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五 (7)
卷五 (7)
1. 背疽一百十六
一婦素弱。未成膿。大痛發熱。予欲隔蒜灸以拔其毒。令自消。不從而歿。
大抵發背之患。其名雖多。惟陰陽二證為要。若發一頭或二頭。其形焮赤。腫高頭起。疼痛發熱。為癰屬陽。易治。若初起一頭如黍。不腫不赤。悶痛煩躁。大渴便秘。睡語咬牙。四五日間。其頭計數十。其瘡口各含如一粟。形似蓮蓬。故名蓮蓬髮。積日不潰。按之流血。至八九日或數日。
其頭成片。所含之物俱出。通結一衣。揭去又結。其口共爛為一瘡。其膿內攻。色紫黯。為疽屬陰。難治。脈洪滑者尚可。沉細尤難。如此惡症。惟隔蒜灸。及塗烏金膏有效。
凡人背近脊。並髀皮里有筋一層。患此症者。外皮雖破難潰。以致內膿不出。令人脹痛苦楚。氣血轉虛。變症百出。若待自漬。多致不救。必須開之。兼以托裡。常治此症。以利刀剪之。尚不能去。以此堅物。待其自潰。不亦反傷。非氣血壯實者。未見其能自潰也。
一弱婦。外皮雖腐。內膿不潰。脹痛。煩熱不安。予謂宜急開之。膿一出。毒即解。痛即止。諸症自退。待其自潰。不惟疼痛。潰爛愈深。彼不從。待將旬日。膿尚未出。人已痛疲矣。須針之。終不能收斂。竟至不起。一人潰而瘀肉不腐。予欲取之。更以峻補。不從而沒。
一婦發背。待其自破。毒氣內攻而歿。開遲故也。東垣云。過時不烙。反攻於內。內既消敗。不死何待。
一指揮年逾五十發背。形症俱虛。用托裡藥而潰。但腐肉當去。彼懼不從。延至旬日。則好肉皆敗矣。雖投大劑。毒甚不救。古人謂壞肉惡如狼虎。毒如蜂螫。緩去則戕性命。信哉。
一人年逾四十發背。心脈洪數。勢危劇。經曰。痛癢瘡瘍。皆屬心火。心脈洪數。乃心火熾甚。心主血。心氣滯則血不流。故生癰也。騎竹馬灸、灸其穴。是心脈所遊之地。急用隔蒜灸。以瀉心火。拔其毒。再用托裡消毒而愈。(此憑脈也。)
一人發背十八日。瘡頭如粟。內如錐。痛極。時有悶瞀。飲食不思。氣則愈虛。以大艾隔蒜灸十餘壯。不知熱。內痛不減。遂明灸二十餘壯。內痛悉去毒氣大發。飲食漸進。更用大補湯。及桑柴燃灸。瘀肉漸潰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發背。瘡頭甚多。腫硬色紫。不甚痛。不腐潰。以艾鋪患處灸之。更用大補藥。數日死肉脫去而愈。(此因症處治也。)
一人發背。焮痛如灼。隔蒜灸三十餘壯。腫痛悉退。更用托裡消毒藥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發背已四五日。瘡頭雖小。根畔頗大。隔蒜灸三十餘壯。其根內消。惟瘡頭作膿。數日而愈。
一人忽噁心。大椎骨甚癢。須臾臂不能舉。神思甚倦。此謂夭疽。危病也。隔蒜灸。癢愈盛。乃明灸(著肉灸也)五十餘壯。癢止。旬日而愈。精要謂之灸有回生之功。信矣。
白話文:
一個體質虛弱的婦人,背部還沒化膿就開始劇烈疼痛、發燒。我本想用隔蒜灸來拔除毒素,讓它自行消散,但她不聽從,結果就過世了。
大體來說,背部生瘡的病症,雖然名稱很多,但主要分為陰陽兩種證型。如果只長一個或兩個瘡頭,形狀紅腫發熱,瘡頭隆起,疼痛且發燒,這種是癰,屬於陽證,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剛開始長的時候,只有一個像小米粒般大小的瘡頭,不紅不腫,只是悶痛、煩躁、口渴、便秘、說夢話、磨牙,過了四五天,瘡頭卻長出數十個,每個瘡口都像一粒粟米,形狀像蓮蓬,所以叫做蓮蓬發。這種瘡久久不潰爛,按壓時會出血,到了七八天或數天後,瘡頭會連成一片,瘡口中的東西也會一起流出,結成一層痂皮,揭開後又會結痂。瘡口最後會一起腐爛成一個大瘡,膿液往內侵蝕,顏色呈現紫黑色,這是疽,屬於陰證,很難治療。如果脈象洪大滑數,還算有救,但如果脈象沉細,就更加困難。像這種嚴重的病症,只有隔蒜灸和塗抹烏金膏有效。
一般來說,人的背部靠近脊椎的地方,以及靠近大腿皮層的地方,都有一層筋膜。患上這種背瘡的人,外皮雖然破損卻難以潰爛,導致內部的膿液無法排出,讓人感到脹痛難忍,氣血虛弱,各種併發症也會接踵而來。如果等到它自行潰爛,往往會來不及救治。必須要將它切開,同時用藥扶正祛邪。我常常治療這種病症,用鋒利的刀剪都難以去除,如果靠著堅硬的物質,等待它自行潰爛,不是反而會傷害身體嗎?不是氣血強壯的人,是無法自行潰爛的。
有個體質虛弱的婦人,外皮雖然腐爛,但內部的膿液卻無法潰出,導致脹痛、煩熱、坐立難安。我認為應該立即切開,膿液一旦排出,毒素就會解除,疼痛也會停止,各種症狀自然就會消退。如果等待它自行潰爛,不僅疼痛難忍,潰爛的程度也會更深。她不聽從,等了快十天,膿液還是無法排出,人已經痛到虛弱不堪了。最後只好用針刺,但最終還是無法痊癒而過世。另有一人,潰爛後瘀血不腐,我本想取出腐肉,再用峻補的藥物來調理,但他不聽從,也過世了。
有個婦人背部生瘡,等到它自行破裂,結果毒氣侵入體內而過世,這是因為切開太晚的緣故。李東垣說過,錯過治療時機而不燒烙,毒邪反而會內攻,內臟既然潰敗,不死還等什麼呢?
一位指揮官年過五十,背部生瘡,身體虛弱,用扶正的藥物治療後,瘡破了,但腐肉應該要去除,但他害怕而沒有處理,延誤了十天,好肉也都壞死了。即使服用大量藥物,毒素太深也無法救治。古人說,壞肉就像豺狼虎豹一樣兇猛,毒素就像蜂螫一樣劇烈,延遲去除就會危害生命,這話真是可信啊!
有一個人年過四十,背部生瘡,心脈洪數,病情非常危急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痛癢瘡瘍都屬於心火所致。心脈洪數,是心火旺盛的表現。心主血,心氣鬱滯則血脈不暢通,所以會生癰。用騎竹馬灸的方法,在心脈所經過的穴位上施灸,可以瀉心火、拔毒素。再用扶正祛邪的藥物治療,就可以痊癒。(這是根據脈象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人背部生瘡十八天,瘡頭像粟米一樣小,裡面卻像錐子一樣刺痛,非常難受,時常感到悶亂昏沉,吃不下東西,氣血越來越虛弱。用大艾柱隔蒜灸了十幾壯,但沒有感覺到熱,內部的疼痛也沒有減輕,於是改用明灸(直接接觸皮膚的灸法)二十多壯,內部的疼痛完全消失,毒氣大量排出,食慾也漸漸恢復,再用大補湯和桑枝燒灸來調理,瘀肉漸漸潰爛脫落。(這是根據症狀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人背部生瘡,瘡頭很多,腫脹堅硬,顏色呈現紫色,不是很痛,也沒有腐爛潰瘍。用艾絨鋪在患處施灸,再用大補的藥物治療,數天後死肉脫落就痊癒了。(這是因為症狀和處理方法都正確。)
有一個人背部生瘡,紅腫疼痛如火燒,用隔蒜灸三十多壯,腫痛全部消退,再用扶正祛邪的藥物治療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症狀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人背部生瘡已經四五天,瘡頭雖然很小,但根部卻很大,用隔蒜灸三十多壯,根部消散,只有瘡頭化膿,數天後就痊癒了。
有一個人忽然感到噁心,大椎骨非常癢,隨後手臂就無法抬起,精神也很疲倦,這叫做夭疽,是很危險的疾病。用隔蒜灸,癢的感覺更嚴重,於是改用明灸五十多壯,癢的感覺停止,十天後就痊癒了。《精要》中說,艾灸有起死回生的功效,真是如此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