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六帙 (6)
第六帙 (6)
1. 澤蘭
(本經中品)
【氣味】苦微溫,無毒。
【主治】主乳婦內衄,中風余疾,大腹水氣,四肢浮腫,骨節中水,金瘡,癰腫瘡膿。
【核】曰:所在有之,多生水中。二月生苗,莖方節赤,四葉相值,葉似蘭草,但不甚香,枝葉間微有白毛為異。七月作萼,色純紫,開時色紫白。根色青紫,與蘭草亦相類也。修治,細銼,以絹囊盛之,懸於屋之南畔角上,陰乾取用。
【叅】曰:澤蘭生水中,乃水氣所聚,澄潔水體,宣通水用者也。故主乳婦內衄,大腹水腫四肢浮腫,骨節中水,及金瘡癰腫瘡膿,悉屬體失澄潔,用失宣通,其闢不祥,與中風余疾,皆體用功力耳。
白話文:
[澤蘭]
**【氣味】**味道苦,性質稍微溫和,沒有毒性。
**【主治】**主要治療產後婦女的內出血,中風後遺症,腹部積水腫大,四肢浮腫,關節積水,外傷出血,以及癰腫瘡瘍化膿等症狀。
**【描述】**澤蘭隨處可見,多生長在水中。二月長出嫩芽,莖是方形的,有紅色的節,四片葉子相對生長,葉子像蘭草,但香味不濃,枝葉之間有細微的白色絨毛,這是它與蘭草不同的地方。七月結出花萼,顏色是純紫色,開花時呈現紫白色。根部顏色是青紫色,也和蘭草相似。處理方法是,將澤蘭切細,用絹布袋裝起來,掛在房屋南邊的角落,陰乾後取用。
**【說明】**澤蘭生長在水中,是水氣聚集的地方,它能澄清水質,疏通水液的運行。所以能夠治療產後婦女的內出血,腹部、四肢水腫,關節積水,以及外傷出血、癰腫瘡瘍化膿等症狀。這些病症都屬於體內不清淨,水液運行不暢的表現。使用澤蘭來治療,能夠幫助身體恢復清淨,疏通運行。至於治療中風後遺症,也同樣是利用了它調理身體的功效。
2. 白蘚根皮
(本經中品)
欲以壽終,當首戒鮮。
【氣味】苦寒,無毒。
【主治】主頭風,黃疸,咳逆,淋瀝,女子陰中腫痛,濕痹死肌,不可屈伸起止行步。
【核】曰:出河中、江寧、滁州、潤州,而蜀中者為勝。苗莖都青,葉色稍白,如槐葉,亦如茱萸葉。四月開花淡紫色,似小蜀葵花。根似小蔓青,皮黃白而中實。氣臭正似羊膻也,春採者堅白,夏採者虛惡。惡螵蛸、桔梗、茯苓、萆薢。先人云:膻者肝之臭,當入肝,為肝之用藥,從治風氣者也。亦可入脾除濕,脾以肝為用耳。
【叅】曰:白曰金,鮮曰腥,金之色與臭也。又不以壽終者曰鮮,故唯春採者堅白,夏採者虛惡。以方生則力銳,形腐則氣萎而力不專矣。味苦氣寒,對待以熱為病,以風為本,如風中頭而標頭風;郁肌層而標黃疸;入毫竅而標咳逆;客膀胱而標淋瀝;侵陰中而標腫痛;更合濕曰痹,如痹肌而標死肌;痹筋而標不可屈伸;及起止行步不正也。設合寒本,氣味不相投矣。
白話文:
白蘚根皮
想要長壽安享天年,首先要戒除新鮮的食物。
【氣味】味苦,性寒,沒有毒性。
【主治】主要治療頭風(頭痛),黃疸,咳嗽氣逆,小便淋漓不暢,婦女陰部腫痛,濕痹導致肌肉壞死,肢體無法彎曲伸展、無法正常站立行走。
【考證】白蘚根產於河中、江寧、滁州、潤州等地,其中以蜀地所產品質最佳。它的莖和枝都是青色的,葉子顏色稍微偏白,像槐樹葉,也像吳茱萸的葉子。四月開淡紫色的花,像小蜀葵花。根像小蔓菁,外皮黃白色而內部飽滿。氣味臭,像羊的膻味。春天採的堅硬潔白,夏天採的鬆軟劣質。這種藥材忌與螵蛸、桔梗、茯苓、萆薢同用。前人說過:膻味是肝臟的氣味,所以白蘚根應該入肝經,是治療肝臟疾病的藥物,主要用來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。它也可以入脾經以去除濕氣,因為脾的正常運作需要肝臟的幫助。
【參解】白在五行中屬金,代表顏色和氣味;鮮則有腥味,代表不新鮮。不新鮮的東西不能讓人長壽,所以只有春天採的白蘚根堅硬潔白,夏天採的鬆軟劣質。這是因為剛生長的藥材藥力強,腐爛的藥材藥力就會減弱。白蘚根味苦性寒,可以用來治療熱性疾病,以及風邪引起的疾病。例如:風邪侵入頭部就會引起頭痛,鬱積於肌肉層就會引起黃疸,侵入呼吸系統就會引起咳嗽氣逆,停留在膀胱就會引起小便淋漓不暢,侵入陰部就會引起腫痛。它與濕邪結合會形成痹症,例如侵犯肌肉導致肌肉壞死,侵犯筋脈導致肢體不能彎曲伸展,以及站立行走不穩等。如果病症本身是寒性,那麼白蘚根這種寒性藥材就與病症不適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