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臂疽一百十五
一人年逾三十。臂患癰潰而不痛。膿稀脈弱。丹溪曰。疽潰深而不痛者。胃氣大虛。不知痛也。東垣曰。膿水清稀。瘡口不合。氣血俱虛也。理宜大補。彼不聽。服消毒藥。氣血愈虛。遂不救。
丹溪曰。才見腫痛。參之脈症。倘有虛弱。便與滋補氣血。可保終吉。又曰。潰瘍內外皆虛。補接為主。茲則見善不從。自用己智。寧免死乎。
一人年逾四十。臂患毒。焮痛作嘔。服托裡消毒藥愈盛。予用涼膈散二劑頓退。更以四物湯加芩、連四劑而消。
機按此則所謂腫瘍熱毒攻心而作嘔也。
一人兩臂腫痛。服托裡藥日盛。予謂腫屬濕。痛屬火。此濕熱流注經絡也。用人參敗毒散。加威靈仙、酒炒黃芩、南星數劑漸愈。更以四物湯。(九)加蒼朮、黃柏、桔梗二十餘劑而消。按此托裡藥日盛。故改作濕熱治也。
一尚書左臂肘患一紫泡。根畔腫赤。大腸脈芤。予謂芤主失血。或積血。公曰。血痢未瘳。以芍藥湯(九二)二劑。更以人參敗毒散(六四)二劑。瘡痢並愈。
機按用芍藥湯以治血痢。用敗毒散以治紫泡。但所錄脈症未甚詳悉。觀其所治。多屬血熱而近實也。
白話文:
有個人年紀超過三十歲,手臂長了癰瘡,潰爛卻不痛,流出的膿很稀,脈搏也很虛弱。朱丹溪說:「癰瘡潰爛很深卻不痛,是因為胃氣極度虛弱,所以感覺不到疼痛。」李東垣也說:「膿水清稀,瘡口無法癒合,是氣血都虛弱的緣故,應該要大補元氣。」但那個人不聽勸,反而服用清熱解毒的藥,導致氣血更加虛弱,最後就沒救了。
朱丹溪說:「剛看到腫痛時,就要參考脈象和症狀,如果發現有虛弱的情況,就要用補氣血的藥,這樣才能保證最終能痊癒。」他又說:「潰瘍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都虛弱,要以補養為主。」這個人卻不聽從好的建議,自以為是,怎麼能避免死亡呢?
另一個人年紀超過四十歲,手臂長了毒瘡,又紅又腫又痛,還會噁心想吐。他服用托裡解毒藥後病情反而加重。我用涼膈散給他吃了兩劑,病情馬上就減輕了,接著又用四物湯加上黃芩、黃連給他吃了四劑,就痊癒了。
我認為這個案例是所謂的腫瘍熱毒攻心,才會噁心想吐。
還有一人兩隻手臂都腫痛,服用托裡藥後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。我說,腫是屬於濕氣,痛是屬於火氣,這是濕熱流注到經絡造成的。我用人參敗毒散,加上威靈仙、酒炒黃芩、南星等藥,吃了幾劑後就慢慢好轉了。接著又用四物湯(九)加上蒼朮、黃柏、桔梗等藥,吃了二十幾劑就痊癒了。這個案例服用托裡藥後病情反而加重,所以改用治療濕熱的方法。
一位尚書左手臂肘部生了一個紫色的水泡,水泡周圍紅腫,把脈發現大腸脈是芤脈。我說:「芤脈表示失血,或是體內有積血。」這位尚書說:「我最近拉血痢還沒好。」我用芍藥湯(九二)給他吃了兩劑,接著又用人參敗毒散(六四)給他吃了兩劑,瘡和痢疾就都好了。
我認為用芍藥湯治療血痢,用敗毒散治療紫泡,但這裡記錄的脈象和症狀不是很詳細。從治療方法來看,多屬於血熱而且偏向實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