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附方 (26)

回本書目錄

附方 (26)

1. 琥珀膏

治頸項及腋下初如梅核。腫結硬強。漸如連珠。不消不潰。或潰而膿水不絕。經久不瘥。漸成漏症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脖子和腋下剛開始像梅核一樣的腫塊,這些腫塊會變得堅硬且逐漸連成串珠狀,既不消散也不潰破,或者潰破後膿水不斷,長期不好轉,最終可能會發展成瘻管病。

琥珀(一兩),木通,桂心,當歸,白芷,防風,松脂,硃砂(研),木鱉子(各五錢肉),麻油(二斤),丁香,木香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琥珀:一兩

  • 木通:五錢

  • 桂心:五錢

  • 當歸:五錢

  • 白芷:五錢

  • 防風:五錢

  • 松脂:五錢

  • 硃砂(研磨):五錢

  • 木鱉子(肉):五錢

  • 麻油:二斤

  • 丁香:三錢

  • 木香:三錢

先用琥珀、丁香、桂心、硃砂、木通為末。余銼。以油二斤四兩。浸七日。入鐺慢火煎白芷焦黃漉出。徐徐下黃丹一斤。以柳枝不住手攪煎至滴水捻軟硬得中。卻入琥珀等末攪勻。瓷器盛。用時取少許。攤紙貼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首先將琥珀、丁香、桂心、硃砂、木通碾成粉末。

  2. 剩餘的藥材切碎。

  3. 加入二斤四兩的油。

  4. 浸泡七天。

  5. 放入鍋中,用小火慢煎至白芷焦黃,然後撈出。

  6. 慢慢加入一斤黃丹。

  7. 用柳枝不停攪拌,煎至滴水成珠,捻捏軟硬適中。

  8. 然後加入琥珀等粉末,攪拌均勻。

  9. 將藥膏放入瓷器中盛放。

  10. 使用時取少量藥膏,攤開在紙上,然後貼在患處。

2. 方脈流氣飲

治瘰癧流注。及鬱結腫塊。或走注疼痛。或心胸痞悶。咽塞不通。脅腹膨脹。嘔吐不食。上氣喘急咳嗽痰盛。面目四肢浮腫。大小便秘。

白話文:

治療瘰癧流注。以及鬱結腫塊。或沿途疼痛。或心胸痞悶。咽喉阻塞不通。脅腹膨脹。嘔吐不進食。上氣喘急咳嗽痰多。面目四肢浮腫。大小便祕。

紫蘇,青皮(去白),當歸(酒拌),芍藥(炒),烏藥,茯苓,枳實(麩炒),桔梗(炒),半夏(薑製),川芎,黃耆(炙),防風,陳皮(去白),甘草(炙各一錢),木香,大腹皮,檳榔,枳殼(麩炒各五分)

水二鍾。薑三片。棗一枚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紫蘇、青皮(除去白色的部分)、當歸(用酒拌炒)、芍藥(炒熟)、烏藥、茯苓、枳實(用麩皮炒過)、桔梗(炒熟)、半夏(用生薑加工製成)、川芎、黃耆(烤炙過)、防風、陳皮(除去白色的部分)、甘草(烤炙過,各取一錢)、木香、大腹皮、檳榔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,各取五分)。

3. 加減八味丸

治瘡痊後口乾渴。甚則舌或黃。及未患先渴。此腎水枯竭。不能上潤。以致心火上炎。水火不能既濟。故心煩躁作渴。小便頻數。或白濁陰痿。飲食不多。肌膚漸削。或腿腫膝先瘦。服此以生腎水。降心火。諸症頓止。及治口舌生瘡不絕。

白話文:

創傷癒合後,感到口乾渴。嚴重時舌頭可能會變黃。或是在生瘡之前就已經感到口渴。這是腎水枯竭,不能向上滋潤的原因。導致心火上炎,水火不能互相濟助。所以心煩意亂,作渴。小便頻繁,或小便清白無色、陰莖痿軟。飲食不多,肌肉皮膚逐漸消瘦。或是腿腫脹、膝蓋先瘦。服用此方藥以生腎水,降心火。各種症狀即可停止。並治療口舌生瘡不斷的情況。

山茱萸(淨肉一兩),五味子(炒二兩),牡丹皮(半兩),白茯苓(半兩),山藥(一兩),桂心(去皮半兩),澤瀉(切片蒸焙半兩),生地黃(二兩酒拌蒸搗膏)

白話文:

  • 山茱萸:淨肉一兩

  • 五味子:炒二兩

  • 牡丹皮:半兩

  • 白茯苓:半兩

  • 山藥:一兩

  • 桂心:去皮半兩

  • 澤瀉:切片蒸焙半兩

  • 生地黃:二兩酒拌蒸搗膏

為末。入地黃膏。加煉蜜少許丸梧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。五更初未語前。或空心淡鹽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地黃膏,再加入少許煉蜜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六七十丸。在清晨五更天還沒有說話之前,或者空腹時,用淡鹽水送服。

4. 香砂六君子湯

治脾胃不健。飲食少思。或作嘔。或過服涼藥。致傷脾胃。即六君子加藿香。砂仁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胃虛弱,導致少思、嘔吐或因過量服用寒涼藥物而損傷脾胃的疾病。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減藿香、砂仁來治療。

5. 金不換正氣散

治瘡脾氣虛弱。寒邪相搏。痰停胸膈。以致發寒熱。服此正脾氣則痰自消。寒熱不作。

白話文:

治療瘡症時,如果脾氣虛弱,加上寒邪相互作用,痰停留在胸膈之間,會導致發冷和發熱。服用這個方劑可以調整脾臟功能,讓痰自行消除,不再出現發冷和發熱的情況。

厚朴(去皮薑製),藿香,半夏(薑製),蒼朮(米泔浸),陳皮(去白各一錢),甘草(炙五分)

水二鍾。薑三片。棗二枚。煎七分。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厚朴(去皮薑製):將厚朴的皮去除,然後用薑汁浸泡。

  • 藿香:藿香葉。

  • 半夏(薑製):將半夏用薑汁浸泡。

  • 蒼朮(米泔浸):將蒼朮用米泔水浸泡。

  • 陳皮(去白各一錢):將陳皮的白色部分去除,並取一錢的量。

  • 甘草(炙五分):將甘草炙烤至五分熟。

6. 清咽利膈湯

治積熱。咽喉腫痛。痰涎壅盛。或胸膈不利。煩躁飲冷。大便秘結。

金銀花,防風,荊芥,薄荷,桔梗(炒),黃芩(炒),黃連(炒各錢半),山梔(炒研),連翹(各一錢),玄參,大黃(煨),朴硝,牛蒡子(炒),甘草(各七分)

水二鍾。煎一鍾。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金銀花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桔梗(炒)、黃芩(炒)、黃連(炒各半錢),山梔(炒研)、連翹(各一錢),玄參、大黃(煨)、朴硝、牛蒡子(炒)、甘草(各七分)

7. 刺少商穴法

穴在手大指內側。去爪甲如韭葉。刺入二分許。以手自臂勒至刺處。出血則消。若重者。及膿成者。必須刺患處。否則不治。

白話文:

這個穴道位於大拇指內側,距離指甲約半公分處。針灸時,針刺深度約0.4公分左右。然後用另一隻手從手臂勒到針刺處。如果出血,疼痛就會消失。如果病情嚴重,或已經化膿,就必須針刺患處。否則無法治癒。

8. 承氣湯

治腸胃積熱。口舌生瘡。或牙齦作痛。

大黃(煨),甘草,朴硝(各一錢)

水鍾半。煎七分。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腸胃積熱、口腔潰瘍或牙齦疼痛。

大黃(煨)、甘草、朴硝(各一錢)

用水一杯半,煎至七分滿,飯前服用。

9. 人參固本丸

治肺氣燥熱作渴。或小便短赤如淋。此治虛而有火之聖藥也。

生地黃(酒拌),熟地黃(酒洗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各一兩),人參(五錢)

除人參為末。余藥搗膏加煉蜜少許丸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空心鹽湯或溫酒下。中寒人不可服。

白話文:

生地黃(用酒拌過),熟地黃(用酒洗過),天門冬(去掉心),麥門冬(去掉心)各一兩,人參(五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