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附方 (19)
附方 (19)
1. 內托羌活湯
(見臀癰條)
白話文:
(詳見臀部癰瘡的相關條文)
2. 內托黃耆酒煎湯
治寒濕。腿外側少陽經分患癰。或附骨癰。堅硬漫腫作痛。或侵足陽明經。亦治之。
柴胡(錢半),連翹,肉桂(各一錢),黃柏(五分),黃耆(鹽水拌炒二錢),歸尾(二錢),升麻(七分),甘草(炙五分),大力子(炒一錢)
作一服。水酒各一鍾。煎八分。食前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叫做「內托黃耆酒煎湯」,是治療寒濕引起的疾病。主要針對腿部外側少陽經部位長癰,或是附骨癰,這些腫塊堅硬、範圍擴大且疼痛。這個藥方也能治療侵犯到足陽明經的類似病症。
藥方組成如下:
柴胡(1.5錢)、連翹(1錢)、肉桂(1錢)、黃柏(5分)、黃耆(用鹽水拌炒過,2錢)、當歸尾(2錢)、升麻(7分)、甘草(炙過,5分)、大力子(炒過,1錢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和酒各一鍾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3. 附子餅
治潰瘍氣血虛不能收斂。或風邪襲之。以致氣血不能運於瘡致難收斂。用炮附子去皮臍研末。唾津和為餅。置瘡口處。將艾於餅上灸之。每日灸數壯。但令微熱。勿令痛。餅乾再用唾津和做。以瘡口活潤為度。
白話文:
治療潰瘍是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使傷口癒合,或是因為風邪侵襲,導致氣血無法運行到瘡口,使得傷口難以癒合。使用炮製過的附子,去除外皮和臍部,磨成粉末,用口水攪拌成餅狀,敷在瘡口上。接著在餅上用艾草進行艾灸,每天灸數次,只要感覺微微發熱就好,不要覺得疼痛。藥餅乾了就再用口水攪拌製作。以瘡口呈現活絡濕潤的狀態為標準。
4. 二陳湯
和中理氣。健脾胃。消痰。進食。
半夏(薑製),陳皮(炒),茯苓(各錢半),甘草(炒五分)
水一鍾。姜三片。煎六分。食遠服。
白話文:
調理脾胃,使氣機順暢,健壯脾胃功能,消除痰液,增進食慾。
藥材包含:
- 半夏(用生薑炮製過),陳皮(炒過),茯苓(各五克左右)
- 甘草(炒過,約兩克)
用水約200毫升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約120毫升。在飯後服用。
5. 火龍膏
治風寒濕毒所襲。筋攣骨痛。或肢節疼痛。及濕痰流注。經絡作痛。不能行步鶴膝風。癧節風疼痛。其效尤速。
生薑(半斤取汁),乳香(為末),沒藥(末各五錢),麝香(為末一錢),牛皮膠(廣東者二兩切)
先將薑汁並膠溶化。方下乳、沒。調勻。待溫。下麝香即成膏。攤貼患處。更服五積散。如鶴膝風須大防風、湯。
白話文:
這個藥膏[火龍膏],可以用來治療因為風寒濕毒侵襲身體所引起的疾病,像是筋骨攣縮疼痛、肢體關節疼痛,以及濕痰在體內流竄導致經絡疼痛,還有因為疼痛而無法走路的鶴膝風、癧節風等疾病,對於這些疼痛有快速的效果。
藥膏的成分有:新鮮生薑(取半斤的薑汁)、乳香粉末(五錢)、沒藥粉末(五錢)、麝香粉末(一錢),以及牛皮膠(廣東產的,二兩切塊)。
製作方法是:先將薑汁和牛皮膠加熱融化,接著加入乳香粉和沒藥粉攪拌均勻,等稍微冷卻後,再加入麝香粉就完成了藥膏。將藥膏攤平敷貼在患處。同時可以服用五積散來配合治療。如果是鶴膝風,還需要另外服用大防風湯。
6. 半夏左經湯
治足少陽經為四氣所乘。以致發熱。腰脅疼痛。頭目眩暈。嘔吐不食。熱悶煩心。腿痹縱緩。
半夏(薑製),乾葛,細辛,白朮,茯苓,桂心,防風,乾薑(炮),黃芩,麥門冬(去心)柴胡,甘草(炙各一錢)
水二鍾。姜三片。棗二枚。煎八分。食前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治療足少陽經受到四種外邪侵擾所引起的病症。這些病症包括發燒、腰部和脅肋疼痛、頭暈目眩、噁心嘔吐、沒有食慾、心中煩悶、腿部麻木無力。
藥方組成如下: 半夏(用薑汁炮製過)、乾葛、細辛、白朮、茯苓、桂心、防風、乾薑(炮製過)、黃芩、麥門冬(去除心部)、柴胡、甘草(炙烤過),每味藥各一錢。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7. 大黃左經湯
治四氣流注足陽明經。致腰腳腫痛不能行。大小便閉。或惡聞食氣。喘滿自汗。
細辛,茯苓,羌活,大黃(煨),甘草(炙),前胡,枳殼,厚朴(薑製),黃芩,杏仁(各一錢)
水二鍾。姜三片。棗二枚。煎八分。食前服。
白話文:
治療因四種邪氣流竄於足陽明經絡所導致的疾病。主要症狀是腰部、腿腳腫痛,以至於無法行走,同時伴隨大小便不通暢,或者厭惡聞到食物氣味,以及呼吸急促、胸悶、容易出汗等情況。
藥方組成:細辛、茯苓、羌活、煨過的大黃、炙甘草、前胡、枳殼、薑製過的厚朴、黃芩、杏仁,各一錢。
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兩顆,煎煮至剩八分。在飯前服用。
8. 加味敗毒散
治足三陽經受熱。毒流於腳踝。焮赤腫痛。寒熱如瘧。自汗。短氣。小便不利。手足或無汗。惡寒。
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枳殼,桔梗,甘草,人參,茯苓,川芎,大黃,蒼朮(各一錢)
分二劑。水一鍾。姜三片。煎八分。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治療足太陽、足少陽、足陽明三條經絡受到熱邪侵襲,導致毒素流竄到腳踝,引起紅腫熱痛,並且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發冷發熱、自汗、呼吸短促、小便不順暢。手腳可能會有無汗的情況,同時也可能會有怕冷的感覺。
藥方組成: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枳殼、桔梗、甘草、人參、茯苓、川芎、大黃、蒼朮,每味藥各取一錢。
服用方法:將藥分成兩份,每次取一份,加入一碗水、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八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
9. 導滯通經湯
治脾經濕熱。壅遏不通。面目手足作痛。即五苓散減豬苓、官桂。加木、香陳皮。每服二錢。滾湯下。
白話文:
治療脾經濕熱,導致氣機鬱滯不通暢,引起臉部、眼睛、手腳疼痛的病症。這個方子是在五苓散的基礎上,減去豬苓和官桂,再加上木香和陳皮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滾燙的開水送服。
10. 附子六物湯
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。骨節煩痛。四肢拘急。自汗短氣。小便不利。手足或時浮腫。
附子,防己(各四錢),甘草(炙二錢),白朮(炒),茯苓(各三錢),桂枝(一錢)
分二劑。水鍾半。姜三片。煎一鍾。食遠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治療四種邪氣流竄到足太陰脾經引起的疾病,症狀是骨頭關節煩躁疼痛、四肢攣縮僵硬、容易出汗、呼吸短促、小便不順暢、手腳有時會浮腫。
藥材組成: 附子、防己(各四錢),炙甘草(二錢),炒白朮、茯苓(各三錢),桂枝(一錢)。
服用方法: 將藥分成兩份,用一碗半的水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成一碗,在飯後服用。
11. 八味丸
治命門火衰。不能上生脾土。致脾胃虛弱。飲食少思。或食不化。日漸消瘦。及虛勞。渴欲飲水。腰腫痛疼。小腹不利。及腎氣虛寒。臍腹作痛。夜多漩溺。腳膝無力。肢體倦怠。即腎氣丸每料加肉桂一兩。附子一兩。每日用新童便數碗浸五六日。切作四塊。再如前浸數日。以草紙包裹。水濕紙炮半日。出去皮臍尖。切作大片。如有白星。再用火炙。以無為度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(八味丸)是用來治療因為命門火衰弱,導致無法向上溫養脾土,使得脾胃虛弱,食慾不佳、吃不下東西,或是吃了也不消化,以至於身體日益消瘦,以及出現虛勞、口渴想喝水、腰部腫脹疼痛、小便不順暢等症狀。也適用於腎氣虛寒,導致肚臍周圍疼痛、夜間頻尿、腳膝無力、四肢疲勞的狀況。
這個藥方是在腎氣丸的基礎上,每份藥材額外加入肉桂一兩、附子一兩。使用時,將藥材浸泡在新鮮男童小便數碗中,浸泡五到六天,切成四塊後,再用同樣方式浸泡數天。然後用草紙包裹,用水將草紙浸濕後炮製半天。接著除去附子的皮和臍尖,切成大片。如果發現切片上有白色星點,要用火炙烤到沒有星點為止。