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四 (17)
卷四 (17)
1. 腦疽一百十四
機按此條認作肝虛風邪襲之。而治以去風清熱養血祛痰之劑。因其掉昡。痛偏於左也。經曰。諸風掉昡。皆屬肝木。又病偏左。乃肝膽所主。又曰。風從上受之。又曰。無痰不成昡運。又曰。肝藏血。又曰。風乃陽邪。故方以風熱痰血為主治者。理也。
一人腦疽已十餘日。面目腫閉。頭焮如斗。脈洪數。煩躁飲冷。此膀胱濕熱所致。用黃連消毒飲(百二一)二劑。次飲槐花酒二碗。頓退。以指按下。腫則復起。此膿已成。於頸額肩頰各刺一孔。膿並湧出。口目始開。更以托裡藥。加金銀花、連翹三十餘帖而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
一兒頭患白瘡。皮光且急。諸藥不應。名曰腦疳瘡。乃胎毒挾風熱而成。服龍膽丸。(百十五)及吹蘆薈末鼻內。
兼搽解毒散,而愈。若重者。髮結如穗。腦熱如火。遍身出汗。腮腫胸高。尤宜此藥。
機按龍膽丸蘆薈末。皆涼肝膽殺蟲之劑。蓋肝膽主風。又風木自甚則生蟲。故治疳多此藥也。
一人素飲酒。九月患腦之下項之上出小瘡。後數日腦項麻木。腫勢外焮。瘍醫處五香連翹。且云不可速療。俟膿出用藥。或。砭刺。三月可平。四月如故。予曰。凡瘡見膿。九死一生。果如醫言。則束手待斃矣。且膏粱之變。不當投五香。當先火攻。然後用藥。以大艾炷如兩核許者。
灸至百壯乃痛。次為處方。足太陽膀胱經其病逆。當反治。脈得弦緊。按之洪大而數有力。必當伏其所主。而先其所因。其始則同。其終則異。以時言之。可收不可汗。經與病禁下。法當結者散之。咸以耎之。然寒受邪而又禁咸。遂以諸苦寒為君。甘寒為佐。酒熱為因。用大辛以解結為臣。
三辛三甘。益元氣而和血脈。淡滲以導酒濕。扶持秋令。益氣瀉火。以入本經藥通經為引用。故以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藁本、連翹以解結。黃連、芩、柏、知母、酒製以瀉火、生甘草泄腎火。補下焦元氣。參、耆、橘皮以補胃。但參、耆、甘草配諸苦寒藥三之一。多則滋營氣補土濕邪也。
蘇木、歸尾去惡血。生地黃補血。酒防己除膀胱留熱。澤瀉助秋去酒濕熱。凡此諸藥。必得桔梗為舟楫。乃不下沉。服之投床大鼾。日出乃寤。以手捫瘡。腫減七八。至瘡痂斂。都十四日而已。
機按脈之緊弦主瘡痛。按之洪數主內熱。大陽寒水而受陽熱。故曰其病逆寒水之經。而用寒涼之藥。
故曰反治。此因脈因經因其所嗜而制此方也。
一人患腦疽。勢劇脈實。用黃連消毒散不應。以金銀藤二兩。水二鍾。煎一鍾。入酒半碗。服之勢去三四。再服漸退。又加黃柏、知母、栝蔞、當歸、甘草節。數劑而潰止。加黃耆、川芎、白芷、桔梗數劑而愈。(機按此條憑脈而治也。)
一人腦疽。其頭數多。痛不可忍。服消毒藥不應。更以金銀花服之。即鼾睡。覺而勢去六七。再四劑而消。一人所患尤甚。亦令服之。腫痛頓退。但不能平。加黃耆、當歸、栝蔞仁、白芷、桔梗、甘草節數劑而愈。
白話文:
腦疽一百十四
這個案例認為是肝虛導致風邪侵襲,所以使用祛風清熱、養血祛痰的藥物來治療。因為患者有頭暈目眩,疼痛偏在左邊,中醫認為「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」,又說病在左邊是肝膽所主管的,還說「風從上受之」、「無痰不成眩運」、「肝藏血」,「風乃陽邪」,所以用風熱痰血的藥物治療是合理的。
另一位患者腦疽已經十多天了,面部腫脹閉合,頭部發熱像斗一樣大,脈搏洪大而快,煩躁口渴喜歡喝冷飲。這是膀胱濕熱引起的,用了黃連消毒飲兩劑,接著喝了兩碗槐花酒,病情立刻減輕。用手按壓,腫脹又會復發,這是膿已經形成了。於是在頸部、額頭、肩膀、臉頰各刺一個孔,膿液湧出,眼睛和嘴巴才打開。之後再用托裡藥,加上金銀花、連翹三十多帖,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的)
一個小孩頭上長了白色的瘡,皮膚光滑且繃緊,用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,這種情況叫做腦疳瘡,是胎毒夾雜風熱造成的。服用龍膽丸,並往鼻子裡吹蘆薈末,同時外敷解毒散,就治好了。如果情況嚴重,頭髮打結像穗子,腦部發熱像火,全身出汗,腮幫腫大,胸部鼓起,更應該用這些藥物。
龍膽丸和蘆薈末都是清肝膽、殺蟲的藥物。肝膽主風,風木過盛就會生蟲,所以治療疳瘡多用這些藥。
一個平時喜歡喝酒的人,九月份時脖子下方、後腦勺上方長了小瘡。幾天後,後頸麻木,腫脹發紅。外科醫生開了五香連翹,並說不能快速治療,要等膿出來再用藥,或者用砭石刺破,三個月可以治好,四個月才能恢復。我說,凡是生瘡見膿,都是九死一生。如果像醫生說的那樣,就只能坐等死亡了。而且飲食過於肥膩,不應該用五香連翹,應該先用火攻,再用藥物。用艾炷,像兩顆棗核那麼大,灸到一百壯就會感到疼痛。接著我開了藥方。足太陽膀胱經的病是逆行的,應該反著治療。脈象弦緊,按下去洪大而快而且有力,一定要先治療它所主管的,也就是先治病因。起初病因相同,但結果不同。從時間上來說,應該收斂而不是發汗,根據病症禁止使用下瀉的藥物。應該用疏散的方法,用鹹味藥來軟化。但是受寒又不能用鹹味藥,所以用苦寒的藥物為君藥,甘寒的藥物為輔助,酒熱是病因,用大辛味的藥物來解散凝結為臣藥。
用三種辛味藥和三種甘味藥,補益元氣,調和血脈。用淡滲的藥物來引導酒濕。扶持秋季的氣機,補益氣血、瀉除火氣。用歸屬於本經的藥物來引導藥效,所以用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藁本、連翹來解散凝結。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知母,用酒炮製後,來瀉除火氣,用生甘草來瀉腎火。用人參、黃耆、橘皮來補益胃氣。但是人參、黃耆、甘草的用量只能是其他苦寒藥物的三分之一,用多了反而會滋養邪氣。
蘇木、當歸尾可以去除惡血,生地黃可以補血。酒防己可以去除膀胱的餘熱,澤瀉可以幫助秋季祛除酒濕熱。所有這些藥物,必須用桔梗作為舟楫,才能使藥效不沉下去。服藥後倒頭大睡,直到日出才醒來。用手摸摸瘡,腫脹消退了七八成,直到瘡痂脫落,總共用了十四天就好了。
脈象弦緊代表瘡痛,按下去洪數代表內熱。太陽經是寒水之經,卻受到陽熱的侵襲,所以說病是逆行的。所以用寒涼的藥物,就是所謂的反治。這個方子是根據脈象、經絡、還有患者的喜好來制定的。
一位患者得了腦疽,病情嚴重,脈搏有力,用了黃連消毒散沒有效果。改用金銀藤二兩,用水兩碗煎成一碗,再加入半碗酒,服下後病情減輕了三四成,再服就逐漸好轉。又加了黃柏、知母、栝蔞、當歸、甘草節,服用了幾劑,瘡就潰爛停止了。之後又加了黃耆、川芎、白芷、桔梗,服用了幾劑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脈象治療的)
一位患者頭上長了很多腦疽,疼痛難忍,吃消毒的藥沒用,改用金銀花,吃了就睡著了。醒來後,病情減輕了六七成。再服用了四劑,就消腫了。另一位患者病情更嚴重,也讓他服用這個藥,腫痛立刻減輕,但不能完全平復,又加了黃耆、當歸、栝蔞仁、白芷、桔梗、甘草節,服用幾劑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