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五 (15)
卷五 (15)
1. 臂癰一百十七
以上十九條乃腳氣症。雖非瘡毒。因治有驗。故錄之。
臀居少腹之後。此陰中之陰。其處下。其道遠。其位僻。太陽雖多血。其氣少也。氣少則運行不到。血亦因而少來。中年以後生疽。須預補之。若無積補之功。其禍多在瘡成痂後。或半年乃發。故人多忽略。
一人腿癰。脈症俱弱。亦危症也。治以托裡。急使針刺。彼因不從。後膿開瀉。淋漓不能收斂而死。
一人年逾五十。冬患腿癰。脈數。煩躁。飲冷。便秘。腫痛焮甚。此熱淫於內也。宜用苦寒之藥。投清涼飲。(二六)倍加黃芩。其勢頓退。更以四物湯加黃芩而愈。
此條因症因脈而藥之也。
一人年三十。連得憂患。作勞好色。左腿外側廉紅腫如粟。醫以大府實。與承氣兩貼下之。又一醫與大黃、硃砂、血竭三貼而脈大實。後果死。此厥陰多氣少血經也。
一侍御患臀腫痛。小便不利。彼謂關格。
以艾蒸臍。大便亦不利。治以降火分利藥不應。予診其脈。膿已成。此患癰也。針之出膿數碗。大便即利。
五日後陰囊腫脹。小便不行。針之尿膿大泄。氣息奄奄。脈細。汗不止。潰處愈脹。用參、耆、歸、術大劑猶緩。俾服獨參湯至二斤。氣稍復。又服獨參膏至十餘斤。兼以托裡藥。兩月餘而愈。
大抵瘡瘍。膿血大泄。先補氣血為主。雖有他病。當從末治。
一人腿癰。膿成。針之出膿二碗許。飲托裡藥一劑大發熱。更用聖愈湯(十七)二劑而止。翌日惡寒不食。脈細如絲。以人參一兩。熟附三片。薑棗煎服而愈。但食少不寐。更以內補黃耆湯而平。
一人腿腫。發熱惡寒。以補中益氣湯治之。彼以為緩。乃服芩、連等藥。熱愈盛。復請予治。以人參養榮湯(十八)二十餘劑而潰。更以參、耆、歸、朮、炙甘草、肉桂。月餘而斂。
夫火之為病。當分虛實。芩連苦寒。能泄心肺有餘之火。若老弱。或飲食勞倦而發者。此為不足。當治以甘溫之劑。未嘗有實熱而畏寒。虛熱而喜寒者。此其驗也。
一人年逾三十。左腿微腫痛。日久肉色如故。不思飲食。東垣云。瘡瘍腫下而堅者。發於筋骨。此附骨疽也。乃真虛濕氣襲於肉理而然。蓋諸虛皆稟於胃。食少則胃弱。法當助胃壯氣。以六君子加藿香、當歸數劑。飲食漸進。更以十全大補湯而愈。
此條因症制方而處治也。
一婦年二十餘。飲食後。每有怒氣。吞酸噯腐。或兼腿根胯內焮腫。服越鞠丸不應。此肝氣虛。濕氣下注而然。以六君子(二)加香附、砂仁、藿香、炮姜數劑少愈。更以六君子數劑而愈。
此條因症而制方也。
一人年逾二十。稟弱。左腿外側患毒。三月方潰。膿水清稀。肌肉不生。以十全大補湯(十三)加牛膝二十餘劑漸愈。更以豆豉餅灸。月餘而痊。
白話文:
以上十九條講的是腳氣病,雖然不是瘡毒,但因為治療有效,所以也記錄下來。
臀部在少腹的後面,屬於陰中之陰,位置低下、路途遙遠、偏僻。太陽經脈雖然血多,但氣卻很少。氣少則無法順利運行,血也因此較少到達。中年以後容易產生癰疽,必須事先補養。如果沒有累積補養的功夫,禍患大多在瘡結痂之後,可能半年後才發作,所以人們常常忽略。
有一個人得了腿癰,脈象和症狀都虛弱,這也是危險的病症。應該用托裡的方法治療,並立即用針刺,但他不聽從,後來膿液大量流出,淋漓不止,無法收斂而死亡。
有一人年過五十,冬天患了腿癰,脈象急促,煩躁不安,喜歡喝冷的,便秘,腫痛發紅發熱很嚴重,這是熱邪侵入體內。應該用苦寒的藥物,投以清涼飲,並將黃芩加倍,病情立刻減輕。之後再用四物湯加黃芩而痊癒。
這條說明要根據症狀和脈象來用藥。
有一人三十歲,連續遭受憂患,又勞累過度,好色。左腿外側紅腫像粟米一樣,醫生認為是大府實證,給他吃了兩帖承氣湯來攻下,另一個醫生給他吃了大黃、硃砂、血竭三帖,導致脈象變得更加洪大而實,後來果然死了。這是厥陰經氣多血少的緣故。
一個侍御患了臀部腫痛,小便不通暢,他認為是關格(大小便都不通)。
用艾草薰臍,大便仍然不通暢。用降火利尿的藥治療也沒有效果。我診斷他的脈象,發現膿已經形成,這是患了癰。用針刺破後流出幾碗膿,大便立刻通暢了。
五天後陰囊腫脹,小便無法排出,用針刺破後尿液和膿液大量流出,氣息微弱,脈搏細小,汗流不止,潰爛的地方更加腫脹。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等大量藥物仍然緩慢,讓他服用獨參湯到兩斤,氣息稍微恢復。又讓他服用獨參膏到十幾斤,同時配合托裡的藥物,兩個多月才痊癒。
大體來說,瘡瘍膿血大量流出,應該先以補氣血為主,即使有其他疾病,也應該暫緩治療。
有一人得了腿癰,膿已形成,用針刺破後流出約兩碗膿,喝了一劑托裡藥後大發熱,再用兩劑聖愈湯才止住。隔天畏寒不食,脈象細如絲,用人參一兩,熟附子三片,加薑、棗煎服後痊癒。但食慾不振,難以入睡,再用內補黃耆湯才恢復正常。
有一人腿腫,發熱惡寒,用補中益氣湯治療,他認為藥效太慢,就自行服用黃芩、黃連等藥,導致發熱更加嚴重。又來請我治療,用人參養榮湯二十多劑後潰爛,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炙甘草、肉桂等藥,一個多月後才收斂。
火邪引起的疾病,應當區分虛實。黃芩、黃連等苦寒藥,能瀉心肺多餘的火。如果是年老體弱,或是飲食勞累而發病的,屬於不足,應當用甘溫的藥物治療。從來沒有實熱會畏寒,虛熱會喜寒的道理,這是辨別虛實的驗證。
有一人年過三十,左腿稍微腫痛,時間久了肉色沒有改變,不思飲食。東垣說,瘡瘍腫在下部而且堅硬的,是發生在筋骨的疾病,這是附骨疽。屬於真正虛弱,濕氣侵入肌肉組織所致。因為各種虛弱都源於胃,食慾不佳則胃虛弱。治療方法應當幫助健壯脾胃,用六君子湯加藿香、當歸數劑,飲食逐漸改善。再用十全大補湯而痊癒。
這條說明要根據症狀制定藥方來處治。
有一婦女二十多歲,吃完東西後,常常生氣,吞酸噯氣,或者腿根胯部發紅腫脹,服用越鞠丸沒有效果。這是肝氣虛弱,濕氣下注造成的。用六君子湯加香附、砂仁、藿香、炮薑等數劑後稍微好轉,再用六君子湯數劑而痊癒。
這條說明要根據症狀制定藥方。
有一人年過二十,體質虛弱,左腿外側患了毒瘡,三個月才潰爛,膿水清稀,肌肉難以生長。用十全大補湯加牛膝二十多劑後逐漸好轉,再用豆豉餅灸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