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附方 (26)
附方 (26)
1. 琥珀膏
治頸項及腋下初如梅核。腫結硬強。漸如連珠。不消不潰。或潰而膿水不絕。經久不瘥。漸成漏症。
琥珀(一兩),木通,桂心,當歸,白芷,防風,松脂,硃砂(研),木鱉子(各五錢肉),麻油(二斤),丁香,木香(各三錢)
先用琥珀、丁香、桂心、硃砂、木通為末。余銼。以油二斤四兩。浸七日。入鐺慢火煎白芷焦黃漉出。徐徐下黃丹一斤。以柳枝不住手攪煎至滴水捻軟硬得中。卻入琥珀等末攪勻。瓷器盛。用時取少許。攤紙貼之。
白話文:
治療頸部、脖子及腋下剛開始像梅子核一樣的腫塊,腫起來堅硬,慢慢地像串珠子一樣連在一起,不會消退也不會潰爛,或者潰爛後膿水流個不停,很久都好不了,逐漸變成瘻管。
藥材包含:琥珀(一兩)、木通、桂心、當歸、白芷、防風、松脂、硃砂(研磨成粉)、木鱉子(各五錢,取肉)、麻油(二斤)、丁香、木香(各三錢)。
先將琥珀、丁香、桂心、硃砂、木通磨成粉末。其餘藥材切碎。用二斤四兩麻油浸泡七天。放入鍋中用小火煎,等白芷煎至焦黃時撈出。慢慢加入黃丹一斤,用柳枝不停攪拌,煎到滴水時捻起來軟硬適中。再放入琥珀等粉末攪拌均勻。用瓷器盛裝。使用時取少量,攤在紙上貼於患處。
2. 方脈流氣飲
治瘰癧流注。及鬱結腫塊。或走注疼痛。或心胸痞悶。咽塞不通。脅腹膨脹。嘔吐不食。上氣喘急咳嗽痰盛。面目四肢浮腫。大小便秘。
紫蘇,青皮(去白),當歸(酒拌),芍藥(炒),烏藥,茯苓,枳實(麩炒),桔梗(炒),半夏(薑製),川芎,黃耆(炙),防風,陳皮(去白),甘草(炙各一錢),木香,大腹皮,檳榔,枳殼(麩炒各五分)
水二鍾。姜三片。棗一枚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白話文:
治療瘰癧(淋巴結核)、流注(皮下膿腫)以及因氣血鬱結而引起的腫塊。也適用於走竄性疼痛、胸悶不舒、咽喉阻塞不暢、脅肋腹部脹滿、噁心嘔吐、食慾不振、氣喘急促、咳嗽痰多、面部四肢浮腫、大小便不暢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紫蘇、青皮(去除內層白色部分)、當歸(用酒拌炒)、芍藥(炒過)、烏藥、茯苓、枳實(用麩皮炒過)、桔梗(炒過)、半夏(用薑製過)、川芎、黃耆(炙烤過)、防風、陳皮(去除內層白色部分)、甘草(炙烤過,各一錢),木香、大腹皮、檳榔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,各五分)。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顆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3. 加減八味丸
治瘡痊後口乾渴。甚則舌或黃。及未患先渴。此腎水枯竭。不能上潤。以致心火上炎。水火不能既濟。故心煩躁作渴。小便頻數。或白濁陰痿。飲食不多。肌膚漸削。或腿腫膝先瘦。服此以生腎水。降心火。諸症頓止。及治口舌生瘡不絕。
山茱萸(淨肉一兩),五味子(炒二兩),牡丹皮(半兩),白茯苓(半兩),山藥(一兩),桂心(去皮半兩),澤瀉(切片蒸焙半兩),生地黃(二兩酒拌蒸搗膏)
為末。入地黃膏。加煉蜜少許丸梧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。五更初未語前。或空心淡鹽湯下。
白話文:
此方劑名為「加減八味丸」,用來治療瘡瘍痊癒後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,嚴重時舌頭可能發黃,或者在還沒生病前就感到口渴。這是因為腎臟的陰液枯竭,無法向上滋潤,導致心火上炎,水火不能互相調和。所以會出現心煩躁動、口渴、小便頻繁、或是有白濁、陰莖萎縮、食慾不佳、肌肉逐漸消瘦,或者腿部浮腫而膝蓋先消瘦等症狀。服用此藥可以滋養腎臟的陰液,降低心火,各種症狀就會立即停止。也可以治療口舌生瘡不斷的症狀。
藥方組成:
山茱萸(取淨肉,約37.5克),五味子(炒過,約75克),牡丹皮(約18.75克),白茯苓(約18.75克),山藥(約37.5克),桂心(去掉外皮,約18.75克),澤瀉(切片蒸過烘乾,約18.75克),生地黃(約75克,用酒拌過蒸熟,搗成膏狀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生地黃膏,再加入少許煉製過的蜂蜜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六、七十丸,在清晨五更天還沒說話前,或者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。
4. 香砂六君子湯
治脾胃不健。飲食少思。或作嘔。或過服涼藥。致傷脾胃。即六君子加藿香。砂仁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脾胃虛弱、功能不好的情況。症狀可能包含食慾不佳、不想吃東西,或是出現想吐的感覺。也有可能是因為吃太多寒涼的藥物,導致脾胃受到損傷。這個方子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,再加上藿香和砂仁這兩味藥。
5. 金不換正氣散
治瘡脾氣虛弱。寒邪相搏。痰停胸膈。以致發寒熱。服此正脾氣則痰自消。寒熱不作。
厚朴(去皮薑製),藿香,半夏(薑製),蒼朮(米泔浸),陳皮(去白各一錢),甘草(炙五分)
水二鍾。姜三片。棗二枚。煎七分。食遠服。
白話文:
此方劑名為「金不換正氣散」,主要治療因脾胃虛弱,導致寒邪侵入體內,寒邪與體內痰液相互作用停留在胸膈部位,而引起的發冷發熱症狀。服用此藥方能調正脾胃之氣,使痰液自然消除,寒熱症狀便可停止。
藥方組成如下: 厚朴(去除外皮並用薑汁炮製)、藿香、半夏(用薑汁炮製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)、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),以上各取一錢;炙甘草,取五分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,放入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,煎煮至剩七分時,在飯後稍遠時服用。
6. 清咽利膈湯
治積熱。咽喉腫痛。痰涎壅盛。或胸膈不利。煩躁飲冷。大便秘結。
金銀花,防風,荊芥,薄荷,桔梗(炒),黃芩(炒),黃連(炒各錢半),山梔(炒研),連翹(各一錢),玄參,大黃(煨),朴硝,牛蒡子(炒),甘草(各七分)
水二鍾。煎一鍾。食後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體內積熱的,症狀包括喉嚨腫痛、痰多壅塞,或者胸口悶脹不舒服、煩躁想喝冷飲、大便不通暢。
藥材包括:金銀花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炒過的桔梗、炒過的黃芩、炒過的黃連(每種各五點六克),炒過再磨成粉的山梔子、連翹(每種各三點七克),玄參、煨過的大黃、朴硝、炒過的牛蒡子、甘草(每種各二點六克)。
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,飯後服用。
7. 刺少商穴法
穴在手大指內側。去爪甲如韭葉。刺入二分許。以手自臂勒至刺處。出血則消。若重者。及膿成者。必須刺患處。否則不治。
白話文:
[刺少商穴法]:少商穴位於手的大拇指內側,距離指甲邊緣約一片韭葉的寬度。用針刺入約二分深,並用手從手臂向刺穴處勒緊,讓血液流出即可消除症狀。如果病情較重或已有膿形成,必須直接刺入患處,否則無法治療。
8. 承氣湯
治腸胃積熱。口舌生瘡。或牙齦作痛。
大黃(煨),甘草,朴硝(各一錢)
水鍾半。煎七分。食前服。
白話文:
治療腸胃積熱,導致口舌生瘡,或是牙齦疼痛。
藥材包含:煨過的大黃、甘草、朴硝,各取一錢。
用水約半個鐘頭的量,煎煮至剩下七分,在飯前服用。
9. 人參固本丸
治肺氣燥熱作渴。或小便短赤如淋。此治虛而有火之聖藥也。
生地黃(酒拌),熟地黃(酒洗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各一兩),人參(五錢)
除人參為末。余藥搗膏加煉蜜少許丸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空心鹽湯或溫酒下。中寒人不可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「人參固本丸」是用來治療肺部因為乾燥燥熱而感到口渴,或是小便短少而且顏色赤紅像淋病一樣的症狀。這是治療虛弱體質又帶有火氣的良藥。
藥材包含:
- 生地黃(用酒拌過),熟地黃(用酒洗過),天門冬(去除中心的硬梗),麥門冬(去除中心的硬梗),各一兩。
- 人參五錢。
除了人參磨成粉末外,其餘藥材搗成膏狀,加入少許煉製過的蜂蜜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鹽水或溫酒送服。體質虛寒的人不適合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