物來對抗。這些都是沒有根據而硬要使用的方法。山楂是木本的果實,味道酸澀,應該用來輔助肝臟,它可以宣散氣機,但這方面的作用比較偏頗。

使用山楂會使氣機上行而忘記回頭,讓人失眠且精神亢奮。正如經典所說,談論到酸梅,口中就會分泌酸液,如果味道過於酸,會使肝氣耗損,反而會感到口渴,但精神會更加愉悅。

2. 訶黎勒

(唐本草)

【氣味】苦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主冷氣心腹脹滿,下食。

【核】曰:出波斯,今嶺南、廣州亦有之。本似木槵,開白花。作實似卮子、橄欖狀,色青黃,皮與肉相著。七八月成熟,具六路,肉厚者佳。修事,勿用毗黎勒,個個毗頭者是也。若訶黎勒實,稜只有六路。或多或少者,並是雜路勒,圓而文露,或八路,至十二、三路,號榔精勒,澀不堪用,為害殊甚也。凡使酒浸六時,蒸六時,刀削去路,用肉則去核,用核則去肉,並銼焙用。

【叅】曰:訶,譴也;黎,眾也;勒堅柔難斷也。味大苦,氣大溫,對待冷氣在心腹,致脹滿食卒不得下,變生腸澼喘急,腸風崩帶,奔豚霍亂,痰涎膠固,堅柔難斷者,譴之斷之,少陽膽腑決斷藥也。

白話文:

訶黎勒

【氣味】 味苦,性溫,沒有毒性。

【主治】 主要治療因寒氣引起的胸腹脹滿,能幫助食物消化下行。

【核】 說:產於波斯,現在嶺南、廣州一帶也有。它的樣子像木欒子,開白色的花。結出的果實像梔子或橄欖,顏色青黃色,果皮和果肉緊密相連。七八月成熟,果實有六條棱線,果肉厚的品質較好。處理時,不要用毗黎勒,它的特徵是每個都有毗頭(可能指果實尖端),而真正的訶黎勒果實,棱線只有六條。如果棱線或多或少,都是雜質的勒,這種果實圓形,紋路明顯,可能有八條、甚至十二三條棱線,被稱為榔精勒,味道澀而難用,危害很大。凡是要使用訶黎勒,要先用酒浸泡六個時辰,然後蒸六個時辰,再用刀削去棱線。如果使用果肉就去掉果核,如果使用果核就去掉果肉,最後都切成小塊烘乾使用。

【叅】 說:訶,有譴責的意思;黎,指眾多;勒,形容堅硬而難以斷絕的狀態。它的味道極苦,氣味溫熱,主要針對寒氣停留在胸腹,導致脹滿、食物無法下行,進而引發腸道疾病、氣喘急促、腸風、崩漏帶下、奔豚、霍亂、痰液粘稠難以咳出等症狀。這些症狀堅固而難以斷除,用訶黎勒來責備它、斷除它,是少陽膽腑有決斷作用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