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五 (2)
卷五 (2)
1. 臂疽一百十五
一兒臂患痘毒作炒。按之復起。此膿脹痛也。刺之。以托裡而愈。
一婦臂結一塊。已潰不斂。灸以豆豉餅。更服托裡藥而愈。
一人年逾三十。素怯弱。不能食冷。臂患一毒。脈虛弱。予以托裡藥而消。但飲食少思。或作脹。或吞酸。日漸羸瘦。參芩等藥不應。右尺脈弱。此命門火衰。不能生土。遂以八味丸補土之原。飲食漸進而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
一媼左臂結核。年餘方潰。膿清不斂。以十全大補湯。(十三)外用附子餅灸。及貼補藥膏。調護得宜。百帖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多慮神勞。年近五十。左膊外側。紅腫如粟。予曰。勿輕視。得獨參湯數斤乃佳。數貼而止。旬余值大風拔木。瘡上起一紅線。繞背抵右肋。與大料人參湯。加芎、術補劑。兩月而安。機按此條。因形因經而為治也。
一婦臂痛。筋攣不能屈伸。遇寒則劇。脈緊細。比良甫所謂肝氣虛為風寒流於血脈經絡。搏於筋。筋不榮則乾急為痛。先用舒筋湯。(八三)更用四物湯。(九)加牡丹皮、澤蘭、白朮而愈。亦有臂痛不能舉。或轉左右作痛。由中脘伏痰。脾氣滯不行。宜茯芩丸。(百二十五)或控涎丹治之。(此因脈處治之。)
一人手臂結核如粟。延至頸項。狀似瘰癧。此風濕流注。用加減小續命湯。(七五)及獨活寄生湯。(七六)更以托裡藥。倍加參、耆、歸、術。百帖而愈。
機按此條。有症無脈。認作風濕流注而治。當時必有所見也。後用補劑百貼而愈。是終不離於虛也。一兒三歲。臂患毒。焮痛。服解毒丸。搽神功散(七十)而消。(此條症脈。不詳。當時必有所見。)
嘗治臂毒。便閉煩躁。服五福化毒丹(百九)亦效。若膿成急刺。用紙捻醮麻油紝瘡內。以膏藥貼之。若兒安靜。不必服藥。候有膿取去。仍用紝貼。
一人肩患疽。脈數。飲槐花酒一服。勢頓退。再與金銀花、黃耆、甘草十餘服而平。(此憑派也。)
槐花治濕熱之功最為神速。胃寒不宜過劑。
尹老家貧。形志皆苦。自幼頹疝。孟冬於手陽明大腸經分出癰。第四日稠膿。臂外皆腫。痛在手陽明左右經中。其脈俱弦。按之洪緩有力。此得自八風之變。以脈斷之。邪氣在表。飲食如常。大小便如故。腹中和。口知味。知不在裡也。不惡風寒。只熱躁。脈不浮。知不在表也。
表裡既和。邪在經脈之中。故曰凝於血脈為癰是也。癰出身半以上。故風從上受。因知為八風之變。而瘡只在經脈之中。法當卻寒。調和經脈中血氣。使無凝滯。可愈矣。宜用以白芷升麻湯。(百四一)
機按此方。舉一身而言。故陽明為一身之中。若以各經言之。而陽明亦自有表裡中三等之劑。太陽亦有表裡之中之方。余經皆可以類推也。
白話文:
臂疽一百十五
一個小孩手臂長了痘瘡,腫得像炒過的東西。按下去又會鼓起來,這是膿腫脹痛。用針刺破放出膿液,再用托裡藥治療就好。
一位婦女手臂長了一個硬塊,潰爛後傷口卻無法癒合。用豆豉餅灸患處,並服用托裡藥才治好。
一個人年過三十,體質虛弱,不能吃冷的食物。手臂長了毒瘡,脈象虛弱。給予托裡藥後毒瘡消退,但食慾不振,有時會腹脹,有時會吐酸水,身體日漸消瘦。使用人參、黃芩等藥物都沒有效果。診斷後發現右寸脈虛弱,這是因為命門火衰,無法滋養脾胃。於是給予八味丸來補益脾胃的根本,食慾漸漸恢復,病就好了。(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的。)
一位老婦人左臂長了結核,一年多才潰爛,流出的膿液清稀且傷口無法癒合。給她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外敷附子餅灸,再貼上補藥膏,細心照護,一百帖藥後就好了。(這是根據症狀判斷的。)
一個人因為多思慮、精神勞累,年近五十,左邊肩膀外側長出像小米一樣的紅腫。我說,不要輕視這個病,需要服用好幾斤獨參湯才會好。服藥數帖後病就止住了。十多天後,遇到大風把樹都吹倒了,病患的瘡上出現一條紅線,繞著背部延伸到右邊肋骨。給予大量人參湯,加上川芎、白朮等補藥,兩個月後就痊癒了。仔細分析這個病例,是因為根據病患的形狀和病發的經絡來治療的。
一位婦女手臂疼痛,筋脈攣縮無法彎曲伸直,遇到寒冷就更嚴重,脈象緊細。這就像良甫說的,肝氣虛弱導致風寒侵入血脈經絡,搏擊筋脈,筋脈得不到滋養就乾枯緊張而疼痛。先用舒筋湯,再用四物湯,加上牡丹皮、澤蘭、白朮才治好。也有些人手臂疼痛無法抬起,或轉動左右都疼痛,這是因為中焦有痰,脾氣停滯不流通。適合服用茯苓丸,或者用控涎丹來治療。(這是根據脈象來治療的。)
一個人手臂長了像小米一樣的結核,蔓延到頸部,形狀像瘰癧。這是風濕流注,用加減小續命湯和獨活寄生湯,再用托裡藥,加倍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,一百帖藥後就好了。
分析這個病例,雖然只有症狀沒有脈象,但診斷為風濕流注來治療,當時一定有特別的發現。後來用補藥一百帖才治好,可見病根還是在於虛弱。一個三歲的小孩手臂長了毒瘡,紅腫疼痛,服用解毒丸,塗上神功散後就消退了。(這個病例沒有詳細描述症狀和脈象,當時一定有特別的發現。)
曾經治療過手臂毒瘡,伴隨便秘煩躁,服用五福化毒丹也有效。如果膿已經形成,就趕快用針刺破,用蘸了麻油的紙捻放入瘡口內,再貼上膏藥。如果小孩安靜,不必吃藥,等膿成熟後取出,再用紙捻和膏藥貼敷。
一個人肩膀長了癰瘡,脈象跳動很快,喝了一次槐花酒,病情就立即減輕,再給他服用十幾帖金銀花、黃耆、甘草,病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藥物的功效來判斷的。)
槐花治療濕熱的功效非常神奇,但胃寒的人不宜過量使用。
尹老先生家境貧困,身體和精神都很困苦。從小就患有疝氣,在孟冬的時候,手陽明大腸經分支的地方長了癰瘡,第四天就流出濃稠的膿液,手臂外側都腫了,疼痛的位置在手陽明經左右。診斷脈象,脈弦,按下去洪緩有力。這是因為受到八風侵襲而引起的。根據脈象判斷,邪氣在表,飲食正常,大小便也正常,腹部舒服,口中知道食物的味道,說明病不在內臟。沒有惡風怕冷,只有燥熱,脈象不浮,說明病不在體表。
體表和內臟都正常,邪氣就在經脈之中,所以說“凝結在血脈中形成癰”。癰長在身體上半部,所以風從上面侵襲。因此判斷是八風引起的,而且瘡只長在經脈中。治療方法應該祛除寒邪,調和經脈中的氣血,使之沒有瘀滯,病就能好。適合用白芷升麻湯。
分析這個藥方,是從全身的角度來考慮的。陽明經是全身的中間部分。如果從各經來說,陽明經也有表裡中的不同藥方。太陽經也有表裡中的不同藥方。其他經脈都可以以此類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