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四 (11)
卷四 (11)
1. 痔漏一百十
有小痛不妨。換藥時以碗盛新水或溫湯。在痔邊用筆輕洗去痔上舊藥。再上新藥。仍用護肉膏。次用荊芥湯澆之。三兩日後黃水出將盡。卻於藥中增硃砂減白礬。則藥力緩矣。三兩日方可增減。漸漸取之。庶不驚人。全在用藥人看痔頭轉色。增減厚薄敷之。此藥只借砒氣。又有硃砂解之。
有將此二方在京治人多效。一富人痔漏。口乾。胃脈弱。此中氣不足。津液短少。不能上潤而然。治以黃耆六一湯。(三十)七味白朮散。(三十一)或曰。諸痛瘡瘍。皆屬心火。宜服苦寒以泄火。因致大便不禁而歿。
夫諸痛瘡瘍皆屬心火。言其常也。始熱終寒。則反常矣。
一婦糞後下血。面色痿黃。耳鳴嗜臥。飲食不甘。服涼血藥愈甚。右關脈浮而弱。以加味四君子湯。加升麻、柴胡數劑。脾氣已腥。兼黃連丸數劑而愈。
大凡下血服涼血藥不應。必因中氣虛不能攝血。非補中益陽之藥不能愈。切忌寒涼之劑。亦有傷濕熱之食成腸癖而下膿血者。宜苦寒之劑以內疏之。脈弦絕澀者難治。滑大柔和者易治。
一人年五十。每至秋。脈沉澀而糞後下紅。飲食少進。倦怠無力。面色痿黃。夫病每至秋而作者。蓋天令至此。肅氣乃行。陽氣下降。人身之陽氣衰不能升舉。故陰血亦順天時而下陷矣。蓋脾具坤靜之德。而有乾健之運。故能使心肺之陽降。肝腎之陰升。自然天地和而萬物育。
則無以上之症矣。其原蓋因飽食筋脈橫解。則脾氣倦甚。不能運化精微。故食積下流於大腸之間。而陰血亦下陷矣。或欲用涼血清熱之劑。予曰。不惟胃氣重傷。兼又愈助降下之令。理宜用升陽益胃之劑。則陰血自循經隧矣。數十劑後不復作。
一人痔瘡腫痛。便血尤甚。脈洪且澀。經曰。因而飽食。筋脈橫解。腸澼為痔。蓋風氣通肝。肝生風。風生熱。風客則淫氣傷精而成斯疾、與黃耆、黃連、當歸、生苄、防風、枳殼、白芷、柴胡、槐花、地榆、甘草漸愈。次以黃連丸(九四)而瘥。又有便血數年。百藥不應。面色痿黃。眼花頭暈。亦用黃連丸而愈。
一人患痔。脈浮鼓。午後發熱作痛。以八珍湯加黃耆、柴胡、地骨皮稍可。彼欲速效。以劫藥蝕之。痛甚。絕食而歿。
夫瘡之貴斂。氣血使然也。脈浮鼓。日晡痛。此氣血虛也。丹溪曰。瘡口不合。補以大劑參、耆、歸、術。灸以附子餅。貼以補藥膏是也。
一人年逾四十有痔漏。大便不實。服五苓散愈加泄瀉。飲食少思。予謂非濕毒。乃腸胃虛也。宜理中湯。彼不為然。仍服五苓散愈盛。復請治。以理中湯及二神丸月餘而愈。(此因治而知中虛。)
一人因痔瘡怯弱。以補中益氣湯(十六)少加芩、連、枳殼稍愈。後因怒加甚。時仲冬脈得洪大。予謂脈不應時。乃腎水不足。火來乘之。藥不能治。果歿。火旺之月。常見患痔者腎脈不足。俱難治。
白話文:
痔漏一百十
痔瘡如果只有輕微疼痛,沒有關係。換藥時,用碗盛裝新的水或溫水,在痔瘡周圍用筆輕輕洗去痔瘡上的舊藥,然後再塗上新藥,仍然使用護肉膏。接著用荊芥湯沖洗。三、兩天後黃水會流出,快要結束時,在藥中增加硃砂,減少白礬,這樣藥效就會變得比較溫和。藥物的增減要間隔三、兩天,慢慢地調整,這樣才不會讓人感到害怕。完全取決於用藥的人觀察痔瘡的顏色變化,來決定藥膏塗抹的厚薄。這個藥方主要是藉由砒霜的藥氣,又有硃砂來解毒。
曾經有人將這兩個藥方在京城治療痔瘡,效果很好。有一個富人得了痔瘡,出現口乾、胃脈虛弱的情況,這是因為中氣不足,體內津液不足,無法上行滋潤所導致的。治療使用黃耆六一湯和七味白朮散。有人說,所有的疼痛和瘡瘍都屬於心火,應該服用苦寒的藥來瀉火。結果導致大便失禁而死亡。
所有疼痛和瘡瘍都屬於心火,這是指一般情況。如果開始發熱,最終變得寒冷,那就是反常現象。
有一個婦女大便後出血,面色萎黃,耳鳴想睡覺,食慾不佳。服用涼血藥後病情更加嚴重。右關脈浮而無力,用加味四君子湯,加上升麻、柴胡幾劑後,脾氣逐漸恢復,再配合黃連丸數劑後就痊癒了。
一般來說,如果下血服用涼血藥沒有效果,一定是中氣虛弱,無法攝住血液。必須用補中益氣的藥物才能治好,切忌使用寒涼的藥劑。也有因為食用濕熱的食物導致腸道疾病,而出現膿血的情況,應該使用苦寒的藥物來疏通腸道。如果脈象弦、絕、澀,就比較難治;如果脈象滑、大、柔和,就比較容易治療。
有一個人五十歲,每到秋天,脈象沉澀,大便後出血,食慾不振,疲倦無力,面色萎黃。這種病每到秋天就會發作,是因為秋天天氣肅殺,陽氣下降,人體內的陽氣衰弱,無法上升,所以陰血也順應天時而下陷。脾具有坤的靜態特性,又有乾的動態運作能力,所以能夠使心肺的陽氣下降,肝腎的陰氣上升,自然天地協調,萬物才能生長。
就不會有上述這些症狀了。這個病的原因是因為吃太飽,導致筋脈鬆弛,脾氣變得疲倦,無法運化精微物質,所以食物積聚在大腸之間,陰血也跟著下陷。如果想用涼血清熱的藥,我認為這樣不僅會嚴重傷害胃氣,還會更加助長氣血下陷的趨勢。應該使用升陽益胃的藥物,陰血自然就會循著經絡運行了。服用幾十劑後,病就不再發作。
有一個人痔瘡腫痛,便血很嚴重,脈象洪大而且澀。經典上說:「因為吃太飽,導致筋脈鬆弛,腸道疾病成為痔瘡。」是因為風氣進入肝臟,肝產生風,風產生熱,風邪侵入,導致精氣受損,形成這個疾病。使用黃耆、黃連、當歸、生苄、防風、枳殼、白芷、柴胡、槐花、地榆、甘草,病情逐漸好轉。接著服用黃連丸,病就好了。還有人便血好幾年,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,面色萎黃,眼睛昏花,頭暈,也用黃連丸就治好了。
有一個人患了痔瘡,脈象浮而有力,午後發熱疼痛,用八珍湯加上黃耆、柴胡、地骨皮稍微好轉。但他想快速見效,用腐蝕性的藥物來侵蝕痔瘡,結果疼痛加劇,絕食而死。
要知道瘡瘍的重點在於收斂,這是氣血作用的結果。脈象浮而有力,午後疼痛,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。朱丹溪說,瘡口不癒合,要用大量的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來補益,用附子餅來艾灸,貼上補藥膏才對。
有一個人四十多歲得了痔漏,大便不成形,服用五苓散後拉肚子更嚴重,食慾也變差。我認為這不是因為濕毒,而是腸胃虛弱。應該使用理中湯。但他不相信,仍然服用五苓散,病情更加嚴重。再次來求醫,使用理中湯和二神丸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(這是因為治療後才知道是中氣虛弱。)
有一個人因為痔瘡身體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稍微加上黃芩、黃連、枳殼後稍有改善。後來因為生氣病情加重,正值冬天脈象洪大。我認為這是脈象不符合時令,是因為腎水不足,火來侵犯。吃藥也治不好,果然就去世了。火氣旺盛的月份,常見患痔瘡的人腎脈不足,都很難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