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附方 (25)

回本書目錄

附方 (25)

1. 生地黃丸

許白雲云。有一師尼患惡風。體倦。乍寒乍熱。面赤心煩。或時自汗。是時疫氣大行。醫見寒熱。作傷寒治。大小柴胡湯雜進。數日病劇。予診三部無寒邪。但肝脈弦長上魚際。宜用抑陰之藥。遂用此方。

白話文:

許白雲說:有一位師太患了惡風症,身體疲倦,忽冷忽熱,面赤心煩,有時自汗。當時疫氣盛行,醫生見她寒熱交加,就診斷為傷寒,於是用大小柴胡湯治療,數日後病情加重。我診斷她的三部脈象都沒有寒邪,只有肝脈弦長上達魚際穴,應該用抑制肝陽的藥物。於是用了這個方子。

秦艽,黃芩,硬柴胡(各五錢),赤芍藥(一兩),生地黃(一兩酒蒸搗膏)

白話文:

秦艽、黃芩、硬柴胡各五錢,赤芍藥一兩,生地黃一兩,酒蒸後搗成膏狀。

為末。入地黃膏。加煉蜜少許。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烏梅湯下。日進二服。

白話文:

打成粉末。加入地黃軟膏。再加入少許煉過的蜂蜜。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烏梅湯送服。每天服用兩次。

2. 遇仙無化丸

治癧未成膿。其人氣體如常。宜服此丸。形氣覺衰者。先服益氣養榮湯。待血氣。少充。方服此丸。核消仍服前湯。潰後有瘀肉。宜針頭散。若不斂。亦服此丸。斂後再服前湯。

白話文:

膿瘡未成熟,患者氣血正常,可服用此丸。若感到形體虛弱、氣血衰退,應先服用益氣養榮湯,待血氣稍有恢復後,再服用此丸。核消後仍服用益氣養榮湯。潰瘍後有瘀肉,可使用針頭散。若瘀肉不斂,也可服用此丸。斂閉後再服用益氣養榮湯。

白朮(炒),檳榔,防風,密陀僧,郁李仁(湯泡去皮),甘草(各五錢),斑蝥(去翅足用糯米同炒米不用五錢)

白話文:

白朮(炒過)、檳榔、防風、密陀僧、郁李仁(用湯泡過後去皮)、甘草(各五錢)、斑蝥(去掉翅膀和腳,與糯米一起炒,不用五錢)

細末。水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早晚煎甘草檳榔湯下。服至月許。覺腹微痛。自小便中取下癧毒。如魚目狀。已破者自合。未膿者自消。

白話文:

藥方:研磨成細末。水糊做成的丸藥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粒。早晚用甘草檳榔湯送服。服用一個月左右。感覺腹部輕微疼痛。從小便中排出毒瘡。毒瘡像魚的眼睛一樣。已經破裂的瘡口會自動癒合。沒有化膿的瘡口會自動消失。

3. 三品錠子

上品,去十八種痔。

白礬(二兩),乳香(三錢五分),沒藥(三錢五分),牛黃(三錢),白砒(一兩零五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白礬:120 克

  • 乳香:21 克

  • 沒藥:21 克

  • 牛黃:18 克

  • 白砒:63 克

中品,去五漏及番花瘤氣核。

白礬(二兩),白砒(一兩三錢),乳香,沒藥(各三錢)

下品,治瘰癧、氣核、疔瘡、發背、腦疽諸惡症。

白礬(二兩),白砒(一兩五錢),乳香,沒藥(各二錢半),牛黃(三分)

白話文:

中級藥方,用於清除五種毒素以及番花瘤的氣核。 白礬(兩兩),白砒(一兩三錢),乳香,沒藥(各三錢)

低級藥方,適用於治療瘰癧、氣核、疔瘡、發背、腦疽等各種惡性病症。 白礬(兩兩),白砒(一兩五錢),乳香,沒藥(各二錢半),牛黃(三分)

先將砒末入紫泥罐內。次用礬末蓋之。以炭火煅令煙盡。取出研極細末。糯米糊和為挺子。狀如線香。陰乾紝瘡內三四次。年深者五六次。其根自腐潰。如瘡露在外。更用蜜水調搽。幹上亦可。

白話文:

首先將研磨過的砒霜放入紫色的泥罐中。然後用研磨過的明礬末將其密封。使用木炭火烘烤,直到煙散盡。取出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將糯米糊與砒霜粉末混合,和成與線香形狀相似的條狀物。在陰涼處晾乾後,將條狀物剪成小段,塞入瘡口內,重複四到五次。如果瘡口較深,則需塞入五到六次,使瘡口自行腐爛潰爛。如果瘡口暴露在外,可以再用蜂蜜水調和塗抹,也可以在瘡口上塗抹乾燥的粉末。

4. 益元散

滑石(煅六兩),甘草(炙二兩)

各研為末。和蜜與服三錢。熱湯冷水任下。

白話文:

滑石(煅燒後六兩),甘草(炒制後二兩)

分別研磨成粉末。混合蜂蜜服用,每次三錢。可以用熱水或冷水送服。

5. 治血分椒仁丸

續隨子(去皮研),郁李仁,黑牽牛(研),五靈脂(研),吳茱萸,延胡索,椒仁,甘遂,附子當歸(各五錢),芫花(醋浸一錢),石膏,膽礬(一錢),人言(一錢),蚖青(十枚去頭翅足同糯米炒黃米不用)

白話文:

將續隨子去除外皮,研磨成粉;郁李仁、黑牽牛研磨成粉;五靈脂研磨成粉;吳茱萸、延胡索、椒仁、甘遂、附子、當歸各取五錢;芫花用醋浸泡後取一錢;石膏、膽礬各取一錢;人言取一錢;蚖青取十枚,去除頭翅足,與糯米一同炒至金黃色,不用米。

為末。麵糊丸如豌豆大。每服一丸。橘皮湯下。此方藥雖峻利。所用不多。畏而不服。是養病害身也。嘗治虛弱之人。亦未見其有誤。

白話文:

把藥研磨成粉末,像豌豆大小的餅乾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橘皮湯送服。這個藥方雖然很峻烈,但用量不多。害怕而不服用,那是養病害身。曾經治療虛弱的人,也沒見對他有不良反應。

6. 治水分葶藶丸

葶藶(炒另研),續隨子(去殼研各半兩),干筍末(一兩)

為末。棗肉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七丸。煎扁蓄湯下。如大便利者。減葶藶、續隨子各一錢。加白朮五錢。

又方,治經脈不利即為水。水流四肢即為腫滿。名曰血分。

其候與水相類。作水治之非也。宜用此方。

白話文:

把以上材料研成粉末。棗丸的大小像梧桐籽。每次服用七丸。用煎好的扁蓄湯送服。如果大便很通暢,把葶藶和續隨子各減一錢,加入五錢的白朮。

人參,當歸,桂心,赤芍,瞿麥穗,白茯苓,大黃(濕紙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紙切炒各半兩),葶藶(炒另研一錢)

為末。煉蜜丸如梧子大。空心米飲下十五至二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當歸、桂心、赤芍藥、瞿麥穗、白茯苓、大黃(用濕紙包著,放入三鬥米中蒸,米熟後去掉濕紙,切碎、炒製,各半兩),葶藶(炒製另研一錢)。

7. 托裡養榮湯

治瘰癧流注。及一切不足之證。不作膿或不潰。或潰後發熱惡寒。肌肉消瘦。飲食少思。睡臥不寧。盜汗不止。

白話文:

治療淋巴結核或流注等體質虛弱的病症。對於不形成膿腫或者不易破潰的情況,以及破潰後出現發熱怕冷、肌肉消瘦、食慾不振、睡眠不安穩、盜汗不斷等症狀。

人參,黃耆(炙),當歸(酒拌),川芎,芍藥(炒),白朮(炒各一錢),五味子(炒研),麥門冬,甘草(各五分),生苄(酒拌蒸半日)

水二鍾。薑三片。棗一枚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人參,黃耆(經過烘烤),當歸(用米酒浸泡),川芎,芍藥(經過炒製),白朮(經過烘烤,各一錢),五味子(經過炒製和研磨),麥門冬,甘草(各五分),生薑(用米酒浸泡後蒸煮半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